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知识

 在家、出家四众弟子应该如何修行?


   日期:2016/4/29 15:0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佛说四辈经

  四辈,是指佛教的四众弟子,也就是比丘(出家男众)、比丘尼(出家女众)、优婆塞(在家男居士)、优婆夷(在家女居士),由经题我们就可以知道,这部佛经是佛陀对四众弟子的教导。以下是在家信众的部分。

  【佛言:“若有男子心志系道,不能出家者,在于爱欲之中,当受持五戒、月六斋。】

  如果有男子虽然志愿修行成就佛道,但是却不能出家,无法舍离对世俗种种的爱欲之心、尤其无法舍离男女之间的爱欲之心,那么就应当受持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不妄语、不饮酒),并且每月要在六斋日受持八关斋戒,佛陀在这里对于志愿修道但是却在家修行的居士有明确的教导,除了受持五戒之外,每月还要在六斋日受持八关斋戒,在家佛子应当遵照佛陀教导,如法而行。

  六斋日:若逢大月,为每月初八、十四、十五、廿叁、廿九、叁十日;若逢小月,为每月初八、十四、十五、廿叁、廿八、廿九日。

  另外,除了六斋日,《地藏菩萨本愿经》中还讲到了十斋日:復次普广:若未来世众生,于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叁、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日、乃至叁十日,是诸日等,诸罪结集,定其轻重。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何况恣情杀害、窃盗、邪婬、妄语、百千罪状。能于是十斋日,对佛菩萨诸贤圣像前,读是经一遍,东西南北百由旬内,无诸灾难。

  【第一孝顺父母,治家养子;】

  除了持戒之外,首先要孝顺父母,要治理家庭、教养孩子。

  古时候的圣贤流传下来很多治家格言,也就是要在生活中清净身口意业,断恶修善,而且要摄受家人持戒、断恶修善,其实也就是要在家中先落实菩萨道。

  【朝暮烧香、然灯,稽首叁尊,悔过十方,恭敬四辈;】

  早晚烧香、燃灯供养、归依并且礼敬[佛][法][僧]叁宝,向十方诸佛菩萨忏悔过失,恭敬所有四众弟子。广修供养、礼敬诸佛、忏悔业障、随喜功德等等这些都可以参考《普贤行愿品》中的普贤十愿。

  【不得慢轻自大,去离悭贪;】

  不可以傲慢自大,轻视其他四众弟子,也不可以轻视其他没有学佛的众生,远离悭贪之心。广修布施、增长[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就能对治悭贪之心。

  另外,在《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中讲,

  忆念(称念)药师琉璃光如来,就能消除贪吝的业障,喜乐布施

  忆念(称念)药师琉璃光如来,可消除悭贪嫉妒自赞毁他的业障

  【常以至诚,不得欺殆世人;】

  至善至诚待人,不可以欺诈世人。

  也就是要讲诚信,不可以言而无信,或者说话不实在,也就是不能妄语、恶口、两舌、绮语。

  【不得与世间人妻妇坐起同席、住行相随、同室异床。】

  也不可以与其他人的妻子或者寡妇同起同坐、过于亲近,形影不离,甚至是在同一个房间分床而睡。

  这要分两方面来看,一方面对自己来说很容易失去正念或者增长贪嗔痴,另一方面也很容易被众生所诟病,进而影响众生对于佛弟子和佛法的观感。

  【除去四事,以四等心普视一切,老者,若父、若母;少者, 若弟、若子。】

  学习笔记:除了要以四事(衣服,饮食,卧具,汤药或房舍,衣服,饮食,汤药)供养叁宝之外,而且还要以[慈][悲][喜][舍]四无量行平等普覆一切众生,视一切年老者如同自己的父母,视一切年少者如同自己的弟妹和儿女。除此之外《妙法莲华经》中讲怨亲平等,也就是对与自己结过怨的众生,也要视同自己的亲人一样。

  【恒以明度法药洗除众病,不得妄瞋恚、骂詈。】

  始终以智慧解脱的法药来帮助众生除去各种身心众苦(疾病、烦恼和畏惧等等),要调伏自己的内心,不可以妄自(生出负面的心念和情绪)嗔恨(迁怒)众生,或者以污言秽语来斥骂、恶骂、咒骂众生。

  【常以无极方便诱解世人,使入大乘;】

  时常能以无量方便劝导和开解众生,令众生都能学习大乘佛法,承继慈悲济世的大乘精神。无极方便,一方面是说有很多不同的善巧方便,另一方面如果众生不能接受,甚至对自己态度不友好、乃至打骂或者毁谤的时候,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然后继续善巧方便地摄受众生。

  【不得为新学者说深经、奥妙之义,当为除想识无挂碍者;】

  但是说法要观察众生的根器和次第,不可以为初学者演说甚深佛经和深奥的妙理。甚深佛经和甚深妙法是要为谁演说呢?已经除去粗重的妄想和执着(业障),身心比较清净、智慧得以显露,没有任何挂碍(障碍)的人。

  【不得绮饰衣服,不得与世间妻女戏调言语、往来报答。】

  而且不可以穿那些华丽的衣服,修行人生活应该简单纯朴(淳朴),不可以与他人的妻子和女儿一起互相嬉闹、戏笑,言语上面你来我往,或者现实之中常常来往和接触。实修者就算是对自己的妻子和女儿也应当时刻保持正念和正行,时常演说正法来利益家人。

  【以致因缘,如是者为清净道人。】

  以此因缘,就能成就清净的修道之人。另外,“以致因缘”这句也可以放到前面的经文中,也就是不要因为(或制造)各种因缘而与其他女人你来我往地牵扯不清。若能按照以上的教导如法实修,就能成为清净的修道之人。

  【若行不清净,贪利财色;】

  如果行为不检点、不清净,贪图名利、钱财、美色;

  【或于世俗绮饰衣服,互相翘举,】

  或者喜欢穿那些很多装饰、非常华丽的衣服,而且与他人互相攀比和吹捧。

  【但结非恶,眄睐(miǎn lài 左右顾盼)所欲;】

  结交的都是一些不明是非、或者造作恶业的朋友,而不是明辨是非,断恶行善的善友和善知识,内心不安定,对名利、钱财和美色有所贪求和企图,所以常常左顾右盼、心神不宁、巧言令色。

  【轻言戏调,未语预笑;】

  言语轻狂,或者花言巧语,调笑、嘲弄他人(女人),没有正事或者还没说正事就先笑出来,令他人(女人)迷惑、神魂颠倒。

  【托己同法,口说妙言;外似清虚,内怀贪惑;】

  抬高自己,明示或暗示自己已经有所实证、或者有所成就,或者所说就是正法,口中说着深奥难懂的话,或者口中说着甚深微妙的佛法;外表看似清净、虚怀若谷、无欲无求,但其实贪心炽盛,因此智慧不足,对于世间万相迷惑不解。

  【心存财帛,以自供给,活于妻子;】

  内心想的都是财物,想着自己怎么过生活,怎么养活自己的妻子和儿女;「财帛」,「帛」是指「衣锦还乡」的「衣锦」,就是昂贵华丽的服饰、丝织品,「财帛」两字的简单意思就是「财物」。这句是说世俗心很重,忙于世俗生活,没有时间和心力深入佛法的修行和智慧。

  【慢佛,尊经不复修学,反习外道之术。世药解奏符咒厌说。疗治众病。因缘外道解奏之术。或于财帛勾束上下。贼意欲得。】

  轻慢佛陀所说的经典,不读诵、不受持、不实修能够令一切众生解脱各种烦恼和生死的佛经,反而学习外道的方法(法术),例如算命、看相、打卦、测字、选择良辰吉时、外道画符念咒驱鬼治病、或者供奉鬼神,借着给人治病的因缘,以各种外道法术,来贪求供养,或者不断骗取病人及其家人的金钱和财物。

  【因解奏之术,不持吾法,当来者却皆由斯辈,是故非吾法学弟子也!】

  未来末法的时候,众生因为这些外道法术,所以不能信受并且受持佛法,这全部都是因为佛弟子没有好好受持佛经、没有深入佛法,所以,如果不能深入佛法、如法演说,而是跑去学习外道法术,并且以此给众生治病、谋(骗)取金钱供养的,都不是学习并且承继佛法的佛弟子。

  乾隆大藏经·大乘单译经·第463部~佛说四辈经 一卷 大正藏 No.769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修行       佛说四辈经)(五明学佛网:修行       佛说四辈经)  

 耕云先生:唱禅歌就是修行 

 其它法师:修行者的消息(恒实、恒朝法师)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解脱道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在家居士 

 大寂尼师:礼佛忏悔的修行意义 礼忏问答 

 大寂尼师:礼忏是入道的前方便 (礼佛、忏悔「经忏、拜忏的 

 大寂尼师:菩萨修行次第上册 自序 目录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下集)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上集)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