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对天道要有敬畏之心


   日期:2016/3/19 21:1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人应该有一种敬畏,现在人缺乏一种对天道的敬畏。这很可怕。很多事情,不犯法,也不犯佛教戒律,但有些事情,你做了,就是不吉祥,这就要从天道来讲了。

  以前有讲过一个问题,事不过三。现在社会上男女问题很大,比如相亲。很多人相亲二三十次。很多人都在选,又都在嫌弃。这样子很损福报。你以为你有很多人可以选,能选个更好的。凡是抱着这个心态,结果一定越选越差。这就是天道的规律。

  你为什么要选呢。总觉得别人配不上自己。这就是嫌弃的心态。嫌弃的心态就导致损福报。像徐志摩,他嫌弃他的结发妻子,一定要离婚。离婚后爱上一个女的,又抽烟喝酒,爱看戏。为什么会这样子。所以你有嫌弃时,你根本会把好坏看颠倒。长远来看,是很坏的事情,但因为目前业障缘故。你很容易看成是好的。而很好的事情,你业障缘故,也以为是很坏的,就舍弃了它。

  按佛法来讲,人算不如天算。什么样的对象,都是你业力,福德感召来的。福德不够,你怎么能找到好的。而嫌弃是很损福报的。不仅相亲一事,世界上任何事情都一样,最好选择不要超过三家。

  第二种,现在人的忠义观念太薄了。很简单,社会上很多人在跳槽,公司待遇好,前景好,别人一旦请他,他就马上辞职,去另一家公司。古人讲的,“仗义多是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这个就把读书人骂得更惨了。人头脑精明,不好,损福报。有些人根本不顾公司的培养,一心钻利益坑里头去了。不犯法,也不犯戒,但天道不喜欢人如此。

  这忠义的观念,很淡薄。很可怜。现在许多大学生,为什么就业困难?就缺乏这类报恩的观念。农村培养出一个大学生,结果大学生一毕业,就跑到城市里去,农村的建设也不管了。这很糟糕。许多人事业没有根啊,你怎么发达起来?

  古人讲的,患难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你在患难时,别人拉你一把,你千万不能忘恩。同甘共苦的妻子,她哪怕文化不高,你都不能嫌弃她。所以要学佛,这个基础要有。你基础稳固,你修行进步很容易。

  很多人学佛,就到处找活佛,找很多个,哪个人名气大,就攀附哪个人。这很糟糕。唐朝有一僧,雪窦禅师培养他成才,后来因为德山远禅师名气大,他亲近了几次。别人问他是谁的弟子,他就说,我是德山远禅师的弟子。有开悟的老婆子听了,就大骂,这个货,没有当年雪窦禅师一把屎尿的给你培养,你有今天?一遇高人,把老祖宗的都给忘了。

  忠义观念很差,你要是当领导,底下的人也不忠义。你还是不尊敬师父,以后你弟子也不尊重你。这就是因果循环。

  第三类,很少人把誓言,诺言当一回事。古人讲一诺千金。现在人很容易就反悔,这个不好。尤其是学佛的,你的诺言就是戒律。比如有些人在菩萨前发愿,我要吃素三年,这三年内,你就要好好守好吃素。虽然说,学佛不一定要吃素,但你发愿了,这就是戒律。不能当成儿戏。

  有一种人,经常到处许愿,求菩萨保佑发财,他来还愿多少善款。但他总是迟迟不还,这也不好。护法神会很生气。学佛要守好做人最基本的准则。

  只要在人间,就有伦理,学佛人也一样有伦理。现在人很少提及天道规律,我想要重申一次。人要有敬畏之心。我劝大家拜关公,因为关公有忠义的精神,这个是修道人要学习的地方。不要学佛了,然后求财神法,搞得欲望很重。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敬畏       天道)(五明学佛网:敬畏       天道)  

 悟光法师:禅的讲话 第四章 天道与人道之归一 生佛不二论 

 魏德东教授:爱与敬畏是灾难给人类有价值的启示 

 达照法师:人天道、解脱道与菩萨道的关系 

 雪漠:信仰需要敬畏和向往 

 陈大惠居士:肤浅的“平等”把敬畏心破坏了 

 乘一法师:楞严八十分义 天道因相分第六十九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F 1299经:本 

 贤崇·贤宗法师:商道 人道 天道 

 贤崇·贤宗法师:顺应天道的喜乐人生 

 天道祸YIN,不加悔罪之人 

 宣化上人:做什么事会生到天道、人道、阿修罗道呢? 

 心存敬畏是“为人处世”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