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耕云导师:关于昏沉


   日期:2016/2/27 15:1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老修行都知道“名、利、食、色、睡,地狱五条根”,因为这些能够覆盖本心,所以又称为“五盖”。大多数人都被这五盖覆盖了真如、般若、真心,或说是本来面目,覆盖的下面当然是阴暗的。假如不能克服这些障碍,去掉五种覆盖,修行就绝难达到理想的境界。

  这五盖都是五蕴所派生的,自我意识也是因为“妄执五蕴为我”而形成的。

  名──有了虚假的自我意识,必然就有虚荣心的萌生,而求名、好名、爱面子。

  利── 就是自我我欲的占有欲和自我保有的得失心。

  食──肚子饿了,除了要吃东西,还要挑精拣肥。

  色──见少艾则慕少艾,这好像是一般人心理的自然反应,不能说是一种罪恶;不过若是逾东墙而搂处子,则未免行为逾检而有损私德了。不少人既有了贤妻,还想金屋藏娇。对修行人而言,这些都是无明的黑暗想念。

  睡 ── 是睡眠、做梦、昏沉。

  任性合道 逍遥绝恼 系念乖真 昏沉不好

  “性”就是本心、自性和般若。所谓“任性”,就是唯认本心,保任自性。能保任此事,自然就逍遥自在而又没有烦恼了。

  才一执着妄念,钻牛角尖,便乖离真心了。况且真心原本清净,是“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有一念之系,已背离真心了。

  何以说“昏沉不好”呢?昏沉是无明的表象,打坐着魔,大半由于昏沉,所以不好。

  一、昏沉是阴重的现象

  我所渴望的是弟子们实修、实悟,并把正法弘扬、延续下去。说到供养,真供养是法供养,此身尚且为幻,更况其余?你的问题反映出你的确是在修行,所以我很乐于解答。

  一、知得生命的属性,时时觉知真伪就可以了。原本无道理,切莫找道理,更与热与湿无关。若果恁么想下去,那是典型的妄想。

  二、天台教观有顶、忍、暖、世第一诸种反应。你的重觉乃必经过程,不可以紧张,更不可以疑虑。只要路没走错,中间的景象是无害的,只莫执著,淡然应之,便是好现象。否则我执太重,便不是法器了。

  三、昏沉是阴重的现象,基因是以往想得太多,反省忏悔得不够。如果平日保任上得力,此一现象会慢慢消失。普通修行人卅年尚且去不尽阴气(五阴所积),何况你才刚刚契入正法?别急,慢慢来吧。

  四、偶现光明,那只是灵光一闪,若果修行有成,就永远生活在金色光明里了。别怕,那是对你修行的鼓励和启示。但却不可以向往、追寻,因为修行绝无侥幸。

  以一种淡然、安祥、喜悦、宽容、知足、感恩以及“常见自己非,不见他人过”的心情,时时察知自己的心态,便是真实修心,也无须特地安排一段时间去观心。倒是应该安排一段时间做有系统、很周延、很绵密、心志集中的反省,才是最最有益的修行正途。

  附:九极拳体悟供参考。

  想什么不知道,这个就是昏沉。一般人的昏沉是无明,对粗的想念都不自知;修行稍好的人,仍然出现昏沉,是细微的想念自己看不清了,就出现昏沉,加强观心的精细度,慢慢就不昏沉了。能做到念念自知,就不会昏沉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昏沉       五蕴)(五明学佛网:昏沉       五蕴)  

 唐仲容居士:五蕴论讲义 

 普献法师:五蕴我执成业识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五蕴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6.昏沉与散乱 

 吴立民居士:照见五蕴皆空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二 如何对治昏沉散乱 

 成观法师:观所缘缘论义贯 附:唯识学与百法概要 第三节  

 戒法法师:如是观五蕴——朴实的生命教育 

 智敏上师:大乘五蕴论讲记 

 传明法师:禅修的主要途径 五 修定的过程是排除昏沉与掉举 

 周叔迦居士:唯识研究 第四章 五蕴与百法的关系 

 黄国达居士:五蕴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