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心念是什么?


   日期:2016/1/23 9:5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不论是伟大的思想,或是日常的胡思乱想,在禅修中,它们都具有同等的价值。禅修不是区分伟大的思想与胡思乱想,禅修是观照这些念头,不加区分,视它们为同一类——心念。无论什么念头,它们的性质都是一样的,因此,禅修都把心念视为一类,与物质形态完全不同的一类事物——心法。

  平常人们所认为的心念,都是具体而有实际意义的事物;但是,禅观的目标是要发现心念不是一个有实体的事物,心念只是心理活动,只是一种流动。

  当心理上说“我想看奥运会开幕式。”这只是一个心念,不是一个实际的外在行为。现在,当你坐下来,想喝口水,有人会问你,你不是想看奥运会开幕式吗?你会说,那只是一个想法而已。如果你是一位禅修者,你就应该追究那个“我想看奥运会开幕式”的想法,它现在在哪里?它消失了。

  注视着当下,你正在坐着,正在一口一口地喝水,心念指使你把水送到嘴边,再指使你一口一口地喝下去。现在,“我想看奥运会开幕式”的心念已经消失,它是一个过去的心念;如果你观照此刻,你找不到它,现在,你正在喝水。于是,我们判定,“我想看奥运会开幕式”那个心念已经完全消失了。

  心念不同于物质,如果你把一个水瓶放在这里,五分钟以后,它还在这里,但若你再去找寻“我想看奥运会开幕式”那个心念,它已经不在这里了。

  心念不同于物质,它不能被看见,也不能被听见,它只可以被心感知到,这是它的基本特点。不能拿它与物质的东西相比,它只是一种心理上的活动,不具有物质的形体。它是一种意念,人们平常很少谈到它的形式;所有的人,只要谈起心念,涉及的都是它的内容,只有真正的禅修者才会从心念的整体形式上着手来认识它。

  如果只从整体形式上看待心念,应该把所有的心念看成一类。正确的心念,错误的心念,非常特别的心念,等等等等,任何心念在禅修者那里应该被视为一类——心法。这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看待事物的方式,世间很少有人这么看待心念。

  这也正是禅修者的入门处,也正是禅修的难度所在。我们从小到大,没有人教导要这样看待心念,所有学校的教育,所有来自长者的教导,我们所阅读的书藉,都在教导我们如何在心念的内容上进行区分。而纯正的禅修,却要求修行者不要在意心念的内容,而要在心念的整体形式进行观察——不同于物质的形式,具有生起与消失的特性。

  “我想看奥运会开幕式”,这只是一个意念,完全不同于物质形式。“奥运会开幕式”是物质的形式,但“我想看奥运会开幕式”不是物质的形式。而且,这个意念现在消失了。禅修者首先所要观察的就是这两点:不同于物质的形式,生起与消失的特性。

  把握这一点至关重要。意念不是物质,只是心理,它是一种活动,并不能与有形体有色彩有重量的物质相比,它也不占据空间,甚至于它和空气与虚无也不同,它只是一种能被心感知到的意识。现在,当你正在喝水,有人问你:你把你的“我想看奥运会开幕式”的想法放在哪里了?你会怎么回答?

  它只是一个意念,它现在消失了。它消失到哪里去了?你会说:“我想看奥运会开幕式”,那只是一个心念,或者只是一个意愿,它并不具有实质,只是一个心理活动。“我想看奥运会开幕式”,“我不想看奥运会开幕式”,“我想看但没有条件看奥运会开幕式”,“我本来想看奥运会开幕式,但现在不能去了”......这些都只是一类心理活动,它不占据空间,也不需要存放,它没有形体,没有色彩,它只存在于心理可感知的层次上,而且,它生起与消失的速度非常快。

  心念是一种心理活动,若不细回区分,它看起来好像是一种实际存在,好象与物质一样,具有形体,但它实际上只是心念,一种思想,一种内心的活动,只存在于每个人的心理上。它不能与物质的东西相比,它很快生起,也很快消失。它不具有实际存在的性质,佛陀发现心念的性质是无常——生起、消失。

  当我们闲起眼睛,看着心念时,它上一刻还在说“我喜欢读书”,下一刻它又说“我最好去看看电视”,而当电视被打开时,它又想去网络上查阅一个资料。对于心念,你看得越多,你就越能觉察到它的心法的特性——心理活动,不同于物质。而且,它是不能原封不动地拿出来给人看的,当它一生起,即刻就消失了。

  慧可向达摩禅师说,我心不安;达摩说,把心拿来,我替你安。慧可言下大悟。慧可在一刹那间明白,心不同于物质,是不可以拿出来的,而且,不安的心只是一个心法,当你想拿它时,它又变化了——它只是一种心理活动,刹那变异;每一个心态都只能存在一刹那,没有长存的心态。对于心法,你无法执着,也无从执着,于是,慧可说出“荡然无住,是名无心”这样的诗偈。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心念       思想)(五明学佛网:心念       思想)  

 唐仲容居士:从教理行果谈佛法的思想体系 

 圣严法师:大乘止观法门之研究 第三章 《大乘止观法门》的 

 圣严法师:大乘止观法门之研究 第三章 《大乘止观法门》的 

 圣严法师:大乘止观法门之研究 第三章 《大乘止观法门》的 

 圣严法师:大乘止观法门之研究 第三章 《大乘止观法门》的 

 普献法师:心念影响健康 

 逸尘居士:禅定指要 九、用《楞严经》的思想来指导修定 

 其它:论佛教的孝道思想(远尘) 

 果煜法师:涟珠甘露 净土思想校正 

 唐思鹏居士:马祖的主要禅法思想探析 

 其它:虚云和尚的禅学思想(蔡惠明) 

 果煜法师:从中观思想看如来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