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感如种植,应如花果


   日期:2015/11/29 10:4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谭凤涛老师

  千古不变的真理——因果定律

  2015年1月31日,辽宁省海城市谦德传统文化教育基地谭凤涛院长应邀前往辽宁省沈阳市,参加传统文化公益论坛会,并为现场观众带来历时一天的分享课程:《因果教育——挽救当今世道人心的良方》。此次论坛由辽宁沈阳译元慈孝文化交流中心主办、谦德传统文化教育基地承办。

  中国传统文化可谓是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的结晶,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特质和风貌。中国古圣先贤说:【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人类历史的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文明得以传承至今,是什么原因?教学。一个国家民族的繁荣昌盛与教育紧密相连;一个人要成就幸福圆满的人生就要学习古圣先贤的教诲,断恶修善。

  《太上感应篇》中讲:“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人只要从内心自求,力行仁义道德,自然能够赢得他人的敬重,而引来身外的功名富贵。作为一个人,若不知反躬内省,从心而求,而只好高骛远,祈求身外名利,就算用尽心机,也是两头落空。心静而目清,目清而事明。欲从心生,祸从欲起。所以福祸皆由心而生,因果循环才有天道轮回的道理。改变自己的心性,心性平和了自然就可以避祸得福。《孔子家语》中也讲:“存亡祸福,皆在己而已。天灾地妖,弗能加也。”所以福就在每个人的心中,学习圣贤教育就是要我们学会看自己,福由心生,幸福与否,就取决于自己如何去面对自己。好的心态能生出善良的种子,能以慈悲的心态对待别人,能从容的对待生活,在任何艰苦的环境中,都能幸福、快乐、健康。

  然而现前大众大多不信因果,或是迷信因果。比如许多学生在考试之前会到文昌帝君神像前祈福,到寺院里烧香拜佛,求护身符……许多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口里虽常说要破除迷信、学习科学,可是他们在生活表现出来的依旧是深度迷信,还会去算命,选黄道吉日去拜神祈福,希望神明保佑。这些举动都充满浓厚迷信的色彩。这种祈福能不能得到效果?完全不能!精神、时间、金钱都浪费掉了,毫无意义。

  印光大师在清末民初,对这种迷信的习气就有很深刻的观察。他老人家恒顺众生,知道大众有这些祈求,所以极力提倡“因果”之说,希望大家明了因果的道理与事实,都能种善因得善果破除迷信的观念。于是提倡《了凡四训》、《安士全书》、《感应篇汇编》。这三种书当时经大师极力提倡,对社会也产生很好的效果。

  《了凡四训》讲得好,了凡先生十几岁少年的时候,遇到一个算命算得很好的孔先生给他算命,说他是仕途中人,应当去读书。孔先生把了凡的八字流年排出来。某年参加考试中第几名,某年第几名,一直算到他五十三岁,寿命只有五十三岁,可惜命里头没有儿子。

  此后,每年参加考试,名次跟孔先生算的完全相同,于是了凡先生就知道了,一个人的一生都是命注定的,所谓是「一生皆是命,半点不由人」,所以他心定了,什么希求都没有了。现在人家竞争,努力竞争他统统放弃了,命里注定,怎么样争也争不来,到时候它自然有了,这样子差不多过了二十年。二十年这个命运丝毫没有改变,这是不增不减,为什么?他不修善也不作恶,照着命运过日子。

  后来,了凡先生拜访云谷禅师,云谷禅师告诉他: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命运不是定数,可以说是个常数。常数里头有变数,你一个善念、一个善的行为,你这个命就增加一点,你起个恶念、造一个坏事就减少一点,无论是智慧、德能、相好,天天有加减乘除,这个加减乘除是变数。

  所以,这里面就讲了因果的道理。你有善念、有善行,利益众生,你的智慧会增长,你的能力、福报也会增长,在你的常数里头会增长;如果你是恶念、邪行,那就会减少。了凡先生依从云谷禅师的教诲,断恶修善、修福积德,改造了命运:命中无子得子、没有功名而取得功名,享寿七十四岁(孔先生算他五十三岁寿终正寝)。

  【感如种植,应如花果。】感就是因,应就是果,我们拿种花来作比喻。种花首先得有种子,种子种到土壤里面,然后浇水、施肥,还要有阳光雨露,这样它就能够发芽,长苗、长大,开花结果。那么你所能看到的,是它开花结果的时候,那是果;它的因,是种子。除了种子以外,还要有缘;缘就是条件,那就是要有土壤、水分、阳光。这个因和缘,是缺一不可,你不能只有因,没有缘;也不能够只有缘,没有因。因缘具足,这个果报才能够现前。

  古人说,树立道德,要“如滋”,也就是要滋养它,就像栽培一颗小树,要不断的给它浇水,让它慢慢的长,这不是一蹴而就的,它要有时间,要有耐心,要有恒常心。积德积了一辈子,才能称为一个真正的君子,到死都不变节的,这种人就能成君子。如果是积德积到最后退心了,积了一半不再积德了,君子变成小人了,就很可悲了。所以君子变节还不如个小人,那小人到最后临死前能够悔悟,他也能够做个君子!所以积德从你现在明白之后就开始,终身行,这是坚勇心。怎么个修法呢?“除恶”,就是把恶都除掉,恶习、恶念除的干干净净。只要你发觉那是恶,马上除掉,不能够留存纤毫。

  中华传统圣贤教育都离不开因果,我们知道中华传统文化主要就是儒释道三家,三家讲的统统都是“道德”,三家圣人展示的理念是贯通的,原理、目标、方向都是相同的,构成了华夏文化的一个有机的整体。此外,三家的教育也与因果之理密不可分。儒家对于因果教育是精言感应之说,道家的《太上感应篇》就是专门讲因果的一部教材,佛家的教育告诉大家世出世间任何一法,都不能违背因果律,可见这三家无一不重视因果教育。

  课程最后,谭老师呼吁大家要积极响应国家领导提出的早日实现“中国梦”这一伟大号召,学习圣贤教育,做有道德的人。人人讲道德,人人行道德,使“中国梦”早日变为现实。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人,整个国家的人民彼此都是亲戚,人人应互相爱护、互相照顾、互相尊敬。只有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才能够实现“一体”、才能达成共识,也就是习总书记所讲的大家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依经典教诲,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因果       道德)(五明学佛网:因果       道德)  

 唐仲容居士:谈谈业报因果 

 唐仲容居士:佛教的因果观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说道德会的王凤仪先生 

 妙莲法师:灵岩甘灵第一集 参、明信因果 

 净界法师:念佛的无上因果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因果法则 

 刚晓法师:《摄大乘论》要义 彼入因果分第五 

 徐文明教授:佛教与当代社会道德伦理的相互撞击 

 杨惠南教授:论俱时因果在成唯识论中的困难 

 杨曾文教授:佛教戒律与道德 

 胡晓光教授:因果论的必然性之断想 

 胡晓光教授:略论唯识学的缘起与因果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