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妙祥法师:YIN欲是修行最大的障碍,不持戒律不是佛法


   日期:2015/11/7 11:1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第九偈

  时间:二〇一二年十一月初三

  地点:辽宁省海城大悲寺

  听众:道场内居士

  今天继续接着讲《吉祥经》第九个偈子,前面八个偈子都在鞍山慈善院讲的,我们这儿一直没讲,但有录音,将来大家都会看到。

  这个《吉祥经》前面那八个偈子,主要在世间法上讲得多,要怎么来获得吉祥。今天第九个偈子是最重要的,讲的是出世间的吉祥,也是最胜的吉祥,最大的吉祥,也是最圆满的吉祥。所以第九个偈子就很重要了,这个偈子原话是这么讲的:

  【修道行梵行,审实见圣谛,实证于涅槃,此为最吉祥。】

  ◎修行须断除YIN欲

  第一句话就是:修道行梵行。就是修行(xíng)梵行(hèng),它有两个“行”,那个“行(hèng)”和“行(xíng)”是一样的,但在这里不应该念“行(xíng)”,不能说行(xíng)梵行(xíng),不应该这么念,应该念行(xíng)梵行(hèng)。行(hèng),就是有一种动力,也是佛教的一种传统。一般的只要是老的出家人,在丛林住过的出家人,他都会念行(hèng)。如果没有经过传承的人,也就是没在寺院呆过的人,没有进过僧团的人,他按照字典去念,就是一般的大家怎么念他就怎么念,他就念梵行(xíng)。应该念成梵行(hèng),这个对。

  “修道行梵行”,也有翻译为“自制净生活”,就是控制自己的身心,过清净的梵行生活。“梵行”,这个“梵”就是清净的意思,上面一个“林”字,底下一个“凡”字,清净、寂静、离欲的意思,梵行即是远离YIN欲的清净行。人进行修行,没有YIN欲的行为,就可以上升到色界。如果有了【YIN欲心会导致怎样呢?一个是在世间,少一点的就生六欲天。】这个问题很重要,大家在这方面更应该知道,修道的人更应该清楚。

  我曾经听说两个老和尚,都非常有修行,但他们都没有到寺院里修行,就是自己找个小茅蓬,或是在世俗家里。因为有病,回到家里以后,没有还俗,儿女都能照顾,也在很精进地修行。有一天,这两个老和尚就走一起去了,他俩各自说了点心里话。其中一个老和尚就说了:“咱俩修行这么多年了,年龄也大了,也快到时候了,咱俩的去处,也就是六欲天吧!”他自己把自己定在六欲天。虽然他有谦虚的一部分,同样也有根据事实说的一部分。这老和尚非常谦虚,但是他认为他的行为,就是没有“净土”——从僧团出来了,自己找个俗家,由儿女来侍候他修行,所以他判断自己将来的去处是六欲天。如果到不了西方极乐,那就是六欲天,六欲天的缘。他说他俩是六欲天的缘。那个老和尚就不认可这个问题,他说:“咱俩去六欲天?你去六欲天,我可不去,我不去。”

  讲这么一段,这是我亲自听老和尚讲的。这都非常有修行,不管持戒还是各方面都很有修行。但是呢,不能远离世间人家庭的概念,都会造成修梵行的困难。如果梵行不清净,最后可能会导致他往生的地方离不开六欲天的缘。

  如果人进行修行,【没有YIN欲的行为,就可以上升到色界。色界比六欲天要高,再高就是无色界。色界天的天人都远离了YIN欲,清净而居,对此总称之为梵天。而有YIN欲的众生,所居的地方属于欲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即是佛经中的三界。佛弟子受持不YIN欲的净戒,不与其他众生有YIN欲的行为,称之为梵行。“梵天”这个词在我们修行中常用,主要是把色界和无色界称为梵天。

  “梵行”这个词可以通指一切佛法的修习。此既指远离YIN欲的梵行生活,也包括远离五欲的清净生活,即使做不到真正的梵净行,也应少欲知足,身心寂静,这样才能见到圣谛。

  梵行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清净的行为,所以想往高升,就得根据YIN欲心的多少来决定,因为YIN欲心多少决定了沉浮。《楞严经》讲得很清楚,如果【YIN欲心在我们的思惟里占了一半,另一半还得是比较正确地思惟,这样的结果会导致什么呢?生为人。立为人,横为畜生。】

  如果【YIN欲心少于百分之五十就有生天的因缘了,可能生到欲界天;如果YIN欲心超越百分之五十,那就堕落哪儿呢?堕落到水族去,就往下堕落;如果再多,比如说百分之九十的YIN欲心,正思惟很少了,这样人堕落哪儿去了?堕落到无间地狱。所以说这个YIN欲心决定了一个人升降的问题。】不管你学佛不学佛,也不管你信佛不信佛,这都是一个标准。这也是轮回的一个标准,这个标准谁能看到呢?只有佛能看到,佛知道YIN欲心所起的作用。

  那你说天人知不知道?天人也知道,虽然他知道,但他知道其相,不知道其实质。所以这个《吉祥经》别人讲不了,谁能说?只有佛能讲,其他都讲不了。因为他不知道YIN欲心起来以后,会起到一种什么样的作用。什么叫YIN欲心,他不清楚。他知道这种行为不好,或那个行为是正确的,只知道表面的问题。等我们凡夫、我们世间人就更难了解它真实的本相。有的人可能知道(没YIN欲心)是好;有的人呢,还称赞它。所以知道的不圆满,不知道的就稀里糊涂。我们的轮回就和这有直接的关系,由于我们的愚痴和不清楚,或是不知道怎么圆满,所以我们就在世间不断地轮回。这个梵行对我们修行佛法,对我们每天的吉祥,都有一个很大的作用。

  就像一个人似的,如果你出门,今天下小雨,你感觉这天阴乎乎的不好受,看着路不远,出门又非常不方便,走道遇到很多的泥泞,这就像我们世间人去办事,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一样。如果我们今天出门碰到的是大雨,我们打雨伞、穿雨衣,才能遮风避雨——有时候甚至这还不好使,给我们刮得东倒西歪,甚至路面冲坏了。有的雨大的,车都不能开了,只能是蹚着水走,水底还有很多的暗道和石块、钉子,很多的障碍,会割伤我们的脚,伤害我们的身体,影响我们办事的速度。

  我说的这个雨啊,就是比喻这个YIN欲心。YIN欲心小了就像下小雨,YIN欲心大了就像下大雨。那我们每天都面临着生活,每天都要选择顺利,如果我们每天都要和雨奋斗,那我们的吉祥必然受到损害。如果我们修行梵行,这雨就没有了。因为YIN欲心在我们种子识里就是黑暗,就是乌云,它就会形成雨,或形成大雨,形成种种的障碍,障碍到我们每天顺利的生活、幸福的生活。所以YIN欲心对我们每天的修行和生活都至关重要。

  所以今天讲的就非常重要了。即使做不到真正的梵行,也应少欲知足。就是说你不要天天地如何如何,应该减少到最低部分,能减少就不要增多。身心,身和心寂静,不狂躁,没有追求,或是放下,这样才能见到圣谛。

  那为什么我们在世间修行不能见道,有的说,师父,我修行十多年了,有的说修行五六年了,每天读经读得不少,但是我怎么没开悟?我怎么没证道?我怎么对佛法不明白呢?十多年我没有多大的进步?刚开始还觉得挺好,后来呢,始终是这样,什么原因呢?其中有一条,就是YIN欲没断,或是控制得少,放松。这面学佛,那面放松了YIN欲的行为,所以导致了他不能见道。YIN欲是见道的一种障碍。

  刚开始还行,刚开始学佛,YIN欲能少了一些,觉得清净了,感到修行有奔头,是那么个方向,好像有点希望。但修着修着就不行了,老是来回转,其中一条就是YIN欲心没控制好。所以想见圣谛,也就是说我们想对佛法有所悟,首先克服的就是YIN欲心。YIN欲心不克服,见道的机会就很少,这是重要的一关。所以想见圣谛,在家人是这一关,对出家人也是这样。

  因为我们见圣道,它要靠什么呢?靠我们平时的积累。什么积累?定力的积累,梵行的积累。也就像倒水一样,我们有个杯,想把杯灌满了,我们每天的修行,就等于不断地往这杯里加水。我们修了一年了,YIN欲心控制得也不错,五戒都守持得不错,各方面,禅定力也不断地修,都控制得挺好,相当于水杯快要满了。这时候我们感觉到身上有一种暖意,有一种力量,正修着——特别是过去在世俗上,不是指你修道,过去有过YIN欲行为的人,或YIN欲过重的人,指的是有过YIN欲行为的人,当水要满的时候,压力也大的时候,这杯里面就开了一个眼儿,一下就漏出去了。

  就是平时的YIN欲行为,在我们将来修道都会成为障碍。眼看着修道就要见到一定的实证,我们马上就要有所成就,或是有所进步,马上就有一种感觉要出来了。等睡觉的时候,甚至在打坐的时候,它就有一种漏,这种欲漏就现前了,一下就出去了。

  那时候你痛苦得可以说生不如死,非常非常地痛苦,那时候痛苦,才知道YIN欲行为是万万不可沾的。平时我们感觉不出来,感觉这个欲望挺好,给两个人都带来美好的愿望和世俗的一种快乐。但你修道的时候,就发现了它是一种痛苦的源泉,是修道的障碍,是得道的障碍。所以想见到圣谛,想证到涅槃,这一关是很重要的。

  所以说,佛的弟子要注重道德的清净。修习佛法,能使人自我控制。自我控制这方面很重要,最重要的是能超越欲望。就是欲望来了,我不动念,或我少动念。过去那些大德确实在这方面修得非常好,比如虚云老和尚,有一次坐船,赶上一个女的,一看虚云老和尚的相貌庄严,生起一种爱慕。等到半夜时,就把衣服脱了跑到虚云老和尚的床上去了。虚云老和尚一下惊醒了,一看是个女的,衣服也没穿,就知道怎么回事。虚云老和尚还不能喊,因为在船上,一喊对这女的名声不好。虚云老和尚就坐起来开始打坐,不理她。虚云老和尚的行为使这个女的就退却了,回到她的位置上去了。你想一想,多大的定力!

  修行梵行,必须得有一种定力,要超越欲望。包括近代还有一个大德,是泰国的,叫阿姜查。他在修行中也反无始劫来的欲望心,很强烈,那种强烈的劲儿,就像一个人要在这个世界毁掉一样。平时的行为都很清净,但这种生理和习性所造成的,突然出现的一种痛苦,是一种难忍的痛苦。最后用他的定力和他的行力,坚决不投降,可能坚持了一年还是二年,这才把欲望克服下去。这种超越和自控的能力,都得靠我们有一种定力和一种认识。认识什么呢?欲望会导致轮回及痛苦。因为欲望使我们轮回,使我们痛苦,长久的痛苦。

  这个很重要,他们深深地知道。我们呢,是从理论上知道,但内心中并不是完全认可的。因为YIN欲是最强烈的感官欲望,感官里它最强烈。你看偷盗这个事能改,骂人也能改,但YIN欲心是最不容易改的。有的说“我能改,我已经改了”,你改了一年可以,两年、甚至十年、二十年都可以,你要这一辈子都能改,那就非常了不起。这个修道,有时候修了十年、二十年他也会往上反这种习性。这种习性有一种牵涉力,非常强烈,同时也是苦的根源。

  怎么办?佛就讲了,首先要严持戒律,然后以禅定来抑制自己。如果连戒律都做不到的人,什么话都不要讲了。说我挺有禅定力,我能够修禅定,我能如何如何,但不守戒。不守戒就可以看出你所谓的禅定力都是假的。虽然打坐,但在那儿胡思乱想,或是坐的时间长一点,表面像回事。但是在平时的生活中就看出来了,该吃的吃,该喝的喝,该YIN欲的YIN欲,什么都不耽误,没有严守戒律,这样的人所修的禅定是一种假的禅定。因为戒律本身也是禅定,戒律的禅定你都不修,你那个“禅定”所修出来的,只是暂时的现象,是一种假相,不是真的。只有通过戒律的坚持和抑制,去努力了,有这个定力了,才能生出禅定的定力。所以说由戒生定,由定生慧,就是这么个道理。只有由戒律生起来的禅定,才是清净的禅定,才是真正的禅定。

  所以佛讲,首先是严持戒律,然后是禅定来抑制自己。所以要学习戒律。有的人说学戒律干吗?我们直接修禅定,我们直接去念佛,我们直接去修密。离开戒律去修这些,都不是佛法,如同外道。虽然打着佛的旗号,说“我念佛,我修什么法门,不学戒律一样可以成就,甚至还能成佛”。戒律是最根本的你都做不到,所以你修的一切都是有漏的。

  所以说不持戒律不是佛法,而是一种外道的法。有的说我修得很不错,都有神通变化了。就算你能在虚空飞行,修了这么多年,只能落在什么呢?修罗道——还是外道,和佛法没有关系。所以我们修行首先应该知道戒律,只有通过戒律,然后产生的定才是清净的禅定。禅定包括什么呢?打坐、念佛、修密,这都是禅定。念佛也是修禅定。来抑制自己,这才可以。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YIN欲       障碍)(五明学佛网:YIN欲       障碍)  

 净界法师:念佛的两大障碍 

 净界法师:运用自性清净破除障碍 

 净界法师:障碍最怕你坚持 

 净界法师:福报越大修学净土的障碍越大 

 净界法师:你是你自己最大的障碍 

 宋智明居士:禅观入门 五、禅的障碍与消除方法 如何排除禅 

 宋智明居士:禅观入门 五、禅的障碍与消除方法 初心修道中 

 宋智明居士:禅观入门 五、禅的障碍与消除方法 漫谈修行中 

 梦参法师:念佛的障碍 

 仁焕法师:身体的障碍和生命的障碍 

 仁焕法师:烦恼带来各种障碍 

 仁焕法师:生命的三种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