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原创

 为什么发愿后不如意事接踵而至


   日期:2015/10/1 20:1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Redocn_2012052705473708_副本.jpg

 发愿是什么

  首先必须搞清楚的是,一切众生不是从学佛后才开始有发愿的。发愿是什么?发愿是伴随着我们整个生命历程的原动力,是每一个事件的开始,可以这样说,我们的命运就是由一个接一个的发愿构成的。

  人生中不论大事小事,不都是起自一个微小的念头吗?继而产生行动,最终成为实相。不论我们有意无意,发愿总是以它宇宙中特有的规律运作着,贯穿于我们命运的始末,乃至来生。

240372-13052PG40748.jpg

  佛教的发愿

  佛法中的发愿指什么?是教化众生智慧、圆满的发愿,让众生正确的运用心的力量离苦得乐、自觉觉他。因为佛即是心,心即是佛,这个一切众生本具的如来智慧德相,它具有发愿满愿的无量功能,这个功能性就是佛性,也就是我们的心。

  它可以因为贪嗔痴而制造灾难破坏人生,也可以因为觉正净而创造幸福成就人生,同是这颗心,我们并不懂,因此释迦摩尼佛大慈大悲,教导我们怎样如理如法、究竟圆满的发愿,教我们善用这个功能去成就。我们每天读经读什么?不就是诸佛菩萨的发愿、行愿、了愿、成就菩提的事迹吗?这是给我们做示范,告诉我们效法佛菩萨的成就之路不会有错。久而久之,我们的心自然就会从为自己发愿转变成为众生发愿。

0920285290.jpg

  你清楚自己发了什么愿吗

  现在很多同修做每日功课的时候,也不可谓心不诚、念不切,发的誓愿很大,但是回到生活里烦恼依旧,更有甚者, 工作、情感、子女、健康等不如意之事渐多,这是因为什么呢?佛教中禅、净、密三宗各有很多的发愿回向文、祈愿文、忏悔文,这是由于法门是针对不同根器、不同习气的众生而设,加之同一类众生又有修行阶段、次第、境界的不同,所以才需要有各种发愿文。

  譬如我们读《佛说大乘无量寿清净平等觉经》,因为赞叹西方极乐世界的殊胜,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的伟大,而生起求生极乐世界的愿心,这是极好的。但要清楚我们的这一发愿意味着什么?有心求生净土,就意味着要出离这个娑婆世界,了脱尘寰,直达圣域。可是多生以来,我们的冤亲债主有很多,生活中的近人远人、善缘恶缘原本都在累世循环以内,现下发愿在今生就出离了,会发生什么?无疑会加速这一世的因果酬偿或者说业障现前。佛说人生酬业呀,我们本来就是来还债的,因为没罪不托生娑婆世界嘛。

  现在懂得这个道理,绝对不怨天尤人,面对一切善恶缘,我们欢喜接受,真的肯认命,感恩他们来帮我们消业障,业报受尽万事皆休时不是等于送了我们一程吗?感恩的心能生起来,烦恼就散了。反之,如果还要跟众生计较争贪,那就是“事与愿违”,因为极乐世界众生是无争无贪的,愿与行一旦相背,不但不能了愿,俗世的烦恼更加无尽。

  再者如我们读诵《地藏菩萨本愿经》,赞叹地藏王菩萨累世所发宏深誓愿:众生渡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如果我们生起菩提心效法发愿,就等于除自己以外的一切众生都是自己的责任,唯独没有自己了,一切好人歹人、亲人仇人都是众生,都是服务的目标!试问行愿的时候能做得几分?心中还常感不如意、不顺遂、心灰意冷就是没有相应,还在为事业、富贵、个人幸福而患得患失也是不相应,因为还有“我”,还在为自己做打算。逢佛子发愿之时,菩萨慈悲,必定早知,自然会帮助佛子步步满愿,给予种种助缘、指示,可事到眼前佛子难免不肯认命,该想我可怎么办,想要名闻利养,想要自在享福,这时候就违愿了,忘记了原本是一个极大牺牲自我、全然成就众生的誓愿,烦恼往往由此而生。

26b450275da2b53cda2a9d6aa7cde3cd.jpg

  发愿就是立志,磨难正是考志

  发愿如同画师塑画佛像一样,提笔前总得知道要画哪尊菩萨哪尊佛才能动笔,总不能画成什么就是什么吧。 所以修行之人必得先发誓愿、定志向,而后方能依志而行。古时诸佛菩萨、龙天善神无一不是先立下志愿,而后坚心修行,度化群生以成正果。

  很多人说,不发愿则已,誓愿一发磨难就来,这是不假的。而且誓愿越大,磨难越大,因为什么呢?承担、容纳多少就有多少成就,那考验就得有多少,考验你是否动摇退志,能定住志向的才能担当这个福德。

  对此我们眼前就有个明证,学佛网主办明华居士,在最艰难的岁月里要工作、照顾孩子,还得创办管理学佛网,自己垫钱,一天仅能睡两三个小时,还患有肛蒌这种苦不堪言的病,坚持了几年都没有垮下来,这是不是天在身界考他的志向呢?学佛网壮大后,遭受莫名毁谤,公安局介入调查后,做出结论:网站办大了,有人眼红。明华居士没有起嗔心,放弃起诉对方,这是不是从心界上考他的志向呢?所以明华居士很成功,学佛网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学佛网站,日页面浏览量130万,不可思议。

  在个人没有丝毫利益的情况下,是不是唯有能吃亏受罪、忍辱负重、经起考验的人,才能委以这样的重任。 如果成就一个世间佛化网站尚且如此,那么观世音菩萨或者地藏王菩萨的菩提事业,要承担、付出、忍受多少? 我们效法菩萨发愿要承担、付出、忍受多少?根本无法想象的。

  所以我只想告诉大家,发愿是修行开始的地方,也是修行人广渡慈航的灯塔,但在发愿之初,我们起码应该清楚,将要面对的是什么,要做的是一件怎样的事。

  祝愿大家吉祥。

  2015.10.1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发愿       如意)(五明学佛网:发愿       如意)  

 祈求观世音菩萨加持找到如意工作 

 唐思鹏居士:发愿文讲记 

 圣严法师:四如意足讲记 

 仁清法师:应当发愿求生极乐 

 张秉全居士:莲池大师西方发愿文略释 

 海空法师:愿行的力量(上)发愿与行愿的内涵——2008年 

 海空法师:如意轮金刚法概要 

 海空法师:如意轮金刚法——开示法 

 戒法法师:莫于外缘求如意 当住道上安圆满——《禅林宝训》 

 隋唐居士名家文集:绣如意轮像赞(王维) 

 黄智海居士:西方发愿文白话解释 

 圣严法师:圣严法师谈祈愿·发愿·还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