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因为慈悲人生路更宽


   日期:2015/9/13 15:5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佛家最令人敬佩的就是佛家的善心与慈悲心,因此出现了"我佛慈悲"的话语,更有一些大慈大悲的人直接被称作"活佛"。佛说有了大慈大悲的心,所有的功德都在里面。每个人都是自己的道场,对每个人都慈悲就是善待每个道场。有了这些道场,我们的人生路就会越走越宽。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道场,那么敌人就是来破坏我们道场的人。"慈悲不起敌人",每个人都是来度自己的,有了这些度客,我们才会安然地在世上行走。

  有一个学佛的人,人们问他为什么要学佛时他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在抗日战争期间,有一位年轻战士赶赴沙场的途中,救了一位想要跳河自尽的妇人,妇人被救上岸之后,不但没有感谢青年,并且责怪青年害她生不如死。在青年一再的询问之下,妇人才伤心欲绝地道出自尽的原因:原来她的丈夫遭人陷害锒铛入狱,家中留下年迈多病的高堂以及三个嗷嗷待哺的稚子需要侍奉抚养。奈何家徒四壁,贫无立锥,只好将仅有的衣物典当得一块银元,以治疗母亲的陈年病疾。谁知祸不单行,奸诈的商人却以假的银元欺骗她,在生路断绝之下,只好一死以求了断。

  善良的青年听了妇人的遭遇之后,油然升起同情之心,就对妇人说:"您的遭遇太值得同情了,我这里有一块银元,请您拿回去安顿家人,为了免得再危害他人,请您把假的银元给我吧!"

  善良的青年收了假银元后,不经意地随手往身上口袋一放,就出征去了。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枪林弹雨之下,一颗子弹朝青年的胸膛射来,正巧打在放着假银元的部位,假银元凹陷了下去,却救了青年一命,青年于是拍手赞叹说:"太值得了!这一块银元真是千金难换啊!"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好心的青年由于一念之善,以一块银元救了妇人一家,也为自己挣回后半生的人生。小小的慈悲行为却为自己行了这么多福德。佛理都是大智慧,"我佛慈悲"怎么可能让你好意还遭报应呢?当然那些处心积虑想害人的人也不会得好报。

  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夜晚,有个远行来寻佛的苦行僧走到了一个荒僻的村落中。街道上,村民们都忙忙碌碌地你来我往。苦行僧转过一条巷道,他看见有光从巷道的深处静静地亮过来。身旁的一位村民说:"孙瞎子过来了"。瞎子?苦行僧楞了,他问身旁一位村民说:"那挑着灯笼的真是一位盲人吗?"村民回答说:"是啊!他可是我们村有名的怪瞎子,自己看不到,还有模有样的提着灯笼。"苦行僧听了也是百思不得其解。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没有白天和黑夜的概念,看不到高山流水,也看不到柳绿桃红,甚至不知道灯是什么,挑一盏灯笼干什么呢?自己又用不到。

  当灯光渐渐接近僧人的时候。困惑的僧人上前问道:"敢问施主真的是一位盲者吗?"那挑灯笼的盲人笑了笑说:"是的,从踏进这个世界,我就一直双眼混沌。"僧人更加迷茫了,接着问:"既然你什么也看不到,那你为何还要挑一盏灯呢?这样的行为也被村里的人称为怪人。"盲者还是笑了笑回答道:"现在是黑夜吗?我听说在黑夜里没有阳光的照射,满世界的人都和我一样成了盲人,所以我就点燃了这盏灯笼。"僧人若有所悟地说:"原来您是要为别人照明?那为何不跟村子里的人说明呢?"可那盲人却说:"不,我是为自己!"僧人又愣住了。

  盲人又笑了笑说:"你是否也曾因为夜色漆黑而被其他行人碰撞过?"僧人说:"是的,常会有这样的事发生,就在刚才,还被两个人不留心碰撞过。"盲人听了,深沉地说:"可我就没有。虽说我是盲人,我什么也看不见,但我挑了这盏灯笼,既为别人也照亮了路,也更让别人看到了我自己,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看不见而撞到我了。"苦行僧听了,顿有所悟。他仰天长叹道:"我天涯海角奔波找佛,没有想到佛就在我身边啊!

  佛教出发的动机就在于慈悲,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这里的"悲"就是像故事中的盲人一样去融入、去感同身受。盲人是慈悲的,他告诉我们,对别人慈悲,事实上就是对自己慈悲。

  佛曰:"慈悲心是最大的神通。"

  慈悲是学佛的最高境界,慈悲是在为我们修福,对别人慈悲就是对自己慈悲。慈悲的心就是世界上最宽大的心,它没有仇恨、没有暴力、没有斤斤计较、没有妒忌和羡慕、没有......它可以让我们处处受到人们的尊敬,让我们的人生没有绊脚石,更重要的是让人生不再充满痛苦。

  佛祖说慈悲的升华是大慈大悲,它不同平常所说的要与人为善,它比与人为善做得更多。能做到大慈大悲的不一定只有佛,一个凡人领悟到其中的真谛后,同样也可以做到大慈大悲。

文:王宇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慈悲       仇恨)(五明学佛网:慈悲       仇恨)  

 郑石岩教授:禅语空人心 第四讲 慈悲纵横处处彰 

 其它法师:我自幼至长因「观音菩萨」慈悲引渡而念佛、学佛, 

 其它:慈悲与爱的比较研究(陈星桥) 

 洪启嵩居士:智慧年‧慈悲年 

 王雷泉教授:观音信仰与佛教慈悲精神——在普陀山观音文化论 

 妙莲法师:转凡心修佛行 二、忍辱慈悲菩萨心 

 证严法师:人间菩萨 慈悲心喜舍行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四、戒杀素食慈悲根 

 净因法师:尊重生命 慈悲不杀 

 济群法师:造就慈悲品质 

 楼宇烈教授:大乘佛教的慈悲精神遍于一切有情 

 杨曾文教授:以慈悲护生精神维护自然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