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礼旭:绝对不能有贪小便宜的行为让孩子去养成


   日期:2015/9/11 19:1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小孩子他还没有建立是非判断的时候,有时候会随手拿东西,他有时候是觉得好玩。所以做父母的养育孩子确确实实要多用心,因为孩子做一些不好的行为,会马上表现在哪里?脸上,他会心虚。有位母亲刚好察觉今天孩子回来的脸色不大一样,她就去翻翻他的书包,结果发现里面有几颗苹果。奇怪,怎么会有几颗苹果?马上问自己的孩子。当然孩子可能一下子觉得反应不过来,也很紧张,就支支吾吾的;后来就招了,跟几位同学经过水果店顺手就拿了。其实他不见得是要吃,是几个同学一窝蜂,那个气氛让他觉得好玩。

  这位母亲二话不说,马上带著这个孩子到水果店去,到的时候先跟老板鞠个躬,然后跟他道歉,老板还在忙,也不知道发生什么事。她说:我的孩子拿了你几颗苹果。这个老板还觉得没什么关系。妈妈就把钱付给他,然后要求他的孩子要跟老板道歉。当他是第一次犯错,你马上制止他,他会终身记住,不会再犯。当他看到母亲在跟人家鞠躬赔礼,其实这个孩子内心会怎么样?觉得很惭愧。所以,我们母亲的身教,就唤醒孩子的惭愧、羞耻之心。孩子不可能不犯错,但是只要他犯错,我们能适时的指导他,反而都会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教育。

  另外有位妈妈他带孩子去书局逛,逛了以后,因为很多的日记本都会附有一支小小的钥匙,她的孩子就拿著钥匙。后来母亲出去以后,发现还给人家拿了个小钥匙,就拿回去要还给收银台的小姐。收银台小姐说:这个拿回去也不知道装在哪里,就送给你!那时候妈妈也不以为意,就拿回去。后来小孩上学,她就突然察觉到,孩子会顺手拿同学的一些小东西回来。所以,孩子还没有是非判断的时候,他一做错误的动作,你不纠正他,他有可能以后会习以为常。当父母的在孩子五、六岁以前多付出,谨慎教导,相信这些是非好坏会扎得很稳固。

  所以,古代的母亲都谨记要教诲孩子「一瓜一果之弗贪」,一瓜一果都不能贪,「一丝一毫之不苟」,绝对不能有贪小便宜的行为让孩子去养成。俗话说,小时偷针,大时可能就偷金,教导孩子「物虽小,勿私藏」,不可以拿人家的东西,长久的影响是很深远的;因为他贪,到最后很可能想要的东西他就会不择手段去偷、去抢。所以养孩子的不贪,在他往后是养他廉洁之心。廉洁非常重要。我们古代说「举孝廉」,为什么要「孝」跟「廉」来衡量一个人能不能替国家服务?我们来看一下,「孝,德之本」,做人的本在孝,「廉」是做事之本。有廉洁的时候,他在办事当中才不会图谋自己的私利,才能大公无私,把事办好。所以,做人做事的根本就在孝跟廉。一个国家的政治好跟不好,从哪里看?从廉不廉洁,所以,廉就是政治的根本。我们今天假如看到从政的人不廉洁,这个国家人民生活起来就很辛苦。

  现在社会有很多的现象,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根本都是教育问题。所以教育已经忽略了一段时间,我们现在去抱怨没有用。所以从自己开始,从每位家长、每位老师开始教孩子不贪,养他的廉洁之心,这样我们往后几十年后的社会才会愈来愈好。当几十年后的社会愈来愈廉洁,愈来愈懂得孝敬父母长辈,我们的晚年才怎么样?才有前途可言,所以每位家长跟老师的付出绝对都不会白费。

  摘自:2005年幸福人生讲座-细讲《弟子规》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十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蔡礼旭       惭愧)(五明学佛网:蔡礼旭       惭愧)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七、惭愧观苦得解脱 

 明一法师:生命生存的惭愧 

 如瑞法师:学以致用 惭愧忏悔 

 宽运法师:惭愧心与七圣财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四章 惭愧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四章 惭愧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第四章 惭愧心 问答 

 蔡礼旭老师:真正有德行的人讲话厚道 

 蔡礼旭老师:导正孩子骄傲、不负责任等坏习惯 

 蔡礼旭老师:夫妻之间要相敬如宾 

 蔡礼旭老师:中国文化的心法是君、亲、师 

 蔡礼旭老师:教育孩子要顺乎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