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明如居士:济人之急,救人之危_太上感应篇浅释


   日期:2015/3/17 8:5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急,是紧急的意思。例如,生病之时,就医吃药是紧急之事;饥寒之时,得到衣服食物是紧急之事;失火之时,救火是紧急之事;歹徒行凶,救人是紧急之事;孩童误入歧途,耽著上网游戏,则劝说引导是紧急之事。总之,人的一生当中,可能遇到的紧急之事不可胜数,这些紧急之事的特点就是不可拖延,必须要迅速解决;一旦拖延,就会给当事人造成巨大的损失,甚至会葬送一生的幸福;而且,当事人面对这些急事,可能正束手无策、无能为力。当他人遇到这样的急事时,我们一定要用各种方便,毫不犹豫地帮助他人度过难关,这就是“济人之急”的含义。 

危,是指危及生命之事。例如,翻船、失火、水灾、交通事故、病危、地震、斗殴、一时想不开要自杀等等,这些事情发生时人命就会受到威胁。当他人遭遇这些危及生命之事时,要毅然出手相救,使人命得以保全,就是救人之危。

显然,“危事”比“急事”要严重,凡是“危事”一定都是“急事”;此外,“急事”在很多情况也会演变为危及生命的“危事”。所以,在汉语里面,常把“危急”两个字连在一起用。

实际上,对他人的危急事,能否出手相救,是检验一个人内心是否善良的重要标志。在他人处于危急的关头,或者内心麻木不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或者担心自身利益受损而麻痹自己的良知,不去施与援手,这都是内心被自私自利之魔侵占而丧失良心的表现。

从究竟意义上来看,一切众生都是自性众生。所谓“自性众生”,就是说,自己眼睛看到的一切众生,实际上都是自心的变现,就像梦中见到的人都是自己的梦心变现的一样。如果自己有福,梦中见到的人都是祥和有福的;如果自己内心有恶业,梦中见到的人就会恶业深重。所以,说到底,见到他人危急,实际上就是自心缺乏福德,如果不去援救,就等于让自心继续没有福德下去,今生来世就会与福报越来越差的眷属相处;所以,援救他人,实际上就是在援救自己;不援救他人,就是不援救自己。他人没有福报了,实际上就是自己没有福报了;他人有福报,实际上就是自己有福报。对于这个道理,一定要参透。

在帮助他人去除危急的时候,其实并不会花费自己很多。在危急之人看来很困难的事情,在自己可能就是举手之劳。例如,那些没有钱上学的孩子,他们一年的学费也就是几百元,而几百元在于很多人来说,就是和朋友一顿午饭的热闹而已。用自己一顿午饭的热闹去换一个孩子的前途,真的非常值。又如,对于有了孩子却因一些小事而闹离婚的夫妻,用言语劝和,只不过是动动嘴皮而已;但是,这夫妻俩的离合,却事关他们小孩一生的幸福,要知道,失去了父亲或母亲的单亲孩子,心灵会遭受很大的创伤,将来很可能就是性格不健康的人。只是动动口就能使别人一家团圆的事情为什么不去做呢?又如,遇到一时想不开想自杀的人,好言好语给予安慰,就能帮助这个人度过难关,保全生命,这样的事情不应该嫌麻烦不去做。

其实,很多人不去帮助他人去除危急,不是自己没有能力,而是内心自私,宁愿将时间花在让自己享受一些微不足道的安乐之上,也不愿意花在帮助他人去除危急之上。古人说:“人在患难颠沛中,善用一言解救,上资祖考,下荫儿孙。”是说,别人在患难危急之际,即便用一言相救,也是功德无量之事,依赖这样的功德,向上可以让祖宗以及父母得到安乐,向下可以使儿孙发达。又说:“推人与扶人,都是一般手,陷人与赞人,都是一般口。宁使扶人手,莫开陷人口,若能依此言,前程自永久。”别人危急之时,是帮助还是乘机危害呢?如果总是给予他人援手,前程一定永久。

宋朝有个人叫许叔微,年轻的时候不断祈祷自己科举考试能成功。有一天夜里梦见一个神对他说:“你想登科,要积累阴德。”醒来后,许叔微自念家里贫穷,没有太多的财力去帮助他人,通过布施钱财积累阴德暂时不可能。他想到学医救人,不需要本钱,就能积累很多阴德,于是开始研究医术,渐渐精通,而且在当地无人能比。很多重病人,都到他那里看病,被他看好的病人很多。他的名声也随之越来越大,行善的心也越来越迫切。后来,他科举时果然成功了。为人去除疾病,就是济人之急、救人之危,通过许叔微命运的转变,可以看出在他人危急之时,给予帮助,确实功德不可思议。

宋朝有个人叫王曾,在赶往京城考试的途中,遇到母女两个在路边哭泣,哭声很悲惨。王曾向附近的人询问缘由,被告知,他们家男人重病在床,只有母女相依为命,因为欠了官府的钱无力偿还,要卖掉女儿,所以哭泣。王曾于是就亲自尾随母女到这个人家去,询问缘由,他们所说的与在路上被告知的情况一模一样。王曾于是对他们说:“你们的女儿能否卖给我呢?我因为与仕宦往来,经常要路过此处,这样你们母女将来还有不少机会相见。”他们听了之后也就同意了,于是王曾按照他们开的价格付了钱,约定三天后再来带人。但是,过了三天,王曾却没有来。这个女孩的母亲到王曾住的旅店去询问,店主说王曾已经离店数日,并且留下一封信给他们,信上说:“买女是假,赠钱是真,因担心他们不安心接受帮助,故而假托说买他们的女儿。并嘱咐母亲为女儿选择好人家嫁出去。”后来,王曾在科举考试中,乡试、会试、殿试都取得了第一名,官位一直做到沂国公。欠债卖女实属危急之事,王曾解囊相救,足见其内心仁慈。而仁慈者必得大福报,王曾后来的人生经历也证明了这一点。

宋朝孙觉,曾经在福州做知县。有不少老百姓因为欠了官钱不能还,被关在牢里。当时有个富人要出钱五百万,修佛殿。孙觉对他说:“你布施钱财,无非是想得福。目前,佛殿也没有怎么损坏,不急于修葺,你还不如将这些钱用于为那些犯人还钱,可以让几百个人免除牢狱枷锁之苦,佛祖知道这件事后,也会非常高兴的,你这样做所获得的福报不是更多吗?”这个富人听从了孙觉的劝告,将钱用于为犯人还债,使得几百人免除了牢狱之苦。这个富人后来子孙非常显耀发达,孙觉的官位也做到了勋官中的“柱国”。

宋朝的富弼,做枢密副使时,有人诬陷他有勾结契丹起兵的嫌疑,仁宗皇帝很生气,就将他贬为青州知县。当时附近的河朔县发大水,很多灾民流亡进了青州,没有粮食,坐以待毙。富弼于是募集了粮食十万多斛,随处发放给灾民,并且征集了公家以及私人的闲置房屋十多万,分散安置灾民,而且还为他们提供医药。规定山水等自然资源,任凭灾民取用,主人不得禁止,对于那些死亡的灾民,官府负责统一在公墓埋葬。因为这些措施,灾民投奔如潮,而且丝毫没有受灾的痛苦。当时有人说:“富弼是贬官,这样做容易招来朝廷中反对者的非议,惹祸上身。” 富弼说:“以我一个人的生命,换来六七十万人的生命,值得啊!”于是更加努力地行持救灾善行。次年,麦子大丰收,富弼按照灾民的远近,给予他们粮食让他们返乡,这样存活下来的灾民有五十多万。皇帝听到此事后,特地派使者慰问表彰富弼。拜他做礼部侍郎,后来又拜为宰相,封号郑国公。富弼一直活到八十岁才安详离世。

以上都是“济人之急、救人之危”得善报的例子。在他人遇到急难、危险之时,一个善良的人应该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

    摘自《太上感应篇浅释》(明如居士 著)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