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南怀瑾:观世音菩萨名号所包含的意义


   日期:2015/2/22 7:5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南怀瑾教授早年曾应邀随中日文化访问团赴日,作为时一周的讲学,并为日本新建那智山妙正寺观音菩萨落成开光,南教授在开光典礼上,曾就“观世音菩萨的慈悲与人类文化的关系”向日本各界人士作专题讲演,对观世音菩萨慈悲救世的精神,阐扬深邃。

  “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与他的慈悲威德,深入亚洲人心目中,约有三千年的悠久历史。他慈悲为怀的精神,与中华民族素以仁义存心的教化相融会,已成为家喻户晓、男女老幼无所不知的人生守则;以慈悲的心肠而济世利物,以牺牲小我而成全大我的怀抱救苦救难,因此而成为中华民族的中心思想,已有一五○○年的历史。而远在一三○○年前左右,正当中国唐代初期,观世音菩萨的精神与教化,同时随着中国佛教文化而传播到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各地,至今已达千余年之久,所以他又是东方文化精神的坐标。但是他们的历史渊源,还不止于止;远在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尚未创建佛教,及正当他创立佛教的阶段,观世音菩萨的教化精神,在印度固有宗教的婆罗门教中,已经存有典范。所以佛教的大乘经典中,释迦牟尼佛指出他在远古以前早已成佛,他的原始名号,称为“正法明如来”。他与中国唐代中叶传入日本的佛教密宗的昆卢遮那佛(大日如来),几乎具有相等的悠久历史。他又是密宗莲花部的本尊,例如:马首明王、准提佛母、四臂观言、千手千眼大悲观世音等等,都是他二而一、一而二的分身现象。由此看来,观世言菩萨慈悲济世教化的精神,不但在人类历史土,早已成为亚洲文化的中坚信仰,同时也可以说是人类文化多方面的光荣。因为东方文化的慈悲与仁义,与西方文化的博爱,虽然只有在名辞的相接与解释的内容上,意义略有深浅的差别,但是,在为指出人性本有善良而光明的一面,并无太大的差异;这与观世音菩萨化身千亿的意义,正好相互吻合。

  现在我们简略扼要的举出观世音菩萨“慈悲济世的消神,应化利物的形式,智慧解脱的开发,名号具有的含义”四个要点,称加说明:

  慈悲济世的精神:在中国大乘的佛教思想里,慈悲二个字,虽然构成为一个名辞,但有两种不同的含义。所谓“慈”:是具有父性的慈爱,它在济世、救人、利物的范围中,含有庄严肃穆的意义;譬如夏天的太阳,它有利于世人与万物,但有时候也会使你望之生畏。所谓“悲”:是具有母性的慈爱,它有一味的含容抚育万物而不辞其劳的作用。这种母性慈爱的悲心,却往往被人误解为“妇人之仁”,好像没有太大的价值;然而人们如果能够彻底扩充所谓“妇人之心”的悲心,也就是发挥了人类母爱的伟大。我们只要仔细观察世界上每个大宗教,它的最崇高的象征,往往都是以母性来作为代表,便可知道宗教文化的真正精神所在了。所以观世香菩萨在东方的宗教中,他始终以女性的化身出现,也就是这个道理。事实上,女性在人类中,固然付出了无比崇高的母爱,同时所遭遇到人生的痛苦与灾难,也比男性更多、更大,这是我们有志为人类文化和平而努力的人们,所应该具有更深切的认识与了解;这也就是东方佛教,观世音菩萨的圣像,经常以女性的化身而站在茫茫苦海中而救人利物的深长意义。此外,我们更要了解观世音菩萨的慈悲救世利物的精神,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慈爱。因此佛学中解释“慈”与“悲”,是说它为“无缘之慈”、“同体之悲”。所谓“无缘慈”,就是无条件、无要求的慈爱。所谓“同体悲”,就是无时间、无空间的阻碍,悲爱一切人类众生。中国儒家所谓:“民吾胞也”、“物吾与也”,也同是由这种观念而出发的。

  应化利物的形式:根据佛教大乘经典,如法华经、华严经等等的记载,观世音菩萨为了达到慈悲救世的愿望,他能够以种种不同的化身而应化利物;法华经中的普门品,就说他:“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他能够以比丘、宰官、居士、男女等各种身形而显世应化。我们如果仅以普通观念来看,这种说法,好像完全属于宗教性的神秘主义,事实上,世间多少不同身份的人,都抱有一番“悲天悯人”思想,甚之,真能做到“悲天悯人”的事业,不过各以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身份,为人类和平而努力。

  智慧解脱的开发:远在一五○○年前左右,自从佛教大乘思想在中土生根,而与中国文化中儒、道两家思想合流以来,观世音菩萨藉着另一化身名号为“观自在菩萨”的智慧,阐发人性智慧升华的文化思想,不但普遍深入东亚各国,提高了东方人对形而上的了解深度,与发挥人性至善的解脱境界;同时,他的浓缩成为一卷数百字的经书“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已经成为东方人千余年来人生哲学的圭臬。所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名言,使东方人能超越于物性的追求与享受,而进入精神世界的升华领域,的确具有人类文化思想上的另一面伟大而崇高的价值。

  名号具有的含义:我们都知道这个世界上与人生最密切,而首先接触到的,便是声色的关系。所谓声色,也便是物理世界中的光色与音声,与人生生命中所有的光色与言声,具人生生命中所有的色相与呼号。我们从外表上,看到各种形形色色所构成的这个世界,以及世上许多自然音声的美妙,便会使人感觉到人世的优美,而产生了许多文学与艺术的意识,给予歌颂与赞叹。但是透过这些外表,深入观察,我们便可了解这个世界到处充满着忧悲苦恼,啼饥号寒,以及求生不得、祈死不能的痛苦呼号。

  观世音菩萨是观察世界上苦难的呼声,而来“循声救苦”,这是他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大无畏精神与作为的境界。由此可知,观世音菩萨名号的含义,和内涵的慈悲精神,正是我们急需效法的宗旨。

  而且人类的文化与文明,到了二十世纪的今天,自然科学的日新月异,促进物质文明的快速发展,它给予人类世界许多物质生活上的便利,与肉体生理上新奇舒适的享受。相反的,生存在今天世界的人们,他所遭遇到精神与心灵上的压力与痛苦,并没有因为自然科学的发达而得到平安;因此,东方人文文化的精义,与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的精神,也正是救时的良药。

  我们今天不远千里而来到贵国,参加观世音菩萨与关公、徐福圣像的开光典礼,深为欣喜。贵团朝野各界与我华侨同胞们为中华文化儒、佛、道三家的典范而树立规模。今后更希望中日两国,能够共同携手,发扬东方文化的精神,以补救今天世界人类文化的不足,这便是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愿望的宗旨,也是我们共同祈求的目标。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观世音菩萨       名号)(五明学佛网:观世音菩萨       名号)  

 竺摩法师: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话 第十三章 以称佛名号为正行 

 祈求观世音菩萨加持找到如意工作 

 大寂尼师:解答初学之人对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的疑问 

 大寂尼师:一佛名号开显万佛德行 

 大寂尼师:诸佛赞扬阿弥陀佛名号的远因 

 傅味琴居士:学习观世音菩萨,修悲心与智慧就是提高觉悟(观 

 傅味琴居士:要有智慧眼 才可与众生方便(观世音菩萨圣诞开 

 傅味琴居士:《2004年观世音菩萨圣诞法会开示》之二 

 傅味琴居士:《2004年观世音菩萨圣诞法会开示》之一 

 傅味琴居士:大慈大悲愍众生,成就无上菩提道(2004年观 

 圣轮法师:闻声救苦靡不应 人间处处有观音── 做个闻声救 

 惟觉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