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低头,其实很容易


   日期:2015/2/7 19:2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净土》杂志  文/苗四海

成熟的稻穗,总是深深地低垂着头。——民谚

朋友伊林对拜佛的省悟和受益,源自武汉归元寺。

那年,伊林在单位中层干部选拔中意外落马,被纷纭的人事所苦,孤傲的他郁闷异常,邀我一起到湖北散心。

汉阳区,翠微路,深深的弄巷,古寺仿佛市井隐士,苍苔碧瓦隐在其中。清代始建时,开寺僧从“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里采撷两字作为寺名,寓意这座曹洞宗的禅寺诸宗并重的博大胸襟。古寺旁,是浩浩东流的长江和一汪翠湖。远远的翠湖中,伯牙亭里渺茫的《高山流水》古曲迎风飘逸而来。据说,那是伯牙和子期相遇的地方。

中午,我和伊林来到古刹深处一所小小的僻静庭院。巨大的古槐树,浓荫遮蔽了半个院子,小桥流水,鸟雀偶鸣,在喧嚣的都市里,恍如一叶小舟驶入了江中小岛,江静潮平,渚白沙清。

树荫下,两个烧香的婆婆在喁喁叙谈。听她们说殿堂里供奉的是太虚大师从缅甸带回的玉佛,我便起身,前去瞻礼。玉佛高大庄严,温润如象牙,那暗淡的白色,溢出一脉历史的沧桑。

朋友坐在槐荫下,见我一遍遍地礼拜,笑着说:“偶像崇拜,迷信脑瓜子!”

庭院人很少,朋友的低语,就像空谷噼啪而下的落叶,显得格外清晰。

在佛像前做完供养的比丘,对朋友合掌问讯,笑道:“阿弥陀佛!佛弟子行礼,并不是偶像崇拜。它是一种对导师的礼敬,更是折服自己慢心的训练!”

接着念了一首偈子:“礼本折慢幢。头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忘功福无比。”

比丘声音和雅,温润如玉。这首美丽的偈子,引起了我和朋友的极大兴趣。

比丘很忙,只说:“那是《六祖坛经》里的偈子,居士们不妨自行查找。”就走了。翩翩的长衫,穿越槐荫,美丽如翻飞的鸽翼。

在寺外小饭馆用完午餐,我们结伴来到伯牙亭旁的一座小园子。园子依水而建,雕梁画栋,古风悠然的古典大堂内,字画、乐器满墙满柜。园子里满是古树、繁花。

伊林点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搜索《六祖坛经》。果然见到了那首偈子:

僧法达,洪州人。七岁出家。常诵法华经。来礼祖师,头不至地。

祖诃曰:礼不投地,何如不礼?汝心中必有一物,蕴习何事耶?

曰:念《法华经》已及三千部。

师曰:汝若念至万部,得其经意不以为胜,则与吾偕行。汝今负此事业,都不知过。

听吾偈曰:礼本折慢幢,头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忘功福无比。

法达七岁出家,是老资格了。见到半路出家、其貌不扬、年轻的六祖,礼拜时,头却不至地。六祖呵责他,他骄傲地说,我念《法华经》已经三千部。

六祖便说了这首偈子。

《法华经》是一部很长的经,平常人念一遍,大约需要半天时间。我曾用了一周时间,才断断续续地读完这部经典。可见法达比丘精进异常,功德巍巍,超出凡俗了。因此,心中难免生起自满。

在文殊院时,我曾见到过幢,那是一根高耸的青石圆柱,周围遍刻经文,据说拜一次,便可消无量业障。慢,是指自认为了不起的心态。六祖在这里用慢幢来比喻法达的自负像幢一样高耸入云。但修佛法是为了剥离好胜心、贪心、痴心、恨心、疑心,清洗掉为生命带来痛苦的负面心理因素,留下平等的、谦逊的、淡然忘我的,能给人生带来快乐的良性心理因素。如果因为修了多年,便成为骄傲的资本,使慢心加重,可谓念的是糊涂经了。

法达受此呵责,一念平息,万缘脱落,心静如湖,马上开悟了。头低低地叩在六祖脚下。成为六祖的得意弟子和一代大德。忘掉了功德,果然福报无比。

优雅的古调悄然漫扬,淙淙如水,巍巍如山。一位姑娘在花树掩映的亭间弹奏《高山流水》。古筝声在辽阔的湖面回荡,好似伯牙和子期的唱和。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飒然而来的乐曲,令人心境沉寂,我想,人世间,多少人因为自己有学问,在某方面有所特长,而生起了大慢心。结果,被慢心所遮蔽,谁也不服气,把周围弄得一团糟。就像我身边这位研究生毕业的电脑高手,初入公司时受上级赏识,下级敬慕,而今,却变成了一只孤傲的伤痕累累的寒鸦。

我问他:“你知道伯牙为何终生寂寞吗?”

朋友一边摆弄电脑,头也不抬地说:“简单,才高和寡呗。”

“错!错!错!”

“莫!莫!莫!”朋友笑了。理科生能娴熟地引用陆游的诗词作答,果然才华非凡。

“伯牙的寂寞来自他的我慢,他是骄傲的人,但他被渔樵之人子期的善听折服了我慢,获得了良友。子期死后,他再次生起我慢心,破琴绝弦,终生寂寥。试想天下之大,岂能再无一人可以听懂他的弹奏吗?”

朋友抬起头,瞪大了眼睛。

“《普贤菩萨行愿品》里,第一就要礼敬十方诸佛。十方诸佛自然也包括未来佛——现今所有的众生。虽然众生都有毛病,但每人也都有值得尊重和学习的地方。曾有学校做了个有趣的实验,让学生写出自己最不满的人。有的学生只写了几个,有的没有,有的写满了一张纸。结果发现,对别人不满最多的学生,是很多人都不喜欢的人,个性傲慢,有诸多缺陷;而没有写下一个名字的学生,是善于和别人相处的优秀学生。毕业后,都取得了很大建树。

“世界上的清风明月是相同的,但一入人眼,便有不同风光。豁达平和的人,暴风骤雨也别有韵味;愤世嫉俗的人,渚白沙清也是凄冷的、凋零的。我们所感受到的周遭的一切,其实都是自我情绪对风物的折射。风物如侍者端上来的咖啡,但入口的,是你自己加了盐或糖的混合物。

“成熟的稻穗,头总是低垂的。而秕谷的穗子却总是高扬的。秕谷的穗子,虽然扬得很高,却连鸟雀也不理睬它。”

朋友说,“这与拜佛又有什么关系?”

“忘了比丘所说,那是一种谦恭的训练,先尝试着把头低向圣贤,慢慢地,你就会发现,低头向所有的人,其实很容易了。”

朋友听了,若有所思。后来,他在网上搜索到了大量的一日数百遍礼佛的人,通过拜佛改变心性后,人生和健康得到转换的例子,产生了浓厚兴趣。也开始在家拜佛。慢慢地,每走到一地,他都神态自若地把头深深地叩下去,并尝试着把微笑和礼敬,送给每一位同事和过客。

几年后,再见他时,他仿佛换了个人,满含笑颜,态度温恭。招待我夜宴那天,他所在单位去了很多好友,一个劲地赞叹伊副总为人和雅。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低头       谦恭)(五明学佛网:低头       谦恭)  

 慧光法师:忏悔功德──于真理面前,我们必需学习谦恭 

 嘎玛仁波切:谦卑自省跪拜顶礼,亦如成熟的麦穗弯腰低头 

 一念这个咒,五大魔军都要俯首低头,退避三舍 

 抬头​做事,低头做人 

 学会包容和圆融,低头避让是为了更坚定地前进 

 做人要懂得,向这3种人“低头”,往往才能​挺 

 懂得低头,方​能出头 

 黄柏霖警官:行功立德要发心,谦恭忏悔除障碍 

 如果不懂得适时低头,人生也不会有太大的成就 

 梦参老和尚:把骄慢转成谦恭卑下 

 人间天:学佛不仅是低头匍匐磕头,还应该有着更广阔的胸怀 

 智者常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