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问答

 胡小林:如何把圣贤智慧与生活结合在一起


   日期:2014/10/26 21:4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问:尊敬的胡老师,您好!我特惭愧,学习传统文化以后,总不能把学到的圣贤智慧与生活结合在一起。每当生活中一遇到境界就傻眼了,考试就难过关。主要是家庭问题,丈夫与我一直分居,儿子读大二,且找了女朋友,他们不相信《弟子规》的教育,我很着急又很无奈。真佩服您转变企业、转变家庭成员的成就。我知道我是没有真干,如何下手感到很为难。

答:问题全在外面,老公跟我分居了,他们都不学《弟子规》了。我希望这三张纸写写你自己怎么自私自利,写写你自己怎么不知道感恩,答案就找到了。换句话说,外边有问题吗?外边没问题。外边在你眼前示现的这些人事物都是佛菩萨来度你的。丈夫不喜欢你,你不招人待见,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你肯定是一个让人讨厌的人。那为什么你让人讨厌?曾文正公说,「家败离不得一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一个逸字,讨人厌离不得一个骄字」,你自以为是。看看你这个文章写的,你认为《弟子规》好,别人就得学;你认为他们不学,你就难过、你就着急,了得吗?《弟子规》成了你的独家经营了,成了你判断人对错的是非,你把是非人我拉到《弟子规》里边来,你不仅自己不能成就,你还断人家对《弟子规》的关系,你恶化了这些人跟《弟子规》跟圣贤人教育的关系。人家通过你的身上,不愿意学习圣贤文化,人家看不起学《弟子规》的人,将日沦于禽兽而不自知矣。所以问题不在外。

通过你这篇这个问题,他们不相信《弟子规》,我很着急。你着哪门子急?你得着你自己的急,你没福。你有福吗?这么好的东西,先生和儿子不学。福从哪来?福自己求。说这人真有福气,爸爸、妈妈全信佛,那我的福本来自性当中具备圆满的福德,为什么今天福报不现前?没别的,你看看你的条子,我很无奈、我很失望、我很惭愧,好像问题全在别人身上。所以我这次来香港向大家报第一集当中,就给大家讲了这个故事,七个儿子和一根拐杖。我在这再把这个故事大概的讲一遍。

有个老婆罗门岁数很大,老年人,拄着拐棍要饭,行动很不方便、很吃力。佛陀在托钵的路上碰到了他,然后佛陀就问:老人家,这么大岁数了,为什么还要出来要饭呢?然后这老婆罗门说:是啊。然后佛陀说:难道你就没有孩子养你吗?他说:我有,我有七个儿子。大家注意听,就是刚才这个同修写的这个问题。我有七个儿子,不过他们都娶妻生子了,问题在外边。所以他们都很忙,他们有妻室儿女要照顾,所以就养不了我,就把我给轰出来了。这不是一样吗?他们都不学圣贤人教育,我很着急、我很无奈,这老婆罗门要饭的也很无奈。佛陀,请你告诉我,我应该如何让孩子转变?还是要转变别人。佛说:道理要用心听。实际上这是普通话,就是谛听,道理要用心听,你要做好转化儿子的工作,他说:那要转化儿子可就太难了,他们根本就没时间听我给他们讲。佛说:不是让你儿子听讲,是你自己要做转变。这个老人家说:我自己能做转变儿子就变了?佛说:对,你变了,儿子就变了。

这老人说:那我怎么变?你看看你还有一根拐杖,你就感恩这枝拐杖。老人说:我感恩拐杖?对呀,这拐杖没作用吗?第一,帮你走路对不对?第二,要饭的时候,有恶狗来,它是不是能把恶狗给你赶走,保证你的安全?对!第三,过河的时候是不是能帮你探河的深浅?老婆罗门说对。大家注意听,佛非常有智慧,所以我告诉您,您什么都不要想,止住妄念,这是我说的,止住妄念,就想你手中这根拐杖,好好拿着它走路。止,止观,止住妄念,止在这根拐杖上,别再胡想了,你之所以没儿子养你,就是你妄念太多。止住它,止在哪里?止在这根拐杖上。他没有说阿弥陀佛,也没跟你讲什么性相、理事、因果,没跟你说大道理。你老人家就止住这根拐杖,你好好拿着它,心里除了拐杖什么都不想,止。观,观什么?第一,它能帮你走路。第二,它能探测水的深浅,第三,它能帮你轰走恶狗,观。所以止观完了以后怎么办?感恩!这个老婆罗门一听:是,我到这个时候我还能感恩谁呢?我还能靠着谁呢?只能靠这根拐杖。他觉得佛说得特对。他打那以后,天天嘴里就念到感恩,感恩这根拐杖,感恩这根拐杖帮我走路,感恩这根拐杖帮我轰走恶狗,感恩这根拐杖帮我探测水的深浅,以测安全。从此后,拳拳服膺佛陀教诲,听话、老实、真干!

后来,有一天佛在耆阇崛山讲法。这个老婆罗门又去托钵,碰到一个好心人,他说:老人家,你怎么这么高兴?你一个要饭的,怎么那么喜悦?他说:我现在一点烦恼都没有了,我特别高兴,因为我知道感恩了,我生活的特别充实。他说:你怎么会变?他说:你知道吗?这好心人说现在佛陀在耆阇崛山说法。他说:佛陀?是啊。我这就是佛陀教给我的,让我感恩。他说:那你现在赶快跟我一块去听佛陀讲法吧。他说:好啊,好啊。他们两人就去王舍城耆阇崛山去听法去了。

然后这七个儿子也在同一个城里住,这七个儿子自私自利,爸爸都不养,你说福薄到什么程度?碰到了邻居,邻居说:佛在耆阇崛上讲法,如果佛要给你赐福,你将得大福报。这七个儿子一听,那自私自利想要福,谁不想要福?那就来到了耆阇崛山。儿子不知道爸爸要来,爸爸也不知道儿子在现场。老人家等赶到现场的时候,佛已经开始讲法了,佛一看老人家来了:老人家往前走、往前走,来,你说说你是如何感恩的?老人家,三个指标,面露笑容、满面风光、一点烦恼都没有。真的感恩的人是这种表现,你要没有这三条表现,你没有生起感恩的心。面露笑容、满面风光、一点烦恼都没有,心存感恩的人,脸上就露出这种状态。

这老人家就来到了讲台的前面,佛说:你跟大家说说你是如何感恩的?他就把这段故事一讲。佛就看了他七个儿子说:是啊,是啊,什么人最有福呢?会感恩的人最有福。现在很多人可怜,放着父母不养,将来老了以后,会遭儿子对他的不好,儿子会不孝敬你;死的时候还会堕三途,这种人生就是太悲哀了。这七个儿子一听,爸爸在现场这么高兴,感恩拐杖,再加上佛陀的教诲,即刻良心发现,就痛哭流涕跑到了台前,争着要养爸爸。先是给爸爸跪下来磕头,然后忏悔,然后七个儿子说你跟我走吧,你跟我走吧。知错了,改正了。

我就问:佛这么聪明、这么能干、这么有水平,为什么不叫七个儿子来劝劝呢?说你们应该孝敬爸爸、妈妈,不孝敬爸爸、妈妈可下地狱,人不孝还不如畜生。这没有吧?再一个,佛也没给老人家出主意跟他打官司,他有抚养义务。七个儿子怎么也得来一个,一家住一个礼拜,七个礼拜,两个月拿下来了。也没有找街道委员会,说做做工作?没有。为什么?全是你自己的问题。为什么你有问题,儿子不养你,福薄到这种程度,七个儿子都不养你,福薄了。所以你要饭,所以你当叫花子。为什么福薄?大家体会体会,不会感恩!不会感恩的人福薄,感得这个果报,儿子不养。佛没给他讲里边太多的道理,你好好感恩这根拐杖,通过这根拐杖是药引子,把你感恩的心引发出来,一旦你的感恩心出来,问题迎刃而解,心想事成。这老人家就不知道道理,在真干,他行他不解。解门进来也行,行门进来也行,哪个们走进来都可以,走向觉悟,都可以。你看佛说的是解,老人家说的是行。佛没跟他玩那么多概念说止、观,让他这么做,他拳拳服膺,听话,最后果报现前。果报现前,我们大家考虑,老人家有人养,生活美满幸福。儿子呢?如果老人家不感恩、不念这个拐杖的恩,以后这儿子不孝敬爸爸会堕三途,对吧?老人自己的感恩心一出来,把七个儿子全从地狱救出来,对吗?自度才能度他。那自度了没有?儿子争着养他,那大福。度他了没有?儿子开始孝敬爸爸,开始尽孝道,不下地狱了。

所以你要想让丈夫和孩子学,你得生起感恩的心。你这里面对孩子有不满,对先生有怨、有对立,一点感恩都看不出来,所以你福薄,所以先生不搭理你,所以儿子不学《弟子规》。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个故事讲给您听,找到你应该感恩的对象,哪儿?一切人事物都应该感恩。贫贱到叫花子都有要感恩的事,不是吗?为什么佛讲出这个故事来?他为什么举一个叫花子告诉我们这些大福报的人?叫花子尚且有感恩的事、感恩的器物、感恩的对象,我们找不到感恩的点,心粗而眼翳!问题不是没有感恩的对象,是你心太粗了,是你眼睛有障碍。什么东西障碍你?自私自利,没别的。所以写这么多,谢谢。回去把感恩的心生起来,感恩的人有福,先生爱,儿子听话,都跟着你学圣贤教育。

我在这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我刚从长春办论坛回来,也是像你儿子这么大岁数,你这儿子是大学二年级好像是,这个孩子比你儿子还小,上初中。爷爷奶奶跟他妈妈不和,他妈妈儿媳妇,是他孙子,他做妈妈的工作,说:妈,我都学《弟子规》了,咱家不和(你看这孩子),你怎么能跟爷爷那样呢?爷爷是咱长辈,是爸爸的爸爸,应该尊老爱幼;你看你对你的妈妈,对我姥姥、姥爷那么好,对我的爷爷、奶奶你就不好,「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他数落他妈,你看这孩子不检讨自己。「行了吧,你那爷爷、奶奶不一碗水端平,对大哥好,对大伯好,对咱们不好,咱们家里什么东西是咱们买的,家里什么贡献是咱们做的,这胳膊肘就向外拐,对其他儿子好。」一肚子怨气,劝不过来。这孙子劝爷爷奶奶:爷爷、奶奶,你们就跟我妈妈好吧,做做工作,团结吧?学《弟子规》了。他学《弟子规》,他知道这是好东西。因为他要落实《弟子规》,「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我要劝,我要把我的妈妈跟我的爷爷、奶奶劝好。「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爸爸、妈妈数落他,他的爷爷奶奶也批评他:什么,没有像你妈那么不懂事的,真不懂事,我们真倒霉,摊上你那么一个妈。他就批评他爷爷:爷爷,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这儿媳妇你也得爱。「你别跟我说这个。」因为他这儿子跟他爷爷、奶奶闹对立,就像你这一样,全是对立,他听不进去。抱着对立的心态去劝他爷爷、奶奶。后来这儿子也不是哪个老师教给他,这个我忘了,反正有这么一个情节。

最后这个儿子不再批评,从我做起。怎么做呢?每个礼拜保证几次给爷爷按摩。什么都不说,给爷爷按摩。第二,学习成绩特别好,说我一定要让爷爷尊重我,我一定要让爷爷要为我而感到骄傲,我要学习好,我要当三好学生。乖乖,学习成绩直线上升,全给爷爷拿喜报,三好生、A、优、全校标兵。爷爷这高兴,为孙子感到骄傲,你看哪有爷爷不爱孙子的!第三,帮着爷爷洗脚。两个月下来,爷爷实在觉得孙子太可爱了,得谁跟谁说我们家大孙子真有出息,那个孩子好,懂事!那时间到了,有一天,他说:爷爷,您觉我表现好吗?「孙子,还说什么,太好了!爷爷有你简直太骄傲了。」爷爷,我求您一件事。「别说了,孙子,我这么好的孙子求我什么忙我都得帮。」爷爷,我就求您一件事,大人不计小人过,您到我们家去看看我妈妈。这爷爷一听,脸就拉下来了:看你妈,你妈那个不懂事。「爷爷,她是不懂事,她是不象话,就冲她给您生这么一个好孙子,您就去看看她。」这爷爷一想,是啊,没这儿媳妇哪有这么好的孙子!而且孙子都说到这种程度了,哭着,号泣随,挞无怨,求爷爷奶奶。得了,爷爷说:不看僧面看佛面,我就冲着我这孙子对我这么好,给我按摩。人心都是肉长的,感化了。跟他的太太,跟他的奶奶,买了东西就回去看这媳妇。一到家还气哼哼:什么什么,我和你妈来看你来了,买点东西。咕咚就撂倒桌上了,「我们原来当长辈的对你关心也不够,给你说声对不起。」这儿媳妇一看,乖乖,公公、婆婆亲自登门,还买了礼物来道歉。咕咚就跪在老公公前面,抱着老公公腿就哭上了:对不起,爸爸,我怎么能让您到这来给我道歉,全是当媳妇做得不对。大圆满。

我就问这个孩子怎么感化了爷爷?怎么感化了妈妈?从自己做起。不是吗?行有不得,皆是己之德未修、感未至也。你不能做感化先生和儿子的工作,问题不在外,问题在内。皆是己之德未修,您的德行没修到那个分上,你倒想感得那好果报?No way,那不可能的。感未至也,你的感化没做到。人家孩子做到了,学习提高了,孝敬爷爷,德行长了。行有不得,皆是己之德未修,我们就问问这个儿子、这个孙子修没修德行?修了。还有什么德比孝敬爷爷的德更大?还有什么德比完成自己的本职学习,在全班始终第一名这德大?没有了,作为学生敦伦尽分,该干的都干了。感未至,感化了没有?感化了。爷爷实在莫不开面了,这么好的孙子对我这么好。为什么你求先生,先生不答应?您跟人家感化到哪分上了?您对人好到那分上了吗?您对人关心到那分上了吗?您给人有那交情吗?人家孙子跟爷爷有,这个缘是善缘,这个缘是深缘,人家孙子一张口,爷爷就干了。你一张口,先生到隔壁屋睡觉去了,分居了,说什么?是人家的问题吗?自己的问题。所以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是绝对的,没有例外。大家千万别,「那是」,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承认,但是我们家」,别但是,没但是,no but,没但是,就是你的问题;一但是,这就吹了,你就不改了,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是绝对的。实际上这八个字,今天这些问题全都回答了。那太对不起大家了,坐这两个钟头就说这八个字,那不得给大家聊聊!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圣贤智慧       生活)(五明学佛网:圣贤智慧       生活)  

 郑石岩教授:禅·生命的微笑 第九章 在见性中实现生活 

 唐仲容居士:丰富多彩的禅生活 

 唐仲容居士:把佛法的精华贯彻到生活实践中去 

 普献法师:健康生活过一天 

 圣轮法师:看透人世间 欢喜生活禅─谈「随缘自在」的欢喜人 

 傅味琴居士:企业家禅定营--怎样才能使员工感觉工作、生活 

 圣轮法师:生活在动静中 一切归于自然─谈「动静自如」的人 

 圣轮法师:六好生活禅── 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读好书 

 郑石岩教授:禅——心的效能训练 第五章 禅喜 体验生活的 

 郑石岩教授:禅——心的效能训练 第四章 禅机 通情达理的 

 唐思鹏居士:把佛法的精华贯彻到生活实践当中去 

 郑振煌居士:生活与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