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明贤法师:《楞严一笑》笑空万古一则“无我”公案


   日期:2014/9/28 23:5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编者按:从2006年到2014年,北海禅院的夏季禅修营都会如期举行,今年已经是第九届。营员们接受北海禅院常住法师的精心指导,体验丛林生活,亲历禅修实践,树立正信正见,参学入寺行仪,研究佛像法度……以禅修、供佛、闻法、行脚、供灯、普茶、踩界、早晚功课等丰富的宗教生活,领受春风化雨般的佛教熏陶,经历了一次探寻佛法奥秘、沐浴心灵洗礼的奇妙之旅。营员们还学唱八首营歌,此前已经发过四首,今天发布第五首歌——《楞严一笑》。

青海湖畔,天涯目送归鸿去。(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明贤法师浅释词曲:梅花雪月交光处 一则“无我”的公案

  《楞严一笑》由法常禅师谱写,这首词是他临终时描述生命境界的最后一个作品。他说完这首词之后,弟子在旁记了下来,说完他盘起腿子、端身正坐,停止气息,进入了涅槃。

  “此事楞严尝露布”,我们心田和世界、证悟的事情在《楞严经》里清楚直接地做了说明。梅花雪月交相辉映,光彩交锋、生命交并。梅花雪月交光的地方,是你生命之光交汇的地方,也是《宝积经》所说的母子光明相会,本来光明和后来的增上光明相遇。

  我们淡然地轻轻一笑,寥寥空却了万古的哀愁,也空却了万古的历史、人事纷争,一切都空掉了。武侠小说里说“沧海一声笑”,那只是笑那些江湖往事,这里的一声笑,却是要笑空万古的人事成毁。

炫(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风瓯语”,微风正在宣说着正法的语言。“迥然银汉横天宇”,我们看深夜时候北海禅院的满天星,这满天星你一旦看见了,一定终生都不会忘记,漫漫银汉横在天际,这是我们要去了解的世界。原来这个世界横空万古、流传无尽,虽然无常,但也有它精彩独到的存在,就像佛教所说的金刚不坏的如来藏一样。

  “蝶梦南华方栩栩”,就像庄生梦蝶一样,《南华经》里所说的那样超然大化的境界。这样超然的境界,谁能够像丰干禅师那样跨上虎背去享受?我们知道老子主张观复,庄子主张观化。观复是不太承认甚至根本不提世间万物,而观化则会提世间万物。以大化为宗旨,庄生的梦蝶与老子的观复,都是人生境界被提升后的贤圣境界。虽然这些境界不是佛法里特有的,但它一定是我们每个人心中所追求的。我们看见外物之后,一定还有另外的一番追求,就是观化万物。

  能够看见万物,从欢喜到烦恼;化尽万物,则从烦恼到欢喜。这是我们先前所说的“看颜色必生烦恼,用颜色你是画家”。你看风景,先欢喜后烦恼,用风景,你就是画中人,一定能得到解脱。就像禅宗境界诗所说“添个头陀坐石边”,把自己画到境界里,你的境界就提升了。

  “而今忘却来时路”,是用艺术手法描述我们已经空去了来或去的生命轨迹后的一番受用。我们不是在追求、研究生从何来、死往何去吗?在彻底解决以后,生从何处来、死往何处去的来路和去路都已经被忘掉了。憨山大师说“不读《春秋》,不能涉世”,不能涉足世间事,是一个无知的人;“不读老庄,不能忘世”,不能忘掉这个世间;“不参禅,不能出世”。这里的“忘”与老庄的“忘世”还不一样,这里的“忘”是忘掉自己生从何来、死往何去的来路和去路,这两条路竟然可以被忘去、被空去。

  “江山暮,天涯目送飞鸿去”,这是一桩自己要离开大众的公案,里面没有悲悲切切,他的文字描述的是我们正在送走悲苦,这是一个无我的境界,就像王国维《人间词话》里所谈的境界问题一样。既然有诗词,就一定要有境界;没有境界,所有的描述都会十分混乱。境界有有为之境,有无为之境,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显然这里从头到尾整篇都是无我之境。

  为什么中国文化重视无我之境呢?显然这是一种超越生死的宗教智慧。如果说在佛教形成之前,中国文化就是超越生死的,那么传统文化中本来和佛法相默契的求道智慧,则在这首词里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出来。

  《楞严一笑》歌词

  词:法常和尚  曲:明至居士

  此事楞严尝露布  梅花雪月交光处

  一笑寥寥空万古  风瓯语  迥然银汉横天宇

  一笑寥寥空万古  风瓯语  迥然银汉横天宇

  蝶梦南华方栩栩  珽珽谁跨丰干虎

  而今忘却来时路  江山暮  天涯目送飞鸿去

  而今忘却来时路  江山暮  天涯目送飞鸿去

湖北芦花庵尼师参访青海湖(图片来源:北海禅院)

  营员感言: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陈碧欣:《楞严一笑》,多么洒脱的境界,尤其“天涯目送飞鸿去”,真是“俯仰自得,游心太玄”的大自在啊!

  徐晓宁:《楞严一笑》的歌词,相传是宋代法常法师于入寂前的清晨,依《渔父词》(即《渔家傲》)声律写下,写完即就榻收足而逝。才学浅陋的我无法完全领会偈颂的全部意涵,但是却为这一份不粘不滞的洒脱而吸引,为这一份生命的关照所触动。遥想着“目送归鸿,手挥五弦”的情景,梦回金滩草原、神驰青海湖边……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