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付出是怎么变成回报的?


   日期:2014/8/19 22:3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导语:「行善」仅仅是惠顾于我们周围的人群吗?我们的内在究竟也在同步的发生怎样的变化?科学论证善恶有报,行善能够延长人的寿命。一个善念的频率会同时影响我们内在的身体系统,从而促进免疫系统的强健。

       物质世界的因果循环规律,于人身上同样适用

       说起因果律,人们都会点头认同,因为物质世界是有规律的,所以无论是理论界的、自然界的因果律,人们都认同:如老是倾倒脏物会污染水源,滥砍树木会造成沙土流失……但对于一些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因果循环规律,一些人就将信将疑了。

       英美两所大学--加德夫大学与德州大学的联合研究显示,「恶有恶报」有科学根据。统计发现,少年罪犯的身体虽然常比起同年龄的守法少年强壮,但当他们步入中年之后,健康状况就急速下降,住院和残障的风险比正常人高出好多倍。这比较好理解,很可能跟犯人的不良生活习惯与心理状态有关系。

       善念与积极的思考,会促进身体机能的良性循环

       科学家在神经化学领域的研究中发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当人心怀善念、积极思考时,人体内会分泌出令细胞健康的神经传导物质,免疫细胞也变的活跃,人就不容易生病,正念常存,人的免疫系统就强健;而当心存恶意、负面思考时,走的是相反的神经系统:即负向系统被激发启动,而正向系统被抑制住,身体机能的良性循环会被破坏。所以善良正直的人往往更加健康长寿。

       同时,美国有份杂志曾经发表过一篇题为《坏心情产生毒素》的研究报告,报告中称:「在心理实验室中的试验显示,我们人类的恶念,能引起生理上的化学物质变化,在血液中产生一种毒素。当人在正常心态下向一个冰杯内吐气时,凝附着的是一种无色透明的物质;而当人处在怨恨、暴怒、恐怖、嫉妒的心情下,凝聚起的物体便分别显现出不同的颜色,通过化学分析得知,人的负面思想会使人的体液内产生毒素。

       纯净、慈善、正面的思想状态能令生命健康喜悦

       最近,美国耶鲁大学以及加州大学合作研究了「社会关系如何影响人的死亡率」课题,工作者随机抽取了七千人进行了长达九年的跟踪调查,统计研究发现,乐于助人且与他人相处融洽的人,其健康状况和预期寿命明显优于常怀恶意、心胸狭隘、损人利己的人,而后者的死亡率比正常人高出一点五到两倍。在不同的种族、阶层、健身习惯的人群中,都得出了相同的结论,于是科学家公布了研究成果--行善能延长人的寿命。

       更多不同的实验都得出了一个相同的结论,即纯净、慈善、正面的思想状态能令生命健康喜悦,而恶念会让机体组织失衡与病变。这是在生理医学领域中的发现,而这些早在几千年前的中国古籍中都有系统的阐述。如孔子说过的「仁者寿」、医学古籍中讲过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等等。

       善恶有着不同的能量频率,有着不同的物质属性

       无神论者往往都会说,这只是心理意识的暗示作用,道德都是人自己制订的,没有什么固定的标准,善恶也没有固定的标准,好人坏人也都是人自己定义的。如果一个人不在这种人为的道德熏陶下长大,就不会产生这种影响人体健康的负罪感了。然而事实恰恰相反,科学家的最新研究发现,善恶有着不同的能量频率,有着不同的物质特性;刚刚出生不久、没有经过观念教化的婴儿都有着善良的本性;当人要说谎、欺骗时,无论情绪如何稳定,但生理状态都会出现不由自主的变化,且都能被精密的测谎仪监测到--人的机体似乎遵循着某种客观特性在运转,不以人的思想状态为改变。

       人在入静后,衰老暂时可以得到「逆转」

        事实上,中国古代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中就讲到:「静则神藏,燥则消亡」。静,是指人的精神、情志保持在淡泊宁静的状态,神气清静而无杂念,可达到真气内存、心神平安的目的。其实,静的意义很广泛,不是单纯的静止不动,而是人的思想和行为,在受到外因的冲撞时,能有豁达的心胸去包容,去体谅,而不是马上进入热战状态,唇枪舌剑一番。现代的科学研究表明,人在入静后,大脑可以回复到儿童时代的脑电波状态,使得衰老暂时得到「逆转」。


        从这些科学研究来看,善恶有报已经超越了有神论所倡导的生命价值取向,而是整个人类在此基础上发展和生存的规律。这些科学研究也从侧面证实了,古人对善恶有报的信,并不是思想的封闭和愚见,而是那个时代,很大一个群体对待生命的根本看法。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回报       付出)(五明学佛网:回报       付出)  

 卢志丹居士:即使一无所有,也你能为他人付出 

 业露华:略论中国佛教的轮回报应说 

 正如法师:财富从付出中来 

 心善的人、不要着急、迟早会有回报 

 净土法门法师:不正当手段取得财富要付出惨痛的代价 

 不求回报地行善 

 达真堪布:你所有的付出都有回报 

 凡事需坚持,凡事需忍耐,凡事需付出,凡事需尽力 

 净土法门法师:享受富贵是要付出很大代价的 

 信愿法师:念佛超荐,回报往生:杨仁聪居士往生记 

 今天种下了善种,一定会有善果回报 

 生命最实在的就是,我们有在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