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重要的不是放弃,而是放下


   日期:2014/8/16 22:5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一个人放弃财富后,私心就没有了吗?内心深处就什么占有欲都没有了吗?事实上,放弃只是形式上的改变,而私心是无始以来的积累,是根深蒂固的。所以,还要通过不断修行来舍弃内心深处的我执。修行的过程,就是克服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是从有我到达无我的过程。

  这个过程要通过勤修戒定慧完成。戒是以戒律割舍对世俗生活的占有和贪著,定是以定力降伏无明引起的内心躁动。我执使我们整天妄想纷飞,整天在得失、荣辱、恩怨中转来转去,片刻不得安宁。学佛修行,就要把心安住在佛法上,安住在正念上,使心从自我执著中超越出来,获得自在和安详。

  而菩萨道的修行则是在利他中完善人格。如果一个人整天只为自己考虑,烦恼就会越来越多,患得患失也会越来越严重。反之,如果我们考虑的是众生的利益,众生的幸福,没有自我掺杂其中,我执就会逐渐减少,由此而来的烦恼也就不治而愈了。

  我们可以通过布施来克服悭贪,许多人对财产很执著,不但舍不得给父母妻儿使用,甚至舍不得给自己用,把钱存起来才觉得满足,布施正是对治吝啬的有效手段。我们还可以通过持戒来克服欲望,通过忍辱来克服嗔恨,通过精进来克服懈怠,通过禅定来克服散乱,通过智慧来克服烦恼。菩萨的修行,就是“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若能以此作为行为准则,就能逐步摆脱对我的执著。

  一个没有我执的人,是不会有任何私心杂念的。《金刚经》告诉我们:“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菩萨道的修行,要由无我引发“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把自己和所有众生视为一体,不求回报地慈悲关爱。

  只要我执还存在,我们和众生之间就会有隔阂,哪怕是和自己的亲人,也觉得他是他,我是我,无法真正融为一体。或许只有母亲对儿女的爱可以接近这个程度,但母爱往往是狭隘的,不能遍及一切众生。若能破除我执,没有作为主体的我,自然也就没有作为客体的众生,没有由此而来的一系列私心杂念。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放弃       放下)(五明学佛网:放弃       放下)  

 郑石岩教授:禅语空人心 第十讲 放下攀缘本来佛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修行篇 放下——学佛参禅的不二途径 

 惟觉法师: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 

 净界法师:临命终时能否过关 放下因缘观照现前 

 梦参法师:放下的气度--秤锤法师出家的启示 

 慧门禅师:放下 看破 自在 

 慧门禅师:慧门禅师谈“放下” 

 明一法师:放下就如此痛快 

 梦参法师:看破放下 日常生活与佛法结合 

 王骧陆居士:简捷放下法门 

 如瑞法师:法句经开示 放下 精进 

 如瑞法师:法句经开示 放下贪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