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福生于清俭,德生于卑退


   日期:2009/12/11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文:转载)

人世间有德的人必定有福。德少的人不管怎样辛苦劳作,却经常有温饱之忧。世俗中的人讲积德,中国的古人大都相信积德得福报,所以本分的人都是与人为善,不做伤天害理的事情。修炼的人则讲守德,凡事顺其自然而不刻意强求,却要在修行中信守法理,不做任何有损道德的事。德生于卑退,因此大凡积德与守德之人都懂得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一个谦虚忍让的心态。

"福生于清俭,德生于卑退"一语见于道家经典的《吕祖修养经》之中,也见于明代高濂所作的《遵生八笺》以及清代人金兰生编述的《格言联璧》。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体系中,儒、道、 佛三家的有关论述都提到了 "福生于清俭,德生于卑退",因此在修德养性方面,诸家思想具有完全相同的修行目标和境界。"卑退"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谦虚退让。做人只要明白了谦虚忍让的道理,就能不断的积德;修者在修行中信守谦虚忍让,就不会失德;忍辱精進,就能修成大德之士。

曾几何时,面对恶语相向时总是抑制不住那颗愤愤不平的心。直到走上了修炼的道路,才真正明白了不失者不得的真理。以前有个上司是一个喜怒无常的人,他总是无缘无故的大发雷霆,当时周围的同事们经常为我打抱不平,也有人认为我太软弱了,受到屈辱时应该针锋相对,向对方讨一个说法。然而,那时的我已经明白了骂人、欺负人都会失德的道理,别人对我们不友善,修炼的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以恶制恶,而是要以一个谦虚忍让的心态来化解对方的怨气。用真诚、用善良、用忍耐来感化对方,一天又一天,后来那个上司再也不对我发火了,我真切的感受到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心量不断的扩大,灵魂不断的升华。

又有一次,在一个出行到国外的深夜,我突然接到了一位好朋友的电话。他善意的提醒我说:"有一些来历不明的人,在你的博客网站上写下了许多有关人身攻击的污言秽语,这可能会伤害你的声誉,你赶快上网去回击他们吧。"此时的我就想到了佛法中不失者不得的道理,修炼中所发生的任何事都不是偶然的,与其以牙还牙,针锋相对,不如忍辱负重,承受了这一番羞辱,也许就了结了前生今世的一些恩恩怨怨,因此我没有对那些人反唇相讥。经过了这一场磨砺,在后来的写作中,顿感内心比以前纯净了很多。

德生于卑退,气势汹汹、出言不逊者必定会失德于天下。在磨难中提醒自己忍辱不辩,信守谦虚忍让,凡事与人为善就能广积众德,持之以恒必能修成正果!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