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定弘法师:初学一定要刻意地断恶修善。


   日期:2014/7/20 11:0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昔宋赵康靖公。置瓶豆二物。起一善念。投一白豆。起一恶念。投一黑豆。初则黑豆甚多。继而渐少。久之善恶二念都忘。瓶豆亦弃而不用。盖消磨至於莹澈矣。】

这是讲过去宋朝赵康靖公,他叫赵概,宋朝仁宗时候的进士,是一位非常有道德学问的人,当时被封为太子少师,太子的老师,后来过世之后被追封为太子太师。康靖是他谥号,就是人走了以后,朝庭给他的尊称,尊号,一般是皇上给他立的,等于是对他一生的这种道德功业的一种评定。

赵康靖公他怎么修行呢?他拿两个瓶子,还有豆子,比如说绿豆、黑豆、红豆、白豆,他拿了两种豆,大概白豆像扁豆,梅豆那种,白的,黑豆两种。如果起了一个善念,就把一个白豆投进那个瓶子里,如果起了一个恶念,就把一个黑豆投到那个瓶子里,那一天下来,就看瓶子里的黑豆多还是白豆多。刚开始的时候,「初」就是开始的时候,「则黑豆甚多」,这很自然的,你不信自己试试看,你也找个瓶子,找点黑白豆,现在可以用围棋,白子、黑子,拿个大玻璃瓶,你往那里投,看看一天下来是不是黑豆很多。但最重要的是你要知道什么是黑的,什么是白的才行,就怕你不知道,你怎么投啊。所以学《感应篇》你就知道,《感应篇》里把善恶两种心行讲得非常具体详细,就依这个《感应篇》作功过格来修行。

我刚开始学《感应篇》,学《弟子规》都是这样的,作成功过格,每天对照,没做到的打X,发现一天下来,《弟子规》一百一十三桩事,得打五六十个X,一半以上都没做到。《感应篇》更不得了了,《感应篇》是修心的,基本上说有一条没做到,它会连带很多很多都没做到,因为你这个心斜了,自然引发很多很多邪念。

所以赵康靖公一开始修行就发现,黑豆很多,继续努力,「继而见少」,白豆多了,黑豆少了,久之,时间久了,日子长了,发现瓶中全是白豆,纯善无恶,到最后善恶二念都忘了,这个心就空盈了。原来是什么呢?刻意的断恶修善,还有断恶修善的念头,知道这是恶,要把它断掉,下功夫断,刻意来断,这是善我要修,也是起心动念了。这没办法,一定得下这个功夫,这叫做钝功夫。不能一开始就说,这善恶都是假的,都是空的,也不去刻意断恶修善,实际上自己蒙骗自己了,那叫自欺。所以一定要下死功夫,用功过格,断恶修善,修到纯熟的时候,善恶二念都忘了,不起念头了。所以赵康靖公到了这样一个境界了,瓶子和豆都不要了,没用了,修到家了。瓶和豆是善巧方便,就像你要过河,坐那竹筏过,过了河就把竹筏给扔到那里了,不需要再带着走了。这瓶豆对初学有用,到修成了可以把它抛弃了,弃而不用了。

「盖消磨至於莹澈矣」,这是因为修道功夫练熟了,对这个恶念烦恼消磨至尽。莹就是很晶莹剔透,澈就是很清澈,晶莹剔透,也就是纯净纯善,就好像古时候那个铜镜,上面很多灰尘,灰尘很厚,现在要把它磨掉,擦掉,擦干净,那要真下死功夫。擦到最后什么灰尘都没有了,铜镜的光明显现,晶莹剔透,你就修成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定弘法师       断恶修善)(五明学佛网:定弘法师       断恶修善)  

 仁焕法师:断恶修善 回归平安 

 仁焕法师:断恶修善得平安 

 传喜法师:断恶修善戒定慧 

 只有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才能帮助你福慧增长,消灾免难 

 定弘法师:如何降伏YIN欲 

 断恶修善 

 定弘法师:虽YIN佚而生,不如贞洁而死 

 定弘法师:YIN欲伤身 

 定弘法师:想求生净土,要伏YIN欲 

 净土法门法师:躺在病床上快要死了,怎么断恶修善? 

 定弘法师:表哥患脑血管瘤,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 

 净土法门法师:我们不是上上根人,不得不用这方法教你断恶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