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妙华法师:《六祖惠能说》之本性是佛


   日期:2014/6/28 21:4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妙华法师:《六祖惠能说》之本性是佛

本性是佛,离性无别佛 (图片来源:资料图)

“善知识,世人终日口念般若,不识自性般若。犹如说食不饱,口但说空,万劫不得见性,终无有益。”各位善知识,你看世间学佛的人,每天口里念《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每天口里在说般若,每天在讲智慧,却不知道自性的智慧。智慧是什么?智慧不是知识,智慧不是文化,这里的智慧讲的是空慧,是佛性。打开你佛性的宝藏,让你的心光泄露,那才是无上的智慧。我们把这个叫心开意解。经书上看来的、耳朵里听来的,都是外在的东西,不是你自己心里头的东西。一个人如果对人生宇宙大道理心开意解了,那就是包罗万象的。我们有一秘密的宝藏,就是佛性的宝藏,我们要把它打开。惠能在这里打了个比喻:就像一个人每天说谁家里做了好饭,但自己肚子是空的一样。说食不饱。画饼充饥,在墙上画一个饼子,那不能吃到嘴里,肚子还是空的。而且,成天在嘴里头谈玄说妙,万劫不能见性。劫,地球的一个成、住、坏、空,就是一个劫。万劫就是漫长的时间。历经极为漫长的时间,都不能够发明白性,不能够明心见性,到最后没有任何的正受,没有利益。

“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梵语,此言大智慧到彼岸。”惠能说,摩诃般若波罗蜜这句话是古印度的话,是梵语,如果解释成中文,摩诃是大,般若是智慧,波罗蜜是到彼岸,大智慧渡我们到彼岸去的法门。准确的翻译就是空慧。那么最终是什么呢?最终应该是自性自悟。照文字是这样说。“此须心行,不在口念。”要让你自己去悟道,不在乎你口里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念了多少遍。你念了很多遍了,佛经也只是一个启发我们心智的桥梁。“口念心不行,如幻如化,如露如电。”嘴里头每天念,佛法没有开启你的心灵之窗,没有激励你的心,口说心不行,到最后是如露如电。如幻,如梦幻;如化,幻化;如露,像草叶上的露珠;如电,就像天空中的闪电。意思是说都没有实性,都对你没任何的利益。所谓理论脱离实际,口里说的和心里没有挂钩,对你没有任何的好处。“口念心行,则心口相应。”如果你口里头念佛,口里头念经,你的心也是这样去通透,也是这样去领悟,心和经融合,也就是人和经合而为一,心和法合而为一,这样相应才有办法。“本性是佛,离性无别佛。”就是我们自己本心本性,是自性佛、是天然佛、是天真佛,如果你不悟自性的佛,你到外面去求佛,没有用。

讲到这里,给大家再讲一个公案。在听这个公案故事的过程当中,你们不要好听好笑,要去启发自己的心智。明朝有一个出家人,他家里有一位老母亲,他对母亲非常孝顺。在对自己的母亲尽孝的同时,他一生当中最大的愿望就是到南海去拜观音。自己心里发愿,一定要积累钱财到南海去拜观音。于是,他把家里老母亲安顿好以后,就三步一拜到南海去拜观音。但是他走遍了普陀群岛,也没有找到观音。在路上碰到一个老太婆,手里提着一个花蓝。他就问老太婆:“我来拜观音,可是走了好几圈,怎么没见到观音呀?”老太婆说:“我倒是见到一个观音。”他说:“在哪里呢?快告诉我。”老太婆就说了:“这个观音倒踢拉着鞋,披着床单,在你家等你。”这个人很纯善很憨,他赶快回头往家里跑。三赶两不赶,赶到家里正是年三十下大雪。他母亲等他等得心焦,一听到儿子的动静,听到声音知道是儿子回来了。来不及穿衣服,披着一个床单,倒踢拉着鞋,就去开门。一开门,啊!娘呀!你就是观音呀。

那我们现在这些学佛的人,到普陀山,到四大名山去拜佛,你们家里堂上的活佛你拜了没有呀?我们都心向外求,多少的学费都交到了火车站,交到铁路上了,我们自己的老母亲或者自己身边的人,那都是活佛呀,我们为什么不拿着这些学费恭敬地侍奉他们呢?所以说,心在向外求,愈求弥远,越求心里越迷惑,越迷惑眼睛里头越会进入很多的沙子,好东西一点没学到,坏东西全部装在脑子里头了。每天人我是非、报天怨地,到头总无出期。这因为我们自性迷了,自性没有觉悟。离开我们的自性没有别佛。

还有一个口诀,要告诉大家。“佛在灵山不远求,灵山只在吾心头。人人有座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我们的心像一个宝塔,也就是说真正会修行的人,要修这个心。你不好好修自己的心,每天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说,什么也不能干,心里头装满了贪、嗔、痴、慢、疑、见,那你有什么用呢?你一点也没有用。我们的心要平等、要善良、要慈悲、要智慧,那我们的宝塔就会大放光明。我们的心里头如果装满了人我是非,我们的宝塔就是黑暗的,就没有光亮了。所以说,学佛要修心。修身修口重不重要?重要。但修心更重要。为什么?在身、口、意三业当中,意业为王。擒贼搞王,如果我们把心修好了,那我们的口业和身业自然就清净了。如果我们把嘴管得很严,把身子捆得很死,我们每天在那里打坐念佛的时候,看这边不顺眼,想到那个地方想不通,那你们的心能不得高血压、心脏病吗?所以说学佛的人,一定要修心。修好了心,心中有命,命中有心。心好身体好,身体好心就好,它是互为因果的。有好多人,住好院、打好针、吃好药,吃饭也很讲究,这都没意义。我说啊,所有的保健品和保健的法门当中一样,养心为上,你好好地把你的心养一养,让你的心不要迷,让你的心里充满着智慧,让你的心充满光明。遇到所有的人生的逆境和困难,你的心都能化解。这样才有办法,当下就是佛法。我们这些人光知道学死佛,不知道学活佛。我们成天里往外跑,没有人愿意成佛。

我到深圳去给企业家们讲课,到弘法寺讲经。来了一个少妇人,她找到我说:“法师呀,我向您请教一个问题。”我说:“你请教吧。”“我最近很烦恼。”我说“怎么烦恼?”她说:“我造孽了。”我说:“你造什么孽呢?”她说:“我家供着一个十四岁的喇嘛活佛,我们每天念经打坐,把他像一个佛一样对待。”我说:“那不错呀。”她说:“我最近烦恼了。”我说:“你为什么烦恼呀?”“有一天这小活佛下楼了,他说我要去欢乐谷玩一玩。深圳有一个玩的地方叫欢乐谷,他要去欢乐谷玩一玩。我走到门口一想:你都是活佛了,你还要到欢乐谷玩一玩?不能去,我还得把经念完。于是,两个人就上楼了。他念经,我心里头就想:活佛要去欢乐谷,我不能让活佛去,我造孽了。但是念经心又安不下来。”我就问她:“你心里的活佛和大殿里供的木头佛有什么区别?”我知道她的心出偏了。她说:“殿里供的佛嘴不能动,那个活佛和殿里的佛唯一的区别就是嘴能动。所以活佛要去欢乐谷,我就不答应,我把他供在家里头就是让他不要乱走乱动。”我说:“那是一个十四岁的小孩呀,活佛只是一个转世的概念。你把他真的当佛一样供在里家,和殿里的佛相比只是嘴能动,你呀,偏大了。他是一个修行人,你非要把他当佛一样供在堂上,他受得了吗?他受不了。”我们信佛的人,一念心迷,自己心里头就不能开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妙华法师       六祖惠能说)(五明学佛网:妙华法师       六祖惠能说)  

 妙华法师:智慧与解脱《维摩诘经》释论 第十八章 《维摩经 

 妙华法师:智慧与解脱《维摩诘经》释论 第十七章 流通分( 

 妙华法师:智慧与解脱《维摩诘经》释论 第十六章 法供养品 

 妙华法师:智慧与解脱《维摩诘经》释论 第十五章 阿閦佛品 

 妙华法师:智慧与解脱《维摩诘经》释论 第十四章 菩萨行品 

 妙华法师:智慧与解脱《维摩诘经》释论 第十三章 香积佛品 

 妙华法师:智慧与解脱《维摩诘经》释论 第十二章 入不二法 

 妙华法师:智慧与解脱《维摩诘经》释论 第十一章 佛道品 

 妙华法师:智慧与解脱《维摩诘经》释论 第十章 观众生品 

 妙华法师:智慧与解脱《维摩诘经》释论 第九章 不思议品 

 妙华法师:智慧与解脱《维摩诘经》释论 第八章 文殊问疾品 

 妙华法师:智慧与解脱《维摩诘经》释论 第七章 四大菩萨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