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礼旭:见人有恶,不批评,要规劝


   日期:2014/6/9 13:4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见人有恶,不批评」,因为我们一味的批评只会让他情绪化,闹得都不愉快。当初我们在正法团体当中绝对不是要来搞破坏的、要来跟人起冲突的,这不是我们的初发心。所以人要保持冷静,要提醒自己时时不忘初心。我们到僧团、到正法团体来,就是为了自行化他,跟自行化他无关的事不干。相同的,我们成立自己的家庭是为了追求幸福美满,绝对不是结婚的时候就想著我就是要来跟我先生或跟我太太吵架的。有没有人要结婚的时候说我就是要来吵架所以来结婚的?绝对没有。所以不忘初心能让人保持冷静。相同的,比方君臣关系,跟领导之间起了一些冲突,我们绝对不发脾气,因为那也不是我们的初心,我们是来尽心尽力回报公司、回报领导对我们的恩德,这叫「恩欲报,怨欲忘」。甚至於是朋友,有没有我们交朋友的时候说我就是要跟这个朋友过不去的?绝对没有这种心,所以应该是珍惜这段朋友的缘分。

  春秋时候的晏子,晏婴是个贤者,人家就肯定他交朋友的态度,说「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晏子很会交朋友,当这个朋友跟他交往得愈久,他是愈来愈尊重这个朋友。我们反观现在的情况,朋友交得愈久很可能我们愈随便,我们都什么交情了,就变得有时候打电话,都已经十点半了,可能人家都在睡觉了,然后打过去吵到人家睡觉,自己都觉得反正我们那么熟了,没关系。不对!愈熟应该要愈恭敬对方,愈熟应该要想著对方对我这么多的爱护、照顾,恩德要时时记在心上,那分对他的恭敬自然就会出来。

  所以愈熟的朋友,甚至於自己最亲近的先生、太太,都应该要互相恭敬,都应该要「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甚至於是用对方比较隐私的东西,都应该要尊重一下,「用人物,须明求」,不然有时候他找不到东西已经担忧半天了,我们才漫不经心说那是我拿去的。一次、二次可能脾气还不会爆发起来,往往几次之后,当我们没有这分恭敬心对人,迟早起冲突。所以人跟人发生情绪冲突了,我们都要反观自己,一定是我的恭敬心不够。

  「见人有恶,不批评,要规劝」,我们在规劝的时候不要说我这个人就是比较正直,然后就在大庭广众之下把他的问题讲给他听,你说我都没有批评你,我是直接规劝你,然后对方已经气得牙痒痒,自己还了然不知。人还是要柔软、还是要敏锐一点,所以应该是在私底下劝他,因为人情不可拂,人都比较顾面子,你不要把他的面子给硬撕下来,这样会撕破脸,所以规劝也要是没有人的时候私底下规劝。甚至於当我们要规劝他的时候还要考虑到对方对我们的信任,假如信任不够,能不能劝?我们不能只是拍著胸脯:你能认识我这个朋友太难得了,因为我就是正直。人情世故还是要懂得。很多人很善良,但是没什么朋友,就是这种分寸不知道。所以师公教我们要规劝或守默,信任不够的时候不轻易开口,所以规劝别人还要有时节因缘。所以讲话是个大学问,要学。

  《论语》里面就告诉我们,君子「信而后谏」,相信以后才劝谏,信而后谏,「未信」,还没有信任的时候你就在劝谏他人,「则以为谤己也」,他会觉得你这个人是不是特别看我不顺眼?他会误会你是要毁谤他。真正信任,他觉得你是真正为我好,这个劝就没有问题。而且说实在的,纵使劝,能不能一次把十大罪状都列出来?不行,要循序渐进。甚至於要劝以前,还要说你最近有哪些真的做得比我还要好,「先美其长」,还要先夸个几句,让人家高兴。你不要今天一大早,人家好像都还没有睡醒的时候,「我今天有一件很重要的事要告诉你」,然后他就很紧绷,你说你昨天哪里做错了你知道吗?这都不够柔软。应该是「先美其长」,先肯定他的付出,你先美其长,「盖人喜」,他生欢喜了,我做好事人家都有看到,他心情好了,则善言易入,你劝他的话就比较容易听进去。

  所以当我们了解这些道理的时候,要伤害一个人很简单,你打下去就害他受伤了,但是要帮一个人很不容易,真是要煞费苦心。所以今天我们冷静来看看,身旁有很多好朋友都是苦口婆心在劝我们、在帮我们,那是我们人生最大的财富,要珍惜。当他们要来劝我们,我们可不能又摆了一张臭脸给人家看,福在受谏。现在很多年轻人旁边还是有很多好的长辈,但我们现在的年轻人比较不受教,人家批评个一、二句嘴巴就翘起来,所以长辈只好敬而远之,看我们什么时候比较肯受教了再来提携我们。所以人生不要怨自己没有贵人,根源还是在我们谦卑、恭敬的态度不足。所以这是师公讲的,「见人有恶,不批评,要规劝或守默」。你看,这都跟口业有关系。

  「见人错事」,这个事情错了,比方他端个东西走路有点急,把盘子、碗给摔破了,见人错事,「不指责,要协助」。或者办理一些事情出状况了,我们当下又在那里「哎呀,你怎么搞的?乱七八糟,你知道你这样造多少业吗?」又在那里批评半天,然后你愈讲他愈紧张,那个不对。要先把情况妥善做最后的补救工作,都做好了,对方会感觉你非常替他著想,都是尽心尽力的在帮助他。由於这分信任,这时候我们再针对他做错的部分给他一些规劝、给他一些方法,他会一辈子记住这件事,他会一辈子感谢你给他的这个方法。所以人情练达皆文章。我们在团队当中都是为了来成就团队,绝对不能因为嘴巴的过失恼害了众生,甚至於破坏了团队的和谐跟工作就不好了。

  我们刚刚是讲到袁了凡先生,他说「时或以才智盖人,直心直行,轻言妄谈」,这都是口业的部分。所以人要积功累德首先要从言语的过失开始治起。我们刚刚提到孔夫子说君子有恶,第一个我们刚刚已经强调,「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其实这些都是人际关系当中的忌讳。孟夫子有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对一个团队推展它的事业那是最关键的一个地方,而破坏人和这四个地方就很危险。

  第二个「居下流而讪上者」,就是他是部属,他会公然批评,讪上就是公然批评长官,君臣关系就颠倒了。其实我们冷静来看看,父子也好,君臣也好,今天一个儿子在外面骂自己的父亲,会得到人家的尊重吗?那根本就是让人更瞧不起自己而已。相同的,一个部属在那里骂自己的长官,不只不会赢得别人的认同,甚至人家根本就轻视这个人。假如诸位朋友,你也是老板,你也是一个企业领导者,刚好看到一个人在骂他的老板,你敢用他吗?你绝对不敢用他。而且当下属不断批评、不断毁谤自己的上司的时候,整个伦常就颠倒了,没有秩序这个团体完全就乱掉了,所以劝上也是要规过於私室,绝对不能在背后批评。而且假如这个批评的人他本身职位也不低,那就又影响他底下的人,整个团队就完蛋了。

2006年幸福人生讲座—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九集)  2006/12/20  台湾中坜善果林净土寺  档名:52-184-0009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弟子规       积德)(五明学佛网:弟子规       积德)  

 仁焕法师:行善积德之微妙 

 蔡礼旭老师:《弟子规》当中「勿践阈」,以佛法来说,有没有 

 蔡礼旭老师:如何在大学、高中教导大学生和高中生学《弟子规 

 心定法师:心定和尚说故事 第二章 修行积德 

 传喜法师:积德修福子孙贤 

 传喜法师:惜福积德荫子孙 

 净土法门法师:不会说别人过失,这叫积德 

 积德延寿之天机:人的寿命是加加减减的! 

 《弟子规》从头至尾都是修恭敬心 

 戒色成功的基础在于积德行善,孝顺父母 

 黄柏霖:行善积德,考试得上天护佑 

 大安法师:想当官主要靠多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