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懂得用四摄法,就能使家庭和睦、夫妻好合


   日期:2014/5/29 15:5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讲到「爱语」,这是四摄法之一。四摄法非常重要,佛菩萨他们的弘愿,摄受众生。这个「摄受」,用现代的话来讲,是教化众生。要教众生,你用什么方法让对方对你生起敬爱之心,他尊敬你,喜欢你,愿意听你的话,这一套的手段就叫摄受。摄受,佛讲了四种法,人与人相处要懂得这四种法,你跟一切众生一定都做了好朋友。四摄法要用在家庭,你家庭和睦;四摄法用在夫妻,夫妻恩爱好合。现在常常听到离婚,不懂四摄法,所以婚姻出了问题、家庭出了问题。我们常常听到现在学校学生不听老师的话,老师不懂四摄法;员工不听老板的话,老板不懂四摄法。所以这个社会各行各业都要好好的来学四摄法,四摄法学会了的时候,什么都通了,什么问题都解决了。世间事最难相处的是人事,人与人相处、人与一切众生相处,佛这四法说绝了。所以我们不但要学,要好好的体会这里面的大道理,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去学习,怎样把它落实。

  这四法里面,第一个就是「布施」。布施就是我们一般所讲的送礼,谚语所谓「礼多人不怪」,常常送礼、小礼物,譬如说表示关心、表示爱护,礼不在贵重,是代表感情的。尤其是出门,现在常常到外国去旅游,看到一些小的纪念品,有些纪念品很便宜并不贵,但是回来之后送给你的亲戚朋友、送给你的家人,家人会感激你出外旅行还没有把我忘掉。不要看这一点,关系很大!做老板的,你们想想老板出去旅行,出去无论到哪里去,回来的时候有没有给员工带一点小礼物?不需要很大的破费,表示我虽然出门,对你们每一人都没有忘记。一张卡片都是很珍贵的纪念品,不能不懂得。人与人之间的交际,礼物比什么都重要,所以要懂得送礼。有一些法师他们知道说净土法门法师的法缘很好,演培法师还来向我请教过,要向我学习,我说这个很简单:「送礼!」任何地方邀请我去讲经,我都带了许许多多结缘的佛书、善书、录影带、录像带,我都带很多很多,跟每一个同修结缘,这是布施。

  我们在初学的时候,追随李炳南老居士。他老人家对於这个四摄法非常重视,教给我们:「你们学讲经,一定要跟听众结缘;你不结缘,将来你就没有法缘。」我们也不知道怎么结法,「哪有那么多钱结缘?」「哎呀,简单!你去买一包花生米,在门口,每一个进来的人给他一粒,就结缘了。这么简单的事情!」我们才学会了,买糖果、买花生,一大包。李老师那个时候讲堂讲经,听众大概是四百人的样子,所以我们学生都在门口,笑咪咪的欢迎每一个人来,「来,来,给你,结个缘」,那个缘就这么结的,老师教的。所以千万不要认为这是小事情,法缘就是这么结的。你学讲经,你跟这些听众见面就好像没有见到,理也不理会,你讲经的时候谁来听?所以我看每天你们晚上同学讲经听众都不多,什么原因?没有结缘。你们如果买些糖果在门口结缘,你的听众就多了。你们要学会了,这也算是代代相传。所以要懂得、要重视,要知道这个关系非常之大。这些年来我们跟九大宗教的联系,经常往来都有礼物赠送,每一次见面都有一点小礼物交往,礼尚往来。

  第二是「爱语」。爱语不是甜言蜜语,「爱语」是什么?爱护他、关心他、照顾他、帮助他,这里面最重要的是帮助他进步,帮助他改善生活的品质,帮助他断恶修善,帮助他破迷开悟,这里面的善巧方便多了。到哪里去学?佛的经典处处都是。经典,这是文字,文字记载的是佛当年的言说,他句句话都是爱语,爱护一切众生,这是我们要学习的。特别是在这个时代,这个时代是个非常苦难的时代,苦从哪里来的?是从众生造作不善业所感召来的。我们要想脱离这个困苦,消灾免难,这决不是从果上来讲,要从因上去想,能断一切恶修一切善,灾难就能够化解。

  今天我们看整个世界,社会动乱,人心不安,随时随地都可能爆发天灾人祸,这是个大问题,非常严峻的问题。如何解决?我们学佛的人常常听到祖师大德说:「从根本修。」这一句话我们把它引申、把它延长,我们对於今天的社会,也要懂得从根本解救,这才是办法。佛家讲的根本,五戒十善;儒家讲的根本,五常八德。我们看看动乱的根源,根本失掉了,根本动摇了。以十善业来说,现在一切众生,身造杀、盗、YIN;口,妄语、两舌、恶口、绮语;心里面贪、瞋、痴,人人都是造十恶业,社会怎么会安定?天下怎么会太平?人与人之间彼此不信任,互相猜疑,互相在防范,於是人与人的交情会破裂,不但是道义之交会破裂,亲缘之交也会破裂。

  君臣、朋友、夫妇是道义之交,父子、兄弟是亲情。现在我们常常听到报纸上父子脱离关系,这成什么话!这还得了吗?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连亲情都破裂,道义就不必说了。人活在这个世间什么意思?有什么价值、有什么意义?彼此互相不信任,一天到晚预防著别人伤害我,人家也预防我伤害他,过这种日子。这种日子,说老实话,真的连畜生都不如,现在造恶,来生是三恶道了。所以解救的方法还是从根本,帮助大众觉悟,赶紧回头,断恶修善。

  首先要跟一切众生建立信心。我相信他,他不相信我,怎么办?他不相信我,我还是相信他,要以长时间去感化他,这就要修忍辱波罗蜜,我们没有耐心怎么能成就?这一生当中都不能感化他回头,还有来生;来生不成,还有后生;佛菩萨帮助一切众生,生生世世永远没有退转、永远没有休息。我们以真诚心去做,决定没有虚伪对待一切众生。不要说是对人,对动物都是以真诚爱心,决定没有伤害的念头,连动物都受感动。他来伤害我,我不伤害他。

  上一次我们到古晋,我在古晋那个山上住了五天。李金友居士告诉我,山上种菜,自己种菜,头一年所种的菜大概十分之六、七都被虫吃掉。他人心地很慈悲,也很欢喜:「我供养这些畜生。」绝对没有一念去杀害它、驱逐它,没有!反而爱护它。小动物它会受感动,到第二年虫吃的菜就少了一些,大概可以能够收成一半,一半被虫吃掉。他现在种了六年,今年第六年,我们到菜园去看看,还是有虫,很少,一片菜叶上只看到咬两三个小洞,不需要用农药,也不需要把那个虫赶走,不需要,随它去,真诚的爱心。他在菜园里面放音乐,给菜听、也给虫听,他照顾多周到!我去看之后,我说:「你改放佛号比音乐还好,念佛机拿过去念阿弥陀佛给小虫听。」所以我们决定不可以有伤害众生的念头,它对我们有回报。决定要做不杀生,不但不能杀害众生,让众生因我而生烦恼,我就有过失,罪过,我就有过失了。所以佛在经上教菩萨:「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岂不就是「和颜爱语」?如果这个世间人人都和颜爱语,哪里会有战争?不可能发生战争;决定是和睦相处,互助合作。所以这四个字比什么都重要,决定不能够疏忽。学佛从哪里学起?就从这里学起。

  第三个叫「利行」,利是利益,行是我们自己的行为。我的生活行为,我的思想、我的言语,言语是口业的行为,思想是意业的行为。我们自己的行为对於一切众生决定是有利益的,利益社会、利益众生,决定不可能伤害社会、伤害众生。佛教导我们,如果我们起心动念、一切行为都是自利的,自利一定就伤害别人,自利是给自己添烦恼;起心动念、一切行为是利益社会的,是利他的,不是自利的,给诸位同修说清楚、说明白,不是自利,自己才得到真实利益。自己常常想到自利,其结果是自害,害了自己,这个道理很深很深。

  我们就以菜园里面小虫来说,你念念替它著想、念念帮助它,它回报你很厚,这是对你真正有利益,不再操心你的农作物有病害虫来侵害,不用操这个心,它长得很好。自私自利是什么?把这些病害虫统统杀死,你得到一点利润,你跟这些众生结了多少冤仇!它也是一条命,你杀了这么多众生,将来生生世世去偿命,你要偿多少次你才能偿得完?这是世间人不能理解的,我们讲,他也不肯相信。为什么?他不敢相信,他死不承认,这叫自欺欺人。而佛菩萨给我们讲的话,句句真实。

  人一生在世间,真正聪明,绝对不跟一个人结冤仇,不但不跟人结冤仇,不跟一切动物结冤仇,你这一生过得很光辉,你来生后福无穷。你能这样做法,佛家讲,富贵、健康、长寿你都能得到。长寿的原因是什么?无畏布施;不杀生是无畏布施,素食是无畏布施,不食一切众生肉。你是杀害众生为自己的享受,这个没错,奇奇怪怪的病你就始终不能够避免。病从哪里来的?古人讲得好:「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口不择言、常常造作口业,惹来祸害。所以「爱语」里面还要谨慎,不说别人过失。说过失在什么人面前?古时候所讲的,在父母面前、在老师面前可以说。为什么?因为听的人是智慧之人,他听了之后他会教诲你,帮助自己改过自新。不可以轻易在别人面前说过失,这一点非常重要。说话,总得想想这个话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我听他们从天目山回来的这些同学告诉我,说是有一个人发心想到山上去修行,打听山上的情况。遇到山下一个人,他打听山上情况,这个山下的人跟齐居士处得很不好,所以就是恶意毁谤,让这个发心去修行的人退了心,而且到处去宣扬天目山怎么怎么不好。听说是遭了报应,这个报应报得好快!像这些都是真正的事实,你们同学们找一个时间把这些故事详详细细说清楚、说明白,我们做录像带;我们不对外流通,内部流通,让大家生警惕之心。说话要负责任的,不能因私人的恩怨破坏道场,这个罪过比什么都重!古人常讲,杀人身命罪过不大,所谓四十九天他又投胎来了;断人慧命这个罪过大极了!「慧命」是什么?学佛的机会,你把人家学佛的机会给打断了,这个果报比什么都重。唯有闻佛法、种善根才能够永脱轮回。机缘难得,所谓是「百千万劫难遭遇」,好不容易他遇到一次的时候,你忍心把他断掉,你这个罪多重!言语不慎重,有意无意的破和合僧、破坏佛法,果报都在阿鼻地狱。

  第四条「同事」。从大的范围来说,我们同住在这个地球,我们对於地球上所有一切众生都要爱护。为什么?这是最亲近的。都要照顾,哪个地方有苦难,我们能力所及,一定要伸出援手,要去帮助他,不分国土、不分种族、也不分宗教信仰。我们同住在这个地球上,就好比同船渡河,怎么能不关心?这是广义的讲法。狭义的说法,同事是与众生同做他欢喜的事情,菩萨这样子度众生。所以四摄法里面,这一条很不容易做到。为什么?自己必须有真实的智慧、定功,你才能做。你要没有高度的智慧、没有相当的定功,好了,他喜欢跳舞,「我跟你同事,我天天陪你去跳舞」,好了,跳不了几天,你的佛法没有了,被他度跑掉了。同事是你有能力感化他,你能把他度回头,所以同事是手段不是目的。

大乘无量寿经  (第一0二集)  2000/10/14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2-034-0102

  四摄法头一个「布施」。这个布施跟六度里头的布施意思不一样,六度里面布施的目的是断悭贪,这个自己要知道,这是成就自己德行的。四摄法,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四种公共关系法,现在讲公关,四种交际法,人与人之间往来交际的四种方法。所以它的目标是能跟一切众生和睦相处,所以那个布施就不是以断悭贪,不是以这个为目标。以什么为目标?以建立感情,以这个为目标。所以那个布施我们就知道,建立感情的布施,我常常讲的是多请客、多送礼,四摄法的布施是这个。你跟人家往来,总要请客、总要送礼,中国人讲礼多人不怪,所以我们就学会了。我们跟人家往来的时候,你看看都是请客送礼。连我们讲经用四摄法。

  所以早年演培法师,那跟我多年的交情了,他有一年遇到我在新加坡讲经,他请我吃饭,在灵芝,我第一次到灵芝是他请我的。吃饭的时候他问我,他说:净土法门法师,你知不知道我今天为什么请你?我说:我不知道,你请我我就来了。他说今天请你,要向你请教一个问题。我说:请教不敢当。他是我们佛门老前辈,我说:你老人家有什么事情要找我?他说:你的法缘很殊胜,你得教教我,你的法缘怎么来的?我说:这个很简单,请客送礼!我们在全世界任何地方找我去讲经,我在人没有到之前结缘的礼物先到了。你看第一次我们到吉隆坡,李金友居士请我去讲经,我们做了两天法会,我听说我们送过去的礼物,两卡车结缘的东西,要送礼、要请客!他听我这个话,他就皱著眉头,他说我很孤寒。我当时还不懂孤寒什么意思,以后问的是小气,我才知道。所以这一定要懂,我们去拜访人家礼貌要周到,送礼要送一份厚礼,表达我们的诚意,感情从这儿建立。

  佛的这个法子是妙不可言,所以我讲夫妻两个人要懂得四摄法,这一对夫妻百年好合,为什么?先生常常想著太太,送礼给她,太太也想著先生,常常彼此送礼,那个感情就厚了,就不会有差错了。你用在家庭,一家和睦,家和万事兴。为什么家庭会破裂?都是不懂得四摄法。学佛还闹离婚,这佛教白学了,哪有这种事情?佛法里面都是好东西,真的没有学到。第二个是「爱语」。爱语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关怀照顾,真诚心关怀照顾。第三个是「利行」,我们所作所为,给对方决定是有利益的,决定没有损害。第四个是「同事」。今天讲同事,我不是古人的讲法,古人的讲法要与对方同事,现在要与对方同事可麻烦了,对方都是贪瞋痴慢,那我们跟他同事就坏了,不但帮不上忙,反而是害他也害自己。今天我讲同事,我们跟诸佛如来同事,我们跟诸大菩萨同事,这就一点差错都没有。要用这个方法,你才能够安立无量众生於佛正道。

大乘无量寿经  (第一五八集)  2004/2/11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2-034-0158

  【或以宝华蕊为体。】

  『宝华蕊』都是比喻,这比喻什么?比喻菩萨的因行。菩萨因行无量无边,这部《华严经》从头到尾讲的都是菩萨的修行。佛无论是对初学、是对老修,总是提出纲要,希望大家掌握住纲要,你的修行不会有偏差。这个纲要是什么?四摄六度,所以是菩萨净土。记住佛在经上常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你的心是四摄、是六度,你所感得或者是说八识变现出来的报土(因为他这边讲体),就是菩萨净土。

  四摄要会用,我讲过很多遍,应用在家庭,最重要的是应用在夫妇、夫妻。你能把四摄法应用在夫妻,你们夫妻两个百年好合,永远是幸福美满,不会有争执。夫妻为什么会吵架?为什么会不和?为什么会离婚?不懂得四摄法。所以四摄法一定要用在家庭,你的家庭和睦,家和万事兴;你能应用在道场,你的道场兴旺,正法道场;你能应用在国家,这个国家强盛、富强,自自然然成为世界的领导。今天讲的是消除冲突,促进世界和平,用什么方法?四摄六度轻而易举就做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二七卷)  2002/6/5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017-0727

  第二个是对治,对治什么?对治烦恼、习气,我们在境界里头,顺境、善人对治什么?对治我们贪恋的习气,因为顺境都会起贪心;逆境、恶人,对治我们瞋恚的习气,这是至理。你不在这个境界上,你的烦恼习气你怎么断?你要懂得这样修行,顺境善缘、逆境恶缘统统是善知识,统统是菩萨学处。你要修行证果,这些都是你的恩人,都是成就你的。你对於善人欢喜,对於恶人瞋恨,那你错了,你学什么?你在那里修烦恼,你在那里修贪瞋痴慢,错了。搞贪瞋痴慢,那就是搞三途六道,你看看一念之差。所以古大德说「境缘无好丑,好丑在於心」,就在这一念之间。我这心善,统统都善,没有一样不善;我的心不善,没有一样是善的。你才真正了解境随心转、一切法从心想生,佛讲透了,这样的句子在大小乘经典里面,你常常可以看到。

  无数次的薰习,那我们学了不觉悟,偶然悟到,境界现前它不起作用,还是烦恼做主,这怎么行?为什么我们学佛会有这样的效果?没有真干。学了要真干,学了要改。李老师从前常常教导我们,改心!我跟老师十年,老师这句话重复了几百遍都不止,印象非常深刻。天天反省,天天改过,改心就是改过。起心动念就是过失,分别执著是过失,贪瞋痴慢,过失。我们用什么心对人,佛讲的这些原则,我们在生活当中有没有落实?落实欢喜,落实对治,对治是对自己的毛病,第三个为人,第四个第一义谛。那是真正我们学习的目标方向。第一义谛就是明心见性,所以这是指导的总原则,落实在事实上,这就是四摄法。

  四摄法讲得很多,诸位都知道,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你能够运用这四种方法,你在家庭里头用这四种方法,家庭和睦。家不和呢?头一个布施没做到,家庭里面布施是什么?为全家人服务,任劳任怨,做最好的榜样,你的家人会感动。家人没有感动,自己做得不够,再顽劣的根性都会被感化。所以你要想想,我们中国古圣先贤的舜王,舜王当时在家里头的处境,恐怕任何一个人都受不了。你看他如何能在三年把全家人感化,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没有别的,用佛法来讲就是四摄法,你们想想对不对?

  如果四摄法用在公司行号里头,用在团体里头,哪有不兴旺的道理?用在国家,用在世界,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今天社会动乱,人心迷失方向,都在那里找,其实佛法就明摆在你的面前,你不识货就没法子。当然最重要的是要有人带头干,做出样子给大家看,这大家才能相信。你讲经讲到他点头,未必能信,没见到,一定要有事实。现在讲三转法轮,示转,劝转,最后是作证转,我一定拿出成绩、拿出证据来给你看,才相信。作证要谁?要佛弟子。在家、出家真的是「学为人师,言为世则,行为世范」,这是真正的佛弟子,真正把佛的教诲完全做出来。我们生活当中表现出来,工作当中表现出来,处事待人接物表现出来,佛陀的教诲一定能发扬光大,自他受用无穷。『佛福田如是,令众生敬悦』。一切众生尊重你,欢喜你。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三八九卷)  2005/5/1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017-1389

 下面说,『十千缯绮以为垂带』,这是表四摄,四摄是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我们看到有这些庄严具,你就想到它的用途,它什么意思,它所表的法那是实质,外面的装饰这是形式。形式它有内容,不能说只有形式没有内容。四摄重要,人与人的关系,懂得四摄就一团和气。四摄法里面的「布施」,我讲得很多,常常送礼、常常请客。送礼、请客不必很多,随自己的分,你买一包花生米,一个人一粒,那也是布施供养,大家欢喜。买一包糖果,一个人一小块,要懂这个道理,要把它养成一种习惯。小钱不断,这笑口常开,时时刻刻都能想到别人。如果你有能力要多做一点,能力大大做,能力小小做,随分随力,一点都不勉强,给一些众生结善缘。在佛门里面除这个之外,还要结法缘,现在很便宜的做光碟,大概一片光碟听说不到一块钱。时时刻刻以这个东西,再加一点糖果一起送,世味、法味都有这样才好。所以要懂得布施,要懂得帮助我们居住这个小范围的社会,公益事业他有需要,我们有这个能力做一点,好事!最容易的就是见人能行礼、能打招呼。现在这个世界礼节没有了,看到陌生人的时候他不打招呼。他跟我们不打招呼,我们笑笑跟他点点头,我们天天这样做,久而久之,慢慢这个风气也就形成,人跟人会打招呼。人与人自己表示谦卑,能够尊敬别人,能够关怀别人,能够照顾别人,这全是四摄法里头的布施。

  「爱语」,不是花言巧语,是真正爱护他,他有了过失,你要怎么劝他?劝他你要想到,用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言语,他能接受,欢喜听,还不排斥,真正爱他,不是害他。这些是很不容易,言语是非常困难,夫子教学列在第二位,第一个是德行,第二是言语。由此可知,孔子对於言语多么重视,为什么?谚语常讲「口为祸福之门」。病从口入,你吃东西不小心吃坏了;祸从口出,你说话不谨慎得罪人,别人记恨在心,将来缘成熟他报复你,所以言语要非常谨慎。内心虽然爱护他,颜色还要柔和,最好不要用责备的口吻,命令的口吻都不好,人家都很难听得进去。古圣先贤、佛菩萨在经论里面常常教导我们。

  「利行」是讲我们的行为,行为包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一定是利益社会的,一定是利益众生的。利益自己可以,利益自己一定是利益社会、利益大众。如果利益自己,不利社会大众的,这事就不能做;利益社会大众,对自己有损害的,应当要做,那个功德更大。为什么?你自己无利可图,但是对众生好,这个利益最大!人不会报答你,天会报答你,这个道理现在我们懂。为什么说天会报答你?因为你的起心动念是善念,让整个山河大地它都有感动,真的,天会报答你。不求报答,这多好!不求报答,报答得更多,报答得更快,为什么?你有求你心不清净,你无求是清净心,清净心做的功德是清净功德,无比的殊胜。诸佛菩萨给我们示现的,他们无量无边的功德从哪来?就这里来的。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起心、没有动念,一切都是帮助众生。而且帮助众生里面有个主要的目的,那就是帮助众生觉悟,这不可以不知道,这是主要的目的。因为众生觉悟,他就成佛,他就一切圆满具足,所以以帮助觉悟为第一德。释迦牟尼佛你看他老人家一生在世,他就专门搞这个,天天跟大家讲经说法,帮助你开悟。他的生活、他的行持完全做出来给你看,一点不假。所以你对这个人,你觉得这个人可靠,这个人样样是真的,一点虚伪都没有,你对他相信,你对他没有疑惑。

  那我们怎么办?尤其处在现在的社会,首先你要是真正明白、觉悟了,怕不怕别人欺骗我们?不怕。真明白之后,你知道因果通三世,有没有吃亏的人?没有。有没有占便宜的人?没有。这一世你好像被人骗了,吃了亏,来世占大便宜,只要理搞清楚,心就安了,心安理得!真正是佛在经上讲的比喻,「舍一得万报」,一点都不假,那是什么?是菩萨的施舍。菩萨没有私心,这里头用清净心布施、平等心布施、慈悲心布施,决定没有贪瞋痴慢疑。我们世间人布施夹杂著贪瞋痴慢疑,所以果报就变得很小,有果报,也会加一点,加得不多,利息很少。如果你布施里面没有贪瞋痴慢疑,那个果报就不可思议,太大了。所以要通大乘法,要懂诸法实相,知道一切众生本性本善,知道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我供养佛,现在他虽然没有觉悟,他是糊涂佛,但是我还是供养他,我供养佛,这个功德大。别人怀疑我,我不怀疑他;别人欺骗我,我不欺骗他;别人毁谤我,我不毁谤他。别人批评我,我完全接受,我不批评别人,这是什么?这是在现前社会行菩萨道!联合国这么多年真的他们有诚意,许多志士仁人都在那里想,用什么方法化解冲突,用什么方法让世界恢复安定、恢复和平,想不出方法。佛教里面的四摄法比什么都好,四摄六度,没有人我、没有是非、没有憎爱,以清净平等心修四摄法,就能化解一切冲突,帮助这个世界走向和谐。从哪里做起?从我做起,从我的起心动念做起,要知道利益众生才是真正利益自己,利益社会是真正利益自己。掺杂著自私自利,你全功尽弃,那你是用的轮回心,无论造作什么都是轮回业,出不了六道轮回。

  末后「同事」,我们今天在现前讲同事,我不照古人的讲法,古人的讲法那是有很高道德水平,与一切众生同事。这个话今天不能讲,那个人喜欢赌博,你也跟他一道去?现在搞电子游戏机,他喜欢,你也能跟他去?不行。今天我们讲同事,我们要跟圣贤同事,我们要跟善人同事。以中国话来讲,要跟圣贤、君子同事,就不会有流弊,我们跟佛菩萨同事才能够提升自己,帮助众生。你能够修四摄法,你在家你的家庭和睦;你在社会、社团里面,你这个社团兴旺;你在这一国,这个国家安定繁荣,世界和谐。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九四卷)  2008/1/1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017-1894

 佛教导我们,如何能够维系到和睦相处,从哪里开始?夫妻。这是整个社会的基本结构,像人身体细胞核,你要让它健康。夫妻要相敬,永远记著对方的好处,不要记对方的缺点,它就百年好合。你看看没有结婚之前,两个人相亲相爱,有人说:「那人坏人不好」,不相信,你是恶人,你在挑拨是非,你不相信。如果你永远保持这个,那家庭和睦,家和万事兴。到一结婚之后,把对方的好处忘得一干二净,专门看对方的坏处,水火不相容,它怎么能够维持?家庭破碎,这个社会基层组织坏掉了。你坏掉不要紧,你影响别人,影响别的细胞,所以离婚率愈来愈高,不能不受这个影响。我常讲,离婚的人罪过都是堕阿鼻地狱,你只顾到你自己的利益,你没有想到社会安全,你没有想到世界和平。应当怎么做?永远记住对方的好处,不要记对方的过失,家庭就能和睦。

  佛的方法很多,你要是学会了,受用无穷。佛的「四摄」、「六度」,这是菩萨修行的纲领,用在家庭,家庭和睦;用在事业,事业发达,家庭兴旺;用在国家,国家富强;用在世界,世界和平,真有办法!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四)  (第六集)  2001/7/2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042-0006


 【四摄庄严故,常勤摄化一切众生。】

  照前面经文完整的句子来念:「龙王,举要言之,行十善道,以四摄庄严故,常勤摄化一切众生」,这样句子就完整了。世间法,出世间法我们不谈,出世间法最低限度是讲四圣法界,严格的讲是一真法界,这个层次太高了,我们只讲六道。六道里面一切人与事,最困难的是人与人的相处。如果人与人的关系搞好,能相处,六道的境界跟诸佛如来的一真法界,实在讲就没有差别了。由此可知,人与人相处,是六道里面第一桩大事情。古圣先贤的教学,诸佛菩萨示现在世间种种教化,无不以此为第一桩大事情,也就是教学里面第一个宗旨。何以四圣以上的法界,这些问题都没有?他们是真正觉悟了。我们在佛经上看到阿罗汉、辟支佛,他们所证得的果位是正觉,他们是真正觉悟了;真正觉悟,这个问题就解决了。没有真正觉悟,六道,包括非想非非想处天。我们接受圣贤教育所为何事?无非是学得圣贤人他怎样跟大众相处,我们学这桩事情,这在世间称之为大学问。只要将这个问题解决,其他都不成问题了。

  佛教导我们的总纲领、总原则,就是这一句,『四摄』。「摄」是摄受的意思,用现代话来说,就是接近、亲近。佛在这个地方跟我们讲了四个原则,这四个原则第一是布施、第二是爱语、第三是利行、第四是同事,用这四种方法摄受一切众生。摄受里面最重要的是教化一切众生,一切众生欢喜、顺从教化,这就叫摄受。在世间范围最小的是夫妻,夫妻两个要是懂得四摄法,修行四摄法,这个夫妻真的是百年好合,我们世间人讲恩爱夫妻,从这个方法上建立。落实在一家,家庭和睦,中国谚语常讲「家和万事兴」。落实在这个道场,这个道场人人道业成就。四摄无论落实在哪一个团体里面,这个团体决定兴旺。如果没有四摄法,夫妻不和,家庭破碎。

  今天我们看世间有不少企业、公司做得很成功,细细去观察,它用什么方法?凡是成功的,他们所做的是接近四摄法,如果完全用四摄法,老板毫不操心,员工一定团结像一家人一样,相亲相爱,互助合作,哪有不兴旺的道理?永远的兴旺,决定没有衰退。四摄里面缺了一条,缺了两条,问题就来了。这个道理,我们要细细去研究,如何把它落实。圆满的落实,这是教育的问题,教育是教人觉悟。如果不教,佛菩萨对众生再好,为什么佛不度众生?佛这个方法这样圆满,为什么不到这个世间来度众生?佛不来,那就是佛不慈悲,大慈大悲怎么能讲得通?佛之所以不来,是现前众生不能接受;换句话说,不能接受佛的四摄法,这就与佛无缘,佛不度无缘众生。

  佛对一切众生的布施是法布施,不是财布施。诸位一定要晓得,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他的生活是托钵,他全部的财产就是三衣一钵,过最简单的物质生活,没有一丝毫多余的,所以说财布施他没有力量,他用的是法布施,教化一切众生。法布施实在讲,也离不开财布施,这个财叫「内财」,他的体力、他的精神,这属於内财,他是内财布施,而没有外财。辛辛苦苦四十九年,没有中断,天天在教学,天天为大家上课。什么人得利益?用中国话来讲,好学的人得利益。所以好学是我们这一生成败的关键,哪个人好学,哪个人就得利益。得利益多少是在他好学成分之多寡,他十分好学,他得十分利益;他三分好学,他只得三分利益。

  好学里头最重要的,这是佛在一切经典里面说了无数次的,我们展开佛经,从头到尾看一遍,记忆很模糊,有一句话应该记得很清楚,这一句话就是「受持读诵,为人演说」。为什么记得很清楚?讲的遍数太多了,一部《金刚经》只有五千个字,这一句话讲了十几遍,这是不厌其烦、反覆叮咛。你能不能成就,就在这八个字,你能不能接受,你能不能保持,你能不能读诵,你能不能为人演说,演是表演,做给别人看。把佛菩萨的生活行为做出来给人看,这叫「演」,演是演戏。诸佛菩萨示现在世间,我们常常读到的「游戏人间」,他都是在世间做戏,在世间表演,让世间人看到之后觉悟,省悟过来。我们为佛弟子,我们是四众弟子,每一个人身分不相同,工作不相同,必须在现有身分、现前工作里面,做出表率、做出模范,这就叫「为人演」;你做出好样子,就有人向你请教、向你学习,你再教导他,这是「说」。换句话说,如果学了不能够做到,等於没有学,你教别人,别人也不相信,一定要做出来。所以每一部经到最后一句话,佛都是教导大家「信受奉行」,这是诸佛菩萨示现在人间,四摄里的布施摄受。

  我们看到世间人跟学佛的人确实不一样,世间有没有善人、有没有好人?有,我们看到很多。像这些年来,提倡儿童扎根教育,提倡读圣贤书,了不起!大善人,但是他不是佛菩萨。怎么知道不是佛菩萨?这么多好的教材,后面一翻开,「版权所有,翻印必究」,完了,这一道就封死了,不能够利益天下众生。为什么?你要读这个书,一定要花钱向他买,你要想翻印,他追究打官司,你就得上法庭,你还要判刑。所以这是凡夫,不是佛菩萨,心量很小。我有好东西,但是你一定要来跟我买,我卖给你,不能流通。佛菩萨心量大,爱社会、爱众生,希望各个人得利益,决定没有版权。我们看真的好人、假的好人,就看他要不要版权,他有没有自私自利。自私自利没有放下,他行的好事,也不过是世间有漏的福报而已,世间有漏福报到哪里去享很难讲。五戒十善修得很好,来生得人道;五戒十善修得不好,到哪里享福?我们看到许多外国人、富贵人家养的宠物,他将来就变成那个东西,他的前途就如此,畜生道去享福,饿鬼道去享福。他也行法布施、也行财布施,自私自利没有放下,所以多半都是到这两道去。小宠物很聪明、很懂人的意思,为什么?它前生修法布施。它的生活环境很好,你看一家人都爱护它,照顾得无微不至,它前生修的财布施。果报到哪里享受,我们要清清楚楚。

  我们看到世间有不少也算是有心人,看到后头「版权所有,翻印必究」,我们就寒心了。为什么?不能普及,不能教化广大众生,非常非常可惜。他本来可以作大圣人,可以作救世主,这一下他还是个薄地凡夫,诸佛菩萨看到也摇头、也感叹。所以学佛最大的一个障碍,是怎样突破自私自利。李炳南老居士往年常常叮咛嘱咐我们,学佛要「改心」,改换心理上的观念。没有学佛时候,起心动念为自己、为自己家庭,这是凡夫,六道凡夫,脱离不了六道轮回。学佛之后,把这个念头改过来,起心动念想著一切众生的幸福,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为一切众生修福。修福不是我自己享福,修福让一切众生享福,不分国家(佛经里面讲国土),不分国土、不分族类、不分宗教,一切都不分别,平等看待,普遍的利益,这是佛弟子。

  为佛弟子,起心动念还有自私自利,这是假佛弟子,不是真佛弟子,为什么?佛不是这种心,佛不是这种行为。我们看看古书,古书没有「版权所有」,古人没有这个概念。虽没有这个概念,还不够,后面还印上几个字,「欢迎流通,功德无量」,鼓励你去翻印流通。为什么?造福社会,造福众生,把这个智慧福德扩大,扩大到虚空法界。所以佛常常教导我们,「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我们一定要懂。

  过去我在台中,台中莲社、慈光图书馆出版的一些东西,后面也印「版权所有,翻印必究」,我说了几十遍,错误,大错特错,完全违背佛菩萨慈悲度世的精神,培养自私自利、分门分派、破和合僧,阿鼻地狱的罪业。跟李老师三十多年的学习,学到最后还免不了堕阿鼻地狱,你说多冤枉!李老师没有这样教我们,我跟他十年。开经偈头一句,「愿解如来真实义」,我们学佛的人把佛的意思错解、误解了。头一个就不是佛心,依旧是凡夫心、轮回心,轮回心学佛法还是搞轮回,出不了轮回。要把轮回心改成菩提心,菩提心里头没有自私自利,菩提心里头念念是为福利法界众生,尽虚空遍法界。

  所以我们的布施一定要用这样的心,欢喜布施,尽心尽力的布施,无论是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这是佛心。古大德常常教导我们「从根本修」,根本是什么?根本是存心、起心动念。我们起心动念跟诸佛菩萨起心动念完全相同,我们这一生在菩提道上就肯定成就。如果起心动念跟佛菩萨不一样,那就有问题了,自己就要想一想,将来会修到什么地方去。千万不要以为我做善事,一生行善,后头「版权所有,翻印必究」还是要堕落,你的善依旧没有离开自私自利;换句话说,你虽行善,你的根不善,枝叶花果很善,根不善,你那个善不是真的是假的,你那个善是一时的,不是长久的,这个道理一定要懂。

  四摄法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太大、太密切,我们要多讲几次。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九十八集)  2000/10/27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014-0098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家庭       净土法门)(五明学佛网:家庭       净土法门)  

 竺摩法师:淤泥不染 净土法门丛谈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开示集要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之钥(又名:净土心要) 

 如本法师:净土法门 

 陈兵教授:净土法门实似论 

 惟觉法师:如何创造美满的家庭生活 

 净界法师:净土法门的特色 

 净界法师:念佛不等于修净土法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五讲 净土法门的实修与检非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四讲 净土法门修持的正助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三讲 净土法门的特异方便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二讲 净土法门的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