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原创

 事情生心情 ~黄墩岩居士


   日期:2009/11/29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突破人生命运的锁链 黄墩岩 居士着

缘起篇【 第一篇】第三章 事情生心情

请问,

我们各种苦苦乐乐的心情变化、或是情绪的起伏,

都遵循着什么样的规律、什么样的逻辑在运作的呢?

我再来强调一次,那就是~

“我的快乐,是因为:当前事情的发展与变化,正在合乎了我内在的意见。

而我的痛苦呢?


则是来自于:当前事情的发展与变化,已经在违背了意见。”

这一种“合乎了我的意见,我自然就 会快乐;

违背了我意见的,我当然就要痛苦”的反应模式,

就是一般众生的“心情逻辑”。

你说,人生虽然有各种千变万化的苦乐情绪,

但归纳起来,

是不是就是这么单纯的惯性反应而已呢?

请大家再深化一点的来检视这一条“心情逻辑”

是否的确如此?

并且,更要确信?潜存于我们内心深处的意见,

才是决定心情变化的主要关键点。

以上这一条心情逻辑的反应模式,

在佛法的观察智慧中,

就叫做“爱憎心”的分别作用。

在华严经里面就有特别的提到说:

“啊,多么的祈愿着一切众生,

都能够放舍掉那一些爱憎分别的心理习惯,

乃至于断除贪染和瞋恨的无明心结。”

尊贵的各位好朋友们,

把爱憎分别的心理习惯尽可能的看个明白,

而尽量的放得下我们心中那一些惯性反应,

这是大家都最起码要具备的人生智慧喔。

如今呢,我们都已经知道什么叫做“爱憎心”的分别习惯了。


为了让大家又能够从这一份“心情逻辑”的听闻与思惟中,
再进一步的落实于心心念念的修证里、并且实现在日常生活中,
接着,我就再提出一个很平实的观察方法,来和大家一起来做一些交流。

这一个简易的观察方法就是~

“事情生心情”的自觉自省。

一句事情,就是指你所遇到的任何事情、所有的“代志”。


广义的来说,事情,包括外在所呈现的各种人情事物的环境变动,

也包括身体所出现的舒服、或不舒服的感觉;

如果说得再细腻一点的话,


就连你脑海中所在浮现的那一些思想和想像,

也全部都可以将它们看成是一种事情在发生喔。

又按照佛法的专有名词来说,

我们世间人最常会发生爱憎分别的“事情”,


大致上是可以分类成为四种顺境和四种逆境的现象,四加四等于八,合称为八风。

为什么要用“风”来形容呢?

因为这八种事情都很容易就会煽动出我们的心情或情绪,所以才称之为“风”。

哪八种“事情”呢?

就是得或失、荣或辱、成或败、乐境或苦境

这四组的顺逆情况。

好,现在大家应该都已经了解说,[事情]大概有包括着人生所在经验的各种大大小小的现象或遭遇。而大致归纳起来说,也就是八风的顺逆事情。

那么,什么叫做“事情生心情”呢?

就是说︰

当我们一遇到“事情”在发生的当时,

在不知不觉之中,

我们很自然的,就会直接的生起“心情”出来。

我再重覆来说一遍~

当我们一遇到事情在发生或变化的时候,

我们很自然的就会跟着生起心情出来。

这样子在“不知不觉之中的自然生起

(反射、反应)”,就是所谓的“事情生心情”了。

举几个例子来说,比如说,

当我们在一听到比较杂乱的声音时,

很自然的,就会觉得烦躁起来。

又比如说,碰到车子一堵在路上的时候,

我们很自然的也会急躁起来。

被人家批评的时候,

也很直接的就反射出不舒服的情绪。

或者是说,只要一看到什么碍眼的,

你就会很自然的生起了讨厌的感觉……。

其实呢,

声音、塞车、人家批评你………等等的这一些状况,

它们原本就只是一件件的事情在发生而已,

对不对呢?

可是,当你一遇到这一些事情在发生的当时,

在不知不觉之中,

你很自然的就会反射出不好的心情,

这样子的直接反射惯性反应,

就叫做“事情生心情”了。

试想,那一切声音的出现,

它原本也就只是一件事情的发生而已吧;

可是,

你为什么一定要那么自然的就生起烦躁的心情来相应呢?

你又何必那么自然的就“事情生心情”呢?

还有,“人家批评你”,

这也只是一件外在的事情在发生而已吧,

对不对呢?

但是,你为什么说~人家批评你,

你就要那么直接反弹的就生起了不高兴的感觉呢?

这也就是“事情在生心情”的表现啦。

接着,我们再来谈一个比较细腻的例子。

譬如说,

你的脑子去想到了一个曾经欺骗过你的人,

这一个“脑筋在想到了什么”,

也原本就只是代表一件

属于脑海中在发生的事情而已喔。

有谁规定你说~

当这一件事情在发生时,

你就一定要生起“怨恨”的心情吗?

有谁在强迫你说~

只要一想到对不起自己的人了,

我们就一定要生起怨恨的心情来相对呢?

应该是没有这种道理才对吧!

如果说,你的“想到”与“怨恨”的这两个东西,

确实是已经“形影不离”一般的自然相随了,

那么,这也就可以叫做是“事情生心情”的写照了。

甚至说,到了相当明白的时候,

“生死”的这一回事,

也原本就只是一件“事情”在发生与变化吧!

是不是呢?说真的,这也由不得你说不是的!

在这个阶段里,

请大家要先分清楚“事情”或“心情”,

不要一直那么习惯性的把它们混为一谈就是了!

http://www.wyt.url.tw/fayv.htm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生活禅       生活佛法)(五明学佛网:生活禅       生活佛法)  

 圣轮法师:看透人世间 欢喜生活禅─谈「随缘自在」的欢喜人 

 圣轮法师:六好生活禅── 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读好书 

 其它:也谈生活禅(冯学成) 

 法界法师:生活禅和出世禅的取舍 

 陈红兵教授:生活禅发展趋势促进禅宗的现代化 

 董群教授:禅教合一的生活禅 

 曾琦云居士:生活禅浅探 

 韩焕忠博士:生活禅与天台宗的圆融观 

 黄国达居士:生活禅修指引(讲义摘录)第七讲:冲突对立的消 

 黄国达居士:生活禅修指引(讲义摘录)第六讲:盲点的突破 

 黄国达居士:生活禅修指引(讲义摘录)第五讲:无常的观照 

 黄国达居士:生活禅修指引(讲义摘录)第四讲:觉知与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