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知识

 爱恨寂灭轮回除


   日期:2014/3/4 22:1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人心总是随外缘的改变而改变;因此,人生,总是在平静与波澜中徘徊。平静中不免风起云涌,波澜中难于闹中取静,人就在分别取舍,见境生情中造就千差万别,五光十色的世间万象。

俗语说:人人心中都有一杆称,在人生的舞台上度量着世间的斤斤两两。才会有生老病死,怨僧恚,求不得,爱别离,五阴炽盛八苦相伴。每天都在上演悲欢离合,喜怒无常的闹剧,就出现了爱恨情仇,酸甜苦辣的人生百态。站在凡夫众生的立场用这杆称去观察思考问题,总离不开你我他的分别,有此分别心就会有高与低,美与丑,贵与贱,黑与白,多与少的对立区别,身不由己的攀美的憎丑的,爱高的憎低的,爱贵的憎贱的,爱多的憎少的,种此恶因便离不开恶业轮回六道的苦果。因此,佛在<<四十二章经》中说:“使人愚蔽者,爱与欲也”,这就是说,使人愚痴蔽塞的根源是憎恶与爱恋的区别。

《华严经》云:“一切万法皆无自性,以何为自性?以心为自性”。由此可见一切有生有灭的无常世间万象都无自性,是我们认假为真的心才赋予其自性,才会见境生心,心随境转。如果我们站在佛的立场和角度去观察,思考,处理问题。就会看透世间变幻无常的表相,看到本质就不会为外境所动,就灭度掉爱恋与憎恶,分别心的干扰。六祖慧能大师说:“正见名出世,邪见名出世间”,正见又名正观,是在佛菩萨立场去思维佛义,看透无常变化的表相是造苦受苦的因,才有“苦当知,集当断,灭应证,道应修”四圣谛,安任第一义谛而不动,才会眼观色不染于色,耳听声不动于声,此即是佛知见。

依佛知见,依何因?攀何缘?又得何果?在这果上又怎么互动称为报,就是知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来究竟。看透自己迷恋放下不的事物表相,看到里面伤害性,我们就不去贪恋奢求了,通过憎恶表相的事物,看到里面的启示相,我们也就不会去嗔恨争斗了,这便是转分别识为平等性智,能于相而离相者,当下便是解脱自在者!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华严经       轮回)(五明学佛网:华严经       轮回)  

 其它法师:六道轮回的问题(南亭法师) 

 会性法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录 

 普献法师:读华严经的方法 

 谈锡永居士:生与死的禅法 三、在一座中经历轮回生死 

 惟觉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十大愿王 

 梦参法师:华严经梵行品新讲 第三讲 

 梦参法师:华严经梵行品新讲 第二讲 

 梦参法师:华严经梵行品新讲 第一讲 

 演培法师:部派时代的轮回观 

 魏道儒教授:从华严经学到华严宗学 

 徐文明教授:轮回的文化渊源与精神意蕴 

 宋智明居士:圆觉经直讲 第八章 轮回种性 示现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