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你能把人生看作是梦境,你就没有得失,你心就平了


   日期:2014/1/3 12:0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净土法门法师:你能把人生看作是梦境,你就没有得失,你心就平了,心就快乐了
心要端正,什么样的心才是端正?念阿弥陀佛的心就是端正。我们就知道,我们如果把阿弥陀佛忘掉,我们心就邪了,心就不正。我念别的佛呢?念别的佛,心也偏了,不能说邪,你偏了,你方向偏了,我们的目标是走极乐世界,是走这一条路子,你偏到另外一条路子去了。所以只有念阿弥陀佛,心里只有阿弥陀佛,这叫正念,这一点太重要了。一向专念,只能有一个方向,不能有两个方向。我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又想到东方琉璃世界,那就错了,琉璃世界药师佛,错了。也许你身体不好,想药师如来保佑你。那阿弥陀佛不能保佑你吗?不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念药师如来可以;但是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就不要念药师如来,专念阿弥陀佛。药师如来要是看见你,他生欢喜心,他赞叹你,你身心有毛病,不用求他,他会帮你治好。为什么?你是弥陀弟子,弥陀弟子太尊贵,每一尊佛都欢喜、都赞叹,弥陀弟子,这还得了!我们自己要懂得,要有这个认知。
所以端心就是心里只有阿弥陀佛,端身,身只礼拜阿弥陀佛,看一切众生、一切万物,统统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就像在极乐世界一样,那我们就时时刻刻都没有离开阿弥陀佛,无论是顺境是逆境、善缘恶缘,念头起来的时候,「皆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都是佛来帮助我、来成就我,应作如是观,应作如是想,这叫端心正意。「耳目口鼻皆当自端」。耳听的是什么?念佛的声音。眼睛看的是什么?是阿弥陀佛的现相,眼睛所看的一切境界,统统是阿弥陀佛所现。口念佛,鼻是呼吸,有人用呼吸摄心,一呼一吸一句佛号,这叫自端,这就是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当自端心,当自端身,耳目口鼻,加上前面身是五,再加上心是六,这不就是都摄六根了吗?这一句教给我们,都摄六根怎么个摄法?这就明白了,六根全是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一样东西都没有。「是故遇空闲时,首应端正身心也」。能够有得空闲的时候真干,不浪费时间,乃至一天一夜,我都要好好的把它抓住。在平常,只要有空闲的时间,就专心念佛。念佛没有任何拘束,站著念可以,坐著念也可以,走著念也可以,没有拘束,甚至於躺下来念也可以。睡著念不要出声,出声什么?伤气,也是不恭敬,但是睡著默念,好!行住坐卧不离这个,这就是念阿弥陀佛,这叫真念佛人。
下面是「绝欲」,这个很重要,烦恼里头最严重的,「在此期间绝断男女间之爱欲」。这是什么时候?端正身心念佛的时候,心里面不能有情欲的念头,因为它会把你的功夫破坏,你有这个杂念,念佛的功夫破坏了。「去忧,放下世间忧虑」。所以念佛堂堂主常常提醒大家「放下身心世界」。身心是自己,世界是我们身外的环境,统统不要想,心里只有阿弥陀佛,除了阿弥陀佛之外,什么念头都没有,这个好,这才能成就。去忧,有没有这个世间值得我们忧虑的事情?没有。真有,你忧虑也解决不了问题,忧虑能解决问题可以,忧虑只有把问题搞糟了,你不能解决问题,那你何必忧虑?只有冷静,只有念佛,真能解决问题。为什么念佛能解决问题?念佛得佛力加持,心地清净能生智慧,自己有智慧,又得到佛力加持,你才有办法解决问题。你一慌一乱一忙,问题搞砸了。冷静比什么都重要!愈是遇到灾难现前的时候愈冷静,不惊不怖,我们才真正能够解决问题。佛经里面讲的,心不颠倒,问题就能解决。
「慈心」,在一切时一切处对人对事对物都要有慈悲心,「与众生乐之心,今此修持是为饶益有情而修也」。菩萨修行不为自己,为众生。我们要想帮助众生离苦得乐,先要成就自己。所以在修学过程当中欢欢喜喜,没有一点忧虑。被人欺骗了,凡夫苦恼,被人骗了,上了当,菩萨怎么?菩萨若无其事。为什么?菩萨知道一切法皆不可得,《般若经》上讲得很清楚,「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他有什么忧虑的?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得失。怎么没有得失?释迦牟尼佛教导我们,《金刚经》上所说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能把这个世间看作一场梦,梦里得到是不是真得到?没有,醒来之后什么都没有,梦里面失掉,醒来之后什么也没有失掉。你能把人生看作是梦境,你就没有得失,你心就平了,心就快乐了。得到没有欢喜,失掉没有忧愁。功夫真的有一点底子的时候,得到欢喜,失掉也欢喜,没有一样他不欢喜,这就看功夫了。没有功夫的人,天天失掉的时候,哎呀!真可惜,我又丢掉了。那什么?那功夫不行,没功夫。真有功夫的时候不会,得失都欢喜。欢喜是什么?欢喜,他已经如如不动,心里只有佛,没有别的东西,心清净了,心端正了,这个端正就是有佛。世间人为什么有忧虑?他心里没有佛,钱财丢了,他心里只有钱财,亲情遇到灾难,他心里只有亲情,他心里五欲六尘,他有这个东西,所以他有得失。如果心里只有阿弥陀佛,就没有得失,没有得失多快乐!多自在!
……
《华严大疏》第八卷有这么几句话,「练心於法,名之为精。精心务达,目之为进。」这两句话说得好!下面注解说,「盖谓:精者,乃精一其心於佛法也」。在我们净土宗,要精一其心於信愿行。「以此精心,唯以达本为务」,我们的达本就是往生净土见阿弥陀佛为务,这叫「进」。《华严经》是大经,它是就通途来说的。我们修净土的是有局限,我们先到极乐世界,先见阿弥陀佛,到极乐世界,跟华严会合了,入华严境界。华严境界是什么?这底下说得很好,「本者本源也」,识心达本。「明自本心,见自本性,是为达本。《大疏》之义较胜」。《华严经》讲得好,讲得殊胜。我们要达到华严的境界,先取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华严境界我们就证得了。我们要不从这个地方拐个弯,到极乐世界去证华严,我们没有办法证得。这是我们自己一定要清楚、要明白,我们哪有能力入华严境界,不可能的事情。要入华严境界一定要有方法,这个方法是最可靠、最简单、最容易、最稳当。所以我们终极目标是入华严境界,我们到极乐世界那是第一方便,在这个地方断烦恼、证菩提难,在这个地方我们求生净土亲近阿弥陀佛容易,这个难易要分清楚。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再证华严的大法就容易了。谁来给我们讲《华严》?毗卢遮那如来的报身,诸位知道吗?毗卢遮那的报身就是阿弥陀佛,毗卢遮那如来的应身就是释迦牟尼佛,我们到极乐世界是见报身如来,我们在此地的学习是跟释迦牟尼佛学习,跟应身如来,法、报、应是一体。这是法门当中第一方便法门,不可思议!我们修净土没有违背《华严》,修净土实际上就是学《华严》,所以古人才说《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这个意思讲得多好!
……
这是我们平常用功,在什么时候用功?这种烦恼一起来的时候,立刻就把它控制住。古大德教导我们的,「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贪心起来,这个念头起来,阿弥陀佛,第二个念头就是阿弥陀佛,把它压下去;瞋恚心起来,阿弥陀佛,压住了。所有一切善不善的念头起来,统统一句阿弥陀佛压下去。这叫什么?叫功夫得力。还会现行,说明什么?你功夫不得力,你是念佛了,念佛不管用,你的念佛伏不住烦恼。换句话说,你还是那么多妄念,你没有减少,你心不清净。
念佛功夫端在身心清净,心地愈清净,今年比去年清净,去年比前年清净,一年比一年清净,好境界。从哪里看?一年比一年烦恼少,烦恼轻了,一年比一年轻。真正能提升到一个月比一个月轻,你决定得生,你就没有问题了。如果境界现前还发作,顺境里头有贪心,逆境里头有瞋恚心,还会有这个念头起来,念佛功夫不得力。日常在生活当中,工作处事待人接物,时时刻刻都在考验我们的功夫。所以能不能往生,有没有把握往生,不要问人,你问你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能不能生净土?我应不应该生净土?自己比什么都清楚,对这个世间确确实实没有贪恋了。所以这是叫人乘世善。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三0集)  2011/5/3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430
净土法门法师:如果是这样浪费的话,他的福报能享几年?禄尽人亡
第二个「贪餮」。餮是什么?贪吃。这个也严重,在现前社会我们能看见。一个宴会听说一桌酒席的菜几十万,我听到这个话都吓到了。你想想看今天世界上有多少穷苦的人三餐不继,怎么能忍心这样浪费!一桌酒席十几万,一般人一家四口一年的生活费,你一餐饭就吃掉了,你知道这个罪多重!我们想想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一生的生活,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佛,不是别人。佛是智慧圆满、福报圆满,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这个做法叫代众生苦,做出样子来给大家看。佛是一点点都不浪费,懂得惜福。今天世间大福报的人很多,如果是这样浪费的话,他的福报能享几年?他有一百年的福报,大概不到十年就享完了,享完之后,中国古人有一句话说,禄尽人亡,你虽然还有寿命,你福报没有了,你也活不了了,死了以后到哪里去?三途、地狱,都到那里去了。现在人不相信有三途、地狱,不相信有六道轮回,他说这是迷信,等到他见到了,后悔莫及。怎么能干这种事情!所以这个一定要戒除。学佛的同学能够把肉食断掉,荤腥断掉,这是好事情。可是素菜里面如果也贪图,也在这上面多做讲究,也错了,还是在享福。所以古时候寺院庵堂,现在变了,古时候寺院庵堂就一个菜,大锅菜,省事!寺院庵堂过堂吃饭它有规矩,一个菜、一个汤。古人修福不享福,把享福都回向到极乐世界,往生到极乐世界去享福,没到极乐世界之前决定不享福。现在的人现前讲究享福,能不能到极乐世界就成问题了。所以这是一定要知道,把贪念放下,贪吃也放下。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三0集)  2011/5/3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430
净土法门法师:因果这桩事情善恶没有抵消的
好事也不行,要知道,因果这桩事情善恶没有抵消的,没有说我做了很多坏事,我多做一点好事可以弥补,可以把那个恶的抵消,没有,因果里头没有抵消的,善就有善报,恶就有恶报,种瓜就得瓜,种豆就得豆。不能说我种的这个瓜,我不想瓜了,希望这个瓜能长出豆来,这不可能的事情。因果确实就是如此,你一个恶念一个恶行就有恶报,一个善念善行它就有善报,不能说用善来抵恶,不可能的,这是一定要知道的。你真明白之后,你就晓得人不能有恶念,不能有恶言,不能有恶行,肯定有恶报,善做得再多,那是善报,各有各的报。什么时候先报,什么时候后报,那是缘不一样。所以佛法讲缘生,它不讲因,缘决定你果报的先后,因是决定你有果报,你有报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决定有,什么时候报,什么在先,什么在后,缘,缘非常重要,要明白这个道理。佛家讲缘生,讲得很深。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三0集)  2011/5/3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430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得失       梦境)(五明学佛网:得失       梦境)  

 谈锡永居士:生与死的禅法 十一、梦中知梦与转变梦境——说 

 明一法师:得失大其心 

 雪漠:生命是一个巨大的梦境 

 卢志丹居士:得失从缘,心无增减 

 药师山·紫虚居士:浅谈梦境与佛法 

 纯祥法师:《选择本愿念佛集》第五讲:二行章,正杂得失 

 净土法门法师:把人生看作是梦境 

 寿康宝鉴福善案十六,不计得失,成人之美的高父 

 智者不为得失所动 

 净土法门法师:得失的现象是什么?缘生缘灭 

 净土法门法师:得失心没有了,烦恼至少去除百分之八十 

 净土法门法师:梦境是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