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行门之要


   日期:2009/9/1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第一是读诵。
读经,对着经本叫「读」;你念得很熟了,不需要经本都能背下来,背就叫「诵」。
读诵的目的在那里?不忘佛对我的教诲,时时刻刻想到佛对自己的教训,也就是说那些应当要做,那些不应当做。
第二是修行。
修行就是我们起心动念,这个念头佛不许可的,一生起来,我们马上把它改过来。「修」是修正,「行」是行为,我们的思想、见解、言词、行为,有了过失,这过失是以佛的教训做标准,把这些过失修正过来,这叫「修行」。所以修行是在起心动念之处,在言语造作之中,要常常觉悟,要知道自己的过失。
我们佛门里常讲「开悟」,有很多人视开悟为很玄,很奇妙不可思议,其实都是骗人的,什么叫「开悟」?我知道我自己的过失,知道我自己的毛病,我觉悟了,这就是「开悟」了。你自己一身的毛病而不知道,你迷惑颠倒啊,知道自己的毛病就是开悟了;把自己的毛病过失改过来,这叫「真修」,这才是修行。
恭敬善人,喜欢善事,成人之美,这叫有「德」;心地清净平等,大慈大悲,这叫「得道」,都在日用平常之中,那有什么玄妙?那有什么稀奇?所以要认真反省检点,修正行为,天天要做,时时刻刻要做。
第三为人演说。
「演」是表演,也是我们在讲习当中常讲的,佛菩萨是九法界有情众生的最佳榜样,最好的模范,他给我们做榜样、做模范,他表演给我们看,什么表演?不是叫你到舞台表演,生活就是表演,工作是表演,待人接物应酬也是表演,言语造作都是表演;做别人的好榜样,让别人看到心生敬仰才向你学习,这是「演」。
「说」就是讲经说法,这讲经说法的范围非常之大,经上常讲,不一定叫你讲全经,经上的一句,经上的半偈,半偈是两句,随时随地遇到人就劝人,善根成熟的就劝他念佛,善根没有成熟的就劝他断恶修善,自求多福。
例如朋友见了面,你问他想不想发财?我知道发财的方法,你要不要听?这个他很中意,一说他的精神马上就来了。怎么发财?修财布施得财富,财布施的范围很广,不是叫你拿着钱财,到处到寺庙里去捐献,那就错了,是你要善用你的财物,能够利益社会,利益大众,这个就是真的布施。
这三桩事情,佛在一切经上常讲,「受持读诵为人演说」,我们要能体会到佛的意思,要晓得怎样去奉行,才能够得到佛法真实的利益。还有一桩重要的事情,就是佛在经上常讲的「众务」,这个过失很大。
「众务」是什么?喜欢做事,喜欢经营许许多的事业,佛说这是过失,佛在经上曾讲到,他举了一个例子,「若有菩萨」,这菩萨是没有智能的菩萨,愚痴的菩萨,经营许多的事业,我举个例子,譬如造宝塔,这和建道场的意思差不多,古人常讲造塔供佛、福报无边;佛说此人修福,纵然造七宝塔遍满三千大千世界,世尊说:「我看到这位菩萨不会生欢喜心,他也不是真的供养我,也不是恭敬于我。」。
我们看这段经文,就会联想到梁武帝那个时代,菩提达摩到中国来,他就是中国禅宗的祖师,梁武帝是受了菩萨戒的在家菩萨,他就喜欢干这个事情,到处盖庙,共盖了四百八十座庙,都是很有规模的寺庙,南朝有四百八十座寺庙。他也喜欢劝人出家,他说度出家人共数十万人,他以帝王之尊及财富来建庙及供养出家人。
达摩来了和他见了面,梁武帝感到值得骄傲,值得夸耀,就向达摩祖师说他做了这么多事情,「我的功德大不大呢?」,达摩祖师是个老实人,正是经上讲的「清净心为众生说法」,说了一句老实话:「并无功德。」,梁武帝听了这句话很不高兴,这一盆冷水浇到头上,算了,不护他的法了,搞得菩提达摩跑到少林寺去面壁九年才等到慧可,传法给他。
假如当年达摩祖师要是能随顺人情,「你老人家功德很大很大。」,那梁武帝不就变成他的护法了吗?但是一个真正修道人绝对不为名闻利养而说非法之法,他说的是正法,所以梁武帝建四百八十座道场并无功德。佛在经上讲,你建七宝塔遍满三千大千世界,也没有功德。
道理在那里?就是前面讲的「非真实利益」,这个不是真实利益,不如法,不能了生死,也不能证涅盘,与这个不相干啊!这些事情说得好听点是福报,六道众生有漏的福报,与功德毫不相干。所以世尊教诫菩萨一定要与波罗蜜相应之法,「乃至受持四句偈」,这是《金刚经》上常讲的。「受持读诵为人演说」,他所得的功德,前面所说造七宝塔遍满三千大千世界与他不能比,《金刚经》上这样的比喻太多了。
《无量寿经》上说得更好,「假令供养恒沙圣。不如坚勇求正觉。」,小乘圣人是阿罗汉,大乘圣人是地上菩萨、等觉菩萨、诸佛如来,你供养这些人如恒河沙数那么多,佛说不如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因为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是真实的利益,永恒的利益,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圆证三不退,你一生就成佛。
不要说成佛了,就是在西方极乐世界作菩萨时,你就是阿惟越致菩萨了,你就有智慧、有神通、有能力度尽虚空遍法界有缘的众生,你就能帮得上忙了,你承侍供养恒沙圣众,只是修一点福而已,你的智能德能不能现前,你不但不能度众生,自己也度不了,此话六祖大师说得很好,「生死大事,福不能救。」,再大的福报也不能帮你了生死,你还是出不了轮回。
了生死出轮回要修积功德才行,功德里第一殊胜的无过于念佛求生净土,所以我们殊胜的愿心发不出来,为什么发不出来?烦恼习气还是这么重,还是断不了,心还是静不下来,这就是我们自己无始劫以来的业障习气太重了,它在障碍我们啊。
我们很想心清净,很想与佛相应,但是就做不到,做不到为什么又遇到这个法门?为什么又遇到这部经典?换句话说,我们能遇到这个法门,能遇到这部经典,我们的善根福德因缘已经成熟了。遇到之后,想做而做不到,这是自己业障深重,虽然在这边缘上,但还有一点障碍,只要把这点障碍拿掉,我们就成功了。
用什么方法把这障碍去掉呢?读诵。如果有几个志向道合的同修在一起,常常研究讨论,一定不要怕难为情,把自己的过失说出来,发露忏悔。二三好友,彼此认真来检讨有那些毛病,大家要研究讨论把这些烦恼习气克服。
我们这一生的善根福德因缘真的是恰好成熟,就这一点障碍作祟,把它拿掉,我们就成功了,关键哪!所以要牢牢记住佛的三句话,「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个功德不晓得要比梁武帝一生建四百八十座寺庙要大多少,佛在经上讲若有个人造七宝塔遍满三千大千世界,他也不如你啊。
佛说的话句句都是真实的,我们希望包括我自己本人也是如此,也是一身毛病,也是习气很重,想改却改不了。我的好处是天天和大家讲经,反省的机会多。如果不为人演说,你反省的机会少,常常劝别人,当然也就劝自己,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希望大家循着这个方向,这个目标,认真努力,那我们这三天的聚会就非常有意义,帮助我们消除眼前许许多多的障缘,知道应该怎样去修学才是真实功德,才是佛对我们真实的教诲。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6)(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6)  

 贺继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一.序分 6 

 傅味琴居士: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60~69) 

 傅味琴居士:缘起性空,转染成净(50~63) 

 傅味琴居士: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60~69) 

 傅味琴居士:赞师大乘道功德(2006年能海上师圣诞开示) 

 傅味琴居士:笑口常开 大肚能容(2006年弥勒菩萨圣诞开 

 傅味琴居士:释迦佛成道是成的菩提大道(2006年释迦佛成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空观开示(50~60) 

 傅味琴居士:企业家禅定营--怎样才能使员工感觉工作、生活 

 傅味琴居士:企业家禅定营(60~78) 

 傅味琴居士:定学开导(6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