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南怀瑾:“自求多福”


   日期:2013/5/14 13:0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南怀瑾:“自求多福”

 

“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要自己本身正派,不是讲这个身体,是说本身要站得正,天下当然就归之。

孟子引用《诗经》的一句话,“永言配命,自求多福”,这八个字特别注意,这是《诗经》描述周朝文王武王之所以成功的重点。这八个字,也是我们中国文化道德修养的中心思想。

什么叫“永言”,古诗很难读懂,诗歌有一个重点,“诗言志,歌永言”,诗是自己思想情感的表达;歌的句子不像诗,可长可短,永言就是永远讲,永远的唱。歌是代表人性,人的情绪,人受了委屈自然就唱歌。所谓“永言”,就是歌中有很好的话,可以流传,我们现在叫格言,一句可以做标准的话。

至于“配命”,就是说这一句话,带有文化的精神生命,一句什么话呢?“自求多福”,求人、拜佛、求上帝、求朋友都没有用,人要自己站起来,福气是自求的,以人为中心。你自己不自求,只想求菩萨保佑,菩萨太忙了,你到民权东路行天宫看看,一天到晚多少人;关公那里都要用电脑登记了,那么多人求他,他比我们还忙。所以我发了一个大愿,将来死后不成佛,也不成神;神佛太忙了,而且被人家烧的香都熏昏了。实际上求神拜佛,求的是哪一个呢?是你自己,要自求多福,一切在自己。

孟子在这里讲仁道,再三提到,这就是呼应上面的文章,也就是他讲话的层次,先讲到当时社会上的领导人,都希望自己了不起,但是又不肯行仁政,就像怕醉又不肯戒酒一样。现在他正面的说什么叫做福,只有“自求多福”,自己做,不要希望人家帮。这不但是当时领导人和社会的诸多现象,也是千古人情的现象。

我们都晓得爱人,对人好,结果反过来人家对我们不好,关键在哪里?问问自己。治人,结果得相反的效果,关键在哪里?问问自己。对人家有礼,结果得到没有礼貌的反应,关键在哪里?当然问自己。所以他说,周朝有一个永远不变的格言,不分地区,不分时间,只有一个“自求多福”。而且正身为第一,自己站起来为第一。

《孟子与离篓》

-----------------------------

孟子的笔锋一转,针对当时的齐国现状发表言论:现在你们齐国也可以说是国泰民安的闲暇之时,可是在这样正可大有作为的时候,本应该未雨绸缪,明其政刑,而你们齐国上上下下却因为繁荣安定而昏陶陶地麻痹了,懒惰、傲慢、自大、优越感,一味地贪图安乐享受。这也就是以前提过苏秦为赵合纵说齐宣王中所描写的:“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蹹踘者......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扬。”最后应是“趾”高气扬,大概苏秦为了讨好齐宣王,而把“趾”字换为“志”字——完全一派骄、奢、YIN、逸的气象。

当时岂止齐国情形如此,我们翻开历史一看,每一代在开创的时候,都是从艰难困苦中奋斗出来的;到了第二代或第三代子孙的手里,就慢慢不行了。政治安定、经济富庶、社会繁荣之后,逸乐就来了,这就开始走向衰败了。

一般家庭也是如此,祖父那一辈,天寒地冻时尚且赤了双脚,鼻尖冻得红红的,手执锄头,在田里一锄一锄地翻土松泥,准备春来播种。到了他的儿子这一代,虽然由种田的父亲培育上了大学,但亲眼看见父亲辛勤劳苦,也许自己也下田帮过一些小忙,还知道赚钱的艰辛,所以生活朴实,也努力振兴农业,继续置产。

可是到了孙子的一代,在富裕的环境中长大,已不知祖辈、父辈的辛劳艰苦,于是“般乐怠敖”的毛病都出来了。到他的下一代,不但汽车要最时髦的,还要年年换新,吃喝嫖赌样样都来,于是就走向了衰败。也许传到第五、六代,差不多又要顶着寒风冷雨,佝偻着在田地里挥锄头、踩泥巴了。人世间之事,总是这样反复轮回。

这都是人类的一种惰性,家庭、社会、国家政治,都在这一惰性下循环起伏,交替兴衰。所以孟子在后面说“忧患兴邦,安逸亡身”,又说“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一个国家,没有内忧外患,没有困难,就容易死亡了。家庭、个人事业,又何尝不是如此?

孟子指出齐国这种“般乐怠敖”的风气会为将来招致祸害,所以他到了齐国力劝齐宣王行王道,不是没有理由的。他在这里对齐国所作的评论,就说明齐国该行王道的原因了。

于是他下了一个定论,也在人生哲学上给后世一个重要的启示,就是“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个人、家庭、国家、世界的灾“祸”,未必是神力所降;至于“福”,也不是上天所赐,都是自己造成的。由此看来,有人会说孟子不信神,不信上帝,不信菩萨。孟子究竟信什么?他是有神论或无神论,我们暂且不论,但是孟子这句话正是世界上任何宗教所奉行的最高宗教哲学。你信上帝而不做善事,上帝也拿你没办法,上帝与你接不上线的;信佛的,就姑且算是唯心吧,但明明说心即是佛,此心不正、不善,求菩萨也是枉然。

撇开宗教不谈,福与祸,不是外来的,的确都是自己求来的,求福则是福,求祸则得祸。行仁则是求福,不仁则会招祸,这是孟子此处的看法,也是今古不移的定论。

说到这里,孟子又举出《诗经·大雅·文王》里说的,“永言配命,自求多福”,这是千古流传、符合天命的真理名言。这两句话,只有八个字,但这是中国文化本有的精神,包括宗教、哲学以及人生生命价值的因果观,同时更是破除千古迷信的宿命论的重点。上古的文字非常简单,但内容非常深奥;如果是现在,这八个字可以写一篇博士论文了。

什么叫“永言”?永久千古不能变动的名言,万古长新,永恒的。“永言配命”,配合一般人对命运宿命的观点。一般人认为有一个不可知的力量做主,如上帝、佛、菩萨、阎王等,以为命运有鬼神做主。上古文化,老祖宗告诉我们是“无主宰”的,配合大家了解一切生命、天下、国家的大势命运是“无主宰、非自然”的唯心所造。

因此要想真正改变自己的命运,不是靠他力,不是靠上帝、佛、菩萨,是靠自己“自求多福”,这是破除一切迷信的真言。人,只要努力,一分耕耘就有一份收获。你感觉这个社会对你不适合,哪个朋友与你处不好,都是自己的原因。所以先反求诸已,反省自己,不要怨社会、怨朋友,要严格检讨自己,找出原因,这就是“自求多福”。如果自己不先反省,而先怨社会、怨朋友,又有什么用?反而会“自求其祸”了。

《孟子与公孙丑》

-----------------------------

我们一般学佛的人,要特别留意因果的基础理论,乃至小乘罗汉不懂因果,搞错了,都落在邪见上,严重得很!所以好多年来,我经常说佛法基础建立在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上,讲尽管讲,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我们现在从文字上研究唯识宗、法相宗宗旨。实际上,唯心唯识不出因果,因是因,果是果,譬如拍桌子,‘啪’一下,拍桌子是因,发出声音是果,因果同时,就那么快,因中含果,果中含因,几乎没有办法分辨,有这样严重。不是说,我打了他一个耳光,明天他看到我对我吐口水,果报才来,中间利息不算,不是这么回事。“啪!”因果就是那么快。

这个道理要搞清楚,才能谈悟道。唯识之旨不出因果,“正因相者,由识变故”,因果并不是个王、上帝、菩萨在那里用电脑跟你算帐,是你自己的心识在变。孟子再三引用《诗经》的话:“自求多福”。反过来说,我们遭遇不好,是自求多祸来的,这是自求的、自变的,儒家、佛家、道家一样。孔孟之道强调自求多福是深信因果,一切唯心唯识是自变的,这个道理非常深刻、非常基本。

《宗镜录略讲》

-----------------------------

大家要注意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上天生你要成就你的话,“必先苦其心志”啊,要磨炼你。

世界上人喜欢到教堂、到庙子求上帝、菩萨保佑。中国文化不谈这一套,儒家叫自助天助。自己先求福报,作好人做好事,上天才保佑你。不是求菩萨他就会保佑你,自助天助,所以叫自求多福。

《南怀瑾讲演录》

-----------------------------佛并不是权威性,也不是主宰性。佛这个主宰和权威,都是在人人自我心中。所以说一个人学佛不是迷信,而是正信。正信是要自发自醒,自己觉悟,自己成佛,这才是学佛的真精神。如果说去拜拜祈祷一下,那是迷信的作法;想靠佛菩萨保佑自己,老实说,佛不大管你这个闲事,佛会告诉你保护自己的方法。这一点与中国文化的精神是一样的,自求多福,自助而后天助,自助而后人助。

换句话说,你自助而后佛助,如果今天做了坏事,赶快到佛菩萨前面祷告,说声对不起,佛就赦免了你,那是不可能的。我们在西藏的时侯,虽然是佛国,也有做土匪的,抢了人以后,赶快到菩萨前跪下忏悔,下次再也不敢了。下次钱用完又去抢了,抢完又来忏悔,反复来去,自心不能净,佛也不会感应的。所以一切要自求多福,佛法就是这个道理。

**********************************************************

佛说了八万四千法门,把他老人家修道,证道的法门,通通告诉我们了,你依照这个样子做,你一样可以成佛。他没有办法帮你成佛,要自性自度,他没有办法替你修啊!修要自己修,修成功自度了,是你自修自度,自性自度。所以佛说的是老实话,他说没有一个众生是需要我度的!我也不能度呀!必须他自己有信心,自修自度,自性自度。

所以他的话,一点都没有错。不过他表达的方法是语出惊人,每一句话说出来都很难解;其实道理很简单,人人都要自求解脱,自性自度,自我得救,谁都救不了你。

求上天的保佑,菩萨保佑,保佑不了的,不要迷信啦!只有自助天助,自求多福。你要想菩萨保佑,你要先保佑自己,怎么保佑自己呢?行一切善法,那么自助就天助了,佛菩萨与你中间的电线、电波就接得上了。你一天到晚去杀人放火,然后说,菩萨保佑我,你自己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佛告诉我们,没有一个众生他可以度的,众生都是自性自度。他说,什么叫做我呢?一切众生本来无我,这是佛法;佛法三藏十二部经典,总归起来就是告诉我们这句话。本来无我啊!就是我们做不到,做到了个个成佛。

《金刚经说什么》

-----------------------------

大家不要盲目迷信,认为求佛、求菩萨,或者求神、求上帝可以保佑你。自己做了错事,以为马上到庙子烧个香,或者到教堂做礼拜,以为这样就可以忏罪,这是笑话,不可能的。

你想想嘛,买一包香不过几块钱,弄几根香蕉,一共不到一百块吧?就算一百块,跪在佛菩萨、上帝前面陡媪税胩欤胍善卑l财,又想要家人平安。要保佑我的丈夫好,女儿好,什么都要好。然后几根香蕉拜完了,还带回来给孩子吃。那个菩萨、上帝是贪污鬼嘛?而且贪污得很小气,拜他就会帮忙,就会给你忏罪,不拜他的就不理,这叫什么菩萨、上帝啊?连普通人都不如。

所以不是这个道理啊!刚才提到佛告诉你,「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一切自求多福,「无主宰,非自然」。

《怀师给金融界朋友讲如何学佛》

-----------------------------

如何成就智慧?《金刚经》告诉我们,必定要福德够了,智慧才得以开发,也是自求多福,自我解脱的道理。学佛是靠自己,不是靠别人帮忙,也不是靠佛菩萨保佑。世界上最大的福报就是智慧,纵然当上皇帝,或是财福多足以买下整个地球,仍然买不到智慧;智慧不是权力金钱所能换取得来的。成佛是福德够了,智慧到了,不是工夫问题。

《圆觉经略说》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南怀瑾       自求多福)(五明学佛网:南怀瑾       自求多福)  

 南怀瑾居士:驳《楞严》伪造说 

 南怀瑾居士:开悟的十个标准 

 王雷泉教授:高高山顶立 深深海底行——南怀瑾先生文化史观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四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三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二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一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目录 出版说明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七日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六日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五日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