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如果不是长时间的薰修,你怎么能断疑?你怎么可能


   日期:2012/11/20 21:2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净土法门法师:如果不是长时间的薰修,你怎么能断疑?你怎么可能生信?只要信心一生,这个人决定往生极乐

 

 

  

  恭录自《净土大经解演义》第556集
    2011/8/2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是真精进
  
  【信己善根。作诸功德。至心回向。】
 
  这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善根,这个很难得,非常不容易。『善根』是什么?大乘经教里常说世间善根,也就是说世间所有一切善法都从这个根生的,这就善根,能够出生一切善法,这个善根就是三善根,「不贪、不瞋、不痴」,十善业道最后的意业,这三个根。出世间一切善根,大乘经教里佛也说,「精进」,精进是菩萨一切善法的大根大本。什么叫精进?精就是纯一、精纯,一点不夹杂;进就是永远前进,绝不会后退的,这叫精进。用我们这部经里面所说的方法,「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是真精进。这八个字做到,上品的功夫生实报土,中品的功夫生方便有余土,下品的功夫生凡圣同居土,没有一个不往生。所以精进两个字要认识,我们这个心里面有很多杂念就不精,精就失掉,纵然天天有进步不是精进,所以问题还是很多。真精进,问题没有了,这个事实真相一定要晓得。这两种人都决定得生,你看不怀疑佛的智慧,知道佛明心见性,所有智慧一切众生个个都有,只是佛把障碍都去尽了,智慧现前;凡夫是障碍重重,虽有不能现前。佛给我们讲这桩事情,深信不疑,知道自己是在凡夫地,知道成佛之后自性智慧圆满现前,这五种智怎么会怀疑!
  
  相信自己的善根,不贪、不瞋、不痴再加上精进,这样子断恶修善就是功德。如果没有三善根、没有精进,修一切善都是福德,福德跟功德不一样。福德,六道轮回里面享受福报;功德,能够帮助我们开智慧,帮助我们证圣果,帮助我们往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功德边的事情,福德做不到。福德跟功德在事上讲完全相同,断恶修善,在用心上讲完全不同,只要有自己、有我都变成福德。如果念头一换,无我,起心动念都是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那你念念行行全是功德,这个功德就是大公无私,真正做到无私是功德。这个『至心回向』,诚心诚意,於世法、十法界,在十法界里一无所求,这就是纯一真心。将自己所做一切功德,回向给西方极乐世界,回向给阿弥陀佛,我这一生所修的一切功德,不是为别的,就是为求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所以我们有愿有求,这个愿求是有条件的,不是无条件,这一点真正求往生的人不能疏忽。
 
  【皆於七宝华中自然化生。】
  
  我们这一念回向心,跟阿弥陀佛、跟极乐世界就通畅无阻,什么时候时节因缘到了佛知道,自己也晓得。一般人大概自己晓得,绝大多数的人是七天之前,就是预知时至七天前才知道,绝大多数的修行人有这个感应。三个月之前知道的,有,人数少一点,功夫深;如果一年、两年就知道,那就有相当的功夫。我这一生见到的,在台中修学的李老师,他是一年前宣布的,有一次讲经的时候告诉大家:我再跟大家讲一年就不讲了。当时有听到的同学特地跑到台北来问我,「老师说这句话什么意思?」他们不敢问,跑来找我。我告诉他,「老师说一年之后就不讲经,他一年之后就往生。」果然没错,这就是一年前预知时至,一生专修专弘,真实功德。你看看,皆於七宝华中自然化生,这讲往生的情形。
 
     ……
 
    如果不是长时间的薰修,你怎么能断疑?你怎么可能生信?只要信心一生,这个人决定往生极乐世界
 
  「反之」,就相反,从反面再看,「心中疑惑则堕胎生」,心中疑惑就生到边地去,生到疑城去,这叫胎生。「五百岁中不见三宝等」,就是等不闻佛法,见不到三宝,听不到佛法,这个苦。他物质生活不苦,物质生活就像忉利天、像夜摩天一样,快乐得不得了。苦就是什么?见不到佛法、听不到佛法,这个苦。「皆由无有智慧,疑惑所致。是以断疑生信,至为切要」。这八个字太重要!如何断疑?如何生信?如果不是长时间的薰修,你怎么能断疑?你怎么可能生信?只要信心一生,这个人决定往生极乐世界。蕅益大师说的,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你看头一个是信。你真相信,一点都不怀疑,真愿意去,不想在这个世界再住下去,真想去了,这样的念头就决定得生。生到极乐世界的品位,那是你念佛功夫的浅深,没有说念佛多少,与多少不相干,功夫浅深,功夫在哪里?你那个心是真是假,这是功夫。你对这个世间毫无贪恋,你是真心,功夫深;你对这个世间还有丝毫留恋,这功夫浅。品位高下在念佛功夫浅深,这话说得非常之好。所以学习圣贤教诲,学习古老的传统文化,信心第一重要。
  
  孔老夫子之所以能成为圣人,大圣,至圣先师,至圣是什么?圣中之圣。就像阿弥陀佛,佛中之王,这就是至圣。他告诉我们,他修学的心态,「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这八个字我们要认真学习,前面这四个字就是老实,后面四个字就是听话、就是真干,信才听话,好古是真干。述而不作是老实,我没有创造、我没有发明,我也不想创造发明,老老实实跟古人走,老老实实学古人,是这么成就的。所以断疑生信,释迦牟尼佛一天都没有放松,每天讲经教学,为什么?帮助众生断疑生信,这是接引摄受。接引摄受之后还是天天讲经、天天教学,那为什么?帮助大家、提升大家断惑证真,这是第二个目标的成就。第一个先帮助你断疑生信,进门,进门之后帮助你破迷开悟,你就证果了,不进门怎么能证果?进门之后帮助你证果。对初学的人,佛讲经说法就两个作用,
第一个是断疑生信,第二个是帮助你断恶修善。
 
     ……
 
    有杂念进去,这样念佛生边地,没有杂念就入品
 
  「又望西《无量寿经钞》曰:问:生边地为是疑心果,为是修善果」。这问得好,也是我们的问题,这个人念佛往生生到边地,到底是疑心到了边地,还是修善到边地?你看这里答的,我们一定答疑心生边地。他这不是的,「答:正是修善果,非疑心果」,为什么?「但由疑心所间杂故」,意思懂了吧?修善有怀疑夹杂在里头,疑心怎么能到极乐世界?是修善,真正修行。修善是什么?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是修善,这里修善不是讲别的善,就是念阿弥陀佛。可是念佛句句佛号里头有杂念,这就值得我们要注意了。所以为什么祖师大德教你念念当中没有杂念,印光大师教我们修十念法,就是十句,十句佛号不一定是一口气,不讲求这个。只讲求十声佛号,从一到十记得清清楚楚,你看,念得清楚、听得清楚、记得清楚,这个样子杂念不容易进去。如果你念得清楚,听得清楚而不去记,不用心去记,它就有杂念进去。有杂念进去,这样念佛生边地,没有杂念就入品,没有杂念就是经上常讲的「至心一念十念」,至心是真诚到极处。什么叫真诚?曾国藩读书笔记里头,跟「诚」下了个定义,就什么叫诚?「一念不生是谓诚」,诚是什么意思?诚没有念头,有念就不诚。净宗只许你有一个念头,不许你有第二个念头,这一个念头就是阿弥陀佛,我要到极乐世界,我要见阿弥陀佛,这个方法是佛教给我们的,这叫正念、叫正行。掺杂著杂念在里头,就把你的功夫破坏,打折扣了。所以往生还是念佛往生,为什么生边地?念佛里头有杂念。什么杂念?怀疑佛智,怀疑自己善根,有这个杂念就生边地。这个解答得好,把我们的疑问解开了,所以他是修善果往生的,不是疑心果。「但由疑心所间杂故,令所得果,不得纯净」,道理在此地。
   
  「若此众生」下,正劝断疑知罪,忏悔求出。这是末后这一小段,「若此众生识其罪本,深自悔责,求离彼处,往昔世中,过失尽已,然后乃出」,就是这段。「罪本,《魏译》作本罪」,意思是相同的。「《会疏》云:本罪者,疑惑罪也。」就是这两种疑惑,怀疑自己善根、怀疑佛智。「望西云:疑佛五智」,怀疑佛五种智慧,「谓之本罪,非十恶业等」,十恶业不能往生,往生的人一定要断十恶业。『深自悔责』,忏悔、后悔、自责。「义寂云:言悔责者,此省察心,名为悔耳。责,呵责其迷心也」。这个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之时,要常常提得起来:我一念错了,为什么又想这些事情?这个念头才起,立刻就转成阿弥陀佛,佛号念念相续,这就对了。所以这是检点心性,忏除业障最好的方法,我们通常把它放在晚课里头。为什么晚课我们选本经三十二到三十七品?这六品经文全是讲五恶五痛五烧,就是细说五戒十善的果报,帮助我们反省,帮助我们忏悔,帮助我们改过,用意在此地。
 
  早课我们选第六品四十八愿,我们念念仰慕阿弥陀佛,念念想接近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心愿就在这一品经上,希望我们跟阿弥陀佛同心、同愿、同德、同行。这才是真正把阿弥陀佛变成自己,自心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自心,用四十八愿把我们起心动念转变过来,起心动念全落在四十八愿里头。平常这一句佛号它才管用,这句佛号里头具足四十八愿,这一句佛号里面具足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六品经的忏悔,这样的早晚课没有白做。古人定的早晚课是那个时代的人,这个诸位要知道,你看国家的宪法隔个几年要修订一次,为什么?有的不适用了。现在我们的社会跟古代不一样,古人在那个时候定的这些课诵能摄心,能帮助你提升戒定慧。现在我们用他这个功课,古人得到的利益,我们一样都得不到,为什么?我们没有智慧、没有定功、没有规矩,所以那个课诵学不来的。五会楞严神咒,古人这个咒念出来是真灵,现在念的不灵。
 
  李老师当年教我们,他学过隐身的咒语,咒语一念,别人就看不见他了,隐身的。他念给我们听,念完之后问我们,看到他没有?看到,每个人都看到他,不灵。人家那个时候念灵,为什么?他功夫到了。我们现在光学这个咒,没功夫,所以不行。古人他定慧到那个,那个咒一念就感应,它就灵;现在没定没慧,光学语言,不行。鹦鹉也能学人说话,它不是人,它还是畜生。我们今天根性是远远不如古人,我们的课诵要往下降,降到最低,阿弥陀佛能救一切众生。连释迦牟尼佛法灭尽,最后的一百年,《无量寿经》在;《无量寿经》没有了,还有一百年只有一句阿弥陀佛。我们知道阿弥陀佛是底限,它太伟大!我们今天用阿弥陀佛来做早晚课,用《无量寿经》,这个没错,现在末法时期。那些古人定的是像法时期定的,像法时期禅定成就,依照这个定的。我们今天末法时期净土成就,要依《无量寿经》来定课诵,不是没有根据,不是随便说的。所以我们净宗这个课诵本,差不多也用二十多年,二十多年无论在家、出家同修,依照这个课诵本修学得利益。所以我们楞严咒、十小咒都不念了。我们的早晚课只有一个目标,我们要做到心同阿弥陀佛的心,愿同阿弥陀佛的愿,早课;晚课,德同阿弥陀佛的德,行同阿弥陀佛的行。我们只有一个方向,西方极乐世界;只有一个心愿,愿意亲近阿弥陀佛,我们一心想见佛,不想离开佛,所以专修专弘。
 
     ……
 
     坚持到底会见性,明心见性、大彻大悟
   
    【即得往诣无量寿所。听闻经法。久久亦当开解欢喜。亦得遍供无数无量诸佛。修诸功德。汝阿逸多。当知疑惑於诸菩萨为大损害。为失大利。是故应当明信诸佛无上智慧。】
 
  后面这一段,世尊苦口婆心劝我们要断疑生信,疑惑的伤害实在是太大太大了,特别是我们这一生当中,已经遇到这个法,是无上甚深微妙法。现代人业障重,於这些大法首先就是怀疑,这个怀疑不能怪他,他生在这个时代,这个时代就是普遍怀疑的时代。你生在这个时代对圣教不怀疑,真叫稀有!我们见很多人先对这个圣教有信心,很相信,很认真修学,可是遇到一个缘碰到,他就把信心失掉,转信他教,那叫真可惜。如果这个人还有善根,还是有福德,有佛菩萨、善神保佑他,他吃尽苦头到最后又回来了。有,不是没有,但是不多;堕落下去,回不了头来的人很多。最后回头的我也看到过,我早年有一次在台湾南部讲经,煮云法师邀请我的,在凤山,遇到一位老居士,我那个时候大概顶多五十岁的样子,这个老居士有八十多岁,退休的,是个将军。早年信佛,中途退掉了,去学道,学其他宗教。到了晚年的时候,八十多岁又回头,他想想看:那些东西还不行,解决不了问题,现在年岁大了,我专心念佛。告诉我,他每天念三万声佛号,怎么念法?他不是在佛堂,他住在农村里头,在散步,一步一声佛号,他走三万步,每天早晨走三万步,念三万声佛号,这很好。所以八十多岁红光满面,身体很好,运动量够,他用这个办法。所以我看到他,我也很欢喜赞叹他。他偶尔也来听经,所以这是广学多闻,转好大的圈子,最后还转到念佛,不错,只要能转,他就能成就。
 
  我们看念老的注解,『即得往诣无量寿所』,这句经文。「《嘉祥疏》云:即得者,不隔时义。」立刻,立刻他就见到佛了。「谓才出莲胎,立即见佛闻法,不再经历时刻」。一点耽误没有,一出莲苞就见到阿弥陀佛,就听到阿弥陀佛讲经说法。『久久亦当开解欢喜』。「盖以其人生前智慧不明,知经复少」,经教学习不多,阿赖耶里头经教的种子少,所以智慧就差一些,现在缘成熟了,「今虽亲见弥陀,耳聆佛训,但以心垢未除,情见犹存,故须多闻薰习,增长智慧」。这个过程是必须的,阿弥陀佛虽然加持你,自己还得要用功。自己不用功,你的智慧、德相、神通不是自己的,是佛加的,也管用,不是不管用,但与自己总是隔一层。所以佛加是一回事情,自己还要继续努力用功,不能懈怠。「多闻薰习,增长智慧,始能信解佛语」。这个几句话也非常重要,因为我们现在是这个境界,不能不学,不能退心,不能中途改变主意,那就错了,一定要坚持到底,为什么?坚持到底会见性,明心见性、大彻大悟。路走一半就回头,就改变方向,那就大错特错;不改变方向、不回头,一定可以达到目的地,目的地就是明心见性,就是见性成佛,这比什么都重要。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薰修       断疑)(五明学佛网:薰修       断疑)  

 宋智明居士:圆觉经直讲 第七章 断疑生信 绝相超宗 

 宽运法师:断疑解惑凭真信 

 宽运法师:断疑解惑凭真信 

 达观法师:信心铭-禅解 第九章 断疑生信 

 悟道法师:时间密集薰修,确实那个效果非常快速 

 净土法门法师:经教是为了断疑生信,信心坚定了,一句佛号就 

 净土法门法师: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扎三个根,决定成就 

 宏圆法师:《法华经》是以断疑生信为用 

 净土法门法师:长时间薰修,烦恼习气薄了,你就有机会入门 

 净土法门法师:三个根扎好之后,然后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觉慧普弘:广博多闻与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宏圆法师:《法华经》是以断疑生信为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