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放下名利才能做到“好学近知,力行近仁”


   日期:2012/11/10 11:2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问:下面是吉林师范大学提问的,有好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吉林师范大学的校训为“好学近知,力行近仁”,山东曲阜师范大学的校训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他下面有三个问题,请问三所师范大学的校训,有什么内在的文化联系?

  答:这个问题问得很大,问得很广,在这里没有办法细说。确实它有联系,它是一体的,这是我们中国几千年的文化融成了一体。这三家的校训,我们可以说是一而三,三而一,说法不同,意义没有多大的差别,都好。

  问:第二个问题,这三所师范大学的校训又有什么不同的区别?

  答:不同的区别在强调,实际上强调它还是离不开圣贤教训的原则。北大讲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最重要的还是行为,你所学的一定要做到,要给社会大众做个好样子。范是模范。如果每个做老师的人、每个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能给社会大众做好样子,这个社会许多的弊病都能改正过来。如果从事教育工作的人也把教育当作一个商品来看待,那就难了,只追求自己的利益。今天社会就是贪婪过分的严重,在佛法讲贪瞋痴,就是三毒,几乎已经达到饱和点,没有一个不贪,什么都贪,贪财、贪名、贪色、贪权位,甚至于学佛还贪,贪佛法,那有什么法子!

  贪婪发展到极处,结果是什么?整个人类会从这个地球上消失。这个事实科学家告诉我们,在地球上过去已经发生过很多次,现在看看这个样子,好像又接近了,所以才有世界末日的说法。这个道理诸位要想想,你从江本胜水实验细心去思惟、去观察,有道理。每个人这个念头都是恶念,把整个地球环境破坏,破坏之后这个地球必须要重新改组;重新改组就是我们讲地壳变化,陆地可能沉到海底,海底里面又会变成高山。诸位要晓得,这不是自然灾害,人为的,是一切众生居住在那个地区的业力所感。这个道理深!现在一般人不知道,佛法里讲得很清楚,所以这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

  挽救没有别的,人心要是都能回头、都能向善,这问题就能解决。向善要谁带头?要从事教育工作人带头。现在从事教育非常困难,难在哪个地方?不尊重老师。社会上只看重经济,只崇拜富贵人,不崇拜真正有修养、有德行的人,往往还轻视他,瞧不起他,穷教书的,有什么了不起。这个事情很难。所以这两句话说得是很好。这个校训本来是“学为人师,身为世范”,身体的身,我把它改成行,学校也接受了。我到学校去参观的时候,在大门口看到这八个字,我告诉校长,我说这八个字是《大方广佛华严经》,他们很惊讶。《华严经》上菩萨就是这个。行是行为,比身的范围要大多了,所以学校也采取了。

  吉林大学的这个,“好学近知,力行近仁”。好学近知跟学为人师意思很接近,力行近仁跟行为世范意思也很接近。所以提倡一个是好学,一个是力行,都非常的难得。我们要成就德行、学问,关键确实在此地,你不好学不行。但是好学在今天也非常不容易,为什么?放下名利才能好学,如果说好名利的心超过好学,这个好学就不能成功。所以名闻利养要放下,五欲六尘的享受要放下,你才能做到好学,你才能做到世范。

  天下人之所好都是名闻利养、财色名食睡、五欲六尘,这还得了!首先要问你,你能不能不看电视?你能不能不听广播?能不能不看报纸?这些东西是最严重的染污,你要不能把它舍弃掉,你的心怎么会清净?心不清净就没办法好学,就没有办法做世间人的榜样。“学不厌,诲不倦”,那更进一步,这真正是好学。活到老,学到老,这里面真正尝到了法味,所以法喜充满,欢喜教人,愿意给人做一个最好的榜样,目标非常正确。不能希望学校所有学生都能做到,学校里头一年有二、三个就了不起,所以这一定要懂得。

  问:第三个问题,在落实的时候应该怎样密切结合?

  答:落实是一个问题,一定要放下名闻利养,要有真正牺牲奉献的精神,为传统的文化、为伦理道德做出真实的贡献,要从这个落实。再讲到具体的,一定要落实《弟子规》。《弟子规》做不到,这校训就是假的,统统要从《弟子规》去落实,老师能做到,学生能做到,自然就会感化人。

  问:第二个问题,吉林师大的校训,“好学近知,力行近仁”,请问好学应注意什么问题?力行应解决什么问题?

  答:这两个问题可以做一个答覆,我们在讲席里面常常讲到学佛的障碍,无论在家出家,我讲第一个是自私自利,第二个是名闻利养,第三个是五欲六尘,第四个是贪瞋痴慢,我讲这十六个字。这十六个字你要是不放下,佛门虽然广大,你不但不得其门而入,那个门在哪里找都找不到。好学、力行也要把这十六个字放下,这十六个字放下,门找到了,有门路可入;这十六个字不能放下,儒跟佛都是不得其门而入。力行弟子规,弟子规一定要百分之百的做到,然后自己要放下自私自利,起心动念不为自己,为社会、为国家、为一切众生,这才真正叫好学,这是真正智慧。认真去做,这是真正的力行。仁就是仁慈,仁慈在佛法里面讲是菩萨,佛门里面常常尊称别人“仁者”,诸位要晓得,仁者就是菩萨,仁慈的人,是菩萨的别名。(净土法门法师·答香港参学同修之三十一 2006/4/7)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放下       名利)(五明学佛网:放下       名利)  

 郑石岩教授:禅语空人心 第十讲 放下攀缘本来佛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修行篇 放下——学佛参禅的不二途径 

 惟觉法师: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 

 净界法师:临命终时能否过关 放下因缘观照现前 

 梦参法师:放下的气度--秤锤法师出家的启示 

 慧门禅师:放下 看破 自在 

 慧门禅师:慧门禅师谈“放下” 

 明一法师:放下就如此痛快 

 梦参法师:看破放下 日常生活与佛法结合 

 王骧陆居士:简捷放下法门 

 如瑞法师:法句经开示 放下 精进 

 如瑞法师:法句经开示 放下贪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