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生死以YIN欲为根本


   日期:2012/10/28 10:0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生死以YIN欲为根本

 

 

信愿持名念佛,虽然是仗阿弥陀佛,慈悲愿力接引,带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但是净业行人,若YIN习浓重,便很难感通佛力。

为什么?

因为YIN欲心重者,就是信不真,愿不切,行不得力故也。所以许多人,特别是受日本弥陀本愿的影响,错误地认为,只要我念佛,就不须要修净业三福,即能仗佛力往生。有此观点者,自误误人也。真要生西方,必须有般若智慧,辩别正邪啊!

贪欲者生死之根本,念佛者了生死之大法。假若一面念佛一面爱欲,何异于既服仙丹又吃毒药,怎能病好也。贪欲是无止境的, 假如在世间上享受贪欲会得到满足,那在我们一生中也曾享受过数以千次的各种妙欲,在这个无始无终的轮回中,我们也享受过无数次的妙欲,可以确切肯定并不存在一个不曾享受过的贪欲。以前享受过了但今日我们的贪欲还在不断增长,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轻,故我们应该依靠佛教的对治法来加以断除。 ­

六道众生中除了地狱众生外,其它的众生如傍生和人等都有不净行,即使那些渺小的动物也同样追求贪欲,但欲壑难填,看到它们也是非常可怜!所以无论有情转生到三界中的哪一个地方,愈享受世间贪欲,将来愈无法满足,对此我们应该依靠有效的对治法来断除之。 ­

其实我们认真去观察贪欲时,男欢女爱乃至于世间上最诱人的妙欲都是有为法,是无常的性质,无有任何意义。即使一生之中都沉浸在不净行之中,也无法得到满足,最后得到的苦果却需要多生累劫去承受,这种诱人的贪欲除了把众生引入三恶趣外,对往生也没有任何的助益,依赖贪心,不但所得的安乐甚少而短暂,而且今生和来世获得的痛苦众多又漫长。比如拉马车的牲口,它为了在路边吃一撮草,却遭受到不断地鞭挞。所得的利益只有一口草那么少,但自已却感受巨大的恐怖与痛苦。得利少,苦更多,世间贪欲就是如此。 ­

享受世间妙欲犹如服食甜蜜的毒药,享受时异常甜美可口,但吞下肚后却会丧失宝贵的生命,结果与当初的期望恰恰是相反的。只要已经享受过任何一种贪欲的快乐,其业力一定会与之形影不离,这种痛苦的果报纵经千百劫也必定会成熟。贪欲实际是一切痛苦的根本。 ­

我们在世间享受如白马过隙一样短暂的快乐,但痛苦却是遥遥无期。比如两个出家人触犯了YIN戒,他们当时所获得的区区安乐不足挂齿,但将来遭受的痛苦却是无穷无尽。

我们贪着世间的妙欲,就如野兽贪着琵琶的妙音时被猎人趁机射杀,同样只要贪着世间妙欲则会危在旦夕之间。我们所贪爱的色声香味触等妙欲,实际上是把我们引入地狱的因。如果我们能无误通达各种痛苦的果报,如亲见地狱阎罗卒执持利器追杀那些罪业众生后,那我们就不会再去造恶业,也绝对不敢再对异性生起贪恋之心。 ­

痛苦的果报一直如影随形地紧跟着我们,但我们却仍然恍惚迷离,不知警惕,因此世间人是愚不可及、非常的可怜。无始以来,正是贪心把六道众生束缚在轮回中无法得到解脱,因此我们现在若不运用殊胜的智慧来对治贪欲,那么将来也会感受无有休止的痛苦。 ­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贪欲具有令人不寒而栗的过患,同时也对世间上贪欲粗重的众生生起无比的悲心。我们也应该这样观想:凡夫为了享受这短暂的安乐,其代价却是三恶趣的痛苦,心坎深处自然对他们生起强烈的悲心。业力深重的人将非常珍贵的戒律也换成一刹那的YIN乐,这种人真是可怜! ­

清净戒律是一切功德宝藏的根源,是一切暂时与究竟解脱之基,是无以伦比的装饰,以这样庄严饰品的戒宝来换取暂短的欲乐,如人买椟还珠一样可怜。释迦牟尼佛的教典中指出,破了戒的人必须摈除。 ­

这些不守戒律的出家人一旦被开除后,自然会到社会上营谋世间法而造恶业,看起来这种人的堕落也是一种必然,非常可怜!本师释迦牟尼佛和大悲观世音菩萨对这种人并非不发大悲心,并不是不愿意摄受,他们虽然可怜,但对他们也是没有什么办法救度。 ­ 这种破戒者必须离开道场,不能染污僧团,    堕入五无间地狱的众生,其罪业在一刹那一刹那地损减,过了一段时间后,罪业自然会越来越轻。但是有些贪欲强烈而破了戒律的人,他的罪业却是日见增长,所以在这里造恶业的人,还不如堕五无间地狱好。 ­

尤其男女众之间的戒律作为一切戒律的根本,我们应该用出世间殊胜的智慧来对治贪心,本着强烈的大悲心来对待那些已犯戒的可怜众生。

居士不要对出家人的修学和戒律造成损害与不良的影响,否则来世在地狱中遭受剧苦时,已经追悔莫及。依靠对治贪心的智慧和对贪心者生起的大悲心,能够断除一切贪欲,圆满世间的一切功德。 ­

如果在一瓶清凉的甘露中放进一点点不净粪,由此甘露也即刻变成令人作呕的不净物,那么再也无人问津了。同理,如果一个人心中隐藏着极猛烈的贪欲,则终其一生也无享受快乐的机会。如果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已经被女人所控制,别人也会时时传扬他的过失,自心也不可能转移到善法方面来。­

如果有人已经通达烦恼的本性,他就可以依靠如理如法的对治来断除烦恼获得解脱。这里所谓的对治,也就是在胜义中一切烦恼犹如虚空,远离一切戏论,在名言(世俗)中,烦恼如幻如梦,显现而无有自性。

若对外境与自身执著为端严美妙,就会生起剧烈的贪心。比如以为女人的身体娇媚可爱,这种非理作意再三生起后,相续中的贪心就会象大海中的波浪一样重重无尽,不可抑制。在此世间,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大多仰慕异性的姿容,但当我们用智慧去观察时,则不管是自认为多么殊妙的外境,其实都并无任何可爱的地方。 ­

我们所贪执的人身,本来是大便小便、脓血、鼻涕以及各种小虫等不净物构成,对于这一点,我们可以现量见到。一旦我们亲见这些不净物排泄出体外时,都不会产生起愉悦的心情。实际上人的身体就是一个装满各种污秽不净物的肉皮口袋,既然当我们见到一块普通粪便时也不会产生畅快感觉,那我们怎么会对充满一大堆不净粪的身体生起贪染之心呢? ­

对于你所贪爱的人,假如他身体的一部分残缺以后,你是否还会象原来一样喜欢他呢?如你所贪执的这个男人或女人的鼻子没有了,或者是眼睛、耳朵没有了,我们看见他都是不会生欢喜心的,至于由各种不净物聚合成为一体的这个人身,我们为什么还对它产生欢喜心呢?根本就不存在产生欢心的对境。 ­

其实我们所贪执的人身也是由各种体细胞聚集而成的,比如你所贪着的某人的大眼睛,实际上也就是由晶状体、捷状肌、角膜等物质所组成的,如此分析之后,人身中也就不存在欢喜心的对境了。 ­

在此我们再回过头来分析一下能贪执的心,如一个男人爱上某女人而结为夫妻,开始时认为她青春美丽,不可方物,但过一段时间后,他就不再情意看到自己的妻子,当初他非常贪爱的妻子现在已经毫无吸引人之处,于是他又开始追求别的女人了。实际上以前他所钟爱的女人,与今天他所讨厌的妻子同为一人,根本就无有任何差别。 ­

因此有贪心的这种人,就如疯子,那狂乱的分别念就象是风中的绵絮一样飘忽不定,今天追求甲,明天喜欢乙,以前他喜欢的美人,后来他会认为过于平凡。假如美丽的本性真实存在,那么你的心情为何前后有如此巨大的变化?不应有任何变化。以前所喜欢的人也应该永远喜欢,并且你所喜欢的人应该得到全人类的一致认同。但事实并非如此,如某女以为某男的眼睛勾魂摄魄,非常迷人,但另外的女人对此并不表示欣赏。 ­

在我们房顶上的一些小鸟的贪心强烈,它们也经常象人一样舍弃旧友结交新朋。但在我们看来,这些小鸟并不美丽,在形相上它们彼此之间也并没有任何差别。我们人也是同样的道理,比如对于同一个女人某人会认为她好看,但另一个人则会认为她一点也不好看,但实际上这都是由于自相续的分别念在作怪,如果是牦牛看到这个女人后,心中根本就不会有好与坏的评价。 ­

又比如,对于污秽的不净粪,人类会感到恶心不愉快的,但在狗与猪看来却是一种美味可口的食品。因此对于好、坏等判别全是众生的分别念而已,这与疯子的心念无有任何差别。 ­

作为人身的五蕴本来是无有任何实义,五蕴聚合也无稍许实义,并且它还是三大痛苦的本性,是刹那生灭的法犹如闪电。若详细观察后,就会知道轮回一切诸法皆是苦的本性、空的本性,并无任何东西值得贪恋。从身体的五蕴乃至器情世界中的一切本无可贪之处,但凡夫因分别念以为外境实有存在,就这样将自心捆缚了,于是给自他都带来巨大难忍的痛苦。本来不净以为清净,本来痛苦当作安乐,本来无常执为常有,如此给今生来世带来无尽的痛苦。 ­

在此主要宣说了对治贪心的窍诀,其实也可以此类推其余的烦恼。

南无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生死       YIN欲)(五明学佛网:生死       YIN欲)  

 吴言生教授:经典颂古 第二章 公案颂古与不二法门 五、融 

 智谕法师:缘起法泛谈 五、生死与缘起 

 圣轮法师:无上甚深微妙法 息诸生死门─ 当下解脱说「佛法 

 唐思鹏居士:佛教的生死观 

 谈锡永居士:生与死的禅法 三、在一座中经历轮回生死 

 谈锡永居士:生与死的禅法 二、让心自在于生死 

 圣严法师:欢喜看生死 

 惟觉法师:如何看待生死的奥秘? 

 惟觉法师:解脱生死之意义 

 惟觉法师:助念安心 超脱生死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六、断欲不YIN了生死 

 净界法师:分段生死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