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知识

 什么行为算是邪YIN?


   日期:2012/10/26 18:0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什么行为算是邪YIN?

 

《优婆塞戒经》:

若于非时、非处、非女、处女、他妇、若属自身,是名邪YIN。唯三天下有邪YIN罪,郁单曰无。若畜生,若破坏,若属僧,若系狱,若亡逃,若师妇,若出家人,近如是人,名为邪YIN。出家之人,无所系属,从谁得罪?从其亲属、王所、得罪。恶时乱时虐王出时,怖畏之时,若令妇妾出家剃发,还近之者,是得YIN罪。若到三道,是得YIN罪。若自若他,在于道边、塔边、祠边、大会之处作非梵行,得邪YIN罪。若为父母、兄弟、国王之所守护,或先与他期,或先许他,或先受财,或先受请,木泥、画像及以死尸,如是人边作非梵行,得邪YIN罪。若属自身而作他想,属他之人而作自想,亦名邪YIN。如是邪YIN亦有轻重,从重烦恼则得重罪,从轻烦恼则得轻罪。

对优婆塞来说,除了夫妇之间的男女关系外,一切不受国家法律或社会道德所承认的男女关系,均为邪YIN。有关邪YIN在戒律上,有详细的规定。本经在这里仅讲了其中的几个主要方面,优婆夷可参照领会,同样适用。

若在“非时”[制戒律所规定的不应行YIN的日期及时间],“非处”[指戒律所规定的不应行YIN的处所及“三道”],“非女”[指除女性以外的,各种不同性征的人,畜之类],“处女”[未婚女],“他妇”[有夫之妇],“属自身”[在自身行YIN]等情况下行YIN的,均为邪YIN。

邪YIN罪,只有东,西,南三大洲有,北郁单越洲则无邪YIN罪。

若对畜生{女},对已经坏烂的[女尸],对众多[女性],对狱中的[女犯],趁人之危,对逃亡的女性,对师长的妻子,对出家尼众等亲近,作非梵行的,名为邪YIN。

已经出家的人,虽已无所系属,但对自己的亲属,王属等作非梵行的,得YIN罪。

在恶世时,乱世时,暴君出世时,怖畏时刻,若强令自己的妻妾剃发出家,当出家后,仍同她作非梵行的,得YIN罪。

若在“三道”[指:口道,小便道,及大便道]作非梵行的,得YIN罪[有关“三道”,据不同对象,不同情况,得不同轻罪或重罪。此处从略]。

在道路边,塔庙边,祠寺边,大众集会之处,若自身,若与他人在上述等地作非梵行的,得邪YIN罪。

若在父母,兄弟,国王死亡后守护“灵”期内,或先与他人约会,或先应允他人,或先接受财礼,或先接受邀请[其目的是为了作非梵行的],得邪YIN罪。

若在木,泥,画像旁(一解,应指圣贤像),以及死尸等人边,作非梵行的,得邪YIN罪。

若在“自YIN”时[因无实体对象]起妄心,产生了与他人作非梵行想(一解:把自己的配偶想象为他人的配偶);又见到属他人之妻,不怀好意,产生了自己与之作非梵行想,这种单方面的“意YIN”,也名邪YIN。

以上所列举的邪YIN罪,也有轻重,从“重烦恼”[如贪嗔痴比较强烈],则得重罪;从“轻烦恼”发生的,则得轻罪。

以上摘自《优婆塞戒经讲义》校对无误。以下是我的补充看法。怕有人不能了解。“属自身”[在自身行YIN],“自YIN”都说的是手YIN或者是其他的自YIN方式。“口道,小便道,及大便道”,指口交,肛交,小便道性交。“非女”指同XING恋,人畜之间,与太监等等。见他人之妻的意YIN也是邪YIN。夫妻之间的非时非处行YIN也是邪YIN。用性具自YIN也是邪YIN,卖YIN嫖娼就更是邪YIN了。邪YIN有罪,必有恶报。

一夜情是邪YIN;婚外恋婚外情包二奶婚外通奸是邪YIN;婚前同居偷尝禁果试婚是邪YIN(没有登记领取结婚证得到法律承认保护即是未婚同居')。如果再由于这种邪YIN引起的堕胎杀生更是罪过无量无边,要在地狱受无量无边的痛苦。

希望大家谨慎小心。

纵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

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行为       邪YIN)(五明学佛网:行为       邪YIN)  

 大寂尼师:佛教「学戒」的意义 优婆塞五戒义 3、不邪YIN戒 

 净界法师:行为是暂时的,思想是永久的 

 道坚法师:无节制的放生行为全导致更严重的杀生吗 

 仁焕法师:佛法大义 一、佛法大义之一——规范人的行为 

 仁焕法师:纠正行为 做快乐人 

 仁焕法师:思想和行为造成的果报 

 佛光法师:行为平坦的道路 

 佛光法师:解读《圆觉经》之普贤菩萨篇 第七讲  

 雪漠:用行为去印证你的心灵 

 雪漠:见地决定你的行为 

 雪漠:成就本身就是一种表率的行为 

 雪漠:把世俗行为转化为宗教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