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见幡法师:学佛者当学愚公,细水长流真精进


   日期:2012/10/16 8:0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见幡法师:学佛者当学愚公,细水长流真精进

 

相传古代在太行山下住着一位老人,名为北山愚公。他们一家人每次出入时,都会被家门前的大山挡住出路,非常不便。一天,愚公与家人决议要铲平那座山后,便很快地付诸行动。村人们知道后,纷纷前来劝说他们打消这个念头,但老翁毅然决然地说:“我的身体还很硬朗,再干几年活儿不成问题。就算我老到做不动了,还有我的孩子,孩子们还有孙子,这样代代相传下去,我就不信没办法把这座山移开。”那天夜里,突然吹起一阵狂风,伴随着天崩地裂般的巨大声响,原来老翁的决心感动了帝释天,便命令山神自己搬走。
    虽然,最终是天神的帮忙,但愚公移山的精神却一直活在人们心中,也很值得佛弟子学习。因为修行的路上,同样有着一座座的高山,例如贡高我慢、悭贪不舍、愚痴无智、无明邪见,以及种种的人我是非,都在等着我们去移除。无始劫来,这些习气高山逐渐盘踞在心中,障蔽我们的清净自性。所幸,佛法教导我们要观照自心,觉察这些令我们不得自在的重重烦恼,而谋求化解之道。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既是多生多世的尘垢累积而成,要将烦恼破除,找回本来面目,当然也就不是一蹴可几的事了。
    因此,很多人初初接触佛法,在听闻个中道理后,自然发起上求下化、精进办道的心;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便因种种因缘而逐渐忘失初心。分析起来,不外乎几种类型:有些人是因为经历世事沧桑,明白人生的苦、空、无常而学佛,出家后却在檀越恭敬、一切现成的生活中,模糊了应有的方向;有些人是在修行的过程中,由于身心的转变与锻炼远超乎想像之外,无法直下承担而打了退堂鼓;有的则是因知见、观念的遍差,而导致走错路、走远路;而较为令人惋惜的,则是入道时不管是信心、道心、决心等各种条件都很足够,身体状况同参道友也好,但是,久而久之,最初那股豪情壮志,终究抵不过业力的冲击,而逐渐消耗殆尽;另一种类型,则是因崇仰祖师大德,但却未能值遇明师,无从接受正确、良善的指导与训练,又缺乏相互提携的精神与成就,故在初发心时,对于个人的身心调适、福德因缘及用功方法上,尚未有足够的认识与理解,结果导致身心失调,落得“出师未捷身先死”,抱憾以终。
    《大智度论》里有首偈子:“菩萨发大心,鱼子庵树华;三事因时多,成果时甚少。”即是描述“精进心易发,长远心难持”的情景。初发心的菩萨,犹如刚生出来的鱼卵或是庵摩罗树刚绽放的花,是那么地多;但最后能成道证果的人,就像能够避开重重危机而长大的鱼,或是能禁得起风吹雨打等环境考验,结成庵摩罗果般地稀少。所以古来丛林里,便流传着这么一句提醒修行人的话:“学佛一年,佛在心中;学佛三年,佛在眼前;学佛五年,佛在天边;学佛十年,向佛要钱。”
    由此见得,修行要有成就,不可一暴十寒,更不能有暴虎凭河的冲动,而是要从开始便作好规划,谨慎地逐一落实。修行应当亲近大善知识,选择志同道合的善友,正所谓“远行要假良朋,数数清于耳目;住止必须择伴,时时闻于未闻。”这些外护的因缘具足之后,接着便是要在福德、教理与禅定等方面齐头并进,一步一脚印地去落实。如此三足鼎立,方为稳当。毕竟,修行路上,勇猛精进固然重要,但稳健踏实的心态更不可少。(来源:《凤凰网》2012年8月22日转自《禅林衲子心》)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