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南怀瑾:静坐的反应


   日期:2012/10/15 18:1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南怀瑾:静坐的反应

 

当初必需具体阐明静坐与气机的关系和作用,然而首先必需先要理解一个观点,这是指个别曾经成年当前,以及曾经有过男女性生存当前,乃至包含老年人的状况而言,至于未经成年的童身,那又须另作别论了。

第一反馈——腿部的麻胀

在开端练习静坐时,假如没有以上所说的那些先入为主观点的存在,或许可能泯除这些似是而非的观点,他所觉得最大的困扰,便是心思的不能宁静和生理反馈的各种奇怪的感触。对于心思的宁静与散乱成绩,留待未来探讨静坐与心思关系时再加阐明。当初所要探讨的,只是并重在生理外部气机的反馈。对于这个成绩,依据通常开端练习静坐的统计材料,十之八、九,便是静坐时,通过一段长久的工夫当前,首先惹起感触上的压力的,便是两腿发麻或发胀。于是促使浑身酸疼或不安,甚至,连带惹起心思的不平静。假如从个别生理卫生知识来讲,大多都以为那是两腿的血管被压榨的关系,等于一个通常不练习静坐的人把两腿穿插叠起,如不随时变卦替换只是放弃一个姿态通过一段的工夫,便有腿麻的觉得,于是就以为它是很不好的景象。

倘使从静坐的教训来讲,这种景象,并非齐全是血管被压抑的关系,切实是气机开端产生了反馈的作用。由于气机在筋脉血管肌肉之间,不能疏通风行,所以有了胀痛麻痹的反馈觉得。换言之,这便证实了在生理上的阴[足乔]、阳[足乔]的气脉上,曾经有了先天的阻碍。反过去讲,当腿麻到不能过火忍耐时,只须轻松的放开两腿,缓缓地让它天然酣畅之后,便会觉得到因为通过这一段短临时间的压榨,而换得离奇的难受和快感。现实上,当静坐时间达到某种适当的阶段时,无论盘腿或不盘腿,这种离奇而难受的快感,是临时永久地存在。此时,尽管临时盘腿而坐,岂但没有障碍,这种难受和快感,反而愈来愈盛。

第二反馈——生殖机能的勃兴和其余

无关静坐关于生殖机能的反馈,为了解说的不便,必需把它分为(一)肾脏机能(二)生殖机能两局部来讲,由于在成年人练习静坐时,最后有反馈的大少数是从肾脏局部(包含腰部)开端。日久功深,生殖器局部才产生反馈,假如是少年人习坐,很多都是由生殖器局部先产生反馈。

(一)肾脏局部的反馈:即是说静坐的时分,或在静坐当时,腰背会产生胀、痛、酸、麻等状况。倘使因肾亏而患有阳萎、早泄、遗精病的人,能够因静坐的关系,反而更有遗精或早泄的景象。假如不得其法或不知对治,甚之有至于白日遗精,大小便随时遗精,与静坐时遗精的重大症候。对于这些景象的起源,西医以为是肾亏的关系;中医以为是与肾脏或肾上腺、性腺和脑下垂腺,以及神经瘦弱等要素无关。若是女性练习静坐,从来患有肾亏等症,岂但腰部疼痛不堪,甚至会有白带等景象产生。其实这不是由于静坐的关系而发生这种不良的结果与反作用。切实是由于静坐的关系,动员身材外部气机的潜能,在将要经过而尚未经过肾脏与腰部的阶段,因为这些部位的神经与腺路有了宿疾的阻碍,所以惹起这些症状的并发。假如晓得了这个原理,再得明师领导而晓得对治的办法,只有过此一关,则所有无关这一局部的宿疾顿消,复原衰弱壮盛,天然不成成绩。倘使没有明师的领导,不知对治的办法,最好是临时进行静坐,等复原衰弱时,再来静坐,假如又因静坐而重发时,就无妨再停。如此持之有恒,再病再停,再停再坐。长此以往,天然就会齐全复原衰弱。由于对治的办法太多,而且要因人而施,因病而治,或许使用身材静止的各种不同姿势,再配合医药的调整,相当简约,故只能说到如此而已。但在此阶段,最要紧的守则,必需要相对隔绝男女的性行为,倘使能做到岂但没有性的行为,而且无性的欲念,那便是真正无上的大药,决议能够及早复原衰弱。至于衰弱复原中的变动反馈,则因男女性别、年龄老少、体能强弱而有不同,恕难逐个评说,实非由于守密而不言也。

(二)生殖机能的反馈:即在静坐时,或刚刚下坐后,生殖器忽然勃起,甚至久坚不下,犹如亢阳的形态,同时惹起睾九局部微细神经的跳动,以及摄护腺、会阴局部细微的触动。在女性而言,有子宫触动或膨胀以及两不雅词不显示收缩的景象。如依道家某些修炼丹道派的观点,便以为它是一阳来复之机,正好采药归炉,意图引动呼吸作为搬运“河车”等的根底,这种观点能否正确,当前自有专论,在此暂略。但在静坐的进程中,有了这种景象之后,假如不配合心思上的性欲激动,那确是很好的状况。这是脑下垂腺、肾上腺与性腺等流动与发达的证实,关于身材的衰弱,是相对无益的景象。然而无论年龄老少、男女性别。一有这种景象产生,十个有九个半都会引发性欲的激动。有了性欲的激动,就会引发头昏眼花的感触。甚至,还有胸臆烦闷或产生心情焦躁的觉得,十分难以排遣。假如因而而有了性行为之后,岂但半途而废,而且还有过于性行为或手YIN的侵害。倘使不加上这些心思行为与性行为的毁坏,那便有如老子所说婴儿的情况,“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它便会引产生命潜能而开端活力生长的作用。但是个别练习静坐的人,大都到此止步,极惆怅此一关,而且不知调整对治的办法,即便勉强压抑,久久亦成为病态,与忍精之害有异样的故障。假如练习静坐,做到相对没有这种景象产生,那么,又等于活力隔绝,长此以往,便使身心枯寂有情,等于一潭活水。

三十多年前,我有两个练习静坐的敌人,有一位是中年人,他对我说:当他早晨和夫人一同对面静坐时,碰到这种景象产生,睁眼一看夫人,比平常模样更美,于是便牵强附会,“只羡鸳鸯不羡仙”,进入凡夫的境界去了。另有一位是老年人,曾经有六十多岁,有一次同在山中练习静坐,碰到这种景象,变成“亢阳不悔”的状况,想尽方法,总难拾掇,甚至应用冷水沐浴,也仍然蛙怒如故。最初他只好下山回家,寻觅“老妻画纸为棋局”去了。朱熹说的:“世上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其然乎!其不然乎!此二公的静坐经验,给予我起初的启发,与分心统一寻求其中的症结所在,实有多者。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话关于同参的道友而言,依然具备圣人名言的无上威望。

对于静坐中生殖机能反馈的调整与对治的办法,也很简约而一言难尽。如果然要分心努力于静坐修道的人,最简便而无效的办法就是缩小饮食。甚至,能够短时不食,必然失效。佛教以过午不食为戒律的根本,并非齐全属于信奉的作用。谚云:“饱暖思YIN欲,温饱发盗心。”切实不是无因的。不过减食与不食烟火,也并不是简略易行的事,假如不明其理而不知使用之妙,因而而害了胃病,则得失相当,不关我之言不在先也。

第三反馈——背部与肩胛的反馈

在静坐的进程中,觉得背部或肩胛局部有了胀痛,或许有神经压缩等景象。它的起因尽管很多,演绎起来,能够用两个起因包含它的要点:一是气机循督脉——“脊髓”中枢神经回升的必定景象;一是生理病态的反馈。再为别离阐明如次:

(一)病态的反馈:这是指个别体弱有病或年轻的人,他们在修习静坐时的景象。所谓体弱有病,包含肺病、胃病、肝脏、心脏等等外脏的病症,或许病根隐而未发。假如是有这些病症的人,当他练习静坐达到某一阶段时,就会觉得到背部胀痛犹如重压,腰软乏力或有疼痛等觉得。甚至还有背部神经抽搐痉挛等的景象;或许觉得在肩凝两边肩膀连带后脑的背部,有强硬好受的感触;或许胀痛得挥汗如雨,或冷、或热。

假如有了上述这些情景,首先必需理解这不是静坐出了故障,由于静坐只是劳动的形式之一,一集体和植物,绝不会因劳动而发生故障的。这是证实本人生理上曾经有了埋伏性的疾病之反馈,是值得庆幸的事。由于不经静坐的检验,你还不晓得本人身材曾经有病。而且本人可能觉得到有病痛,正是体能收回自我医治的效用,并非是不可救药,到达无药可救的境地,例如一集体受了伤,而不觉得伤处的疼痛,那就是伤势重大的信号。假如伤势稍好,便会觉得到疼痛。又如患了感冒的人,当感冒病菌尚埋伏在内时,还无感冒的征兆,假如收回感冒的景象来了,这便是感冒已较加重了。因而在静坐的进程中,有了这些景象,便须重视医药的医治,以配合静坐,只有具备动摇的信心,渡过了这些难关,便天然而然的急转直下了。

(二)气机的反馈:假如是失常衰弱的身材,通过了以前所讲的第一反馈、第二反馈之后,便天然而然会达到背部和肩胛局部产生胀剌的觉得。甚至如同有一样货色或一股力气在流动,只是很难向上冲举。而且本人的认识也会发生潜在的希图,如同感觉必需要冲过来才会轻松欢快,这种景象在丹道的观点里便叫它为“河车”转到“夹脊”的一关,是买通督脉的进程景象。理论上,这是阳气开端达到“还阳穴”的阶段,假如不能把心念抓紧,不能做到浑然“忘身“的意境,它就愈来愈有压力,换言之,每逢这种情景,你的留神力愈会向背部集中,天然而然想意图识假想的力气帮忙它向上推动,由于留神力的更加集中,反而使脑神经、胃神经更加缓和。甚至过火使劲,会使心脏膨胀、更会减少背部胀痛的感触,有些学习道家某些丹法的人,意图去“导引”它过关,或许“以意驭气”,观想“河车”的运行,配合深长微细的呼吸,以六六三十六次的深呼吸,或以九九之数的呼吸频数,当做配合大小周天的观点,或许配合内功静止,或用瑜伽体功等办法疏导它过头,尽管也可收到一时的成果,如同俨然有物经过“夹脊”而上冲“玉枕”,然而毕竟都非到底,而只是属于心思的力气,扭转了生理觉得的作用,并非真是气机经过“夹脊”的实在境界。

假如可能做到浑然“忘身”,或许使用智力而抛舍觉得的作用,只是一味沉静有为、期待它的空虚,它便会像接触电机的开关一样,嗒的一下,释然松弛,进入心情恍然大悟、精力特地充分旺盛的境界,倘若平时是勾腰驼背的人(受过内伤或生来如此的另当别论)到了那个时分,他就会天然而然的挺直腰干,倒闭胸膛,呼吸顺畅,胃口开爽。不过,往往因而而精力太过旺盛,不大容易睡眠,但一般个别人,都有定的睡眠的惯性,到此反而把它当做失眠的病态,心思更加恐慌,那就南辕北辙,无从说起了。

第四反馈——头部的反馈

讲到头部与静坐进程的反馈,它比其余各局部都较为简单。从中国传统的医学观点来讲,“头为诸阳之首”,所以它的作用也更大。在丹道家的观点来说,它包含了后脑的“玉枕”关,与头顶的“泥坦”关,都是很重要的局部。从古代医学的观点来说,它与小脑神经、大脑神经,以及“间脑”与“脑下垂体”等组织无关,相当简单,而且它与五官的神经细胞,都有亲密间接的关联。因而修习静坐的人,经常到此而产生重大的成绩,个别世俗所谓的“走火火魔”,也都是在这个阶段出了成绩。当初为了解说的不便,把它就部位作三个步骤的合成,(一)后脑(玉枕);(二)前脑;(三)间脑。

后脑的反馈:在修习静坐的进程中,除非既空守寂,或静默深思之辈,只把心思认识的比拟平静的情况当作静坐的效用,那就无从做进一步的讨论。否则,静坐的时间愈久,必定会惹起生理的反馈,等到生理气机的反馈通过肾脏、腰、背当前,它就天然而然的会回升到后脑阶段。当这有形无质的气机达到后脑(玉枕)的时分,最为一般的反馈,便是觉得神志不太清明,有点昏昏沉沉,进入似睡非睡的形态。在佛家修习“止观”或“禅定”的立场便叫这种景象作“昏沉”。是修道的阻碍之一。在道家某些丹法的立场来说,也有误认这是“浑沌”或“坐忘”的境界(其实是类似“浑沌”与“坐忘”的状况,并非实在。)由于道家是依身起修,首先偏重在生理上的生命能作动手的法门,所以以为这种景象是“养生”的妙境,这不能说是齐全谬误的观点。佛家是从心性动手,一下子便想抛开“身见”而间接进入性灵的畛域,所以但凡“昏沉”或“散乱”障碍了性灵清明自由的景象,通通需要扬弃。因而便以为它是障道的因缘。假如认清了原理和准则,佛道两家对静坐进程的异同,都不是“是非”的重点,只是所取的动手办法,各有不同的初步目标而已。其实无论佛道两家如何的不同,一集体,总离不开身心的互相关系和身心的互相影响。即便不重视身材,但当你进入静定的境界,依然还离不开此身的作用,还须凭仗此身,而后能力突破这个躯壳樊笼的解放。因而宋元当前的道家关于依身起修的实践便有“借假修真”的说法了。

当气机进升到后脑而出现浑然昏昧的形态时,假如是膂力有余或身心疲乏的人,他就会垂垂欲睡,甚至,连带膂力也不能反对静坐的姿态了。这种情景,应该是脑部的“氧气”有余,等于人在疲劳欲睡时,就天然而然要打呵欠一样的情景。倘使不是膂力有余,由于气机回升到后脑的关系。当他在似睡非睡的境界中,最容易惹起的景象,首先便是眼前昏昧,一片无明,慢慢的会进入似梦非梦的光景,犹如昏黄隐约的形态。这便是由后脑神经影响到眼神经的反馈关系。许多人在这种形态中,便会像梦中见物一样,在昏苏醒迷中,看见许多事件和影像,可喜可恶的,可怖可悲的,种种情景因人而异。它配合了下认识(佛家唯识学中所说的独影认识)的作用,便会惹起许多心思和苏醒当前思维观点的种种变动,个别人所谓“入魔”,或许真的有了成绩,都是出在这个阶段。其中变动状况,十分简单,它和一集体平时的智慧、思维、共性、心思、生理等,都有互相因果的亲密关系。假如没有真正的明师领导,或许不足自信、不足健全的明智与正确的思维,切实很容易走入岔路。

倘使理解了这些情理过后便不理睬这些景象,由于过了光明的夜里,肯定就会破晓。那么,只有通过这一阶段,便会稍觉苏醒。或许眼前出现点点的星火之光。或如萤火,或如钩链。或许有各种不同的光色。它都与本人外部生理的衰弱无关,所以才会呈现在“内视”的境界外面。(至于何以会有这些光景景象的呈现,其中原理切实不太简略,当前再说。)可是个别静坐的人,大都到此便天然而然地会想下坐,或许腿麻身僵而无奈反对了。

假如是身材外部并不实在衰弱,或许头脑与五官局部已有病根潜在,或许如西医所讲“上焦”有火(发火),或胃部消化不良,以及其余肠胃病与各种轻重病症的关系,也能够因而而出现眼角膜发红,或耳鸣、耳塞等仿佛是病的景象。假如是牙齿有病的,很能够便有牙痛或牙齿波动等情况呈现。假如是有感冒埋伏在内,或许其余起因,也能够会在淋巴腺类似发炎,或许头脑神经疼痛,或前后脑神经疼痛等症状产生。但千万要记住这不是由于静坐而带给你吉祥的故障,切实是由于早已有病根在内,通过静坐而促使它的发现。换言之,这是由于静坐的关系,促使本人外在的体能产生自我医治的效用,假如持之有恒,再配合医药的医治,必定可使本人复原相对的衰弱,因而,自古学道的人,常常都必需对医理有所心得。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南怀瑾       静坐反应)(五明学佛网:南怀瑾       静坐反应)  

 南怀瑾居士:驳《楞严》伪造说 

 南怀瑾居士:开悟的十个标准 

 王雷泉教授:高高山顶立 深深海底行——南怀瑾先生文化史观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四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三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二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一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目录 出版说明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七日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六日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五日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