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五眼


   日期:2012/6/20 9:2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净土法门法师:肉眼、天眼、法眼、慧眼、佛眼

 

恭录自《净土大经解演义》
    下面五眼分开来介绍,第一个是「肉眼」,「即人间肉身之眼,能见现前色像,故曰简择」。简择是分别、是选择,这个是肉眼。肉眼有能力选择,有能力分别,只看到眼前的色像。如果是单单只有肉眼,不再加上其它的,很可能我们的选择错误了。在现前这个社会,这样的人太多,大有人在,看错了、选错了。那肉眼还加什么?要加智慧,有真智慧你就不会选错,没有智慧往往选错。亲近善知识,对我们修学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天眼,为天趣之眼」,这个天趣就是天道,六道里面的天道,他们的眼。天有二十八层,也是随着他们修行的功夫,智慧、福德不一样,所以他六根能力有大小的差别。「《大智度论》曰,天眼所见,自地及下地」。自地是自己所住的这个界,底下譬如说「如色界天以色界为自地」。色界天有十八层,每一层,譬如四禅初禅天,初禅天就有三层,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以大梵天为例子,大梵天这一层是他的自分,是他的自地,以及下面的他都知道,往上去他不知道。上面比他高,他知道自己这一层,往下他都知道。底下讲,「及下地(低于色界自地之界,例如欲界)六道中众生诸物,若近若远、若粗若细诸色,莫不能照」。他完全照见。《大智度论》上所说的不是假的,我们如果真正相信、真正明了,我们的顶上是四王天,四王天再上去,忉利天,中国人称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是在忉利天;再上去夜摩天,再上去兜率天,弥勒菩萨修行的道场;再上去化乐天,再上去是欲界到顶了,他化自在天;再上去就是初禅,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佛告诉我们这个,真正用意何在?告诉我们畏天敬圣。这些神圣,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他全都照见,我们能瞒谁?做事情再秘密,心里起个念头,没有人知道,天地鬼神全知道了,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佛菩萨告诉我们事实真相。人一定要知道自爱,现在人最可怜的不知道自爱。自爱,爱自己什么?爱自己的性德。我们老祖宗所说的,「人之初,性本善」,我要爱我的本善。伦理、道德都是性德,都是自己本有的,本有的不爱,你爱谁?五伦五常、四维八德,本有的。我们能自爱,诸天天神没有不尊敬你的,没有不保佑你的,他决定不会伤害你。为什么?你是好人,你是懂得自爱的人,懂得自爱的人就是好人。
  
  我们再往下面看,「又《净影疏》曰,一切禅定,名为天住。依天得眼,故名天眼。能见众生死此生彼」,死此生彼就是讲的六道轮回,他们看得很清楚。《净影疏》里面讲是修禅定的,这个天眼是修来的。底下有解释,诸天,生到天上那个天眼是报得的,你生到天上自然就有。修禅,真正得禅定,实在讲,欲界上面的四层天不是单单修福。上品十善这生天,只有上品十善,没有禅定功夫,最高的只能生到忉利天,就是四王天、忉利天,再上上不了。再上去都是修禅定的,禅定没有修成功。譬如禅定初禅修到一百分,你就到初禅天去了;如果你只有九十分怎么办?初禅天去不了,在欲界的第六天,他化自在天;八十分呢?八十分就在第五层,第五天他化天;只有七十分,七十分就在兜率天,逐级往下降。这个叫什么?未到定,修定没修成功,有一点禅定,没有达到这个标准,是这么回事情。从夜摩往上去都有一点定功,没有定功他去不了。所以依天得眼,这叫天眼。
  
  「天眼实具以上两义。又天眼有二种,一者从报得,一者从修得」。这两种意思都说出来了。《大智度论》里面所说的是报得的,生到天上就有,《净影疏》里面讲的这个,净影是小慧远,隋朝的慧远法师,《无量寿经》的批注叫《净影疏》,他讲的是修得。「《净影》所云,是指修得者。生于色界诸天自然生得之净眼,是为报得。谓从果报而得,不赖修成也」。譬如我们到人道来,投胎到人道,你得的这个人眼是报得的,不是修得的。「又通达者,如《智度论》曰,肉眼见近不见远」,太远看不见,近距离的看得清楚;「见前不见后」,我们眼睛看到前面,看不到后面;「见外不见内」,外面看得清楚,眼睛不能看自己;「见昼不见夜」,它还需要光做缘,没有光看不到,黑暗的看不到;「见上不见下」,这都是有障碍。「以此碍故求天眼」,肉眼有障碍,那怎么样?你求天眼,求天眼可以修。如果你得到天眼,远近没有障碍,前后没有障碍,内外也没有障碍,乃至于上下统统没有障碍,「故云通达」。这是说天眼通达。
  「又秽土天眼所见,不出三千大千」,这是讲我们六道,我们六道是秽土,六道里面的二十八层天,他们的天眼最大的,能力最大的,见到三千大千世界,就是娑婆世界,其它诸佛世界就看不见,它有局限。「彼土菩萨天眼」,彼土是讲极乐世界,极乐世界菩萨的天眼,「十方恒沙世界」他都能看见,「及其中众生生死」。十方诸佛剎土大多数都有六道轮回,也有没有的,《华严经》「华藏世界品」、「世界成就品」里面说得很详细。这两品经文,用现在科学家的话,那是太空物理,说明太虚空的真相,佛眼所见。
  
  第三种,「法眼」。「望西曰,缘俗谛智,能照法故,名为法眼。憬兴曰:法眼即以有智为体,能见众生欲性心及诸佛法,故名法眼」。《笺注》是丁福保居士的,他说「分明观达缘生差别之法,谓之法眼」。「《魏译》曰:法眼观察,究竟诸道」。这是祖师大德跟经典里面所说的。「今经云,法眼清净,其义应如《三藏法数》所云,法眼者,菩萨为度众生,以清净法眼,遍观一切诸法,能知能行。谓因行是法,得证是道,亦知一切众生种种方便门,令修令证也。由上可见,菩萨于一切法,能知,能行,能知种种所行之法与所证之道,复知种种方便门,以普度众生者,名为清净法眼」。老居士引用了这么一大堆,把法眼讲清楚、讲明白了。
  
  缘俗谛智,俗谛是对真谛说的,前面讲照真达俗。俗谛是对于六道众生、对于十法界的众生,他都能够通达明了。这是智能,不是知识,知识做不到,一定要智慧。智慧为什么称之为谛?我们要晓得,大乘教里面,不但六道是俗,四圣法界也是俗。明白这桩事实真相,这个问题就解决,就晓得俗谛智从哪来的?从不分别、不执着来的。你看阿罗汉,我们在前面八正道里面正见、正思惟,你就知道了。正见、正思惟,世俗人没有,谁有?须陀洹得正见,阿罗汉得正思惟。阿罗汉没有出十法界,只出六道,没出十法界。须陀洹,乃至于阿那含(三果),还没出六道轮回。三果圣人住四禅五不还天,他的智慧是俗谛智,他没有真谛智,真谛智现前他就超越十法界,他到实报土去了。所以这个俗谛真的有智,智慧,我们讲小智慧,不是大智慧,烦恼放下一部分,没有完全放下。见思烦恼放下了是阿罗汉,见思烦恼的习气断掉是辟支佛,尘沙烦恼断掉是菩萨。也没有出十法界,都是俗谛智。乃至于十法界里面的佛,见思、尘沙不但都断掉,连习气都断了,只有无明没破,就是起心动念没放下,他还是俗谛智。如果把起心动念放下,他就证得真谛,真俗圆融,他成佛了,法身大士,他是圣人,他不是凡夫。大乘凡圣从这个地方分的,他不住在十法界了,他住在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一般修学大乘的,不是修净土的,不求往生的,多半生到华藏世界,华藏世界毘卢遮那的实报庄严土;如果是念佛人,他一定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弥陀的实报庄严土。
  
  所以,俗谛有智,这智慧,能照法故,他对于佛的经教能通达、能了解,不能够透彻的了解,他也能够了解一部分。这是过去李老师跟我说过,上上根人听经学教,听讲经、学经教,从教理上下功夫,这是上上根人。一部经,你从教理上,理通了,一切经全通了。那是什么人?惠能大师为我们示现过,他是教理通了,所以一切经全通。他说如其不然,我们不是上上根人呢?不得已而求其次,我们求通教义,通教义就是俗谛智,不能全通,通一部分。我学净宗,净宗的典籍,我这一部经通了,净宗典籍全通了;其它的还不行,像《华严》、《法华》、《般若》还不行,我自己这一宗通了。这都叫善学、会学。如果学习经教只记老师怎么讲的,把它牢牢的记住,这个不行,这学一部你就会一部,再换个本子你就不会了。这样学法就学得太苦、学得太笨,叫笨拙。
  
  我早年学经教,老师给我讲这个道理,主要的就是教我听讲要听老师讲的义理,不要听他的言语。为什么?道理懂得,你自己会讲,何必要学人言语?这个对的。所以不准我写笔记。你要多听,一定把道理听懂,自己就会了,你讲的就活泼。如果复讲别人的,完全照人家怎么讲法你也怎么讲法,显得非常笨拙。上台去讲,没讲错,但是听众听不出味道出来,容易疲倦,提不起精神。不过,真正能够学到义理,还是要具备条件,这是我们一般所讲的悟性,没有悟性的人没办法,学教就很困难。在从前念书,即使是世间法,老师都着重学生的悟性。抗战期间我们念初中,念初中一年级、二年级,我们听到老师在一起谈话的时候,谈到学生,就说某个学生有悟性,某个学生悟性很差。所以考试的题目,考试题目不多,通常考试都是四道题,一道题二十五分,都是用智慧来解答,在这里面可以看到学生的悟性。有的老师考试的时候只出两道题,一道题五十分,完全看你的悟性。我们还遇到老师,数学老师,出什么题?问答题,它不是计算,问答题。全部是考学生的悟性,跟现在的考试不一样,现在的考试是什么?是非题、填充题,那个不行,那没有悟性,那是考记忆力。所以,要悟性,也要有记忆,这个学生能学得成功。这是解释俗谛智。
  
  憬兴师也是这个意思,「法眼即以有智为体」,它还是智慧,俗谛智慧。智慧一定从放下得来的,不是学得来的,从清净心得来的,「能见众生」,「欲」是欲望,「性」是性情,「心」是念头,这是观机,下面「及诸佛法」,他对佛法有认知,所以能够观机施教,这叫法眼。世出世法里头,为人师者,这个条件必须要有。具足这个条件,各人根性不相同,所以法眼也有程度上不一样。有这个条件可以修,就是可以学习,真正能够持戒修定,能够研究大乘,法眼的能力就会增长,就能够慢慢扩大,这是属于德行里面的一种。《笺注》这是丁福保说的,「分明观达」,他这用观通达「缘生差别之法」。所有一切法都是因缘生法,因缘所生法就不是真的,为什么?它没有自体,缘聚的时候这个法现前,缘散的时候这个法就不存在。我们人身是缘生法,四大五蕴,聚的时候形状在,散的时候这形状就不在,这不是真的。到极乐世界,你所得的身体那是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它不是五蕴的色法,它是法性身,所以他的身体没有变化。他居住的是法性土,山河大地也永远不会有变化。不像我们这个世界,人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山河大地,乃至于地球,都有成住坏空。所以说万法无常,只有自性真常。真的我们要爱惜它,妄的不要去理会它,随缘,有很好,没有也很好,就对了。真的要抓住。修养自己的德行,修养自己的智慧,这是带得去的。所造的一切善恶都应当放下,你才很容易往生,离开这个世界没有一丝毫的牵挂。
  
  《魏译》,这是《无量寿经》康僧铠的本子,翻译的本子,「法眼观察,究竟诸道」。这是菩萨的法眼,不是声闻、缘觉,不是凡夫,菩萨法眼他才能究竟诸道。「今经云,法眼清净」,这个意思要应该像《三藏法数》里面所说的,「法眼者,菩萨为度众生,以清净法眼,遍观一切诸法,能知能行」。菩萨,最低的菩萨也要有清净心。什么人得清净心?我们知道阿罗汉得清净心。为什么?见思烦恼断了,也是我们在前面八正道里面所讲的,正见得到,正思惟得到。为什么得到正见?五种见惑断了,五种思惑断了,就是见思烦恼都断了,证阿罗汉果,得清净心,我们这个经题上「清净」他得到。菩萨得到清净心,他是什么样的阶位?《华严经》上告诉我们,十信菩萨他是第七信。初信菩萨跟小乘须陀洹断烦恼是平等的,见惑断了;七信位的菩萨跟阿罗汉是平等的,思惑断了,但是智慧比阿罗汉高多了,阿罗汉比不上,断烦恼是相同的、相等的。这我们一看就很清楚,六信位的菩萨都没有离开六道轮回,七信离开了。这些人,从初信位都有俗谛智,都有这个智慧;也就是说,清净心一级比一级清净,到阿罗汉清净圆满了,再往上去是平等心现前。所以,他以净法眼遍观诸法,能知,更可贵的他能行!我们现在经教学多了,能知不能行,为什么?没放下。菩萨能知能行,真的把见思烦恼放下了。
  
  「因行是法,得证是道」,不是说知是法你能证道,知是法不能证道,行是法才能证道。所以,清凉大师判《华严经》四分,信解行证,我们能信能解,如果不能行,后头证果就没有分,最重要的是行。真放下,真的把它断掉,这才能证果。「亦知一切众生种种方便门,令修令证」,这一句是讲教化众生,你看教化众生,自己先证得才能教人。世出世法没有例外的。老师教学生,释迦牟尼佛教学成功了,孔子教学也成功了,他靠什么?为什么他教学那么成功,别人都不如他?其实并没有秘诀,是因为他们做到了,然后再教,所以他成功了。我们做不到,所以怎么学也没有学好,怎么教也没看到效果,原因就在此地。懂得这个道理,我们才晓得,行比说重要多了!行是身教,说是言教,有言教没有身教,人家不相信你。所谓的是「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反过来,能行他不能说,这个人还是真智慧。能行肯定能说,能说未必能行。
  
  我们过去在汤池做实验,教《弟子规》,我们召集一批老师,三十七个人。第一天我跟他们大家见面,勉励他们,就举出这个例子。孔子教学成功,释迦教学成功,原因就是能行,所说的全都做到,没有做到的不说。所以,我勉励这些老师们,当时我给他们四个月的时间,希望四个月能够把《弟子规》上,《弟子规》总共一百一十三桩事,统统要做到,你才能教得好。如果自己没有做到,那我们这个教育会失败。这个教育的失败影响很大,所以希望大家把它当作一桩功德来做。做成功了,让全世界人都认识,传统的方法管用,让他能建立信心,这个功德多大!如果做失败,他们永远不会再相信,古老的东西过时了、没用了,不要去学它,应当要淘汰掉。你看,传统文化存亡在此一举。这些老师们了不起,个个都是菩萨,他们明白、他们觉悟了,认真去干。进度超过我的预料,我给他四个月,他们两个月就做到了。我每想到这桩事情,这不是人干出来的,祖宗之德,三宝加持,有这么好的效果。虽然中心关闭三年了,可是影响没有到全世界也到东南亚了,亚洲到处都受影响。现在连日本也希望真正看到汤池的面目,他们想学,他们也想干。
  
  所以,能不能把正法真正落实,常住世间,传统的圣贤教学能不能再恢复起来,靠老师,靠真正觉悟的老师,有真正觉悟的老师决定成功。这个成败关系太大,如果是失败,不如不做,为什么?人家一个问号打在那里。做失败了,别人一个观念,错误观念,传统东西是落伍的,是做不到的,那是毫无意义、毫无价值,应当完全抛弃。这就麻烦大了,传统的根从这儿就断掉了。所以,做这桩事情是好事,要非常小心谨慎,从我自己做起。我们自己不作示范,老师们没有榜样。换句话说,成功失败在一个人,领导人,关系太大了!自己亲身去干有意义,要充满了信心,认真、努力,然后才能够令一切众生令修令证。由上可见,菩萨于一切法能知能行,能知种种所行之法与所证之道,复知种种方便法门,这才能普度众生,这叫清净法眼。我们今天就学到此地。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五百八十四面第七行,最后两个字看起:
  
  「由上可见,菩萨于一切法能知能行,能知种种所行之法与所证之道」。从上面所说的五眼,肉眼、天眼、法眼,可知菩萨于一切法,世出世间,没有一法不知道。这个说法现在有很多人不赞同,认为这个事情是不可能的,只有过去宗教对上帝、神的赞美,说「全知全能」,人不可能做到的,那神到底有没有还是个疑问,这是个赞叹的名词。在大乘法里面告诉我们,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菩萨知道,佛知道,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大乘教里面说这是一切众生的本能,自性里面本具的般若德相,纵然在迷,依旧没有失掉。惠能大师所说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的意思就是说这个,于一切法能知能行,没有不知道的,没有做不到的。众生因为迷失了自性,诸位一定要记住,是迷失,不是真的失掉。如果你现在觉悟了,不迷了,自性里面智慧德能就现前,你就得到真实的受用。这个真实的受用就是于一切法(世出世间一切法),过去、未来,大而无外,小而无内,没有一样不知道。
  
  科学家今天所知道的是一部分,譬如我们说它小而无内,佛法里面它的名词叫极微之微,这最小的物质,不能再分,再分就没有了,叫邻虚尘。今天量子学家发现最小的物质,应该也是不能再分,再分就没有了。小到什么程度?科学家也把它数量说出来。以一个电子做单位,电子很小,肉眼看不见。我们知道原子核就好像太阳系一样,当中原子核,有很多个电子环绕着旋转,确实像一个小星系的模型一样,当中有太阳,围绕着太阳的有行星,围绕着行星有卫星,原子真的是个小模型,宇宙就是这个小模型的扩大而已。这个量子有多大?科学家告诉我们,一百亿个,也称为微中子,一百亿个组成一个电子,换句话说,量子的体积是一个电子的一百亿分之一。没法子看到,它存在的时间非常短暂,波动的速度非常快。这个速度科学家没说出来,在佛经上弥勒菩萨说出来了,弥勒菩萨告诉我们,它们存在的时间是一弹指的三十二亿百千念,三十二亿乘一百个千,三百二十兆,速度这么快!如果用现在说一秒钟,一秒钟我们弹指,弹五次的话应该没有问题,可以弹到五次,那就是一秒钟的一千六百兆分之一,一秒钟它振动的频率是一千六百兆次,每一次就是它生灭的时间,你看多快。而每一次里面,佛又告诉我们,一次里头有成住坏空,这更不可思议。这样小的物质,在这么快的运动之下,几乎是不存在。不能说它不存在,它有,确实有这个现象,这个现象真叫剎那生灭,不可得。这么小的物质里面,佛说它里面有大千世界,大千世界没缩小,这个小微点没放大,能互相相即兼容。这是连现在科学、哲学里面都属于不可思议。佛告诉我们,这是宇宙之间万事万物的真相,诸法实相。谁能知?菩萨能知。为什么菩萨能知?菩萨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他能知。菩萨能证,因为他没有起心、没有动念,不起心、不动念就证得,不分别、不执着他就知道。
  
  今天的科学与哲学没有离开分别执着,没有离开起心动念。所以我们认为科学家很了不起,他们用数学来推演,用科学仪器来观察,居然能看到阿赖耶,前面所说的现象,阿赖耶的现象,极微之微,看到宇宙的源起,不过这阿赖耶从哪里来的他就不知道了。阿赖耶的三细相,能量、信息、物质,科学家发现了,佛法的名词叫阿赖耶的业相,就是能量,信息是阿赖耶的转相,物质是阿赖耶的境界相。要没有现代科学的证明,我们对佛经上说的这些话没有办法完全相信,只是勉强的相信。为什么?佛菩萨没有妄语,佛菩萨见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跟我们空间维次不相同,我们不知道,我们相信佛菩萨讲的是对的。如果我们能行,把起心动念分别执着统统放下,我们就证得了,跟佛菩萨没有两样。在《法华经》上所谓的「入佛知见」,我们也契入佛知佛见,就是能知,能知决定能行。能行什么?能放下,这就是能行。放下见思烦恼,你就证阿罗汉,为什么不放下?放下见思烦恼,六道轮回就没有了。所以六道不是真的,六道像一个梦境。佛讲经教学常常用梦幻泡影来做比喻,因为我们都有作梦的经验,梦中不能说没有,也不能说有,一觉醒来之后,梦中所有境界了不可得。如果我们证到阿罗汉,也就是说放下对一切法的执着,不再执着了,六道就没有了。
  
  六道怎么来的?是你有执着就有六道,执着是六道的因,有因当然就有果,业因果报丝毫不爽。非常可惜现代人只重视在物理上的研究,把心理疏忽掉了。现代科学家虽然发现物质的基础居然是心念,就是念头,人要是不起心、不动念,物质现象就没有了,物质现象是起心动念变现出来的。最近三十年才发现。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发现是有价值的,有不可思议的价值,因为它证明了大乘教里面佛常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物质现象是从心想生,精神现象也从心想生,人的心想我们真的明白了,真的肯定了,一丝毫不怀疑了,这个力量是无穷大。今天地球上这个灾难可以用这个方法来解决,只要念头纯正,地球上任何灾难都不会发生。灾难从哪里来的?是一切不善的心行累积而产生的现象。我们把念头转过来,弃恶扬善,改邪归正,端正心念,地球上的灾难就没有了,我们自己身心的疾病也没有了。这说明心念是十法界依正庄严的主宰,妄想真放下了,不起心、不动念了,十法界没有了,那眼前所现的叫一真法界,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明心见性的菩萨都住在这个地方。
  
  所以他能知种种所行之法。这个种种不但是指天上人间,六道、十法界的依正庄严,不只这些,他知道过去、未来,知道十法界无量无边无数的诸佛剎土,这个里头性相理事因果没有一样不知道,没有一样不能行,只是有时候他没想到。为什么没有想到?因为他没有想,一真法界里面的菩萨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哪来的妄想!于是大乘经里面佛教导我们另外一个字,叫缘,他没有缘它就不起作用,不起作用佛学名词叫不起现行,我们今天人讲不起作用,他有缘它就起作用,有缘就能够现世出世间一切法的依正庄严,出世间,实报土,世间,十法界依正庄严,能知能行。我们自己要相信这句话,因为它是性德,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不是从外头来的。
  
  「复知种种方便门」,种种方便也称之为善巧方便,方是方法,便是便宜,就是最适当的方法,最精巧的方法,方法没有一定,因时、因处、因人千变万化,所以叫善巧,巧妙,这些善巧的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契入所希求之道。所以古大德才说「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这是为人家解释什么叫佛教。如果有人问我「什么是佛教?」古大德这两句的答复讲绝了,真正简单而讲到究竟圆满。什么是佛法?佛法是慈悲、是方便。真实智慧,真实利益,方便是真实利益。「以普度众生者,名为清净法眼」。菩萨没有自己,我这个念头他彻底放下了,决定不再执着这个身是我,也不会执着我们起一个心念认为我的想法、我的看法,没有,完全没有了。这个我是假我,是末那识里一个错误观念,我见这个错误观念所造成的。这个我破掉,放下了,真我现前,那个不是假的。真我的自性就是真如本性,真我的现象就是能生万法,万法是真我的样子,真我的作用是真实利益,成就自己无上菩提,又能帮助别人修因证果,最后也契入无上正觉,所以经上讲法眼清净。「极乐菩萨之法眼,亦复如是」。这一句很简单,把什么叫法眼说清楚了,法眼是了达诸法,也能帮助一切众生开法眼。
  
  望西曰,下面第四个是「慧眼」,「望西曰:缘真谛智」。跟法眼不一样,法眼是缘俗谛智,十法界的菩萨能做到,但是真谛智十法界菩萨没有。为什么?真谛见性了,十法界没见性。他缘真谛理智,这是真实智慧。「能照空理」,真空之理,「故名慧眼」。法眼,知道一切现象。现代科学家告诉我们,宇宙之间总的归纳起来不外乎三种现象,这整个宇宙说尽了。第一个是物质现象,第二个是精神现象,第三个是自然现象。能量是自然现象,信息,这是心理现象或者是精神现象,另外一种是物质现象,科学家能观察得到。这三样东西从哪来的?哲学里面所讲的本体,一直到现在没讲清楚,有许多种说法都很难叫人心服口服。什么原因?没有人见到过,他没有见到,没有证得,他怎么能把这桩事情讲清楚?在这个世间唯有佛证得,所以只有大乘经里把这桩事情讲清楚、讲明白。古人相信,所以古人依着经典老方法去修行,证得的人可真不少。现在人把老方法废弃掉,老的旧了,过了时代,应当学习新的方法论,新的方法论是纯粹的科学,好像现在纯粹科学有相当的局限性,还有很多东西好像它没有办法。
  
  这桩事情,应该在四十年前,台中李老师在慈光图书馆办大专佛学讲座,道安法师在台北也办大专佛学讲座,在中国佛教会的大讲堂,都很有成就。那个时候道安法师邀请我担任大专讲座的总主讲,我特地为这个事情去请教方东美先生,我要求他老人家为我们大专同学开一门课,因明,大乘教讲五明,因明。因明就是现在的科学方法论,它的性质跟辩证法、逻辑非常相似,开这门课程。老师告诉我,你们既然修学大乘,就不需要学这门东西,这门东西对于初学有用处,但是它不能契入境界,要契入佛菩萨境界,这些东西全没有用。他老人家说的我听得懂,禅宗里面所说的向上一着,超越了。科学方法论对初级佛学、中级佛学有用处,高级佛学没用了,用不上。为什么?高级佛学全部走向心理学。比心理更高一级是讲明心见性,不是心理,是性理。怎么个学法?放下就是。你看愈是最高的东西愈容易,哪有那么多麻烦!
  
  惠能大师二十四岁,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书。那个时候佛教的道场是学校,讲堂里面讲经教学能大师一堂课没听过,禅堂、念佛堂修行他也没去过一次,未曾在禅堂里头坐一炷香,也未曾在念佛堂去念一天佛,什么都没有,他凭什么开悟,而且不是小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凭什么?放下,起心动念分别执着统统放下。这在佛门叫顿舍,三大类的烦恼,在忍和尚一句话当中他突然放下。大乘教认为这种人是上上根人,单刀直入,一丝毫委曲相都没有,干净利落。这一放下就成佛,不是成阿罗汉。这一放下,自性里面本具的无上正等正觉一时现前,就是你放下的同时,自性里面的般若智慧德相统统现前,这叫证得。这是慧眼出现,不但慧眼,连后面佛眼也出现了。惠能大师这一放下,五眼圆明,成为一代祖师,代佛教化众生;他有佛的智慧,他有佛的德行,他有佛的方法,同时也有佛的经验。经验从哪里来的?诸佛如来加持给他的。虽然经上没这句话,我们能够体会得到,因为有这个例子。你看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在过去生中所发的四十八愿,五劫修行,世界成就,这种功德加持给你,你真能得到,你真得受用。极乐菩萨如此,我们这个世界上的菩萨我相信没有例外的。不但释迦牟尼佛能加持你,阿弥陀佛、毘卢遮那佛我相信统统加持你。为什么?障碍没有了。所以缘真谛智,能照空理,空理是自性,就是见性,故名慧眼。
  「憬兴曰:慧眼即以空智为体,照真空理」。真空不空。为什么不空?它遇到缘能生万法,虽生万法,万法是因缘所生,没有自性,就是没有自体,所以一切万法当体即空,了不可得,空有二边都照了。《大乘义章》里面说,「言慧眼者,观达名慧,慧能照瞩,故名慧眼」。什么叫慧眼?你能观,它不叫看,观跟看是一个意思,凡夫叫看,菩萨叫观。看,真眼里面有假眼在里头,所以往往看错了,慧眼是真眼,真眼里头有阿赖耶在里面,阿赖耶当家作主,所以就全看错了。阿赖耶识,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这都属于阿赖耶。观里面,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这叫观。所以观是真心,看是妄心。妄心所以他会看错,真心他不会看错,所以他观、他达(通达),这叫慧。慧能照瞩,能照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性相理事因果没有一样不通达,故名慧眼。「又见真者」,慧眼见真,「净影曰:能见真空,故名见真」。真空在哪里?就在万事万物里面,没有一桩事、没有一件物不是真空。谁能见到?菩萨能见到。什么菩萨?法身菩萨。前面我们讲法眼它是缘俗谛智,是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他能做得到,这个慧眼它是缘真谛智,只有法身大士他能做到,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做不到,他比十法界高,这个见真就是见性,他明心见性了。
  
  《大乘义章》里面说,「慧眼了见破相空理及见真空」。也就是说慧眼能见一切现象里的性相。性是能生能现,相是所生所现,能生的是真的,所生的是虚妄的。为什么?能生的不生不灭,所生的有生有灭。能生,真常;所生的,无常,他都清楚、都明了。在一切现象当中,他可以受用,非常欢喜的受用,他决定没有执着,我们一般人讲控制、占有,他绝对不会有这个念头。为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般若经》上所说的,一切法,包括我们的身体、包括我们的心理,就是能够思惟想象的这个心是妄心,都是假的,都不可得,「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他看得太清楚了。所以应化在十法界,帮助十法界这些迷惑颠倒造业受报的苦难众生,他在这个里头游化,做种种示现,演说种种妙法,他连痕迹都不沾,这叫照真达俗。他为什么不沾?根本就没有现象这个事情,所以他不沾。我们今天对这些现象确实还有控制的念头、有占有的念头,什么原因?我们对这个事实真相没有真正认识。你说不认识,你经典读这么多年,听这么多年,听得都耳熟,自己都能说了,但是自己放不下。这是什么?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这句话说得好。我们得到的不是真智慧,真智慧是什么?真智慧是证悟,我们得到的是解悟,听别人说的,听佛菩萨说的,经典都读了,经典是这么说的,毕竟不是我们自己境界。
  
  我们今天明白、觉悟了,解悟不行,务必要证悟,要证悟就得能行。能行是什么意思?能放下,就叫做能行。包括念佛堂那些念佛求生极乐世界的,你看堂主,堂主有一句口头禅常常在嘴里念着,提醒大家,「放下身心世界」。放下身体、放下念头,放下世间所有一切,都不要放在心上,单提一念,只提起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或者是四个字,阿弥陀佛,一直念下去就行了,就成功,不容许有杂念渗透进去。你念佛,里面有杂念,把你的功夫破坏,所以念了很多年,功夫不得力。为什么不得力?有妄念夹杂在里头。念佛功夫真正得力,不在乎念的多少,每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不多,念十声佛号不少。关键在哪里?关键用真心,没有一个不往生。用妄心不行,用妄心不能往生。妄心是什么心?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七情五欲、贪瞋痴慢,妄心。每天生活、工作、待人接物统统都是用妄心,念佛也是用妄心,所以只能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结个法缘,在这一生当中不起作用,不起作用就是不能往生。这一生我们要往生,真正求往生,那你用真心,别用妄心。心真则一切真,心真就一切正,关键在心。生活用真心,快乐!工作用真心,待人接物样样都用真心。古大德跟我们提出四个字,在日常生活当中念念奉行,念念不违背,这四个字,诚敬谦和。诚是真诚,敬是恭敬,用真诚心,用恭敬的态度,谦虚、和睦。这四个字是真心,决定不是假的,妄心做不出来,真心则自然流露,我们不能不知道。用真心去想佛,用真心去念佛,一句、十句功德不可思议。
  
  「《智度论》曰:为实相故,求慧眼。得慧眼,不见众生,尽灭一异相,舍离诸着,不受一切法,智慧自内灭,是名慧眼。」这《智度论》上说的,说得好。为什么求慧眼?为实相。实相是什么?一切法的真相,实是真实。慧眼能见实相,没有慧眼见不到实相。所以菩萨想明心见性,没有慧眼怎么行?慧眼就是真实智慧,你才见到诸法实相。得到慧眼,你就不见众生。这个可以给我们真正修学求慧眼的一个验证,你还见到有众生,就说明你没有得慧眼。慧眼现前怎么样?所有一切众生统统是菩萨。你还看到有众生,没有看到菩萨,你没见到。如果你得佛眼,你看一切众生皆是佛。所以你自己在哪个阶层自己清楚。什么时候跟释迦牟尼佛一样,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恭喜你,你成佛了。你什么时候看到一切众生皆是菩萨,说明你慧眼开了,你见到真相。一切众生真是菩萨,一切众生都在行菩萨道,作善的行菩萨道,作恶的也行菩萨道,你没有看见。
  
  慧眼开的人,像一个什么?像一个从六道里头超越了,超越回过头来看六道,六道是什么?是大舞台,这么多菩萨在表演。表演给谁看的?表演给我看的,他们都是演员,我现在变成观众了。你看作善得善报,造恶得恶报,演得多逼真!真有这回事情?没有,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得到慧眼之后你就晓得,这个舞台上是表演的,没有一样是真的,造善因不是真的,得善果也不是真的;造恶不是真的,地狱果报也不是真的。真的是什么?真的就是一个相,一切法皆如。才晓得这么多菩萨演一场戏,帮助我开悟,帮助我成佛,这一切众生都是我的恩人。这场戏剧谁能看得出来?所以他底下说这句好,尽灭一异相,一相、异相都没有了。你还有一相,还有异相,有一异是什么?分别。真正到不起心、不动念,哪来的一异?一切法有没有?幻有,妙有。为什么?一切法了不可得。这是真的见到诸法实相。
  
  舍离诸着,着是执着,于世出世间一切法执着没有了,也就是我们讲得很粗,举一个例子,控制的念头没有了,占有的念头没有了,心地真的清净,一尘不染。不受一切法,一切法在面前,不受是什么?决定不干扰你,不影响你,你不受影响,不受干扰了,像看电影一样,银幕上的画面无论怎么复杂,你确实没有受到干扰。为什么?它是假的,这一场演完,银幕上一片白光,什么都没有了。这一片白光就好像什么?常寂光现前,最后现出真相,真相是常寂光。有慧眼的人很厉害,屏幕上的色相正在上演,他已经看到常寂光,见性不着相,着相就不见性了。不但不受一切法,智慧自内灭。一切法是外面的,能见的是自己的智慧,就是慧眼,慧眼也没有了。如果还有一个慧眼,那就有病,哪来的慧眼?内外双离,圆圆满满契入一个境界,常寂光的境界,常寂光就是自己,常寂光就是万物,自己跟万物确确实实一体,在这一体里头分不出哪是自己,分不出哪是万物,万物跟自己真的融成一体,水乳交融,这是大圆满。
  
  「又《思益经》云:慧眼为见何法」。《思益经》上问得好,慧眼见什么法?「答言:若有所见,不名慧眼」。答得好!真实智慧现前了,照见一切法空,照见一切法的真相。我们往下面看,「慧眼,不见有为法,不见无为法。所以者何,有为法皆虚妄分别。无虚妄分别,是名慧眼。无为法空无所有,过诸眼道,是故慧眼亦不见无为法。」无为法跟有为法是相对建立的,有为法没有了,哪来的无为法?我们要知道,这是如来的方便说。真正的佛法是什么?没有言语、没有现象,那是真的。有言语、有现象已经就不是真的。怕你着相,怕你起心动念,只要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一切现成的,你全都得到了。《思益经》上这个话说得好。
  
  「以上广引经论以释慧眼见真」,这里面《思益经》跟《大论》说得最为精妙,《大论》就是《智度论》,说得好!「盖了了见,无所见,不见有为,不见无为,方名见真」。谁见真?佛见真,你是佛知佛见,你得到佛知佛见你就成佛了。凡夫见到的是妄相,见有见无,没见到真相,真相里头没有有无,真相里头没有真假,真相里头没有邪正,真相里头没有染净、没有善恶,样样清楚,样样明了,心里痕迹都不着,你见到真相了。这个境界是法身菩萨的境界。前面法眼以下,肉眼、天眼、法眼好懂,为什么?它是十法界的。慧眼跟佛眼不好懂,因为它是缘真谛智。我们学了有好处,虽然不是自己的境界,知道佛菩萨的境界跟我们真不一样,我们会从这里生羡慕的心,增长自己的愿力。什么时候才能得到?往生到极乐世界你就证得,不但慧眼证得,佛眼也证得。这底下有一句解释,「智慧自内灭,即《心经》之无智亦无得,乃了因佛性之所了也」。《心经》上有这一句,「无智亦无得」,此地引的智慧自内灭,跟《心经》上这句话意思完全相同。
  
  再看末后这一段,「佛眼。如来之眼,名为佛眼,即照了诸法实相之眼。具足者,憬兴曰:一切种智为体,无法不照,故云具足」。佛眼具足,圆满了。慧眼已经不错了,提升就是佛眼。慧眼是法身菩萨,那佛眼是谁?《华严经》上讲的妙觉如来。等觉菩萨再提升就是妙觉,妙觉上面没有了。究竟圆满,称为具足,佛眼具足,具足是大圆满,没有丝毫的欠缺,这个如来是妙觉如来,称为佛眼,照了诸法实相之眼,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一样不明了,没有一样不通达。大家一定要清楚、要明了,佛眼也是自己本来具有的,为什么?你本来是佛。你现在为什么成不了佛?是因为你不敢承认。为什么不敢承认?你有疑惑,贪瞋痴慢疑。为什么有疑?你迷得太久,你迷失自性的时间太长,在轮回里头,无量劫以来你染着不善的习气,这些习气对你来说跟你太熟悉,反而对自性生疏了。讲到自性不懂,懂了也不相信。这是你回头唯一的一个障碍,最大的障碍。如果你真能相信,真能回头,凡夫成佛一念之间。
  
  六十年前章嘉大师告诉我,大乘佛法知难行易,一点不错。你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太难太难,你要想成佛很容易,放下就是。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为我们表演的,十九岁放弃王位,放弃宫廷富贵的生活,离家去学道去了,去求学去了。这个示现是为我们在表演放下烦恼障。十二年的学习,当时印度所有的宗教、所有的学派他都去学过,真的是广学多闻。那是什么?那是无始劫以来求知欲望的习气。到三十岁这一年,他学了十二年,大概也再没地方去学了,到菩提树下去入定,把十二年所学的统统放下。这放下什么?放下所知障。如果这个东西不放下,障碍你开悟,障碍你见性,二障,烦恼障、所知障。你看他给我们表演的,十九岁放下烦恼障,三十岁放下所知障。你不肯放下你就被障,你怎么开悟?你怎么得定?
  
  世尊这一表演,我们要会看,看出门道出来,原来大彻大悟是这么一回事情,放下原来就是。我们不会看,世尊这个表演不是白表演了吗?得会看!听经是要会听,关键在一个会字。所以释迦牟尼佛的示现完全是一个知识分子,这个世间知识分子是占大多数,他表演一个知识分子,广学多闻,用这种姿态出现在世间。在中国唐朝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他为我们所示现的不是知识分子,是一般生活非常清苦的劳工分子。他是樵夫,靠劳力生活,没有念过书,不认识字,每天到山上砍柴,挑到城里面来卖。这个行业现在没有了,现在每一家烧饭用电、用瓦斯,不用柴火了。可是给诸位说,七十年前中国大陆一般城市都烧柴火,城市里面没有电、没有瓦斯,而且没有自来水,所以有卖柴的、有卖水的,这个都是苦力。挑水,河里面的水,那个时候的河水很清,河水可以喝。我们小时候,小溪里面的、河流的,甚至于稻田里面的水,都可以捧起来喝,没有听到有什么传染病,没有,这抗战时期。
  
  昨天余老师到这里来,你看我给他谈起,我们小学同学,回到七十年前,想想那个时代,有卖柴的、有卖水的,我们谈起来他懂,别人没有见到过,别人不懂。惠能大师示现这个身分,也像释迦牟尼佛一样一时顿舍,把起心动念分别执着一起放下,这一放下就成佛了。成佛什么样子?头一个,你能够看得出来的,智慧现前了,自性里面本有的智慧德相统统现前。德相不容易看出来,智慧很容易看出来,为什么?他什么都懂了。没有念过的经书你念给他听,他能讲给你听,无论世出世间一切法全懂了。这说明什么一桩事情?行易知难。可是如果你要不是彻底知道的话,你怎么肯放下?放下智慧就开了,智慧开了你才真肯放下。
  
  我们从惠能大师那里看到,好像看破放下他是一次完成的,剎那之间。他做得那么彻底,做得那么圆满。这告诉我们凡夫成佛不难,难在你自己不肯放下,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憬兴法师说,佛眼是一切种智为体。一切种智是什么?是究竟圆满的智慧。大乘教里面讲佛智有三种,第一个叫一切智,第二个叫道种智,第三个叫一切种智。声闻、缘觉证得的是一切智,菩萨证得的是道种智,佛所证得的叫一切种智。一切智知法总相,一切法的总相是什么?万法皆空,了不可得,这是法的总相。所以他能放得下,他能够超越六道轮回,六道就没有了。阿罗汉证得一切智,但是你要问他,这一切现象怎么发生的?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阿罗汉不知道,菩萨知道。这种智慧叫道种智,道是道理,一切法从哪来的,什么个道理,种是种种,种种法源起的道理,为什么会有。所以一切智是知本体,知体,道种智是知道现象,现象跟作用,知道这些,一切种智就是一切智跟道种智完全了解,通达明了,如来所得的。佛眼是以一切种智为体,所以一切法的体(理体)、现象、作用,他没有一样不知道,所以无法不照,故云具足,佛眼具足。
  
  「盖谓佛眼之本,是无上殊胜,谓之本胜。但亦兼具劣者,劣者其余四眼也」。佛眼是本,前面讲的慧眼、法眼、天眼、肉眼都是末,佛眼才是本,无上殊胜是谓本胜。当然肉眼的功能,佛眼统统具足;前面说的四眼,佛眼统统具足。「至于本胜者,能见佛性也。兼劣者,兼具其余四眼之用,故能照真俗二谛一切法也」。遍法界虚空界,过去、未来,真的是大而无外、小而无内,佛眼没有见不到的,佛眼也没有遗漏的。我们要知道,遍法界虚空界有多少佛?说不尽,佛太多太多了。我们地球上的人口还不到七十亿,十方世界佛剎无量无边,每一个佛剎都有一尊佛在那里教化,佛有多少?也是无量无边无数无尽。同学们要记住,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不是数量能够说的。前面说过,尽灭一异相,那就是无量无边诸佛如来共同一法身,共同一个法性,就是自性,同一个自性。这不就是明明白白的告诉我们,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什么关系?一体。
  
  我们这个身体是法身如来这个大身里面的好像一个细胞一样,没有离开法身,没有离开自性。大乘教佛常讲「心外无法,法外无心」,确确实实是一个共同体。我们不知道,佛知道,法身菩萨知道,权教菩萨、声闻、缘觉知道,没有证得。我们今天学大乘教学这么多年,我们也知道,我们这个知道是从经典上得来的,是佛说的,声闻、缘觉、权教菩萨也是听佛说的。证得那就是法身菩萨,慧眼开了,真得受用。我们如果走通途的方法,要想证得慧眼,绝不是简单的事情,佛经上讲的话不夸张,要无量劫的修行,你才能证到法身菩萨。可是现在我们的运气太好,遇到大乘里面的净宗法门,这运气太好,凡是遇到这个法门的人,只要能在这一生当中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但慧眼你得到,到极乐世界,佛眼也得到。哪有那么快?真那么快。什么原因?阿弥陀佛的佛眼借给你用,不是你修得的,佛借给你,你真管用。得到弥陀威神的加持,就跟阿弥陀佛好像是差不多,你就有能力在十法界像佛一样以种种身应化在世间,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叫佛事。得到阿弥陀佛威神加持,你能做佛的事业。不到西方极乐世界难,为什么?我们虽然有这个智慧,智慧透不出来,这是真的。只有这一条近路,一生当中能成就,不要等到第二生。而且真干的人,我们有理由相信,三年到五年是决定会成功,就怕你不肯干,肯干、真干,三年五载你就成佛了,真的往生极乐世界。如果慈悲心重,还想在这个世间用这个身体来弘法利生,帮助一些有缘的人在这一生求生净土,以法师的身分来教化众生,行。那三、五年的时间不够,至少要十年。具足基础的德行,儒释道的三个根要做到,然后一门深入、十年熏修,你就能如愿以偿,可以满你的愿,你能做得到。十年专攻一部经,你会得念佛三昧,你会开悟,都做得到,不是做不到的。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五百八十五面,倒数第五行,从第二句看起:
  
  「或疑:佛舍肉身,何有肉眼?」这是或者有人怀疑,提出这么一个问题,佛把肉身舍掉,哪来的肉眼?下面举《大智度论》里面所说的,「《智度论》曰:慧眼、法眼、佛眼虽胜」,胜是殊胜,胜过肉眼跟天眼。「非见众生法。欲见众生,唯以肉眼」。法身菩萨、妙觉如来住常寂光,也就是回归自性。自性也就是现代哲学里面所讲的本体,宇宙万有的本体。宇宙之间万事万物都是从它而生的,在哲学上是追求这个东西,但是从来没有人见到过。所以哲学的本体,一直到现在还没有定论,说的人很多,都不能叫人心服口服。大乘佛法里面说这个体就是自性,自性清净圆明体,贤首国师《妄尽还源观》里面所说的。惠能大师见性的时候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是真正证得本体、证得性体,在佛法里面这才叫成佛,没有见性不能算成佛。
  
  法身菩萨都见性了,只是无始无明的习气没断干净,所以有四十一个等级的差别。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到等觉,四十一个位次。大经上也常说,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住报土,就是实报庄严土,这些是真佛,这不是假佛。江味农居士在《金刚经讲义》里面讲得很清楚、很透彻,《金刚经》上讲的诸佛,他都是以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来解释,这就是《般若经》上讲诸佛的意思。等觉再上去,这是妙觉,那是究竟果佛,这一尊佛不住在实报土,他住在常寂光,叫究竟圆满佛,也就是说无始无明习气断干净,没有了。这些人,即使是法身菩萨,他们有能力、有智慧也有慈悲心,遍法界虚空界众生有感,他就有应,像《普门品》所说的,「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注意这里面的「应」字,佛菩萨没有身相,能应,十法界众生有感,这个应是反应,自自然然的反应。所以三十二应身是因众生之感而应的,佛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佛与法身菩萨决定没有起心动念,他要起心动念,他就堕落了,他是凡夫,他就不是佛菩萨。我们想想,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为我们示现八相成道,讲经说法四十九年,试问他有没有起心动念?这个要知道,决定没有起心动念,这个境界很深。
  
  所以经上常说,法身大士不可思议的境界,这句话说得很切实,我们无法想象。什么个道理?这部经上讲得很清楚,我们前面读过,那是无量劫来,每一位法身大士修行都是无量劫,无量劫的积功累德,加上他的愿力,再加上他的修行,是功德的成就。现在这种成就,科学家逐渐逐渐发现了,这是一桩好事情。科学家今天得到一个概念,这个世间所有一切现象它的基础都是意念,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念头。意念从哪里来的?现在还不知道,只发现它是无中生有。无中生有这句话,我们能够理解,确实是无中生有,不过这个无它是属于自性,科学家没有见到性,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但是自性没有现象,不但没有物质、没有精神,连自然现象都没有,所以心意识达不到,再高明的科学仪器也追踪不到,无法探测它,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佛告诉我们「唯证方知」,就这桩事情,你一定要证得。怎么个证法?你能把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放下,你就证得。谁放下,谁就证得。证得这个人就叫做成佛。所以大乘经里所说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我们要相信,不能怀疑。为什么说你本来是佛?你能够放下,你就是佛,你放不下,你是凡夫,放下就是。
  
  今天我们为什么放不下?我们对于这桩事实不清楚、不透彻。虽然千经万论都在说,都在劝我们,我们的态度半信半疑,我们没有完全肯定相信它。怎么办?就在教下去学习,帮助你看破,帮助你明了。古人讲「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你真的看到了,听经亦如是。但是你只能听一部经就好,不要听太多。为什么?太多太杂了,你的心不能集中,分散了,可能你这一生你都见不到,见不到,你就不肯放下。如果是一门深入,那个作用不可思议!一门作用,你的心是定的、心是静的。一般人如果把心定在一个地方,这佛经常说,释迦牟尼佛讲的,「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我们现在要办,彻底放下成佛这桩事情,那我们要相信释迦牟尼佛的教诲,把心放在一个地方,放在一部经。不要放太大的经,太大的经也麻烦,分量太大,不是很好的。太短了,也不容易摄心。像《无量寿经》这个本子很适合,不很长,它也不短。你每天去读它,你读上十年,我相信你就开悟了。这个悟我们要彻悟,小悟、大悟都不行,要大彻大悟。如果你真能够坚持,十年不开悟,二十年,二十年不开悟,三十年你决定开悟。如果是求往生净土,那就更容易,你得到清净心之后,想往生净土,你就随时可以去,往生就得大自在。清净心没有得到,不行,没有把握;清净心得到,什么时候去都可以。你的念头一动,阿弥陀佛就知道,他就会来接引你。寿命有没有到,没有关系,不相干。制心一处,多么重要!
  
  所以佛应化在十法界、应化在世间,应以佛身得度他就现佛身,释迦牟尼佛现的佛身;应以比丘身得度,他就现比丘身,惠能大师是比丘身;应以居士身得度,他就现居士身,唐朝的傅大士,居士。什么样的身都能现。在世间现身,当然具有肉眼,这就是「欲见众生,唯以肉眼」,他必须跟众生和光同尘,生活在一起。菩萨度鬼道,就现鬼身。在中国佛教里面,超度里有焰口,放焰口,焰口台对面讲究的,那边扎个鬼王焦面大士,最简单的是供个牌位,扎一个鬼王放在那边,焦面大士。焦面大士是谁?观世音菩萨在鬼里面现的身。在地狱,度地狱众生,就现地狱身。像观音菩萨、地藏王菩萨在地狱是现鬼王的身分,在饿鬼道。在畜生道,现畜生身,他不现同类身,他就没有办法去度这类众生。所以一切众生之类,佛菩萨统统都参与,都应化在其中,这些道理、事相,学佛的同学都应该理解。
  
  下面念老引义寂法师所说的,义寂师云:「有肉眼,知障内色故。为化度众生,现有相佛,故兼肉眼。」这就以释迦牟尼佛为例子。释迦佛在三千前年到这个世间来应化,来应众生之感,示现跟我们世间人一样的身分。从投胎出生,慢慢长大成人,一直到圆寂。释迦牟尼佛七十九岁圆寂的,三十岁开悟,开悟也是示现。开悟之后就开始教学,这个诸位要知道,释迦牟尼佛一生的事业叫佛事,佛事是教学,讲经教学四十九年,没有一天空过。佛陀在世,教学没有中止的,一个人来了也教,两个人也教,几百个人也教,几千个人也教。教学的内容非常庞大,不是佛陀自己的意思,是众生想学什么、想求什么、想知道什么。所以这叫启请,佛会详细讲解给你听。没有人启请,佛自己说出来的,这个十二分教里头,诸位都知道,叫无问自说。无问自说的经不多,《阿弥陀经》是无问自说,自始至终没有人启请。无问自说是特别因缘,佛看到这个众生缘成熟,问不出来,没有人请问,他就自己说了。
  
  所以学佛,这六十年前,章嘉大师教我学释迦牟尼佛。从哪里学起?老师教我从《释迦谱》学起、从《释迦方志》学起。这两部书《大藏经》里有,现在有单行本流通。释迦牟尼佛的传记,唐朝时候古大德从经典里面摘录下来的,抄下来的,就是释迦牟尼佛一生的事迹,像传记一样。我们读了之后,了解释迦牟尼佛一生的行谊。佛在这个世间示现的,为我们所示现的,他不是神,他也不是仙,他求道。道是什么?道是智慧。他的目的不是求生天,不是求做神仙,不是的,这统统要把它搞清楚。释迦牟尼佛所求的,是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他要了解这个、要明了这些,这是《般若经》上讲的诸法实相,用我们现在的话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这就是道。
  
  宇宙从哪来的?万物从哪里来的?人从哪里来的?我从哪里来的?要把这些东西搞清楚、搞明白。我跟一切众生有什么关系?跟山河大地有什么关系?跟树木花草有什么关系?跟大自然有什么关系?佛是要了解这些。换句话说,我们中国人讲的圣人,印度人叫佛陀,我们中国人叫圣人,这个意思非常接近。都搞清楚,都搞明白,这叫成佛;在学习还没有完全搞明白,则称为菩萨。所以菩萨是在修学阶段当中,没有毕业,毕业就叫成佛。我们今天看极乐世界,这一部书,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很单纯,只有两种人。极乐世界不是个国家,没有国王、没有政治组织、没有士农工商。我们把这个经从头到尾仔细来看,不止看一遍了,只有佛,只有菩萨,佛是老师,菩萨是学生。所以极乐世界像个什么?像一个学校,像一个校园,只有两种人。老师在教,学生们在学习,学生来自十方一切诸佛剎土。阿弥陀佛所接引的,主要的是六道众生,换句话说,极乐世界是为六道众生而建立的,慈悲到极处!六道众生成佛是太难太难了。他用的方法非常巧妙,用执持名号这个方法。有没有道理?有。道理是什么?就是释迦佛在经典里常讲的「制心一处」。我们把心就定在阿弥陀佛上,这佛号上,坚定不移,不改变,一切时、一切处就念这句佛号,除这句佛号之外,心里什么都没有,这叫制心一处。那就恭喜你,你就成佛,念佛成佛了。
    我在早年学经教,对净业三福最后一条我怀疑,好多年都不能解决。怀疑什么?「发菩提心,深信因果」,因为第三条,第三条是菩萨修的,他如果「深信因果」放在第一条、第二条,我不怀疑,放在第三条,菩萨,菩萨难道不知道因果吗?搞了十几年之后才恍然大悟,这个因果不是别的因果,就是刚才讲的「念佛是因,成佛是果」。真的很多菩萨不知道,菩萨要知道的话,他就不会走弯路,不会浪费那么多时间,往生极乐世界就成佛,这多方便,不知道。所以净业三福最后这一句,「深信因果」是为菩萨说的,不是别的因果,念阿弥陀佛是因,成无上菩提是果。我们如果真的把这句搞明白,死心塌地就一句阿弥陀佛,其它统统不要了。你要问几年能成佛?在一般讲三年。你肯不肯干?为什么说三年?诸位去看看《净土圣贤录》、《往生传》,这里面几乎有一半以上的人数都是念佛三年往生。
  
  早年曾经有法师问过我,就提出这个问题,是不是这些念佛人他们刚好三年之后寿命就到了?问这个问题。我想了一想,如果说这些人统统都是三年寿命到了,这个话讲不通,不合乎逻辑。应该是怎么回事?他功夫成就了,也就是说他念佛三昧得到。得到念佛三昧,往生就自在,虽有寿命,可以不要,这才能讲得通。不需要到寿命到,我功夫成就了,我就要去。说这个话,应该是四年前,四、五年前,深圳有个年轻居士黄忠昌,我讲过几次,他听我讲经,讲到这一段,他就下定决心,万缘放下,一心念佛,闭关,深圳向小莉居士护持他。向小莉居士那一点福报,说老实话,就是护关的功德。为什么?她帮助一个人成佛了,这个功德大!他就是试试看,我一心专念。他在关房里面每天是一部《无量寿经》,就是我们这个会集本,其余时间就念佛,期限是三年。他念到二年十个月,还差二个月,预知时至,他往生了,寿命不要了,三十几岁。这证明我想的没错,有寿命不要了,到极乐世界去了。在这个地方修行,哪有到极乐世界好?黄忠昌居士给我们做证明,三转法轮,他给我们示现叫作证转,那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到极乐世界真的是个容易事情,不是难事,难就难在你不肯放下。这么个年轻人好!他简单,没有结婚,没有家累,真是想去就去了。
  
  我们今天学佛,尤其是出家,为什么?所以要想想,出家,为什么出家?我出家,我是为了生死。为什么?年轻的时候,很多人给我算命看相,都说我短命,过不了四十五岁,我相信,我相信这个绝对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我就把自己的寿命定在四十五岁。二十六岁闻佛法,我只有二十年的时间,这二十年时间好好去用,能够不再搞六道轮回,我就心满意足了。所以四十五岁那一年生一场病,生病那个时候,基隆大觉寺灵源老和尚在那边举行结夏安居,叫我去讲《楞严经》。我记得《楞严经》我讲到第三卷讲圆满,《楞严经》一共十卷,讲了三分之一,自己得病了,知道寿命到了,万缘放下,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念了一个月,病好了。好了之后,继续讲经。我学讲经是在出家之前,学会了再出家的。我学了七年,二十六岁开始学佛,三十三岁出家,出家就教佛学院、就开始讲经,讲经到今年五十三年,没有一天中断,天天干。这是章嘉大师教的,学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天天讲经,他老人家是三十岁开始,我是三十三岁开始。
  
  我跟李老师学教,李炳南老居士,出来讲经是他老人家指导的,原先不敢,不敢出来,没有开悟。释迦牟尼佛开悟了,没有问题,我们没有开悟,万一把经讲错了怎么办?害怕。所以老师劝我,现在没有人讲经,我们再不发心,佛法就断了、就绝了,这是个问题。没有开悟怎么办?讲错了怎么办?老师教我讲批注,而且批注里头还教我一个原则,你看得懂的、没有问题的,你就讲;看不懂的,有疑惑的,就不讲。这个方法好!看不懂的,我就把它念过就好了,念不会错。等于说在讲台上,把古人的这些批注,用白话文翻译出来,不要加自己的意思,就不会犯过失。这个方法真好!我们再想想,这是应该做的,这没人做了,没有想到是做了这么多年。
  
  蒋经国先生做第六任总统的时候,中国佛教会发起做一个仁王法会来祝福他,我也参与了。我在仁王法会里面讲「仁王经大意」,好像是讲了二十多个小时的样子,二、三十个小时,讲「仁王经大意」。遇到甘珠活佛,也是我的老朋友,甘珠他也是章嘉大师的学生,他大我十几岁。法会当中见面的时候,他告诉我,他说他们在背后常常聊天就讲到我。我就问他:讲些什么?「你这个人还挺聪明的,可惜短命,又没有福报。」我说:这个我自己清楚,不必在背后,当面可以说。甘珠活佛告诉我,他说「你这个十几年」,那个时候我讲经讲了十几年,「功德很大,不但你的福报很大,寿命很长」,这他告诉我的。我没有想到的,我也没有求福报、也没有求寿命。第二年,甘珠活佛就往生了。这是个密宗的好法师,我跟他很熟。所以我们现在晓得,为什么我的寿命延长?大概没有别的,就是做一个好样子。
  
  佛法在世间是讲经教学的,不是搞迷信。这么多年来,我大概总讲了有几十部经论,讲得太杂了。往后如果还有寿命的话,我要回头了,我专讲一部经,其它再不讲了。我就选这部经,《大经解演义》,我这第一遍讲完讲第二遍,二遍讲完讲第三遍,我活多久,一生当中就讲一部经,不再讲第二部经。我相信,我每一次讲的都不会一样,为什么?境界不相同。这一部经,我过去讲过十遍,讲批注这是第一遍。这个批注太好!你看念老引用大乘经论祖师大德的批注、注疏一百九十三种。这个批注里内容包含着性相、理事、因果,宗门教下、显密圆融,都在这个注子里。这个《大经解》可以说是释迦牟尼佛留给末法九千年众生最好的礼物,没有比这个更殊胜。简单,这一本就够了,一切佛法尽在其中。修行,一句佛号,这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要像中峰禅师所说的,「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心里除了阿弥陀佛之外,世出世间一切法统统放下,得大自在!
  
  心转了,念头转了,这就是念佛三昧。清净心现前,清净心生智慧,不生烦恼。世出世间法别再管了,不要再想了,把时间统统用来想阿弥陀佛,想极乐世界。怎么想法?这经典里面所说的全是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这就够了,还要什么?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接受阿弥陀佛的供养,那边生活环境好,全是阿弥陀佛无量劫的积功累德。出家的时候,这是十五劫之前出家,法藏比丘发四十八愿,五劫时间的修行,这个功德成就了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成就到今天十劫,无比殊胜的福报是他老人家提供的,去享他的福。每天在讲堂里面讲经教学,没有中断,那是求慧。到极乐世界得的是福报,每天听阿弥陀佛讲经教学是长智慧,到极乐世界去干什么?福慧双修。成就自己圆满的福慧就成佛了,成佛决定跟阿弥陀佛没有两样。我们出家学佛是为这个,你要是为别的,你就错了。方向、目标正确,应该认真努力去干,真干,你这次出家就没有白出,没有造罪业。端正心念,让社会大众看到释迦牟尼佛本来面目,不要误会佛教是迷信、是宗教。告诉大家,我们是用行动告诉大家,佛教是教育,释迦牟尼佛的教育,是佛对九法界至善圆满的教育。这个没错,我们要做出来,要表演出来,自己要得受用,改造命运就是受用。没有福报,现在得福报了,这是受用;没有智慧,现在智慧增长了;没有寿命,现在寿命延长了。真实的福报,真实的智慧,本经上说真实的利益,这不是假的。
  
  我们再接着看下面一句,「觉了法性」,觉是觉悟,了是明了,法性是一切法的体性。一切法究竟是什么?「《净影疏》曰:佛眼能见真实如来藏中不空实性,名了法性。憬兴云:能与佛一切种智相应,觉了中道第一义,故云觉了法性。又云:亦见佛性,故云觉法性。」觉了法性是智慧开了,中国禅宗里面讲,大彻大悟,明心见性,那个见就是觉了,见性成佛。虽然成佛,他无明习气没断,所以他还要在实报土里头,这就是大经上所谓四十一位居报土,他们居住在实报庄严土。在那里干什么?在那个地方断习气。习气没有法子断的,没方法,只有让时间长了,自自然然没有了,这前面跟诸位详细说过。要多少时间?要三大阿僧祇劫,无始无明的习气就完全断干净了。完全断干净,他就是妙觉果位,不是等觉,妙觉。妙觉不住在实报土,他住什么地方?他住常寂光。常寂光里头只有一个人,妙觉,统统都是妙觉。实报土里面有四十一个人,这四十一个每一个都代表无量无边。四十一个就是:十住(十个)、十行、十回向、十地,这总共四十个,等觉一个,这四十一个。常寂光只有一个,妙觉,证得妙觉果位就住常寂光。常寂光里头有多少佛?无量无边无数无尽。说实在话,佛比众生多!这就说明什么?大宇宙里头,用我们凡夫的心态来说,境界上来讲,觉悟的人多,迷惑的人少。迷惑是十法界的众生,觉悟是常寂光跟实报土的菩萨,他们是觉,觉了法性。
  
  《净影疏》里说得很好,「佛眼能见真实如来藏中不空实性」。常寂光里面是空性,什么也没有。如来藏里面有空、有不空,空是实性,不空呢?不空是实性所现的现象,就是惠能大师讲的能生万法。十法界依正庄严从哪里来的?真实如来藏中不空实性,从这里来的。如果你在现在一切幻相当中,六根、六识、六尘,如果说《楞严经》再加上七大,地水火风空见识,这是世尊在楞严会上,把所有一切万事万物归纳为二十五大类。这二十五大类都有相,这些现象从哪里来的?从如来藏中不空实性里头变现出来的。实性里头确实什么都没有,但是它能够现相。这个事实真相,佛也说不出来,所以佛只说这桩事情「唯证方知」,你证得,你就知道了;你没有证得,跟你讲你也不会懂。能不能讲得出来?讲不出来。为什么讲不出来?没有起心动念,怎么讲得出来?我们要讲得出来,肯定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全起来了。这是什么回事情?这是六道凡夫干的事情。十法界也干,比我们迷得轻,我们迷得重。六道里头愈往下去迷得愈重,只是迷悟不同而已,现象有差别。
  
  憬兴师曰:「能与佛一切种智相应」,如来所证得的一切种智,与这个相应,那是佛的境界。「觉了中道第一义」,这就是前面我们读过的,照真达俗,这叫中道。我们一般讲学里介绍,讲一切万法「体相」,体是理体,相是现象,「理事、因果」,我们用六个字,把宇宙万相归纳为六个字,演说的时候比较方便。这六个字合起来叫中道,你全都明了、全都通达,这叫觉了中道第一义。这是觉了法性的意思。「又云:亦见佛性,故云觉法性」。佛性就是觉性,佛这个意思是觉的意思,觉性是自性里头本具的般若智慧,不是从外来的,在阿赖耶四分里面叫证自证分,证自证分是佛性、是觉性。你怎么知道有自证分?自证分是体,就是自性。你怎么知道自性?你怎么知道有个佛性?这是自性本具般若回光返照,照见了,像一盏灯一样,灯照外面境界,也照自己,光明遍照。
  
  「故知佛眼,能觉了法性,即《文句》所谓之本胜」,我们在前面读过的,「非余眼所能及也」,只有佛眼本来殊胜。这个殊胜说明它不是修的,像前面四种,肉眼、天眼、法眼、慧眼,有报得的,有修得的。佛眼是报得的,是自性里头本来具有的,只是我们把它迷了,现在不起作用。余眼就是前面讲的四种,都不能跟佛眼相比。「是显佛眼之彻」,圆满的彻见。「至于具足者,显佛眼之圆」,圆是什么意思?后头这句说得好,「具足一切眼之用也」。肉眼的作用,天眼的作用,法眼的作用,慧眼的作用,佛眼统统具足,这到明心见性才真正证得大圆满。
  
  我们再看底下一段,「或疑他经中,有以慧眼为第三,法眼为第四,何以与本经相违。」读经读多了,可能会有这个疑问。这段在此地解释得好,这些经典都是释迦牟尼佛说的,为什么佛说这个经的时候,说五眼的时候,有这样的差别?我们这个经排列,肉眼在第一,天眼在第二,法眼在第三,慧眼在第四,最后是佛眼。可是有些经里头,确实佛的排列,第一肉眼,第二天眼,第三慧眼,第四法眼,第五佛眼。配在哪里?慧眼,阿罗汉证得;法眼,菩萨证得的;佛证得的是佛眼,是这么个讲法。为什么跟本经这个地方相违背,不一样?下面说「义寂与望西均释为」,有解释,「本经所云法眼之境,与前二眼,同是俗谛,慧眼始见真谛。真胜于俗,故本经法眼第三,慧眼第四也。」这个意思我们在前面讲过。我们看古德批注里头,如果是依俗谛智,这个智是智慧,依真谛智,这有很大的差别。俗谛有没有智慧?有,不能说没有。凡夫没有智慧,这个一定要知道。智慧从哪里来的?从清净心来的,从禅定来的,它不是从知识来的。凡夫只有知识,没有智能。知识是可以从广学多闻当中得到,智慧不是的。你像惠能大师不认识字,什么都没学过,智慧开了,他什么都知道,没有一样东西能够难住他的,那是智慧。俗谛智,没有离开十法界叫俗谛,佛家的真妄是从十法界分的,十法界上面是实报土,那是真的;十法界以内全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阿罗汉、辟支佛,十法界里面的菩萨、佛,都用阿赖耶识,没有转识成智,换句话说,他们是凡夫。大乘教里面称六道为内凡,四圣法界为外凡,就是六道之外的凡夫,不称他作圣人。
  
  圣人从哪里开始?从初住菩萨开始,圆教,圆教初住、别教初地才能称之为圣人。为什么?他们用真心,不用妄心。也就是说,明心见性的人,他用的是真谛智。没有见性,阿罗汉没见性,辟支佛没见性,十法界里面的菩萨、佛都没有见性。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见思烦恼断了,阿罗汉见思烦恼断了,见思烦恼的习气没断。他在四圣法界修什么?就是断习气。习气断了之后,他就升等,升为缘觉,就是辟支佛,他升了一级。所以我们知道,辟支佛不但没有见思烦恼,见思烦恼的习气也没有,比阿罗汉高。辟支佛修什么?辟支佛断尘沙烦恼,《华严经》上讲的分别,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但不执着,分别都没有了,这是菩萨。菩萨虽然分别没有了,但是分别的习气有,习气不好断。习气断掉之后,他就又升一等,他是十法界里面的佛。所以十法界里面的佛,你不能说他没有智慧,俗谛智,虽然是佛,无明烦恼没断,这个我们得搞清楚。十法界里面的佛,实际上就是《华严经》十信位的十信菩萨,第十信,菩萨是第九信,缘觉是第八信,阿罗汉是第七信,十信菩萨没见性。
  
  无明烦恼放下了,无明烦恼是什么?起心动念,也就是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他能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他的眼睛像镜子一样,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确实没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哪里会有分别执着,这是真佛。所以他的起心动念一断,从相似即佛,天台大师,智者大师讲的,十信菩萨就是十法界里面的佛,叫相似即佛,不是真的。起心动念一放下,就是无始无明烦恼断了,他就变成真佛,不在十法界,他到一真法界去了,到实报土去了,这是真佛,不是假佛。为什么?不再用阿赖耶。阿赖耶到哪里去?阿赖耶变了,变成智慧。阿赖耶变成大圆镜智,末那变成平等性智,意识变成妙观察智,前面眼耳鼻舌身五识都变成成所作智,叫转八识成四智,这真成佛了,这叫分证即佛,他们住实报土。所以实报土里有四十一个位次,圆教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为什么还有实报庄严土?习气没断。无始无明的习气真难断,不像前面,见思烦恼的习气、尘沙烦恼的习气还好断,无始无明的习气太难断,要三个阿僧祇劫,自然没有了。让时间慢慢把这个习气断干净,习气对于菩萨自行化他都不产生障碍,就是障碍你回归常寂光,除这个之外,什么障碍都没有。无始无明习气断干净,你回常寂光,回常寂光在《华严经》上叫妙觉果位,究竟圆满的佛果。
  
  所以真的有俗谛智、有真谛智,这个排列次序是这样排的。慧,它依真谛智,所以排在后面;法眼它依俗谛智,它排在前面。这个地方讲得很清楚,「本经所云法眼之境,与前二眼,同是俗谛」。肉眼是俗谛,天眼也是俗谛,法眼既然同是俗谛,所以它排在第三。「慧眼始见真谛」,慧眼就是法身菩萨就有了,转八识成四智,慧眼就现前。「真胜于俗,故本经法眼第三,慧眼第四」,这是排列的道理。
  
  「若论修起之次第,先须达真,然后方能导俗,故他经中有以法眼居于第四。如《华严演义钞》」,它的排列跟我们这就不一样。为什么?这是论修行,修行有先后。也就是说,先要看破,你才能放下。为什么你放不下?你没看破,不了解事实真相;真正了解事实真相,你肯定就放下了。如果这世间人,真正了解因果是真的,饿鬼、地狱是真的,杀盗YIN妄这些事情他肯不肯做?他决定不肯做。为什么?果报太可怕!在人间杀生吃肉,你认为这是享福,满足你的欲望,你能享受多少天?将来堕在鬼道、堕在地狱道,那个时间超过我们这一生一百倍都不止。等于说我一天的欢乐,我付出的代价是一百年的受苦,你肯干吗?今天再乐我也不干,后头是一百年的苦。为什么人还肯干?不知道事实真相。极乐世界亦复如是,如果真正对极乐世界认识了解,我相信,你会像黄忠昌一样,用三年时间修行,到极乐世界去了。在这里三年辛苦,到极乐世界是无量寿的享乐,愿不愿意?当然愿意,别说三年苦,三十年苦我也愿意干。不知道极乐之乐,不知道。真知道的人他真干,他什么都放得下。
  
  所以修起次第,先须达真,后方能导俗,导俗是教化众生。故其它大乘经里面有把法眼放在第四,举这一个例子,《华严演义钞》,「为导养身,先修肉眼」,一定要有健康的身体。「肉眼见粗不见细等」,然后再修天眼。「天眼见色,未见真境」,天眼能见细色,天眼能见六道,不能见四圣法界,那当然诸佛如来的实报土就更不必说了,它的能见量只是六道轮回,我们通常讲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以外它见不到。他要修慧眼,「故修慧眼。慧眼见理,未能见事」,先要明白理,然后事就明白了,理要没有见到,事永远不明了。你说这个物质现象,多少年来,佛经虽然讲了,没有人能证明。佛确实讲了,物质现象是念头变现出来的。
  
  阿赖耶三细相,我们老一代的法师,那时候教导我们常常讲,阿赖耶的相分从哪里来的?相分是见分变现出来的,见分要见,于是就出现相分,这是老和尚教给我们是这么教的,我们也胡里胡涂就听了,不敢问。你要问老和尚,经上、批注里头祖师大德就这么讲的。实际上没搞清楚,搞清楚之后才晓得,佛没有讲错,是我们自己体会不到。他们见到的是一点都没错,阿赖耶的三细相确实第一个是业相,从业相里面变现出转相,从转相变现出境界相,阿赖耶的三细相。业相是什么?从四分上来讲,业相就是自证分,转相就是见分,境界相就是相分,这是讲它生起的次序,至于证自证分,是自性里头本有般若智慧。业相、转相、境界相全是幻相,不是真的。
  
  一直到近代科学家,德国的普朗克,他一生的时间去研究,研究物质到底是什么?我们也不知道他用的是什么方法?几十年真正发现了,物质的基础居然是意念,就是念头,证明佛经上一句话「一切法从心想生」。佛在三千年前讲的,他把它证明了,用科学方法证明。所以他就研究心想,这个意念,意念是怎么回事情,这就没有办法了。意念据他的观察,这个东西是无中生有,他的报告是这样说的,无中生有。我们要问:无中为什么能生有?这就是个谜,又是个问题。这就向上一着,大乘经上讲得详细,可惜他们没有看到大乘经。如果他们看到大乘经,我相信他们会非常惊讶,为什么这个事情在几千年前释迦牟尼佛就知道?释迦牟尼佛用什么方法?禅定,就是前面讲的,自性本定。你只要把起心动念、分别执着统统放下,自性本定就现前,自性般若智慧现前,这所有一切法真的、假的,正的、邪的,全部明了了,一丝毫障碍都没有,就佛眼现前了。
  
  佛说出我们每个人都一样的,所以大乘教里面常讲「生佛平等、生佛不二」,又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是一不是二,这说绝了。我们今天要想证入这个境界,在这个世间真难,确实没有办法。能彻底放下吗?不能够。那怎么办?阿弥陀佛是帮了一个大忙,先让我们到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再放下。行吗?行!凭什么?天天听阿弥陀佛讲经,听久了,你就豁然大悟,你就契入。释迦牟尼佛讲经四十九年,时间太短了。阿弥陀佛讲经无量寿,我们到极乐世界跟他一样也是无量寿,无量寿的时间,我们相信肯定有一天大彻大悟。极乐世界用的方法,还是用讲经教学。我们到极乐世界是做学生去的,不是去享福的,是要到那边把自性的般若智慧、自性的德能相好统统找回来,就这么回事情。然后证明了,我们自己跟佛无二无别。
  
  所以慧眼见理,没见事,理明白了,事不清楚。像我们现在,我们现在好像也有这慧眼,大乘经上讲的这些原理,我们都晓得,可是事上不行,事上我们不了解。了解事是法眼,所以理明白之后,还要去修法眼。「法眼未圆,故修佛眼。」法眼是菩萨,慧眼见一切智,没有道种智,法眼是道种智,知道宇宙之间万事万物,什么道理形成的?怎么样形成的?他全懂。虽然全懂,没圆满,圆不过来,所以要去修佛眼,还要提升。我们今天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修的佛眼,实在讲五眼圆明,他就加持给我们,就借给我们用。我们用阿弥陀佛的佛眼来看宇宙、来看万法,虽然是借用的,也就好像是自己证得的一样。这是无与伦比,不可思议的境界。
  
  「又《智度论》曰:菩萨摩诃萨」,注意后头这个「摩诃萨」三个字,摩诃萨是见性的菩萨,也就是指这四十一位法身菩萨,「初发心时」,最初发心,就像我们现前,我们现在是最初发心,「以肉眼见世界众生受诸苦患,心生慈悲,故求慧眼以救济之。」这慧眼是什么?智慧。我没智慧,看到众生受苦受难,帮不上忙。现在我们很清楚,世界这么乱,地球灾难这么多。我从二00三年开始,代表澳洲大学参加联合国的和平会议,这些年来参加了十几次。与会的这些朋友们,可以说都是全世界各个国家地区的精英、专家学者,在一起来讨论、来研究如何化解冲突?如何恢复世界的安定和平?我参与之后才晓得,联合国做这个事情做得很久了,七0年代开始,换句话说,这个会已经开了三十多年,将近四十年。有没有效果?这我们大家都看到的,社会、这个世界一天比一天乱,冲突一年比一年多,一次比一次严重,没效果。让我深深感觉到,知识解决不了问题,智慧能解决问题。智慧你对问题看得深、看得透,知识不行。今天大家一昧去寻求知识,把智能忽略了。知识迷在物理上,这个世界的物理学确实很发达,太空物理,量子也是物理,但是心理没人去研究。所以普朗克的发现,我相信再有二、三十年,大家就认识了,这个发现太伟大。
  
  如果普遍为这些科学家所认知的话,我们的思惟方向马上会改变,我们从物理转变到心理,为什么?起心动念能影响物质,物质不能影响起心动念。佛在经上说「境随心转」,这是真理。我们今天,现在怎么样?现在人是心随境转,被物质环境所转,这就苦不堪言,不能解决问题。所以中国传统文化管用,大乘佛法管用。而提出这两句话的是英国汤恩比博士,这是英国近代的一位大哲学家,他提出来的,「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只有中国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这他提出来的。所以今天佛法要讲,不能不讲。汤恩比说的,大乘佛法,这个经是大乘经,经题上就有大乘,「佛说大乘无量寿」。这个经里头有没有讲到?有。黄念老引用经论来解释这个经文里头,这些意思统统都包含在其中,我们得认真学习。学习这一部,等于你学习了一百多部大乘经。《批注》,大乘经里面极精要的精华,读这一本就读了许多大乘经,最精彩的部分我们都读到了。
  
  这一句,《智度论》上讲得好,正是我们现前社会状况,菩萨们「以肉眼见世界众生受诸苦患,心生慈悲,故求慧眼以救济之」。但是我们现在生慈悲心救不了,我们没有去求慧眼,不知道慧眼能救济。得到慧眼之后,慧眼是道理明白了,但方法呢?方法必须要从法眼来。「见众生心相种种不同,云何令众生得是实法,故求法眼」。法眼里头有方法,慧眼里头有智慧,有智慧、有方法你才能引导众生。「达真方能导俗」,法眼可以导俗,但是它要依慧眼来,它没有智慧,它没有办法。「是为他经之序」,别的经为什么要把慧眼放在前面,法眼放在后面,这是把这意思说出来了。「至于本经则以真胜于俗,故以慧眼为第四。是即本经法慧二眼之序,不同他经之故。」这也交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段文好!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法门       五眼)(五明学佛网:净土法门       五眼)  

 竺摩法师:淤泥不染 净土法门丛谈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开示集要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之钥(又名:净土心要)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五眼六通 

 沈家桢居士:沈家桢博士谈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 

 如本法师:净土法门 

 陈兵教授:净土法门实似论 

 净界法师:净土法门的特色 

 净界法师:念佛不等于修净土法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五讲 净土法门的实修与检非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四讲 净土法门修持的正助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三讲 净土法门的特异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