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钟茂森博士:与人交。久而益密。则行之家邦。可无怨矣


   日期:2012/5/24 8:2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与人交。久而益密。则行之家邦。可无怨矣。】

  这是承顺著上面所说的,能够常常念恩,不记怨,能够隐恶扬善,只念人家的恩,不念人家的过,对人敬重,不生傲慢,对人谦虚,没有轻贱,跟人交往起来,久久是愈来愈密切,为什么?因为人发现你是一个厚道人,是一位有德君子,可以信赖,可以依靠,所以情谊是愈深愈密,这是你德行的感召。久而行之,你能够影响自己的家里,你能够影响你的社区,影响你的国家,乃至影响这个世界。『行之家邦,可无怨矣』,「无怨」就是没有怨恨,没有对立,和谐社会,和谐世界。这句话是出自於《论语》当中,《论语》里面有仲弓问仁,仲弓是孔子的学生,向老师请问什么是仁?孔子告诉他,「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这就是行仁。「出门如见大宾」这是讲他的恭敬,出门是跟人会晤,迎来送往,接待客人,就好像什么?见大宾,大宾是贵宾,非常的恭敬,这是待人以敬。「使民如承大祭」,这个也是敬,使是请别人来帮忙,让别人服务,就犹如承奉大祭一样那么恭恭敬敬,诚敬才叫仁。「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这就是仁,这就是所谓的恕道。所以能够在这些德行上做到、落实的,「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你的家邦都不会对你有任何的抱怨,反而都能够恭敬你,为什么?你是位仁者。

  所以在现前社会里大家都感觉到社会有很多的忧患,国与国的冲突,民族与民族之间,宗教与宗教之间,都有冲突,这个无怨的社会没有能够实现。往往人与人之间心里都有怨恨,日积月累,怨恨加剧,就酿成大祸。人与人如是,国与国亦如是。如何能够「使无怨矣」?那我们必须要学习这些古圣先贤的教诲。「杨公椒山遗嘱」这篇文章,所描述的、讲述的都是儒家圣贤的道理,也是叫做述而不作,做人本来就应该是这样子。真正能够把这些道理应用到我们自身,我们自己就能成为仁人,有德君子。如果能够用在家里,家里就能够幸福安乐,用到国家社会,就能够和睦、和谐,用到世界,就能消弭冲突,化解灾难,使天下太平,这是「可无怨矣」,也就是化解一切的冲突。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钟茂森       交往)(五明学佛网:钟茂森       交往)  

 李向平教授:当代中国宗教格局的关系建构——以佛教基督教的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I 1302经:本 

 男女交往需要遵守的戒律 

 男女不理智的交往,会产生诸多恶业 

 净土法门法师:人与人交往为什么会有误会 

 男女交往,心诚念正 

 人际交往中,真正“有本事”的​人,多半不会炫 

 皆仁法师:怎样才是和朋友交往的正确打开方式? 

 与善知识交往,不仅增长菩提心,还有助于…… 

 学佛人的人际交往21法 

 钟茂森:改造命运,必先改恶念 

 钟茂森:真正有智慧的人,一定要把爱欲看破、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