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原创

 人生最快乐的两件事情—读书、教子


   日期:2012/4/6 16:5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人生最快乐的两件事情——读书、教子

 

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人们盲目的追求快乐,可是到头来,一点都不快乐,原因很简单,是追求快乐的方式方法错误了,起步方向错了,与快乐永远不会见面。一位圣子说:“我拥有快乐,不是因为我拥有得太多,是因为我要求的太少。”这是一种有大智慧的人,说出的一种人生境界,一种淡定的人生体验。人生难得的是快乐,要想真正得到快乐,我们只需做两件事情:读书、教子。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一、         至乐莫如读书

 

人生在世,犹如一叶扁舟在惊涛骇浪的大海中航行,又有风、又有浪,前无岸、傍无伴,心中没有主心骨,势将惊慌失措;所以我们应随时求助于古今圣者之名言,以为安身立命之准绳,然后可以摆脱急流险滩,从而达到理想的彼岸。舟船的航行要靠航标灯的指引才能到达目的地;车辆行驶要靠交通规则的约束方行驶到终点,那么人生之路有没有规则可循呢?人生的交通规则是:孝亲尊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一个孝敬父母、尊重师长的人,学习圣贤哲理,诚于中,行于外,必定成为世人的老师与模范。正像孟之说的那样,大禹是一个怎样的人呀,我也可以成为像大禹那样的人啊。如何做到:孝亲尊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呢?《三字经》、《弟子规》、《孝经》是落实人生之路的交通规则的必修课。《三字经》开头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弟子规》开篇说“首孝弟”。《孝经》云“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有生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我们刚来到人间的时候,本性是相同的,都是善良的。然而习性各自不一样啊。习性是后天的习染,一切不良的嗜好,无止境的享受,贪得无厌,腐化堕落,行为败坏,丧失人性,随着习性的膨胀,为所欲为,后果不堪设想啊。因此我们要长养善良的本性,克制不良的习性,达到纯善至善。读书,明理,心安理得。理得坦然,心明眼亮。懂得孝是做人的根本,孝是德的根本。要长养孝顺、友爱、忠诚、守信、有礼、行义、廉洁、知耻这些美好的品行,把这些品质与我们的生命融为一体,在人生的旅途中时刻尊循人生的交通规则,这样我们的人生是无比快乐的。如果不遵循人生的交通规则,他的整个人生轨迹是灰暗的和不如意的,浑浑噩噩的人生何乐之有啊?在民国时期,纵使拥有一百万美金的国民党高级官员,因为这是利用职权,行贿受贿得来得赃款,因此他整日绞尽脑汁,不择手段,一旦事发,十分惶恐,如坐针毡。南侧海部长又有和乐趣呢?电视连续剧《金陵秘事》。

 

  二、         至要莫如教子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子女的终身老师。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是一帆风顺的,会出现许多不如人意的事情。面对孩子撒谎,面对学生打架,作为一个家长,或者作为一个老师,应该如何规劝与教育他们呢?据蔡礼旭老师说,有一对父子,孩子十六岁已经学会开车。有一天父子相约开车出门,到了一个风景区,孩子要去加油,便约定下午四点在这里碰面。孩子加好了油,还有一段时间才到四点,便就进去看了一场电影,打算看完电影再回去接父亲,结果一看电影,忘记了时间。等他想起来时,心里也很焦急。这个孩子没有学过《弟子规》,不知道“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他就跟父亲说:“车子坏了去修理,所以回来晚了。”父亲说:“你怎么可以骗我?”孩子接着说:“真的是因为车子坏了。”父亲又说:“我已经打电话到加油站去了,他们说整个下午车子都在加油站里,根本没有修理。”儿子一听很惭愧,东窗事发,被爸爸知道了。

 

接着父亲就说:“我非常生气,也非常难过,但不是对你,是对我自己生气。我教了十六年的孩子,居然会这样骗我,是我教育失败了。所以,我要好好检讨这十六年对你的教育,我要自己走回家。”那里离家有18英里的路,走回去可能已经半夜了。父亲很坚持,就这样一步一步走回去,边走边反省,儿子开着车在后面慢慢地跟着。这一次对孩子的内心是非常大的震撼,他会很内疚。孩子对这件事会记多久?终身不忘!相信这趟旅途是他所走过的最长的旅途,也是他父亲给予他最成功的教诲。所以,父亲规劝与教育孩子要时时以一个反省的态度来感化小孩。

 

我们从整个事件来看,好像看不到父亲的快乐,表面上看起来是生气、难过、反省,正是由于父亲一番真诚的难过与自责,才对儿子的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才对儿子撒谎的不良行为有一个深深地触动。孩子以后果真有了改正,果真像颜回那样不贰过了。这种喜悦在父亲的人生经历中,是十分珍贵的。

 

父子之间,当事情发生时,当境界来临时,作为父亲往往不能静下心来,仔细的想一想,确实为子女着想,不带有一丁点的个人情绪,采取一种什么样的方法规劝与教育子女。上面的那位父亲就是用一种理智的、智慧的方式处理的。说来很惭愧,后学的儿子在读大学四年级的时候,由于粗心大意,出现了一点点纰漏。因为有一科副科成绩不及格,尽管是副课,但它会影响毕业,因此要补加一科驾照考试,需要补交3000元人民币。当时,后学在办公室接到了儿子打来的电话,得知这一消息,在电话里劈头盖脸的,把儿子好一顿批评,批评的时间之长,语气之严厉,如今简直无法形容,只是觉得儿子在电话的那一端,听也不是,不听也不是。后学当时只是心疼那三千块钱了,没有明确的告诉儿子,人生重要的不是金钱,最重要的是勿要粗心大意,这将是一个人的致命伤。现在想起来,觉得很内疚。因为后学沉不住气,沉不住气没有智慧,没有智慧哪来的快乐呀?

 

家长不仅仅是孩子的父亲,也是孩子的老师呀。那么面对一个学生手持泥快,要打向另一个男学生的时候,作为老师要怎样来处理呢?我国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北京育才中学担任校长时,一天他正在巡视校园,他发现男生王友同学,用泥快要打自己班上的男生。陶行知校长当即制止了他,并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

 

放学后,王友早早站在校长室的门口准备挨训。陶行知走过来,从兜里掏出一块糖递给王友,并说:“这是我奖给你的,因为你遵守时间,准时到来,我却迟到了。”王友惊愕的接过糖果,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说:“这第二块糖果也是奖励你的,因为我让你住手,你就住手了,你很尊重我。”王友更惊愕了,他的眼睛瞪得大大的,不知道校长想干什么。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放到王友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快砸那个男生,是因为他们不遵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是因为你很正直善良,又有勇气,应该奖励你呀!”王友感动极了,流着眼泪:“有勇气,我也不应该打自己的同学呀,我错了。”陶行知满意的笑了,紧接着掏出第四块糖果递给王友说:“你能认错,我再奖励你一块糖果,只可惜我只有这一块糖果了,我的糖果没有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吧!”

 

从那位父亲与陶行知校长处理这两件事情来看,都宽恕了对方,一个是自责,一个是包容。父亲的自责,“自求其过,则时时反己,无暇则人矣”(魏禧)。校长的包容,“时时体悉,件件从宽”(吕近溪)。“怒”和“恕”很相近,发怒,就是成为感情的奴隶,宽恕,就是为对方考虑。“人情不可拂,常用顺法调之,其道在一恕字”(袁氏世范)。“恕心养到极处,只看得世间人都无罪过”(吕新吾)。那位父亲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效果是可想而知的;陶行知校长完全从王友同学的角度出发,真正做到了“善相劝、德皆建”《弟子规》。这个“善”的真正含义,恐怕不仅仅是友善,友好的意思吧。已达到了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的境界了。陶行知校长一点私心杂念都没有,什么校长的尊严啦,学校的声誉了,什么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啦,什么都没有,内心一点染污都没有,在王友面前,没有利害关系,没有尊贵卑贱关系,只有一种悲天悯人的关系,一种纯善至善的师生关系!陶行知不愧为大教育家,他用以奖代罚的方法触动了孩子的心灵。“亲其师,善其道。”陶行知对王友同学心诚色温,气和词婉,面带微笑,十分感人;王友同学对陶行知校长由惴惴不安到眼睛瞪得大大的,由惊愕不解到释怀悔过,这种愉悦之情,师生双方永远不会忘记的。

            

              亚洲书亭敬呈各位师长、朋友

                                        201246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读书       教子)(五明学佛网:读书       教子)  

 明奘法师:奘师于紫泉“读书会”对北大国学班的开示 

 明奘法师:向生死根株处蓦直念去——读书杂记 

 本性法师:读书与读书的态度 

 雪漠:不读书与心灵死亡 

 叶曼居士: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功五读书 

 蔡礼旭老师:相夫教子的心境就是去成就家人 

 蔡礼旭老师:行止不端,读书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 

 徐恒志居士:涵芬集 第一部分 心法指归 二十、徐恒志上师 

 宗性法师:《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1讲 

 宗性法师:《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2讲 

 宗性法师:《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3讲 

 宗性法师:《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4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