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礼旭:《弟子规》之见未真勿轻言


   日期:2012/3/27 21:1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蔡礼旭老师

 
    “见未真,勿轻言”。当我们还没有看到事实真相,只是听别人片面之词,绝对不可以把这个话再传出去。这是一个很重要谨慎的态度。假如你没有确定,它可能是谣言,那你这么又一传出去,自己就变成帮凶。所以团体要以和为贵,绝对不可再惹是非,这个共识很重要。所以团体需要的是包容,而不是攻讦,而不是漫骂。所以古代对于言语很谨慎,因为往往乱之所生,言语就好像那个阶梯一样,一句一句谗言慢慢就制造了动乱。

  所以“君听臣当诛”,当国君的假如听了谗言,臣子就要遭殃了。“父听子当诀”,父亲假如听了后母的谗言,听了别人的谗言,可能他的孩子都遭殃,骨肉之情都有可能会决裂。夫妻听谗言,“夫妻听之离,朋友听之疏”。朋友假如听进谗言,慢慢就会疏离,夫妻可能就会分离。所以我们对谗言要很谨慎,要注意。来说是非者。一个有修养的人,会不会说长道短?他希望的就是人与人和睦相处。很可能你跟某一个人有一些不愉快,他可能会过来告诉你,其实对方上一次也满称赞你的。让你的气消退一点,退一步就怎么样?海阔天空,其实忍耐一些气,那一些脾气,那都是空的。只要调节调节互相让一下、互相体谅一下,就没事。最怕的就是加油再添醋就麻烦。

  所以古代就有提到对于谗言要谨慎的一段诗。说到“堂堂七尺躯”,一个人堂堂七尺的身躯,“莫听三寸舌,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所以一个家、一个团体,甚至一个国要能相处得好,我们其中的分子对于谗言一定要懂得辨别。所以“见未真”,假如他在说某一个人的是非,你跟这个人也颇有交情,这个时候当然你不能把这一段话传出去。那我们应该怎么做?毕竟你也听到了,总不能视而不见。所以可以去跟这一位朋友说,现在外面是这样传言,我们用一个真诚心去跟他讲。讲了以后,假如没有这回事,那我们就安慰安慰他。所以只要你没有做,迟早日久见人心。那假如这个传言确实还有几分真实,那我们也要适当赶快要规劝他:人的名誉在团体当中特别重要,我们应该赶快收敛一点。

  所以不管是谗言,还是说人家的坏话,都到我们这里适可而止。所以读书明理的人,纵使听到的是事实,而这个事实攸关团体的和谐,攸关一个人的名节,他也会避口不谈,所谓隐恶扬善。当你是隐恶扬善,对方有一点好你就赞叹他,对方一些不好的你不说,但是从你的威仪当中,他也知道你知道。所以在这个当下他会感受到,我做一点好,人家就称赞我;我做不好,人家也没指责我,慢慢的他就会往做好的这个方向去前进。所以这都是人情当中的一个分寸。     
 
恭摘自2005年幸福人生讲座-细讲《弟子规》蔡礼旭主讲(第三十集)    52-116-30    
感恩老师!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蔡礼旭       弟子规)(五明学佛网:蔡礼旭       弟子规)  

 蔡礼旭老师:真正有德行的人讲话厚道 

 蔡礼旭老师:导正孩子骄傲、不负责任等坏习惯 

 蔡礼旭老师:夫妻之间要相敬如宾 

 蔡礼旭老师:中国文化的心法是君、亲、师 

 蔡礼旭老师:教育孩子要顺乎自然 

 蔡礼旭老师:仁德之人必谦卑 

 蔡礼旭老师:仁德之人必定是以身作则 

 蔡礼旭老师:夫妻相处不好怎么办? 

 蔡礼旭老师:伦理道德教育影响一个人 

 蔡礼旭老师:夫妇关系要慎于始 

 蔡礼旭老师:学贵力行 

 蔡礼旭老师:相夫教子的心境就是去成就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