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故事

 一行禅师:故道白云:世法燃烧


   日期:2012/3/20 14:0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图片

27.世法燃烧 
    每天早上,迦叶都会带些食物来给佛陀,以免他要到村里行乞。午食之后,佛陀会独自在林荫小径或莲池附近散步。稍后,迦叶便会与他在树下或池边切磋。与佛陀长时间的相处,更令迦叶明白到佛陀是如何的有智慧和德行。
  一天晚上,滂沱的而势一直延至天亮。尼连禅河的两岸,水位都暴涨成灾。附近的农田民居都被洪潮所淹。船艇四出救人。虽然迦叶的信众可以及时登上高地,但他们却没找到乔答摩的踪影。迦叶派出数只小艇去寻找他。最后,他才被发现站在远处的山上。
  洪水退得一如它暴涨的怏。第二天早上,佛陀持着钵走往山下,到村里视察村民受水灾影响的情况。幸而没有人被淹毙。村民都告诉佛陀,因为他们没有太多财物,所以损失也自然轻微。
  迦叶的门徒,开始重建他们被火烧去的祭火殿和在水灾中被冲掉的房子。
  一天下午,正当佛陀和迦叶一起站在尼连禅河畔时,迦叶说道:“乔答摩,那天你对我说有关观想一个人的色身、感受、思想、行念和意识。之后,我曾修习这种静思观想,而开始明了一个人的感受和思惟是可以断定他一生的质素的。我也体会到在那五条川流里,其实真的没有任何恒常之性。同时,我也了解到所谓的独立个体,是虚幻不实的。我唯一不明白的,就是如果我们既无自性,为何还要修行出世之道?得到解脱的会是谁?”
  佛陀问道:“迦叶,你承认痛苦是实相吗?”
  “乔答摩,我当然接纳痛苦是生命的实相。”
  “你同意痛苦的产生是有原因的吗?”
  “我是同意有痛苦,就必然是有其原因的。”
  “迦叶,当痛苦的原因存在,痛苦也存在。当痛苦的原因消除,痛苦也就应该消除。”
  “对,我可以明白当痛苦的原因消除,痛苦本身也自然会消除。”
  “痛苦的主因是无明,又即对世间实相的错误见解。认为非恒常的是恒常就是无明。认为无自性的有其自性也是无明。贪欲、瞋罣、嫉妒以及无数的苦恼都是由无明生起。解脱之道就是去深入看清事物的真相,体会万法的无常、无自性和互因互缘的关系。这才是消除无明之道。摆脱了无明,痛苦也就被超越。这才是真正的解脱。解脱本身根本就没有必要有自我的个体。”
  优楼频螺迦叶默默地坐了一会,说:“乔答摩,我知道你所说的都是你所亲证的。你的话并非表达概念而已。你说解脱是从精进禅定以洞悉事物的真相而得。那你是否认为所有的行仪、拜祭和诵经都是没用的?”
  佛陀指向河的对面,说:“迦叶,如果一个人想渡河到对岸,他会怎么做?”
  “如果水是浅的,他可以涉水过河。如果是深的,他便要泅水或坐船了。”
  “我也同意。但如果他不能涉水、泅水或坐船,那又怎办呢?又如果他只懂得站在此岸望着对岸,祈求对岸来到他的跟前,那你又会对这个人有什么看法呢?”
  “我会说他是十分的愚蠢!”
  “正是如此,迦叶!如果一个人不消除无明和知见的障碍,他是过不到河到解脱的彼岸的。就是他一生祈祷,也是徒然!”
  迦叶忽然大哭起来,伏在佛陀脚下的地上。“乔答摩,我己荒废了大半生。请你现在收我为徒,给我一个机会跟你修学解脱之道。”
  佛陀掺扶迦叶起来,说道:“我绝不会迟疑收你为徒,但你的五百徒众又怎样呢?你走了之后,有谁可以带导他们?”
  迦叶答道:“乔答摩,让我明天早上跟他们说吧。明天午后,我会让你知道我的决定。”
  佛陀说:“优楼频螺的村童都称我佛陀。”
  翌日清晨,佛陀往优楼频螺村里乞食。之后,他又前往莲池那儿坐。下午,迦叶前来找他,告诉佛陀他的五百弟子也同意皈依佛陀为师。
  第二天,优楼频螺迦叶和他的信众把须发剃掉,将头发连同所有祭火神的器皿,全都扔进尼连连河里。他们向佛陀鞠躬行礼,并三次读诵:自皈依佛,我此生修行大道的导师。自皈依法,它是了解与慈爱之道。自皈依僧,生活在和谐和觉察之中的团体。他们读诵三皈依句语的声音,回遍整个森林。
  授戒的仪式完毕,佛陀为这些新比丘讲说四圣谛,和怎样观察自己的呼吸、身体和心念。他又教他们如何乞食和在静默中进食。他更嘱咐他们要把从前所饲养作为祭品和食粮的牲畜释放。
  那天下午,佛陀与迦叶和他的十个大弟子会面,替他们讲说醒觉之道的基本道理和商讨有关组织僧团的最好方法。迦叶是个精于这方而的领导人。与佛陀商讨后,他便安排有能力和经验的比丘,去训练年少的比丘,就像佛陀在鹿野苑的制度一样。
  第二天,优楼频螺迦叶的弟弟那提迦叶,与他的门徒震惊地来到找他的长兄。他和住在优楼频螺下游的三百弟子,前一天看到很多的辫子和火教祭具在河里飘浮。他们因此恐怕教团和兄长遭遇浩劫。当那提迦叶抵达优楼频螺时,刚巧是行乞时间。当他一个人也没看到的时候,他便真的以为教团必遇害无疑。但当比丘们逐一乞食回来,他们才知道原来教团已立愿皈依乔答摩这个当人。当优楼频螺迦叶和佛陀回来时看到弟弟,他十分高兴。他请弟弟与他到林中散步。他们出去了好一段时间。回来的时候,那提迦叶宣布他与他的三百弟子也想皈依佛陀。他们两兄弟又派人往找另外的兄弟伽耶迦叶。就这样,在七天之内,伽耶迦叶也和他的二百个弟子一同受戒成为比丘。他们三兄弟一向都以相亲互爱见称。他们分享着同样的理想,一起成为佛陀的虔诚弟子。
  一天行乞后,佛陀召集所有的比丘到伽耶的山上来。几百个比丘与佛陀及迦叶三兄弟默默进食。午食完毕,他们全部把视线转向佛陀。
  佛陀平静安祥地坐在大石上,开示道:“比丘们,所有世法都在燃烧。什么在燃烧?六样感官一眼、耳、鼻、舌、身、意一全部在燃烧着。六样所感的尘境对象一色、声、香、味、触、法一一全都在燃烧着。六种意识一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一全郁都在燃烧着。他们是被贪、瞋、痴之火焰燃烧。他们也是被生、老、病、死和痛苦、焦虑、烦躁、恐惧和绝望的火焰燃烧着。
  比丘们,每种感受,不论是甜是苦或非甜非苦,都在燃烧着。感受的产生是来自感官、感官的对象和感觉意识。感受是被贪、瞋、痴之火焰所燃烧。感受是被生、老、病、死和痛苦、焦虑、烦躁、恐惧和绝望的火焰所燃烧。
  “比丘们,不要让贪、瞋、痴的火焰把你们吞噬。清楚体会一切法的无常性和互依性,以免成为由感官、感官的对象和感觉意识所形成的生死巨轮中的奴隶。”
  九佰个比丘留心细听着。每人都深受感动。他们都高兴找到了一条教他们看透世法的实相以达到解脱之道。坚定的信心在每个比丘的心坎内澎湃。
  佛陀在伽耶逗留了三个月,以便教导比丘们,而他们都有很大的进展。迦叶兄弟成为佛陀的得力助手,替他分担教导僧伽的工作。

28.棕树林 
 
      
佛陀要离开伽耶前往王舍城的时刻终于来临了。那天早上楼频螺迦叶请佛陀允许让整个僧团的比丘送他一程。佛陀本来不想,但迦叶令他明白到九百个比丘一起同行并不是想像中的麻烦。王舍城附近一带有很多树林可供他们歇宿。至于乞食,他们可以到那里很多的村庄甚或城都里,与当地的居民结缘。更何况他们的数目,已开始超出了伽耶居民所能供应。在王舍城,一切反而会更方便。看到优楼频螺迦叶这么通晓摩揭陀的情况,佛陀便答应让比丘们同行。
  迦叶兄弟把比丘分成三十六队,每队二十五人。每队又分配一个年长的比丘负责带领。这样的安排,对各比丘修行上的进展,更有帮助。
  他们共需要十天时间才可到达王舍城。每天早上,他们都会到小村落里乞食,然后再到树林或田野里用食。吃完之后,他们又再开始分成小组而行。所有见到比丘们宁静地缓步而过的人,都在心里下很深刻的印象。
  将近抵达王舍城的时候,优楼频螺迦叶带顿他们进入棕树林,申怒波林庙宇的所在地。棕树林就在城都以南两里。第二天早上,比丘们持着钵入城里乞食。他们单列排行,分成小组,踏着平稳缓和的脚步。他们安祥的持着钵,双眼直向前望。依着佛陀的指示,他们没经挑选过贫富的站在每间屋前一会儿。如果没有人出来,他们便继续往下一间。当他们默默地等待着的时候,他们会留心地静观呼吸。而他们受供之后,都会鞠躬表示谢意。对食物的好坏,他们从不置评。有时,在家人会在供食后请出丘解答一些有关世法的问题,而比丘都会很认真的尽力替他解答。比丘会告诉在家人他是属于乔答摩佛陀的僧团。他更会为在家人讲说四圣谛、在家五戒和八正道。
  全部的比丘都会在午前回到棕树林去静静午食。然后,他们就会听佛陀的开示。下午和晚上,都是用来禅修的。因此,过了午后,就再没有人会在城中见到比丘们的踪影。
  两个星期之后,几乎全城都察觉到佛陀僧团的存在。在清凉的下午,很多在家人都会来到棕树林与佛陀见面和求学醒觉之道。在佛陀还未有机会去探望他的朋友之前,年青的频婆娑罗王已听闻佛陀在城中的消息。他肯定这位新来的导师就是他在山上认识的那个年青僧人。于是,他下令起驾前往棕树林去。很多马车尾随着他的座驾,因为他还邀请了上百的德高望重婆罗门教士和学者同行。当他们到达林边,大王带着王后和他的儿子阿阇世太子先行下车。
  佛陀知道大王亲临,便与优楼频螺迦叶亲自出来迎接他和其他宾客。比丘们正在泥地上围坐着等待佛陀说法。于是佛陀便请大王、王后、太子和宾客一起坐下来。频婆娑罗王把所有他记得名字的朋友都介绍给佛陀认识,另一些婆罗门则需要自作介绍。众多的来宾中,有很多都是熟读吠陀或来自不同宗教派系的。
  他们大都听过优楼频螺迦叶的名字,更有一些从前与他有过面缘。但他们之中,没有一个听过佛陀的名字。他们看到迦叶这样尊敬这个比他年轻得多的释迦乔答摩,都感到非常诧异。他们吗喁喁细语,大家都想弄清楚究竟乔答摩是迦叶的弟子,还是迦叶是乔答摩的弟子。察觉到这种纷乱的揣测,优楼频螺迦叶站起来,上前行向佛陀。他合上双掌,恭敬地说得很清楚:“乔答摩,觉悟者,我这生最尊贵的导师一我是你的弟子,优楼频螺迦叶。请让我献上至深的敬意。”跟着,他三次伏在地上跪拜佛陀。佛陀掺扶迦叶起来后,请他坐在他的身旁。全部的婆罗门都静止了。当他们望过去见到那九百个穿着衲衣的比丘庄严的坐着,他们对佛陀的敬意更倍加深切。
  佛陀讲说醒觉之道。他解释一切事物的无常性和互依性。他告诉他们醒觉之道能消除妄见和超越痛苦。他解释禅定和了解是要从守戒而获得。他的声音响如洪钟、暖如春日、柔若微雨、壮似狂潮。超过一千人在于听着。没有一人敢大力呼吸或把衣衫移动以免打扰佛陀的妙音。
  频婆娑罗王的眼睛一刻比一刻明亮。他感到越听越益开怀。他的很多疑问和烦恼都逐一消散。他的脸上挂了一个灿烂的微笑。开示完毕,频婆娑罗王合掌站立起来。他说:“世尊,我年幼时有五个愿望。现在我都得偿所愿了。第一个愿望是加冕为王。这我已得偿了。第二个愿望是在今生遇到一个开悟了的导师。这也得偿了。第三个愿望是有机会礼敬这位导师。这在今天得偿了。第四个顾望是有这样一个导师给我指点真理正道。这亦在今天得偿了。而第五个愿望就是能够明白了解觉者的教化。我刚才已连这个愿望也得偿了。世尊,你的妙教令我对世法得到很深的理解。恳请世尊你收我为你的在家弟子吧。”
  佛陀微笑,表示接纳他的要求。
  大王礼请佛陀和他的九百比丘,在月圆之日全到王宫接受他的供养。佛陀欣然答应。
  其他的宾客全都起立礼谢佛陀。其中二十人表示希望被受纳为徒。接着,佛陀和优楼频螺迦叶陪同大王、王后和小太子阿阇世一起步出林外。
  佛陀知道不到一个月,两季便将来临,那时便没可能回到家乡去。于是,他决定与九百比丘在棕树林多留三个月。他知道三个月的修行,会使僧团在他要离开时更为巩固和安定。他将会在春天这个晴空嫩叶的季节离开。
  频婆娑罗王立即展开筹备供养佛陀和比丘的盛宴。他打算在宫中的名贵砖地大堂接待他们。他下召所有人民在街上结采挂灯来欢迎佛陀和僧团。他也同时邀请了很多其他人参加,包括政要和他们的家属。就是与未到十二岁的阿阇世太子年纪相若的小朋友,也在邀请之列。很清楚佛陀和比丘们都不会希望因为他们而大开杀戒,他便下令只可烹制美味的素肴作供。他们共有十天的时间准备。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一行禅师       一行禅师:故道白云)(五明学佛网:一行禅师       一行禅师:故道白云)  

 黄明尧居士:一行禅师与正念禅——《一行禅师文集》感言 

 游祥洲教授:一行禅师的正念禅——序《步步安乐行》中文版 

 一行禅师:治愈愤怒这两个字是最好的良药 

 一行禅师:学佛人犯的一个严重错误 

 一行禅师:不要让自己迷失于未来珍惜现在把握当下 

 一行禅师对五戒的重新解释 

 一行禅师:当你生气时试试这个方法简单却有效 

 一行禅师:手机只是一种工具别让它成为你的全部 

 一行禅师:高科技时代如何过上简单而又平静的生活? 

 一行禅师:怒火该如何熄灭?佛陀早已把方法传授​ 

 一行禅师:针对现代生活解释五戒 

 一行禅师:当你的心念佛陀的时候,佛陀与你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