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业由心造,心可转业


   日期:2012/3/16 11:5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作者: 陈兵 

    业虽有束缚、牵引自心的巨大力量,遵循铁的因果规律运作,但终归由心发起,终归为心的活动、心的功用;一切业报,终归为心的果报。如《法句经》佛陀偈所言:

    中心念恶,即言即行,罪苦自追,车轹于辙。

  中心念善,即言即行,福乐自追,如影随形。

    念善念恶,乃心的活动。业力不可思议,终归是心力不可思议。心不仅能造业,而且还具有能把握业、操纵业的理智(慧)、意志(勤)等功能,有如实认识业之因果本末的智慧,有比业力更为巨大、更不可思议的自制其心及转移业、消除业的能力。

    由心起惑、由惑起业的过程及九心轮、五心轮说明:我人对境遇事时的心理反应,虽然以宿世的异熟心为起点,受作为宿世异熟果的既定的家庭、社会环境、遗传基因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非自主性,但大部分的业,从触境到发起,须历经转心、见心、等寻求、等贯彻、安立或率尔心、寻求心、决定心,经“思”的抉择考虑,才付诸实现。重大的业多经较长时间的反复思考,方才决定。而思,具有很大程度的自主性,完全可以发挥理智和意志的作用,选择对自他有益的善业而行之,制止恶习之因种而不令其成为现行。如果说业报似一台电脑,则人心便像能操纵电脑键盘的手。以正确的信仰、见地,高尚的理想为主导,自制其心,诸恶不作,众善奉行,完全可能成为自心的主人,自造美好的心灵、幸福的人生。在真正把握了佛法精髓的佛教徒看来,一切唯取决于当下一念,当下一念创造现在、未来。当下一念做得主宰,则能主宰自己的命运。

    业,虽然力量巨大,却是因缘所生,没有其常住不灭的实体,其性本空,缘起故、空故,具有可以创造因缘转化业的可能性。佛教的全部修行、解脱,皆立足于此原理。若业有实体、其性非空,便没有了修行解脱的可能性,因为众生所造业无始、无量,如《大般涅槃经》卷四十佛言:

    若以断业因缘力故得解脱者,一切圣人不得解脱,何以故?一切众生过去本业无始终故,是故我说修圣道时,是道能遮无始终业。

    该经中佛甚至说,若言一切业皆必定得果报者,“当知是人非我弟子!” 《优婆塞戒经•业品》说:

    如有修身修戒修心修慧,定知善恶当有果报,是人能转重业为轻,轻者不受。

即夙世所造的重大恶业,乃至要堕入无间地狱长劫受苦的杀父母罗汉等“无间业”,也可通过至心忏悔,及造作重大善业的强缘,遮止乃至消灭其果报。《大毗婆沙论》卷七九引佛经偈云:

    若人造重罪,修善以除灭,彼能照世间,如月出云翳。

说行善能灭重罪,同论卷一四二引佛言:

    一切业皆可转故,乃至无间业亦可令转。

    《杂阿含经》记载有杀人不眨眼的外道鸯掘魔罗经佛教化,放下屠刀、证得阿罗汉果的故事。然若造重大恶业,也非随便忏悔一下便能灭尽业报,《十住毗婆沙论》卷六引佛言:

    我不言忏悔则罪业灭尽,无有报果;我言忏悔罪则轻薄,于少时受。是故忏悔偈中说:若应堕三恶道,愿人中受。

如《长阿含•沙门果经》佛接受杀父篡位的阿阇世王忏悔,王去后佛告比丘:若阿阇世王不杀父,即当于此座上得法眼净(见道)。今自悔过,罪咎损减,已拔重咎,但不能证得道果了。《阿阇世王问五逆经》等说,彼王命终虽入地狱,犹如拍球,很快当生四天王宫。

    佛学大讲因果报应的旨趣,在教人掌握因果法则,止恶行善,解脱业力的束缚,获得心灵的自在。《彻悟禅师语录》说得好:

    业由心造,业随心转。心不能转业,即为业缚;业不随心转,即能缚心。……唯业所感故,前境来报,皆有一定,以业能缚心故;唯心所现故,前境来报,皆无一定,以心能转业故。若人正当业能缚心、前境来报一定之时,而忽发广大心,修真实行,心与佛合,心与道合,则心能转业,前境来报,定而不定。又心能转业,前境来报不定之时,而大心忽退,实行有亏,则业能缚心,即前境来报,不定而定。

    如果不能如实认识业的因果本末,以理智、智慧自主其心、自主其业,则心灵必定会被自己造作的业力枷锁所系缚,命运会被自己所发动而异化了的业力所主宰,生命甚至会被自己所制造的业之机器所粉碎。这是佛陀及其弟子们苦口婆心一再劝诫世人的金玉良言,无论在任何时代,都具有现实意义。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       造业)(五明学佛网:       造业)  

 吴言生教授:经典颂古 第一章 公案颂古与本原心性 二、本 

 吴言生教授:经典颂古 第一章 公案颂古与本原心性 一、本 

 耕云先生:保任此心绝不相赚 

 耕云先生:发掘真我主宰心国 

 耕云先生:谈心 

 郑石岩教授:禅语空人心 第十讲 放下攀缘本来佛 

 郑石岩教授:禅语空人心 第九讲 人人心中有净土 

 郑石岩教授:禅语空人心 第八讲 一曲禅歌乐有余 

 郑石岩教授:禅语空人心 第七讲 菩提自性本光明 

 郑石岩教授:禅语空人心 第六讲 还须安禅制毒龙 

 智谕法师:缘起法泛谈 四、一心具随缘大用 

 郑石岩教授:禅语空人心 第五讲 莫向他处觅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