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如何减少亲子冲突?


   日期:2012/2/17 14:4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作者: 张怡筠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常常发生冲突?如何才能跨越亲子沟通之鸿沟?一起来看看亲子沟通之八大黄金法则,助您轻松解决亲子冲突,优化家庭关系!

    1. 孩子生气时,父母要保持冷静

    孩子火冒三丈,父母可千万别跟着激动,否则接下来只会吵得不可开交。此时父母的最高行为指导原则是:他(孩子)越火,我(父母)越冷。

    因为父母一旦以怒制怒,孩子就更有理由相信,他的愤怒时理所当然的:暴躁的爸妈谁受得了?既然老爸老妈态度恶劣,他也没必要和颜悦色地回应。此外,情绪具有感染力,当父母保持冷静,这般情绪安定的氛围也会逐渐对孩子起到正面作用,有助孩子恢复平和之心境。

    2. 批评孩子的行为,而非人格特质

    如果要告诉孩子,他有些地方做错了,此时该批评的是他的行为,而不是他的人。当父母批评的是行为,孩子明了,他只要改进行为,就有可能改善他在父母心目中的印象如果针对人格特质来做批评的话,(例如:“你这个笨蛋!”“你这不争气的人!”)

    孩子就会认为,父母对他这个人有成见,既然已看我这个人不顺眼,那无论再怎么改变,父母还是会觉得碍眼,所以孩子也就自然而然地,打消了改变的念头。

    一起来看看其中的差别在哪儿吧!

    对人格特质的批评语:
    对行为的批评语:
 
   “你怎么这么笨,考这么差!”
   “这次考试,你临时抱佛脚的做法很不可取。”
 
   “你是个说话不算话的人,没准时回家!”
   “你没做到答应我的事,造成大家许多困扰。”
 
   “你老是撒谎!”
   “你去了网吧却没有告诉我,让我很担心。”
 
    3. 当孩子分享心事时,不作出早就了解的模样

    青春期孩子常常觉得自己的感受是独特而唯一的,所以当大人一眼就看穿他们的行为动机的时候,孩子就会觉得无趣而不爽。比如,孩子回来告诉家长,班里有个男孩子,每天中午吃饭的饿时候,他都在低头读书,自己从不吃午餐。问他,他总说自己不饿。直到有一天,老是对大家说,这个同学家里很穷……孩子好像有了天大的发现,语带惊奇地说:“爸,原来是这个原因呢!”而此时爸爸却说:“这还用问吗,当然是这样啊。”如此“想当然”的反应,会让孩子觉得被浇了一头冷水,和父母交流很没趣。

    再举个例子,周末孩子用发胶做了一个新发型(正准备出门),爸妈一眼看穿他的心事,马上追问:“今天这个聚会有女孩子是吧?”这么做会让孩子举得十分不悦,感觉好似逃不出父母的手掌心。

    对孩子年轻的心灵来说,世界中有许多新鲜的事物,等着他们去接触体验,当孩子好不容易有了些成长的心得,父母应该用积极配合的态度来理解。站在孩子的角度来听孩子的心声,而非父母自己的角度,就能跟孩子做真实的交流。回答上面第一个例子,较好的回答是:“真的啊,这还真是一个重大的发现呢!”

    4. 尊重孩子的隐私

    请容我再一次提醒,青春期的孩子喜欢被当成大人对待。因此,父母应该给孩子一些空间,允许他们保有自己的隐私。所以一些福尔摩斯的侦查举止,其实都不该出现。例如偷听孩子打电话,偷看孩子日记,或者是上网看孩子的留言等等,这些行为美其名曰是为了了解孩子,事实上,家长做了一个很糟糕的示范——只有我们自认是在关心别人,就可以不在意别人的隐私。而这往往是破坏孩子对家长信任度的首要杀手。

    所以,建议父母和孩子一起来制订一个专属的“孩子的隐私合同”,写下什么事情父母想知道的也可以知道的,而哪些该属于孩子的隐私。订好后父母就该完全尊重,不侵犯孩子的权利。

    5. 当顾问,不当领导

    青春期的孩子特别敏感,所以父母说话时的语气就变得十分重要。如果父母开口就是下命令——

    “你应该……”(你应该用功学习,你应该收拾房间……)

    “你不能……”(你不能出去玩,你不能变发型……)

    就说明父母自视是孩子的领导,当领导说话,孩子只能接旨服从。青春期的孩子渴望被当成大人,受到尊重时才能与父母理性沟通。因此,“领导”型父母在亲子沟通上常会吃闭门羹。

    换一种语气就会有效多了……

    “我建议你可以考虑……”(我建议你找个时间收拾房间……)

    “我建议你,……可能有……坏处。”(老妈提醒你,剪那个发型可能会让老师有意见……)

    这样如顾问般的开口方式,会让孩子感觉受到尊重,同时也能表达父母的关心之意,一举两得。因此,聪明的父母做顾问,而不是作领导,才能贴近孩子的内心。

    6. 不说“但是”

    有些父母听从心理学家的建议,常找机会和孩子交流,要听孩子说话,于是他们耐着性子听完了孩子要说的事,接下来就说:“是,我了解你的意思,但是你的想法是错的。” 有些父母也的确花了时间称赞孩子,说出口的却是:“你很聪明,但是太懒了些”。

   这些原本想传达善意的沟通,会因为父母所用的“但是”一词,而导致前功尽弃。因为孩子老早就学会了,“但是”二字之前都是场面话,只有“但是”后面接出口来的话,才是父母真实的心声。

   例如,父母说——

   “想打球是好事,但是现在应该以学习为重”

   让我来做个翻译吧!

   这样的话传到了孩子的耳朵,他们所听到的意思就是“除了学习,一切免谈!”

   父母前面将的那些善意,就完全被抹杀。所以,建议父母在跟青春期孩子互动时,要尽量避免“但是”这个词出现在关键时刻的对话当中。

   不说“但是”,那该说什么呢?建议父母用“如果……会更好”来取代:

   “想打球是件好事,如果你能先把功课做完,那就更好了……”

   再举个例子:

  “我知道你累了,但今晚的喜酒,你一定得陪我们去。”

   这句话稍做修改,孩子听起来就顺耳多了:

   “我知道你累了,其实爸爸、妈妈也很心疼,如果你能够打起精神,陪我们去喝喜酒,还可以见到你最喜欢的堂哥,你也会很开心的。”

    7. 澄清语意的沟通法

    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对父母的意见有过多解读,因而造成不必要的情绪反弹。为了避免这样的误会,父母可以用一个很好的沟通方式,就是做语意上的澄清——

    “我的意思不是……,我的意思是……”

     例如,可以如此说:

    “我的意思不是想管东管西,限制你的自由,我的意思是,我有些担心,你晚上不睡觉会对自己的身体造成伤害。”

     又比如:

    “老爸、老妈的意思不是说你的朋友都不好,我们的意思是说,他们的想法也不见得都对,你可以有自己的判断。”

    8. 做建设性的批评

    但孩子行为不当时,父母应使用建设性的批评技巧来开口,以成功地协助孩子矫正行为。

    例如,孩子早上出门,来不及吃早饭。

    伤害性的批评——

   “你看看你,又起来晚了不吃早饭,你每天都这样,你就是赖!”

    建设性的批评做法:

    步骤1:说事件

    父母在批评孩子的时候,首先应该交代自己所指的是哪一个事件。比如:“你今早起晚了,出门没吃早饭。”

    步骤2:说感觉

    父母接着应该说明自己的情绪状态。比如:“我很担心,你这样做会伤身体。”或“我有些生气,因为你答应要吃过早饭再走,结果却没做到。”

    步骤3:说期望

    表明自己对孩子行为改变的期望。比如:“我希望从明天开始,你每天都吃早饭。”

    步骤4:说好处

    说明这样做的优点,对孩子的好处。比如:“我相信这样一来,你就更有精神,也能长得更高!”一气呵成,就会是:“你今早起晚了,出门没吃早饭。我很担心,你这样做会伤身体。我希望从明天开始,你每天都吃早饭。我相信这样一来,你就更有精神,也能长得更高!”

    掌握了以上的原则,父母就能轻松地避开亲子沟通的地雷。矛盾不再,和孩子就能沟通无碍!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亲子冲突       教育)(五明学佛网:亲子冲突       教育)  

 陈兵教授:教育兴教与教育兴国 

 惟觉法师:理想的教育 

 惟觉法师:佛法的教育内涵 

 王雷泉教授:走出中国佛教教育困境刍议 

 惟觉法师:佛法与教育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