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佛法六度和职场修行


   日期:2012/1/18 15:0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作者: 杨子

    工作就是一种修行。 

    佛法修持讲究“六度”也叫“六波罗蜜”,波罗蜜是梵语“到彼岸”的意思,六度,就是六种从烦恼到觉悟、从此岸到彼岸的方法。六度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般若。  

    1、布施。布施就是施舍和给予。“布施”,即是要懂得舍。世界上只有一家银行永远不会倒闭,就是功德银行。布施就是在储蓄功德。其实我们在职场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啊?不管在职业发展的什么阶段,一个懂得给予的人,懂得施于别人的人,总是受欢迎的。市场经济下,职场氛围驱向于竞争,人与人之前的关系变得现实,淡漠。在这种职场环境中如果将索取看的更重,而忽视付出,那或许最后只会被现实淘汰出局。无论是对你的上级,还是你的同事,懂得去布施,去付出,就随时会有意想不到的回报。

    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一位“傻根”式的士兵,能够牵动千万人的心。一个简单的目标“人要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然而就是这有意义的事,让他在本能中付出,给予他人太多的直诚,或许,现在的职场,大家在呼吁着“许三多”精神,或许我们每个人都多一点真诚的付出,真诚的给予,少一些苛求,我们的职场才会更精彩。

    2、持戒。持戒就是防非止恶 清净身心。 佛欲涅槃时,阿难尊者以四事问佛,其中一问便是,佛住世时,以佛为师,佛灭度后,以何为师?佛答:以戒为师。持戒可以生出真正的定功,可以对治无始妄想,烦恼,习气,任何佛教宗派,任何修行法门,都须以持戒为基础,就好比打好地基一样,持戒对学佛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职场中,不管你是基础员工,还是一名高管,遵守职业操守,遵守规章制度,遵守所有成文与不成文的规定,都是必须去做的。要想获得更高的自由,唯有先遵守,才有可能实现。只有先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者,才有基础成为优秀者,成为卓越者。

    “操守”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准绳,约束我们的道德行为,创造有序的社会环境,提供良好、公平、合理的生存竞争环境。作为职业经理人,其首要的素质和价值之本也正是职业操守:不违背与损害公司现实和长远利益、对客户负责、对员工尊重并公平待人;敢于并勇于承担责任;精心使用公司资源,维护和增加股东的投资价值等。引申出来,无私、无畏与拼搏就是职业操守中最关键也最基础的。

    职场中的“逐利性”可能导致“短期行为”,一个职业经理人要想成功,首先,也就应该学会驾驭自己的内心,控制自己的欲望,否则,未等到修成正果可能早就因为贪而误入歧途了。

   “无欲则刚”,往往是能够控制自己的欲望,把好处尽可能多的让给身边的人,你就会得到身边人的拥护,否则,谁都不会为你效力,结果,你就会成为孤家寡人,而孤家寡人毕竟是可悲的,要想依靠自己一个人的去实现梦想,那简直是痴人说梦。

    持戒,可以让你成为控制自己欲望的人,你的腰板就会挺得很直,说起话也铿锵作响,掷地有声。所以,就会自然而然地受到身边人的爱戴。

    职业经理人肩负的是公司的信誉、名声和盈利,要把职业操守作为说话与行事的真正标准,作为规范、有效的经营管理的标准,在实践过程中提升自己。

    3、忍辱。忍辱即安忍、安于忍耐,就是为了利益一切有情,忍受毁骂打击,以及饥寒等苦,“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终不放弃救度众生的志愿。忍辱可以消除业障、培植福德、修清净心、有利于持戒、得定、“忍辱庄严故,得佛圆音具众相好”,最终度到无烦恼的生死解脱的彼岸。

    “忍辱”,忍包含宽容,辱包含低位。凡情最难忍受莫过如侮辱,辱若可忍,心就修得宽容。忍辱,不但是忍别人所给予的辱,还要忍内心的烦恼、身体上的饥寒热痛,同时要忍自己所处的环境。

    “领导者在必要时,应忘记他所受的侮辱”,这是周总理的座右铭。他把忍受屈辱当作培养意志和才干的手段之一,他曾自勉勉人地指出:“我们在政治生活中要锻造得能听完使自己最难听的话,不可因为触及自己的痛处,就面红耳赤,马上辩解,打断人家的话。在学习生活中要修持得能听完自己认为平淡无奇的学术报告,要把应该的但自己感到最枯燥的书读完。”

    1958年,周总理的政治生命遭到一次严重的挑战。这年一月的南宁会议上,因为过去在经济建设上反冒进,受到毛泽东在众人面前的严肃指责,在这严峻时刻,周总理没有争辩,而是在大会上作自我批评。同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前夕,周总理将其秘书范若愚召去,说自己要在八大二次会议上作个发言,主要是反省自己“反冒进”的错误。因为是作检讨,所以要由他口授内容,范若愚整理成文。据范若愚回忆,周恩来讲着讲着就进行不下去了,由于内心有矛盾,他几乎都要哭出声音,最后只好分阶段地进行,周总理讲一段,范若愚回去整一段,依次循环,直到完成。检讨稿写好后,总理看到上面有他与毛泽东“风雨同舟,朝夕与共”的叙述,他生气地对范若愚说:“这不对!1945年后才是这样。1945年以前我和毛主席意见并不总是一致的”,“这说明你对党史知识知道得太少。”他讲这话时,双眼变的无比湿润。

    纵观周恩来的一生,他是一个忍于所当忍、退于所当退的政治家,外国有人把周恩来比拟为“有弹性的优质钢”,是很有见地的。

   心胸的宽容,其实也是一种美,特别对于职业女性,那更是一种特有的气质,无论遇到什么事情,想想李开复先生的一句格言:“有勇气去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去接受不可以改变的事情,有智慧去区分二者的不同”。

    4、精进。精进,就是为了自度度他、自觉觉他、断恶修善的事业而不懈的上进,勤勤恳恳而不生涣散、懈怠。当然,精进并不是用一种掉举冲动的心态,过分地勇猛前进,着相地打拼,就像琴弦绷得太紧容易断一样,只有在中道、不着相的前提下断恶修善行为,才称得上精进。

    引入职场“修为”,我将“精进”看作是朝着既定的目标精益求精,不断进取。而要不断进取,需要不断的学习,修正自己。干中学,学中干。霍金十三、四岁时已下定决心要从事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研究。十七岁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学的奖学金,入读牛津大学。学士毕业后他转到剑桥大学攻读博士,研究宇宙学。不久他发现自己患上了会导致肌肉萎缩的病。医生对此病束手无策,起初他打算放弃从事的研究,但随着病情恶化的速度减慢,他便重拾心情,排除万难,从挫折中站起,勇敢地面对这次的不幸,继续醉心研究。

    霍金一生贡献於理论物理学的研究,被誉为当今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著作包括《时间简史》及《黑洞与婴儿宇宙以及相关文章》。虽然大家都觉得他非常不幸,但他在科学上的成就却是在他在病发后获得的。他凭着坚毅不屈的意志,战胜疾病,创造出一个奇迹,也证明了残疾并非成功的障碍。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科学研究的热诚,是值得学习的。   

    职场中,需要我们多一些“精进”,才会在职业生涯的阶梯上攀的更高。人在职场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提高自我生存和发展的技能。正所谓“厚积而薄发”,下面积的东西越多,上面的高度才会越高,而一个人,他能够望到多远,则又完全取决于他能够站的高度,没有高度的人,很难看到很远,也很难把周围的环境看得清楚,所以,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员工,你必须要有把自己送到一个高度的行为,而这个行为就是精进。

    5、禅定。禅定,梵语禅那,就是静虑、寂照的意思,专注一境,内心平静,明心见性,不生昏沉、烦恼。《坛经》说“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外禅内定,是为禅定。”

    禅定能度脱散乱的心,消除心性散乱、妄想纷飞、心猿意马、到处奔驰、刹那刹那、念念不停的涣散迷乱状态。禅定可以引发神通,像天眼通、天耳通、宿命通、他心通、神足通等等,这也是佛法与外道所共有的,都能修得。

    不管你将自己定位为何种人才,在职场中,都需要不断的禅定蓄势,而让你渐渐有一种变为另一种人才的基石,正是这些蓄势积攒,所以,要不断问问自己你到底要的是什么?你想成为什么?面对诱惑静心“禅定”,待到真正时机成熟时,一切自然可得。

    6、般若(智慧)。“般若”在佛学中是大智慧的意思,也是一种最高境界。在此我仍想引用马云的一句精点格言:“愚蠢的人用嘴讲话,聪明的人用脑子讲话,智慧的人用心讲话。”

    真正的智慧首先源于真诚,或许向“许三多”式的人,也是一种大智慧的体现。而在职场中,我所认为的大智慧是真诚、宽容、勤奋、主动、能多站在他人角度去思考和解决事情。同时也是“六度”中前五度的升华,做到前边“五度”其实就达到了“般若”的境界了。

    “职场六度”逐层递进,缺一不可。一个真正的职业人士必须具备敢于舍弃;遵守规则;胸怀宽广;忠诚、恒定;精益求精、积极上进;务实,智慧的统一价值观,才能真正走得更高,更远。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六度       职场)(五明学佛网:六度       职场)  

 大寂尼师:人天礼忏愿(学习六度波罗蜜的前方便)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六度 

 林克智居士:施行六度是培养高尚人格的保证 

 洪修平教授:什么是六度? 

 周叔迦居士:唯识研究 第十八章 六度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现代伦理思维与职场伦理 

 卢志丹居士:苦海无边,六度为筏 

 能利法师:大乘与六度 

 常福法师:念佛即六度! 

 蔡礼旭老师:在职场上人与人之间相处而产生的磨擦要如何拿捏 

 法闻法师:菩萨六度 

 其它法师:如何把佛法精神用在职场或生活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