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赚钱与信仰冲突时怎么选择?


   日期:2011/12/29 9:3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健康的工作态度,不仅是为了薪水而已,除了是为生活,更是为了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使社会进步,也使自己的生命质量成长。

编者按: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当我们选择职业时,工作与信仰、爱好冲突怎么办?怎样选择职业?如何处理冲突问题?文章里,几位年轻人在学佛过程中,针对信仰、爱好、工作的冲突问题做出如下讨论,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生活中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学佛不是逃避现实,而是面对、接受并改变现实,用智慧去转化烦恼,转过来就是菩提。因此,在本文后面,我们附上高僧大德的开示,希望大善知识们的开导能对正在深陷烦恼中的朋友们有一点帮助。

什么是选择职业的首要条件?当赚钱与信仰或个人爱好发生冲突时,如何进行取舍?

范卫平:应该把工作与生活分开考虑,赚钱与个人爱好也是这样。工作以赚钱为取舍,生活以个人爱好来取舍。

方应看:选择事业的首要条件是可以终生不断地学习探索。如果需要取舍,我还是坚持个人信仰和爱好,总有办法可以很好地将赚钱和爱好结合起来。

王一蘅:自己喜欢或能够胜任的事,是选择职业首要条件。当赚钱与信仰发生冲突时,赚完钱再去信仰或爱好吧。总之事情得一件件做,别都搅和在一起。

乐伦:如果赚钱与信仰发生冲突,那就不赚这个钱;如果与个人爱好冲突,那就改改个人爱好。

夏莲:自已的爱好虽然重要,但要是发生冲突,一时无法从事自已爱好的职业,还是老老实实的工作吧。

明静:选择职业的原则是个人爱好与社会需要结合。我对金钱的欲望不是很强烈,以不影响自由和尊严为度。当赚钱与爱好冲突时,也许可以暂时放弃爱好;但如果赚钱与信仰冲突,就别无选择了。

震邦:从一般择业的原则来说,应该在发挥自己特长,满足自己爱好的前提下,争取最好收入的职业。但赚钱应该在法律和道德的允许内,在不违背信仰的前提下进行。如果为赚钱就能违背的信仰,那就不叫做信仰。因为信仰就是坚信和仰止。

若莓:我会选择有希望、有发展的职业,能够促使自己奋发向上,而不是凭个人喜好。职业是用于保障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和个人爱好发生冲突时,我不会轻易放弃职业,因为放弃意味着对自己和家人不负责。但信仰是心中永久的长青树,如果冲突就重新选择赚钱方式。

菡萏:择业最重要的是令自己心安,如果心安不下来,干什么事都干不好。当然,能让自己快乐的职业就更好了,但一般人很少有这样的福气。当赚钱与信仰和个人爱好发生冲突时,先分析一下发生冲突的原因。然后权衡一下,什么对你更重要,再作出相应的取舍。

净印:在选择职业时,首先要爱一行,干一行,因为喜欢才选择;其次要看看自身条件,是否适合干这一行;第三要考虑市场需求,看这个行业是否有发展前景。信仰是人多世的追求,当与赚钱发生冲突时,服从信仰也许会暂时失去一些利益。但从长远来看,唯有信仰可使人到达光明的彼岸。

蒙卫芝:应按照佛的戒律来选择职业,如果一时没有条件,可暂时维持原来的生计,同时想方设法改换更理想的职业。

徐冉:首要条件是这职业不能危害众生利益。最上者能为大众服务,如政府、公益机构等。其次是能为众生提供各种资源(工农业)或搭建桥梁(商业),也无不可。赚钱只要不危害众生利益,不会与信仰冲突。至于个人爱好,后学认为,上则依教奉行,下则恒顺众生,其余的个人爱好越少越好。

李亚琴:择业的首要条件是正业,能利益众生就是最好的职业。当赚钱和信仰发生冲突时,当然坚持信仰,因为信仰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失去;当赚钱和爱好发生冲突时,可视比重而定。我的体会是,有了坚定的信念,一切爱好就淡化为可要可不要的东西了。我曾经把画画视为生命,信佛后就从画梦中醒来,画画能让我解脱生死吗?上师曾在给我的信中说:“可画可不画。”我想这是对世间一切事物的超然态度。这个态度是对事物总体的把握,但从局部来看,要做好当下的每件事,只要是正业,应该干一行爱一行。社会的许多负面现象都是由不爱本职工作的人造成的,如果每个人都要工作来适应自己,而不是自己去适应工作,社会将是什么样子?所以,我说的比重也是指个人和社会的比重,每个人、每份工作都是社会大机器上的一个螺丝钉,我们要用自己的热忱来拧紧它。

刘腾亮: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冲突是无法避免的。有正确的人生观,自然知道如何取舍。至于个人爱好,在本质上也是一种业力,必要时必须扭转,不能感情用事。我自己的志向是当个科学家,结果成了一个商人。年轻时总觉得自己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人到中年往往会发现,你想要的得不到,不想要的会强加给你。但是,不要总想到是冲突,要用智慧去转,烦恼转过来就是菩提。学佛不是逃避现实,而是挑战并改变现实。(来源:《人世间》)

法师开示

净慧法师:信仰要落实于生活 要转变命运就要转变自己

不少信佛的人往往把信仰跟生活分开了:信仰归信仰,生活归生活。这些人到寺院里、佛堂、念经时才有信仰,这是对信仰的天大的误解。信仰不是用来当摆设的,不要让信仰停在口头上,而应该在每时每刻都能够兑现。 

一个人的信仰是藏不住的,它一定会表现出来。比如说,有一些年老的信徒,到庙里来可以把5元、10元放进功德箱里,可上街买菜时就不成了,少给一根豆角、一片菜叶就跟人家争得面红耳赤。这不是真信佛,这是想信佛,还没有信佛。信佛也需要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既然过去的已经过去,无法追回,而未来却掌握在我们手中,我们所要做的只能是放下过去,立足现实,面向未来。这也是我们对待命运唯一积极的态度。说到底,命运就是我们自己,要转变命运,就要转变自己,转变自己的思想行为。 

净慧法师:《人生直指》 工作目的是要为社会服务

营员:我有一个问题已经矛盾很久时间了,想问一下老和尚。我是厦门大学的,现在读研快要毕业了,我是学化学的,工作也基本确定了。我一直很崇拜科学,对于宗教一点都不感兴趣,之前我的理想就是当一个化学家。进入大学两年之后,开始觉得现在很多的问题,特别是社会问题,再就是自己思想上的很多问题,都不能解决。也在同学之间有些讨论,也有通过种种途径来寻找。比较幸运的是我能够接触到了佛法,到现在有三年左右了吧。但是我感觉自己对现在所学的这个专业越来越不感兴趣,我感觉这个东西……

师:明白了。你不是为你自己做事,是为大家做事。所以即使你对所做的事情要承担一些因果上的负面责任,那个责任很小,所以一定要从社会责任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如果都像你这样,有一些要负因果责任化学实验你就不想做,那么一旦法官信了佛以后要判人死刑怎么办呢?那执行死刑的人信了佛是不是就也不可以去执行了呢? 

所以不要把这些和佛教里面慈悲戒杀的观念混淆起来。佛教所说的慈悲戒杀,完全是从个人修养出发的。如果你是为了个人的私利去伤害别人,当然是犯戒;你做实验的时候只有一个念头,就想把药品制作出来,你对所实验的动物没有任何憎恨心,而且你也不是为了把实验成果据为己有,你做这个工作目的是要为社会服务。 

佛教和社会不是对立的。既然是众生无边誓愿度,度众生也有很多方式。有无边的众生也有无量的法门。无量法门誓愿学,搞化学实验也是其中的一个法门。不要矛盾,不要对立。个人的修养意识和社会的责任意识之间不要有矛盾。实现社会责任意识,就是落实个人的修养。要承担一点责任,要有这种勇气。为了大众,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圣严法师:工作不只是保住饭碗 如何调整常想换工作的心态

时下有些年轻人,只把职业当成谋生的饭碗,要他加班,他不愿意;能够少做一点工作,他就尽量少做;逮到休息的机会,他绝不放弃。有些人则是心满意足,觉得生活还过得去,要那么多钱做什么?有些人就是喜欢工作换来换去。到一个新的单位没多久,就感觉不适应,原因不外乎工作量多、不适应新办公室的风气文化。经常换来换去。或许可以多见世面,然而却不能深入累积专业能力,对自己的工作能力也无法打下深厚的基础,如此消耗时光非常可惜。 

我们的工作状态最好保持稳定、安定,一方面自己能安安心心地工作,另一方面也能循序渐进地接公司的专业培养。工作稳定了,自己的身心也能跟着稳定,如果一个人的工作经常变动,是一件很辛苦的事,老是在适应新环境无论到哪里,都会被当作新进人员看待。所以,如果能够抱持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才能好好学习成长。

对一个学佛的人而言,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赚取生活费用,也不是为了追求名利,或是希望得到他人的赞叹、嘉奖。 

每个人都有他存在的特殊意义,那就是一种努力奉献他人的精神。我常常鼓励许多年届中年的在家居士,如果物质生活已经没有困难,应该利用多馀的时间,投身各种公益慈善、社会福利事业的义务工作。付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所得到的是身体及心理的健康;因为在做义工时,我们不祈不求,不为了得到什么,只是单纯地奉献自己。想想看,有那么多人因为你做义工而得到好处、得到帮助,这是多么有价值而令人欢喜的事﹗

正在工作岗位上努力的人,也应该建立这种观念,不管有没有升迁机会,不管薪水有没有增加、调整,为了自己的身心健康,以及为了服务社会,我们都应该奉献一己之力,尽心工作。奉献不能以薪水多寡来衡量,这一份薪水只是工作所得到的一部分回馈,代表的是人家对我们的感谢,工作的代价绝不能以一小时几块钱来计算的。

工作的目的只是为了奉献、为了服务,如果能以这种心态来从事任何一项工作,一定可以全心投入、全力以赴,会很欢喜乐意地把每一件来到手上的工作都做得很好﹗ 

没有工作怎么生活? 健康的工作态度——

如果说工作是为了生活,其实,要生活就必须工作,但工作则未必是为了要拿薪水。很多地方的义工,或称志工,没有拿薪水,却也工作得很忙碌,我们不能说他们没工作,他们只是在做没有拿薪水的工作。如果希望生活得快乐,纵然是为了薪水,也不要时时刻刻在算计,工作一小时可以拿多少钱?钱少工作多划不划算?与其它人的工作量比较,自己是不是吃亏了?领一样的薪水,自己的工作是否比他人更加忙碌?若不从‘工作就是工作’这个角度出发,无论做什么,工作一定都不会快乐。

健康的工作态度,不仅是为了薪水而已,除了是为生活,更是为了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使社会进步,也使自己的生命质量成长。工作的质量和薪水的多寡,不一定能成正比,唯有好好运用工作的机会及工作的环境,让自己成长,也使他人受益,自利利人,工作才会愉快。

如果把工作当作为社会大众提供的奉献,便是透过工作而将个人和社会大众结合在一起,甚至也与现前的环境及未来的历史,结合在一起了,这便是化自私的小我为无私的大我。如果能达到这种地步,你的人格,便与宗教家及哲学家的层次相当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赚钱       信仰)(五明学佛网:赚钱       信仰)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人生是否需要信仰 

 竺摩法师:由认识到信仰 

 王雷泉教授:观音信仰与佛教慈悲精神——在普陀山观音文化论 

 惟觉法师:智慧的信仰─正信 

 周贵华博士:佛教信仰简论 

 吕澄居士:杜甫的佛教信仰 

 楼宇烈教授:《法华经》与观世音信仰 

 魏道儒教授:宗教融合与教化功能──以宋代两种华严净土信仰 

 徐文明教授:早期法华信仰与普贤感应 

 李利安教授:观音信仰研究现状评析 

 李利安教授:中国化观音信仰的两重文化结构 

 李利安教授:论观音信仰的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