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莲花生大士:要以自然、不造作、任运呈现的状态,在无修的境界中保持不散乱  |                                                                                                                
  ||
| 
	     |   
  ||
     第五章   唱予二十五弟子之歌   国王与二十五位弟子接着向珍贵的乌迪亚纳王国上师提问:请赐予我们一个切中要点、含摄一切、然而修持方法却很简易的深奥教授。   莲花生大师唱而答道:   奇异哉!   国王、王子们和其余弟子啊,   真实义并不在所有人的理解范围内。   当此义被不具格的领受者所听闻时,   便会成为毁谤、误解及毁坏三昧耶的成因。   我已经给了你们关于未来的重要预言,   但西藏邪恶的首领们,   无论听到了多少,还是不信任,   到处散播谎言谬误,   沉迷于无益的空谈中。   然而,我会简短作解释   回答你们出于虔敬而对我的提问。   现在并非弘扬此法教的时机,   而是让你们每一个人正确实修的时机。   为了未来的利益,此法教将会以伏藏的方式埋藏起来,   因此,来领受秘密誓言吧!   为了嘱咐弟子们坚守秘密令,上师首先对国王说:   国王陛下,现在仔细聆听,你要采用跏趺坐姿,   在座上保持身体挺直并禅修!   让你的觉察力保持无念、且不受概念造作所缚。   当你的所缘焦点超越一切对境,   不再固着于任何具体的表征时,   就保任于寂静、安稳和醒觉中!   当你如此保任时,(道地)进展的征相自然会出现,   例如,那不生不灭的心识明性,   以及毫无谬见的觉性。   这是在你自身中发现的醒觉境界,   不能于他处寻得,而是本自存在的(自生)——多令人惊奇啊!   现在仔细听,卡千的虔敬措嘉!   由于自心毫无可显露的真实本体。   因此,要以自然、不造作、任运呈现的状态,   在无修的境界中保持不散乱!   这样保任着,解脱便会自然发生。   这就是觉醒或正觉的境界!   现在仔细听啊,贝吉·桑给,我优秀高贵的孩子!   轮回和涅槃一切的现象都是你的自心,   离于此心即无有显现——   空无自性,超越念想、语言和表达描述。   不要执取令人欢愉的事物、或者排拒令人惧怕的事物,   不要肯定或否定,不要偏颇,   但要在无造作的本然中,保持活跃觉醒。   如此保任之故,(道地)进展的征相就是,   你的身语意将会感到自在和轻松,超越欢乐和痛苦的界域。   这即是领悟觉醒或正觉境界的时刻!   现在仔细听啊,毗卢遮那,可敬的人啊!   显现与存在的一切,轮回与涅槃,皆由自心而生——   这无法被执取、没有中央与边际的心。   在广大平等性、俱生固有和不造作的本然境界内,   在大无为中保持不散乱吧!   无论你在思索什么想法,想法的生起无异于觉性的虚空——   而所谓“觉者”无非即是如此。   当自我觉知的觉性完全展现时,   这即是名为“佛”的境界!   现在仔细听啊,从迦牟来的由札·宁波!   你的心是无生的,毫无可见之物。   要远离念想、不造作任何概念、不要追逐你的念想!   因此,不要去肯定或是否定,而是保任着,于自身内自在放松!   在这样的境界中,念想之流被截断,   而智慧会开显、在轮回与涅槃之间划下分界。   现在仔细听啊,南开·宁波,来自努地的托钵僧!   自心即是远离我执和自我的离戏纯然,   因此,要保任在此一心自生起、自止灭的境界中,远离造作!   那时,乐自内油然而生,   (道地)进展的征相自然显现而出;这即是心自身醒觉的境界!   现在仔细听啊,吉纳那·库玛惹,远离散乱地倾听这个教授吧!   自心最初并非由因所创造的,   最终也不会受到缘的毁坏,   因此,无为不费力地保任在这难以言喻且不造作的境界中吧!   那时,果会在你自身中显露,无需寻找。   除此之外,也找不到其他任何觉者了!   现在仔细听啊,南朗的嘉瓦·确杨!   证悟的觉醒心并非透过禅修创造出来的,   因此,要远离念想、不要投射或去消融念想,   要以宽广敞开的感官知觉(根门)来保任,让念想于自身中自消融!   在此境界中,你的念想会自然消融,   而且无须寻找,智慧自会生起。   而这即是所谓“发现了觉醒的境界”!   现在仔细听啊,拿曩的多杰·杜炯!   那名为“证悟的觉醒心”者,   是本来俱生,原本自生,且没有中心或是边际的。   不要去修正,而是保任在自觉且自然寂静的境界中,   不要去改变,不要更动,而是保任着,放松到自然状态之中!   若能如此保任,那么你那远离混乱的心   就是正觉者(指佛)本身!   现在仔细听啊,巴地的伊喜·杨,要好好学习这个教示!   当你的心不固着于能者和所者时,心是如如不动的。   不要为了蓄意勤作、希望和恐惧、为了守护和终结念想而散乱分心;   不要修正这些,而是保任在你的本然境界中。   不要受扰而偏离本然境界,这即是正觉者自身!   现在仔细听啊,索格波的贝吉·伊喜!   心的觉醒境界非经创造而出,   非经寻求而得,且是本自存在(自生)的。   要远离那执取能者和所者的奋力勤作,   保任在本然觉知的离戏境界中!   若能如此保任,烦乱掉举之流便会切断、止灭;   要认出这个刹那便是正觉者!   现在仔细听啊,拿囊·伊喜,来自襄的年轻托钵僧!   让你的注意力远离二元的活动,不要去断定或否定,   而是保任在不造作的无勤为中,不要取受或排拒,   觉醒或正觉境界就是不散乱地安住在那样的状态中。   现在仔细听啊,卡千的贝吉·旺秋!   让你的心处在无修之中,不要造作任何意向,   而是要不刻意造作地,保任在自生的本然觉知中!   若能保任在那境界中,无须将轮回抛除,   那轮回过失的自然消融,就是正觉者的智慧!   现在仔细听啊,登玛·采芒,卓越出众的人啊!   自心是空无能者和所者、且非经创造,   因此,要远离奋力勤作与造作,不要用禅修去创造什么,   而是要在自生的本然觉知中,保任不散乱的状一态!   若能保任于如此状态中,本然觉知便能解脱。   若是弃舍这样的境界,你是根本无法找到正觉者的!   现在仔细听啊,钦布的译师噶华·沛策!   放下能者与所者时,心并非可见之物。   同样的,心是非经创造的,也无须修改。   保任在平等定的状态中,不要偏人攀执实存的歧途。   要保持着不从此中分心散乱,这即是觉醒或正觉的境界!   现在仔细听啊,纾布的贝吉·僧给!   心的觉醒境界远离了增或减的一切主张。   心是不造作的,且自然从“取受或排拒所者”的能者中解脱, 不要固着于任何事物,要全然地不受阻碍。   保任在这个境界中,就是正觉者自身!   现在仔细听啊,嘉维·罗卓,椎的托钵僧!   自心无可思,也无可观。   心超越是或不是、恒常与断灭,   因此,要保任在“远离修者与对境的禅修”中!   当你能维持不从此中分心散乱时。   就是所谓正觉者的法身!   现在仔细听啊,罗集·穹巴,聆听这教授!   要让你的注意力远离能知者与所知,   不要有所固着,而是不带希望地、自在地放松。   保任在空无自性的觉知境界中。   如此保任在不从此中偏出而动摇,就是觉醒的境界!   注意聆听这教示,诊巴·南卡!   心,虽有所感知,然却没有实体,   能作认知却无有念想、有所觉察却无法描绘。   要远离概念思考的活动,   保任在那个境界中、保持觉醒与宽广敞开。   保任在如此本性中,就是觉醒的境界!   现在仔细听啊,欧枕的贝吉·旺秋!   觉醒之心是一种有所感知的空性、一种空却明的觉知。   要保任在觉醒心自生的境界中,不要改变或修正它。   保持着不离此中的如如不动,这就是觉者!   仔细听我说啊,仁千·邱克!   注意力的本体,非由何物所成,   既不能握持,也不要在禅修中去创造或忽略。   不要去修正或改变它自生的清新,   而是要保持在任运而存的本初状态中!   在这样的境界中,要让自心如如不动,   因为除此之外,再也找不到其他的果!   现在仔细听啊,桑杰·伊喜,来自努地的托钵僧!   觉醒之心是空性的,然却有所感知;   同理,它有所感知,然却是空性的。   它是感知及觉空两者不可思议的双融合一   ——   要保任在本然性中,不因离此境而散乱。   保持着不离此中的如如不动,这就是正觉者!   现在仔细听啊,拉隆的贝吉·多杰·旺秋!   自心本性没有实体,也没有任何属性,   不要企图加以造作或去改善,而是不改变或不忘失地保任着。   如此保任,就是觉者!   现在仔细听啊,朗卓的恭邱·炯内!   自心是非实体的,且从本初以来就是清净的,   自然地空性且无有造作,   因此,保任在无有修者与所修对境的境界中吧。   借此,你便达致了佛果!   现在仔细听啊,拉荪的嘉华·蒋秋!   自心不生亦不灭,也没有实体具象的属性。   自心之本性为空性,其觉知是无碍的。   保持着不离此中的如如不动,这就是正觉者!   你们所有人,都要将这些教授运用在自己的体验中!   你们也许把佛陀的经藏与续部、及经续的论释等等,   比拟为数量超越虚空边界的话语,   但此中要义都包含在上述这些要点中了。   因此,好好修持这些要点,   并遵照你的誓言,将这些教授作为珍宝埋藏起来吧!   莲花生大师如是说,他仅是把这真实心要的教授赐予这二十五位弟子,这些弟子便都获得了解脱,并得到成就。   出处:《唱予二十五弟子之歌》:分别给予二十五位亲近弟子的精髓教授之歌,《通瓦敦丹:具义之见》的第四十八品。同样的歌曲在《上师密意集》的预言授记部分也可见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