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大安法师:一句佛号,就是止息妄念的好方法  |                                                                                                                
  ||
| 
	     |   
  ||
     对于我们心理的状态,凡夫众生的心散乱是正常的,凡夫众生是没有清净心的,所以要用正常的心态去看待。   不学佛之前,都是散乱、黑暗、狂躁的心,在里面加入佛号,就有转化的功能。   一句佛号就能收摄散乱的心,让它逐步有序地安静下来,制心一处无事不办,这是禅的境界。   一.学佛要有智慧的观照   原来我们对境,都是散乱的,现在把攀缘五欲六尘的心转换一个攀缘的对象,攀缘这句佛号。   这句佛号就以在这一念,把无量无数散乱的念摄归在这一念。   这句佛号是阿弥陀佛的清净心,我们没有办法清净,然而这句佛号去念、念、念,我们的心就会慢慢地清净。   就像清水珠,有一个宝珠叫清水珠,清水珠是什么?很混浊的水,宝珠投下去,水就澄清了。   佛号就像清水珠,投到我们凡夫散乱、污染、生灭的心,就会慢慢地趋向于佛那样的清净、平等、禅定,三昧的心。   所以无论妄想、杂念多少,把住这句佛号就是方法。   二.用智慧观照出离心   有时候觉得碰到逆境,心反而会清净,会观照到比较清明的状态,出离心可能比较好一些,强一点,因为出离心实际上是般若智慧的一种表现形态。   但往往顺境来了又开始贪念“刀刃上的蜜”,这时候出离心好像又没有了。   所以都在这波动的状态里,这也是正常的。   那怎么办?要常常保持一个出离的心,尤其对未法时的众生,你说这个人有没有道心,实际上,具体地看有没有出离心。   没有出离心,所修行的一些善业,都会自然转化为人天福报。   所以常常观照这个世间的一切有为法,它的苦难、无常、败坏、幻化相,不要被这些表面的、虚假的现象所迷惑。   要观照到我们业力的身心,本质上的苦难感;   要观照死亡随时的到临;   要观照三界、地狱的苦,这样就会思地狱苦,思地狱苦就会发菩提心,   菩提心里面就包含着厌离心,要从厌离心下手,这是一个观照的方法。   三.不离佛号,老实念佛   阿弥陀佛知道我们出离心很难出来,于是,弥陀名号的里,就具足了令我们产生出离心的功能。   当我们念佛时为什么会感到悲痛?这种悲痛也是出离心的表现形态之一。   居尘学道,世间法并不妨碍我们念佛法门往生这样的成效,自古以来都有很多居士成就的往生之事。   所以不要矛盾,就在你现有的身份敦伦尽分,持戒念佛,求生净土。   敦伦尽分告诉我们,要尽到自己的本分职责:   在家里要孝养父母;   对待妻子(先生)、小孩,都要尽到为人夫(人妻)、为人父(人母)的责任;   在单位就得把本职工作做好,对得起这份薪水;   在这净业三福里,要做好一个人;   要修行十善。   实际上这世间的善业也是我们往生的基础和资粮,深信切愿持名,随分随力地去念。   如果实在忙过不过来,哪怕一天十念法,它也是修往生一法。   这样叫随缘念佛,也能往生。一定要圆融,要有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