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幸福的婚姻就是:有道德有感情有理解  |                                                                                                                
  ||
| 
	     |   
  ||
     十年前,我为了学分,   选修了一些文史类课程。   我上《中国近代文学史》的时候,   老师花了两个礼拜,   跟我们讲述了四位著名作家的生平,   尤其是他们的婚姻部分。   壹   第一个是郭沫若。   老师说这位文学大师一生有三位妻子、一个情人,   然而他毫无责任感可言,   为了自己的兴趣和事业,   对这些女人始乱终弃,   甚至还把纯粹出于私心的别离,   描写成“为了革命的牺牲”,   来衬托自己的伟大。   最后这四个女人中,   两人上吊自杀,   两人对他怀恨终生。   他有十几位子女,   但大多拒绝认他做父亲。   郭沫若晚年孤独一人,   沉溺于抄写死去儿子的日记,   可谓凄凉至极。   老师讲这个故事的时候,   语调冰冷,不带感情。   贰   第二个是老舍。   老师讲他,花的篇幅颇长。   老舍年轻时家境贫困,   一位刘姓善人资助了这对孤儿寡母,   甚至送老舍出国读书。   老舍爱上了刘善人的女儿。   可等他学成归来,   这位大善人已散尽家财,   剃度出家后去世了。   他的女儿因为家道中落,   去做了最下等的暗娼。   这个没有故事的故事,   成了老舍心里舍不去的痛,   他写下《无题》和《微神》两篇小说,   纪念自己的初恋,   并直到34岁才通过朋友介绍成婚。   他的妻子也是新青年,   也从事文化工作,   在困难时期也非常支持老舍。   照理说这种关系也算很理想了,   但老舍对婚姻始终缺少热情,   寥寥几篇写给妻子的文章,   也只见出于情理的愧疚,   不见一点内心深处的波澜。   在西南联大时,   他曾遇到一位红颜知己,   但被妻子捉住,   最终他也没敢像郭沫若那般破釜沉舟、抛家弃子。   旁人看来,   这也许还算一对不错的夫妻。   却不知等“文革”来临时,   妻子竟然发表大字报揭发老舍。   老舍经不住折磨和打击,   最后自沉太平湖而死。   有人说曾经见到老舍的妻子,   对他言语刻薄,咬牙切齿。   老师说到这个故事的时候,   语调里有一种深深的遗憾。   叁   第三个是沈从文。   这个故事比较平淡。   大意是乡下小子沈从文,   对大家闺秀张兆和一见钟情,   写了几百封可以入册的情书。   张兆和一开始觉得他不知天高地厚,   最后也慢慢被他的专情和文采打动,   在胡适等大佬的撮合下,   与沈从文结为连理。   但两人在婚后,   因为背景太过悬殊,   屡生分歧,一度分居。   后经历解放后的数次清算后,   两人的感情终于还是占了上风。   张回到了沈的身边,   在关键问题上点醒了沈从文,   让他放弃写作转行历史研究,   又捐出大量娘家文物,   帮助小家庭躲过了十年浩劫。   张兆和对沈从文可谓尽责,   但对他的不理解,   也一样持续到了人生的尽头。   直到丈夫死后,   她才赫然发现两人的感情之深,   在丈夫墓碑上引用镌刻了一句话:   “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   这十六个字,浓缩了沈从文的一生。   老师在讲这个故事的时候,   有一些同情,也有一些欣慰。   肆   第四个是钱锺书。   钱锺书和杨绛的故事,   大家都已经耳熟能详。   老师所述,跟现在大多数微信公号撰写的两人故事,并没什么大的差别。   唯一让我记得的是,   就是讲两人在五七干校受“教育”时,   依然把彼此保护得非常周全,   夫妻俩甚至在和别人起冲突时,   为了保护对方,   还干过揪人头发、扇人耳光之事。   这个细节,   让我至今依然觉得他们的爱情非常纯粹。   不仅跟爱好与物质无关,   甚至也跟名节与面子无关,   真正做到了惘论世人,只求本心。   老师讲到钱锺书和杨绛的时候,   毫不意外的,语气中充满了羡慕。   伍   讲完钱锺书的故事,   眼看就要下课,   老师突然说:   “我有一个忠告,   想说给在座所有同学听:   郭沫若的婚姻没有道德,   所以他的下场最凄凉。   老舍的婚姻有道德而无感情,   在平日里也许还能支撑,   但一遇到重大难关,   夫妻就很容易分手,   甚至会互相损害而寻求自保。   沈从文的婚姻有道德也有感情,   但缺少理解,   这样的婚姻稳定,   但可能缺少乐趣或者充满不甘。   钱锺书的婚姻,   才真正包含了全部的道德、感情与乐趣,   所以他们成了彼此的灵魂伴侣,   代表了爱情最美好的部分。”   “人生在世,   婚姻其实非常非常重要。   我希望大家将来都认真对待婚姻,   不求达到钱杨的境界,   但最起码也要学习沈从文,   把道德和感情两条底线牢牢把握住。   人一辈子七八十年,   其实长得超出你们的预料,   想在这么长的时间里,   不遇到任何变故是不可能的。   一个讲道德、有感情的婚姻,   就像一把下了的锚,有了它,   多大的浪头来了你都不会倾覆,   因为你知道自己还有想见的人,   还有自己想尽的责任,   这种想法的力量是和信仰相当的。”   那一刻,我记得我的视线,   第一次从动漫书上移开,   移到了这位老师身上。   老师很年轻,   从口音里判断是个北京人,   身上的穿着及气质,   无不透露着他的郁郁不得志。   然而他说出这一番话的时候,   正气浩然,振聋发聩,   仿佛先师孔圣附体。   不光是我,在场几十位单身宅男,   几乎都停下了手头的课外书籍,   双眼晶亮地看着他。   他的这番话,   在我之后的人生里,   不断被想起,印证。   陆   我曾经有一位日本老板,   算是很大的一位老板了。   50多岁,离过一次婚,   前妻和一对儿女,   跟他彻底断绝了往来。   孤身一人几年后,   他又找了个老婆,   两人一直和和睦睦到现在。   我在日本出差的时候,   亲眼看见他晚上9点下班后,   走回在六本木的豪宅,   路上还跑去便利店买肉和蔬菜。   第二天我好奇地问起这事,   他说:“在我家,每周有两天是要买菜做饭的,这个规矩无论多忙都不会更改。”   在日本,女性地位极其低下,   作为一个行业人人敬重的大佬,   我觉得他这个行为有点匪夷所思,   但最终也没有多问。   直到后来公司倒闭的时候,   他来跟我践行,我才问道:   “你在国内出差时,   每晚都早早回酒店,   去日式KTV谈生意时也举止端正,   还经常回家给老婆做饭,   这跟我想象中的日本经理人完全不同。”   听我说完,他哈哈大笑,   然后一脸严肃地告诉我:   “男人要懂得了解和控制自己的欲望,   我年轻时候犯过很大的错误,   所以现在才会特别善待家人。”   临走前,他又特别强调了一遍:   “男人的幸福来自于控制自己的欲望。   玩弄自己的家庭,   在你顺利的时候也许还不是问题,   但如果到了人生的低谷,   失去家庭你就真的一无所有了,   这句话你一定要记住。”   照理说,那时候的我,   应该是很难理解这段话的,   但不知为何,我竟然听懂了。   柒   我和我老婆的婚姻,   应该属于沈从文那个档次。   我们一见钟情,   但不得不承认,直到结婚时,   我们对彼此的理解都很不够。   从我老婆的视角来看,   她的理想伴侣应该积极阳光,   不做太多非分之想,   身强体壮且热爱运动,   为人周正,擅长维持人际关系。   可我呢,恰恰相反。   我不仅阴沉羸弱,   喜欢胡思乱想且讨厌运动,   还崇尚酸腐知识分子的风格,   对人际关系极尽逃避之能事。   所以,我们的生活状态是这样的:   感情让我们随时都渴望拥抱在一起,   但许多三观上的问题,   又把我们搞得非常疲惫。   曾经我有些遗憾的想着,   也许我们一生就这么平淡无聊地过下去了。   后来我选择远走丹麦,   担任了一个产品经理,   而老婆则选择了独自留在上海发展。   由于对丹麦天气的不适应,   以及部分同事的不友好,   再加上对全球市场缺乏认识,   我过得非常沮丧和颓废,   甚至到了需要吃药维持情绪的程度。   我老婆隐约发现了一些异样,   但六千多公里的距离,   岂是一根网线所能填平的。   我一直说自己还好,   其实内心已经快崩溃了。   有一天,我用刮胡刀割掉六个月没剪的头发时,   把后脑勺犁出了一片两厘米宽四厘米长的秃块。   那天老婆和我视频时,   突然要求我把头转过去让她看。   我照做之后,   她出现了疑似中邪的症状,   一边大笑一边又在落泪。   一个月后,她辞去工作,来到丹麦陪我。   过了很久,   她才告诉我为何会来丹麦:   因为她看到我发型的时候,   突然有一种感觉,   那就是如果她不来陪我,   我可能会死掉,   于是便放弃一切来到了丹麦。   我的眼泪唰一下掉了下来,   心里,充满前所未有的温暖。   老婆来了不久便怀孕了,   之后我们又一起经历了生产。   老婆在产后出现了大出血,   在大约十五分钟时间里,   我第一次体会到了可能会失去她的煎熬,   那种感觉极难描述,   因为每当我开始往那个方向想时,   就有一股电流将我大脑打得瘫痪。   后来我才知道,   这种现象叫做应激保护,   原因是我的神经系统经过评估后,   觉得我可能无法接受这样一种结局,   于是便强迫我不去想。   而我之所以不愿意接受,   应该是因为爱在失去的时候会表现得更加强烈吧,   就像张兆和在沈从文死后,   突然间堪破了天机。   我也就此明白了一个道理:   整天甜言蜜语哄着你的,   不一定真正爱你,   但性命攸关时候痛彻心肺,   愿意豁出一切拯救你的,   才是合格的爱人。   婚姻对一般人的价值,   并不是让你每一天都开开心心,   也不是让你能一直体会到爱和激情。   很多时候,婚姻甚至是相反的,   它用红绸缚住你的手脚,   把一大堆不相干的三姑六婆人情世故绑在一起,   让你疲劳,   让你怀疑这一切到底有什么意义。   但如果你经历够多,   终有一天你会明白:   婚姻的真正价值,   其实体现在人生的暗面。   在你寂寞的时候,   旁边有一个人听你讫语,   陪着你无所事事;   在你空虚的时候,   心头会突然出现一个眼神,   让你觉得要改变一些什么;   在你被打倒在地踩上一只脚的时候,   有一扇门依然为你开启,   里面的人不仅不会苛责你,   还会努力抚平你的伤口,   为你的伤悲而伤悲。   捌   记得在我结婚的婚宴上,   我曾经的那个日本老板,   竟从遥远的东京送来了视频祝福。   也许是以前没这么做过,   视频里的老头很不自然,   用僵硬的语调祝我新婚快乐,   并让我以后带妻子到东京去玩。   也许是觉得这个视频太逊了,   之后他追加了一封邮件,   再次告诫我:凡事要以家庭为重。   快60岁的他,   以前曾和比尔·盖茨,   在72小时拉力谈判中针锋相对,   从孙正义手里拿到过天使投资,   一度被某位中国首富视作救命稻草。   然而他觉得近60年人生经验里,   最值得传给我的竟是两个字——家庭。   是什么维系着家庭和婚姻呢?   我想起了以前老师的那句告诫:   “我希望大家将来都认真对待婚姻,   不求达到钱杨的境界,   但最起码也要学习沈从文,   把道德和感情两条底线牢牢把握住。   人一辈子七八十年,   其实长得超出你们的预料,   想在这么长的时间里,   不遇到任何变故是不可能的。   一个讲道德、有感情的婚姻,   就像一把下了的锚,有了它,   多大的浪头来了你都不会倾覆。”   又是什么导致家庭和婚姻的破裂呢?   没有及时控制自己的欲望,   于是我又想起了日本老板的忠告:   “男人的幸福来自于控制自己的欲望。   玩弄自己的家庭,   在你顺利的时候也许还不是问题,   但如果到了人生的低谷,   失去家庭你就真的一无所有了。”   我觉得这句话,   不仅适用于男性,也适用于女性。   不仅适用于婚前,也适用于婚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