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七首意境优美的佛教禅诗,道尽人生哲理!  |                                                                                                                
  ||
| 
	     |   
  ||
     自遺   五代-齐己   了然知是梦,既觉更何求?   死入孤峰去,灰飞一焊休。   云无空碧在,天静月华流。   免有诸徒弟,时来吊石头。   这是一首表达作者参禅时心情的诗。全诗立意用字,极为精炼,“云无空碧在,天静月华流”,无论从形象还是从意境上来看,都是绝好的警句,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客观环境和主人公的心态。   何处青山不道场   唐-轶名禅师   无处青山不道场,何须策杖礼清凉?   云中纵有金毛现,正眼观时非吉祥。   心灵快乐自主在禅学中被看作是生活的磐石,它是思考醒悟的结果,它源于这样一条准则,那就是“无所住而生其心”。   吾心似秋月   寒山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   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这是一首生动宣扬佛性不可说的佛理诗。我的心啊,像那秋月般空明晶莹,又像那潭水般清澄皎洁。但是,秋月、潭水,任何东西又都不能与之相比,我的心究竟像什么?可教我如何去说?   法句经卷上-无常品   是日已过,命则随减。   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一般人常常对生命的消逝,充满了无可奈何,然而,佛法却警惕人们要时刻心存危机感,激励人们要珍惜光阴,并且善用有限的生命,来成就无限的慧命和功德。   挽歌词   宋-智圆   莫谈生灭与无生,谩把心神与物争。   陶器—藏松树下,绿苔芳草自纵横。   这首挽歌写出了佛对人生死亡的看法,无生无灭,归于涅槃,乃佛的最高境界,所以生时不要为“物”所困扰,死后也不必金棺玉葬,只要使形体归于自然而已。   受制第三   渐调渐伏息奔驰,渡水穿云步步随;   手把芒绳无少缓,牧童终日自忘疲。   人生苦短,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分钟,切勿在虚幻中浪费我们最宝贵的时间。只有珍惜一分一秒,我们才能学会享受我们短暂的人生乐趣。   灉湖山寺·空山寂历道心生   张说   空山寂历道心生,虚谷迢遥野鸟声。   禅室从来尘外赏,香台岂是世中情。   云间东岭千寻出,树里南湖一片明。   若使巢由知此意,不将梦薜易簪缨。      空山幽深闲寂使人生起佛道禅心,迢遥的虚壑中传出一声声鸟鸣。山寺的禅房从来就是尘外人悦赏,倾心于香台岂能是世俗人之情。东岭千寻高耸于茫茫云间,丛树掩映的南湖一片灿烂光明。如果让巢父和许由也领略此中意趣,他们怕就不会用山中梦薜去换冠上簪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