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一有此三种态度,利他之心就无从生起  |                                                                                                                
  ||
| 
	     |   
  ||
     ◎内心的转化虽不易完成,但绝对值得一试。我们应试图以爱心──真正的爱心──和较少的私心为基础,建立一个较佳的人类社会。   ◎一切全靠善意来成就!   ◎唯一真正的控制力在于内心,那是对自己未来的关心和责任感,以及对他人福祉的关怀。   ◎悲心与利他的心态,就是当你面临必须在自己与他人的福祉之间作一抉择时,你把他人福祉放在自己福祉之上的那种感觉。   ◎佛教为发此利他之心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名为自他平等易位法,另一种名为因果七要义。   ◎一般人心中主要是将他人分为三类:友、敌、非友非敌。对此三类,我们所持的态度是:贪、嗔、漠不关心。一有此三种态度,利他之心就无从生起。因此,消除贪、嗔与冷漠,实属重要。   ◎因果七要义:(1)承认一切众生为母亲(知恩)(2)思维一切有情众生的恩德(念恩)(3)观修回报众生的恩德(报恩)(4)观修慈心(发爱心)(5)观修悲心(6)发殊胜的利他心(7)发为利他而成正觉的菩提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