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慈悲为六种完全之德(六波罗蜜)之根基  |                                                                                                                
  ||
| 
	     |   
  ||
     ◎自己的救度,存在于不断实践修行之中。   ◎信仰应成为行为上的努力而显现出来。   ◎觉悟一切诸法皆是实相平等,叫做上求菩提,   悲怜众生迷妄无知,故名为下化众生。   ◎在佛前发誓,要实践大慈悲!   ◎出家者,必须亲身体现佛慈悲的人!   ◎‘但学佛祖行履,菩萨慈悲,惭愧于诸天善神所冥照,任佛制而行,一切无所谓苦’——道元禅师《正法眼藏随闻记》。   ◎慈悲会由于修行而与身俱。   ◎慈悲是修行者的本质。   ◎道心第一,身体第二,学业第三。   ◎大乘佛教彻底强调实践必须以空观为基础。   ◎所谓‘高僧’者,不犯YIN爱之不YIN,不食嗅肉之不洁,坚持戒行,舍名利邪念,修佛道大道,大悲心与佛菩萨相等,怜一切众生,日夜愿救之,谁不敬之。   ◎僧从父母受其宝贵身体,奉佛祖,修大道,继续慈悲广大愿行,永远不惜自己身命。入佛法大海,为扶助多身众生,投舍我一身,称为舍身,是为弃恩入无为时真实报恩。是名出家之孝。——铁眼禅师   ◎被称为高僧的人是生身佛,为信徒所崇拜。   ◎慈悲为六种完全之德(六波罗蜜)之根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