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纯智法师:菩萨戒有限制吗(211—220)  |                                                                                                                
  ||
| 
	     |   
  ||
     《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菩萨戒有限制吗?   答:没有限制。《梵网经》说:“但解法师语,尽得受戒。”畜生甚至(神鬼)变化人,都有资格受菩萨戒,而称为菩萨。   212、什么是三聚净戒?   答:三聚净戒就是:   一,持一切净戒无一净戒不持;   二,修一切善法无一善法不修;   三,度一切众生无一众生不度。   菩萨戒的内容,就是三聚净戒。虽然只有三句,但是却包括了自度度人以及上求下化的所有法门。   213、为什么说菩萨戒是最殊胜的?   答:菩萨戒聚集了持律仪、修善法、度众生的三大门类的一切佛法,作为禁戒来持守。在小乘戒中,作恶是有罪的,不去积极的行善却不会有罪;杀生是有罪的,不去积极的救生却不会有罪。所以小乘戒只能做到积极的去恶消极地行善,积极的戒杀消极的救生。菩萨戒不但要积极地去恶修善,而且要积极地戒杀救生,把不修善与不救生,同样列为禁戒的范围。因此,菩萨戒是最殊胜的。受了菩萨戒,就要如法如律地去做,这样才不愧为“菩萨”一场。   214、在经中怎样称三聚净戒的?   答:在经中称三聚净戒为:   第一摄律仪戒;   第二摄善法戒;   第三饶益有情戒。   215、三聚净戒的内容全面吗?   答:三聚净戒的内容,可以说是无所不包的。   摄律仪戒——涵容了大小乘的一切戒律、威仪;   摄善法戒——包罗八万四千出离法门;   饶益有情戒——概括了慈、悲、喜、舍,广度一切众生的宏愿与精神。   216、三聚净戒的精神是什么?   答:三聚净戒的精神,就是无善不举、无德不备、无法不包、无大不及、无微不至、无远不届、无功不成的学佛法门。   217、四宏誓愿与三聚净戒如何匹配的?   答:众生无边誓愿度——摄众生戒;   烦恼无尽誓愿断——摄律仪戒;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学——摄善法戒。   218、是不是《菩萨优婆塞戒经》是最难受得的?   答:《菩萨优婆塞戒经》的菩萨戒,根本就是在家的大乘戒而非即是菩萨戒,这也是所有大乘戒中最难受得的一种渐次戒。受戒以前,先要次第供养父母、师长、妻子(丈夫)、善知识、奴婢、出家道人。并且问九种遮难:   1,家属不听、   2,欠他人钱、   3,身心有病、   4,污净梵行、   5,作五逆罪、   6,盗法贼住、   7,性别难辨、   8,杀道人心、   9,众前妄语等。   如果犯了其中一个,便不能受戒。在受其六重二十八轻的菩萨戒之先,必须先受三归五戒,虽然受了五戒,还需要经过六个月的观察,再于二十比丘僧中以羯磨法秉受。可见这不是不分品类,便可受得的菩萨戒。   219、为什么受《菩萨优婆塞戒经》要如此严格呢?   答:《菩萨优婆塞戒经》卷三——受戒品中说:“是戒能为沙弥十戒、大比丘戒、菩萨戒,乃之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而作根本。至心受持优婆塞戒,则能获得如是等戒无量利益。”这是说,优婆塞戒的本身,是沙弥(尼)、比丘(尼)、菩萨戒的根本,受了优婆塞戒,才能获得沙弥(尼)、比丘(尼)、菩萨戒的无上利益。也就是说,究竟可以成佛。   220、出家菩萨戒与在家菩萨戒有什么区别?   答:说到出家菩萨戒与在家菩萨戒的问题,我们也必须加以说明。根据菩萨戒的精神来说,凡是菩萨,都应该断除YIN欲,虽或方便度众的,可以有其YIN欲的行为,但是却不得存有YIN念。小乘重在戒行,菩萨重在戒心。圣位的在家菩萨是为悲心度生而不妨行YIN,绝对不同于凡夫是以贪念YIN乐而行YIN。所以菩萨戒的根本精神是断YIN的,既然断YIN,在家菩萨与出家菩萨的分别,也仅仅是化现的不同而已。出家菩萨戒与在家菩萨戒的分别,是以YIN戒为准。在家菩萨戒的YIN戒,规定是不邪YIN;出家菩萨戒的YIN戒,规定是断Y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