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梦斋山人:修心终极法要  |                                                                                                                
  ||
| 
	     |   
  ||
     唐朝湛然大师做《始终心要》一文,山人不才以五门偈颂解知,以飨读者。   三谛门:   学佛修心为大事,一心三谛有奥秘,   若能解得如来义,成佛作祖驾长车。   中谛为统一切法,真谛为泯一切法,   俗谛为立一切法。   中谛何统一切法?   中论八不说的巧,不生不灭祛生灭,   不断不常非断常,不一不异还异一,   不来不去在何方? 众生本具非造作,   举一反三非前后。诸法如义为如来,   诸法本如入不二。真谛何泯一切法?   一法不立还本源。诸法归一见本体,   十种法界皆虚妄,心佛众生无差别,   凡圣本是一心造。一真法界无一物,   众生目翳惹尘埃,造的大千花绿绿。   俗谛何立一切法?有体必显诸法用,   有体无用落空无,非顺法性真实义。   宛如明镜照万物,镜影镜体为不二,   见相非相见如来,诸相非相分不开,   若离诸相无非相,离开非相诸相灭。   色即为空空即色,色空不二为一如。   三惑门:   三谛秘藏何不显?三惑为乱障一心。   根本无明障法性,尘沙无明障导化,   见思无明障空寂。根本无明四十一,   障住本性不显用。三贤十圣升等觉,   妙觉成佛全破除。尘沙无明数不清,   系住众生不觉醒。见思无明为枝末,   五顿五利十结使。贪嗔痴慢疑为顿,   思惑有五难去除。身见边见见取见,   邪见外加戒见取,五利见惑相对易。   诸法本空常寂照,无明出生照寂无。   一念无明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   烦恼本是心中物,体上虚妄成三惑。   若能识得尽虚妄,转凡成圣证菩提。   三观门:   大觉慈尊喟然叹,真如界内绝假名,   平等慧中无自他,相对执着起妄想,   如如本性不自证,六道轮回莫能返,   多生多劫受苦难。佛陀由此立三观,   破尽三惑证三智,三智开慧成三德。   空观假观及中观,空观破尽见思惑,   证得根本一切智,顿成微妙般若德;   假观破尽尘沙惑,巧证方便道种智,   能成法界解脱德;中观破尽无明惑,   一切种智速圆成,终证无上法身德。   空观即是不立法,所有诸相皆虚妄,   放下执着看本性,如如不动本来人。   众生诸佛立假名,无自无他皆平等。   假观即是不废法,四科七大如来藏,   一真尽显为妙用。青青翠竹为般若,   郁郁黄花尽真如,法界处处皆是佛,   只因多了一个我,烦恼在显菩提歇。   中观统揽一切法,不立不废离二边,   诸法如义证如来,离即离非离假真,   是即非即入中道。真是假来假是真,   真真假假不离分,诸法皆入不二门。   三智门:   一切智及道种智,一切种智得菩提。   三智开慧定中得,无慧不能证菩提。   一切智为根本智, 融为真谛做空观,   无我无常苦加空,本性常寂无一物。   若证此智得二乘,五百罗汉辟支佛。   本体起用道种智,方便化度多众生,   菩萨难行菩萨道,慈悲喜舍无量心。   化度无尽诸有情,地狱不空不成佛。   大愿感动十法界,诸佛众生尽欢喜。   一切种智是佛智,根本方便化一如,   不生不灭无来去,中谛中观破无明,   成佛做主利众生。   三德门:   诸法本空无二相,彻照心源般若德;   差别不同十法界,究竟无缚解脱德;   一切具足法身德,常乐我净含十界。   诸法差别万千相,回归本源空无二,   妙性圆明离诸相,本来无有界众生,   究竟平等不变异,体大相大用无边;   依体起用别不同,四圣六凡在其中,   诸佛菩萨阿罗汉,天堂地狱苦乐迥。   三德庄严何不现,只因无明缚心性。   一心三观空假中,一心三谛融法性,   正因了因加缘因,三因佛性化三身;   依性起修破无明,全修在性圆法身。   三谛三观在修为,圆破三惑成三智,   无明破尽成三德。一心三观为修因,   三智三德得修果。法身不可着相取,   法身不可寂灭求,不是二边不离边,   中道不二万般闲。   一念心性具诸法,觅之无物谓之空,   不空而空如来藏,无色无相谓无相,   何有一物惹尘埃?从空出有相宛然,   百界千如法界彰,万德具备谓假观,   空而不空如来藏,诸法宛然无不相。   空假一体融寂照,遮照同时无绝待。   诸法一如四无碍,为空不空如来藏,   实相无相无不相。   一心三德本具足,一心三藏化无方,   一心三智在于修,一心三惑为假相,   一心三身庄严宝,一心三谛破贼赃,   一心三观放光芒,一心三因显佛性。   若得修心法要理,菩提道果铸辉煌。   后附《始终心要》原文:   夫三谛者,天然之性德也。中谛者,统一切法;真谛者,泯一切法;俗谛者,立一切法;举一即三,非前后也。含生本具,非造作之所得也。悲夫!秘藏不显,盖三惑之所覆也。故无明翳乎法性,尘沙障乎化导,见思阻乎空寂,然兹三惑,乃体上之虚妄也。   于是大觉慈尊,喟然叹曰:真如界内,绝生佛之假名。平等慧中,无自他之形相。但以众生妄想,不自证得,莫之能返也。由是立乎三观,破乎三惑,证乎三智,成乎三德。空观者,破见思惑,证一切智,成般若德。假观者,破尘沙惑,证道种智,成解脱德。中观者,破无明惑,证一切种智,成法身德。   然三惑、三观、三智、三德,非各别也,非异时也,天然之理,具诸法故。然此三谛,性之自尔。述兹三谛,转成三惑,惑破借乎三观,观成证乎三智,智成成乎三德。   从因至果,非渐修也,说之次第,理非次第。大纲如此,网目可寻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