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十个禅意故事,让你破迷开悟!  |                                                                                                                
  ||
| 
	     |   
  ||
     1.泥泞路上   某日,坦山和尚与一道友一起走在一条泥泞小路上,此时,天正下着大雨。   他俩在一个拐弯处遇到一位漂亮的姑娘,姑娘因为身着绸布衣裳和丝质衣带而无法跨过那条泥路。   “来吧,姑娘。”坦山说道,然后就把那位姑娘抱过了泥路,放下后又继续赶路。   一路上,道友一直闷声不响,最后终于按捺不住,向坦山发问:“我们出家人不近女色,特别是年轻貌美的女子,那是很危险的,你为什么要那样做?”   “什么?那个女人吗?”坦山答道,“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还抱着吗?”   2.一切皆空   山冈铁舟到处参访名师。一天,他见到了相国寺的独园和尚。   为了表示他的悟境,他颇为得意地对独园和尚说道:“心、佛,以及众生,三者皆空。现象的真性是空。无悟、无迷、无圣、无凡、无施、无受。”   当时独园未曾答腔,但他突然举起手里的东西将山冈打了一下,使得这位年轻的禅者甚为愤怒。   “一切皆空,”独园问道,“哪儿来这么大的脾气?”   3.求人不如求己   一人去寺庙参拜观音菩萨。   几叩首后,这人突然发现身边一人也在参拜,且模样与供台上的观音菩萨一模一样。   此人大惑不解,轻声问道:“您是观音菩萨吗?” 那人答:“是。”   此人更加迷惑,又问:“那您自己为什么还要参拜呢?”   观音菩萨答:“因为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4.输与赢   一位武士手里握着一条鱼来到一休禅师的房间。 他说道:“我们打个赌,禅师说我手中的这条鱼是死是活?”   一休知道如果他说是死的,武士肯定会松开手;而如果他说是活的,那武士一定会暗中使劲把鱼捏死。   于是,一休说:“是死的。”   武士马上把手松开,笑道:“哈哈,禅师你输了,你看这鱼是活的。”   一休淡淡一笑,说道:“是的,我输了。”   一休输了,但是他却赢得了一条实实在在的鱼。   5.送一轮明月   一位在山中修行的禅师,有一天夜里,趁着皎洁的月光,他在林间的小路上散完步后回到自己住的茅屋时,正碰上个小偷光顾,他怕惊动小偷,一直站门口等候他……   小偷找不到值钱的东西,返身离去时遇见了禅师,正感到惊慌的时候,禅师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呀!”说着脱下了身上的外衣,说道:“夜里凉,你带着这件衣服走吧。”   说完,禅师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着头溜走了。   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感慨地说:“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你!”   第二天,温暖的阳光融融地洒照着茅屋,禅师推开门,睁眼便看到昨晚披在小偷身上的那件外衣被整齐地叠放在门口。禅师非常高兴,喃喃地说道:“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6.禅者的祝福   唐朝的龙潭禅师,他少年未出家时很贫穷,靠卖饼为生,无处栖身,所以道悟禅师把寺旁的小屋子借给他住。   为了表示谢意,他每天送十个饼给道悟禅师,而道悟总是回赠一个给龙潭,并祝福他说:“这是给你的,祝你子孙繁昌!”   他实在不解,有一天他问何故,道悟却说:“你送来的,我送给你有什么不对?”   龙潭听后从此开悟出家,后来成为一代宗师。   取之于人要回报于人,得之于社会要回馈社会;要我好你也好,我赢你也赢。这伟大的祝福,也是生活的至理。   7.天堂与地狱   有一位武士向白隐禅师问道。 武士问:“天堂和地狱有什么区别?”   白隐反问:“你乃何人?” 武士答:“我是一名武士。”   白隐听后笑道:“就凭你这粗鲁之人也配向我问道?”   武士勃然大怒,随手抽出佩剑,朝白隐砍去:“看我宰了你!”   眼看佩剑就要落在白隐头上,白隐却不慌不忙轻声说道:“此乃地狱。”   武士猛然一惊,然后若有所悟,连忙丢弃佩剑,双手合十,低头跪拜:“多谢师傅指点,请原谅我刚才的鲁莽。”   白隐又微微说道:“此乃天堂。”   8.惹尘埃   神秀曰:“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教惹尘埃。”   慧能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9.修佛   一人去深山中的寺庙找禅师问道。   禅师问:“你到这儿来是干什么的?”   那人说:“我是来修佛的。”   禅师答:“佛没坏,不用修,先修自己。”   10.礼物   一位禅师在旅途中,碰到一个不喜欢他的人。连续好几天,那人用尽各种方法污蔑他。   最后,禅师转身问那人:“若有人送你一份礼物,但你拒绝接受,那么这份礼物属于谁呢?”   那人回答:“属于原本送礼的那个人。”   禅师笑着说:“没错。若我不接受你的谩骂,那你就是在骂自己。”   在此忏悔我所犯的一切恶念恶口恶行;愿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各位读者;此文若有错谬,我皆忏悔,若有功德,普皆回向,愿共修善法,得大自在!  |